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ID:935065

大小:24.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五年级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①预习课文,圈出生字词。②搜集有关孙悟空的资料。二、教学课题:《猴王出世》三、教材分析:《猴王出世》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选作课文时有改动。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2、通过指导学生回顾、归纳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感受石猴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读懂课文作为学习本文的难点。四、教学方法:教学策略:1、情景教学法:遵照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石猴的聪明、勇敢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喜欢《西游记》中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吗?这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是怎么出世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读原著《西游记》中的第一回节选——《猴王出世》。(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  ①课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比较难懂,预习时你是怎么读懂意思的?(借助注释)昨天你们预习时课文读了几遍?是否能读正确、通顺了?  ②那好,我抽取文中一个生字较多、较长的句子来检查同学们读课文的情况。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提示:石猴是从哪儿来的?他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1.石猴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文中的话来告诉大家?  2、是的,简单地说,这个石猴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么,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生说)  3、石猴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又能安然无恙地出来,成就了他当王。那么,读到这儿,这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说)  4、师小结、过渡:一蹦,蹦出一个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这猴王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 先生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他写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自由地、放声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作者语言的魅力。(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你认为这段话中哪一句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谁能给大家读读?(指名读)  3、和他一样有同感的,请举手。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来,看屏幕读吧。(大屏幕出示句子)(生齐读)  大屏幕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4、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石猴在山中干什么?(生说)  5、师小结:这山中正是石猴的什么?(家)快乐老家,自由天堂啊!谁再来读读,读出他的快乐、自由来。(指名读)  6、同学们,请你把目光聚焦在这段话的语言文字上,从写法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  (1)①生说排比句,并且读出来。“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②师:你太了不起了,你发现了四百多年前的排比句。来,同学们,往前看,再读读这句话,你还发现了什么?(生说:动词+名词)  屏幕出示: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③了不起的发现!同学们,关注这四个动词,再出声读读,你还发现了什么?(用词恰当)  ④体会得真好。吴承恩先生写石猴,遣词造句非常的讲究,里面有很多的秘密。同学们,这几个词都是写石猴动作的,如果把它读出来,你想怎么读?谁来试试?(指名读)  ⑤师评价:他读的很慢,很抒情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悠闲自在的小石猴。还可以怎么读?(指名读)  ⑥师指导:看,这三个字三个字的短句,很有跳跃感,谁能让这石猴在你的声音里跳起来,动起来?来,试试。(指名读)  【或者:从他的声音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石猴?(顽皮可爱)你能像他这样读读吗?(生读)】  ⑦师评价、过渡:真是一个顽皮可爱、动作敏捷的小石猴啊!好,我们接着往下读,你还发现了什么?  (2)①生说:“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从中能看出石猴的朋友很多。  屏幕出示: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  ②同学们,都谁是石猴的朋友啊?再想想,山中还有哪些动物是石猴的朋友?(生说)这句话在编入课文时,有所改动,你们想不想看看原著中是怎么写的?(想)(出示句子)都出声读读。(齐读、指名读)  屏幕出示: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③同学们,这里的狼虫的“虫”,可不是咱们玩的毛毛虫。是什么?猜猜。(蛇)  ④对了,老虎那叫大虫,而这里的“虫”是“长虫”,蛇呀狼虫虎豹,那可是猴子的天敌,可是这石猴却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真是非同凡响啊!  (3)同学们,接着读,你还有什么发现?  ①生说:“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是对偶句。  ②师:他说后两句对仗工整,我们一起来对一下。夜对朝,宿对游,石崖之下对峰洞之中。谁能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③如果把这三个分句,连成一个长句子,你们还能读好它吗?谁来?(指名读)  屏幕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④师评:最后一句读得最好。还要读得跳跃一点。我建议你们读完三个字的短句以后,要吸一口气,这样就会读得更好一点。我们一起来读好吗?(好)我起头,你们来接。(生齐读)  ⑤同学们,这石猴在这山中,真是快乐四神仙,好不逍遥自在。他已经记不清年月日,寒冷的日子到头了,他也不知道又过去了一年。这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⑥同学们,读到这儿,这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说,师板书:顽皮可爱、神异出众)  ⑦师小结,过渡:同学们,文章起笔就显得石猴神异出众。作者用一句话,三个分句,就从三方面写出了石猴的日常生活,而且作者的语言精炼传神,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个顽皮可爱的小石猴的形象。那么,他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可以把文中相关的句子勾一勾,画一画,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生默读课文,勾画、批注。  2、谁能把他怎样成为猴王的语句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生读)还有吗?(生再读)  ①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从杂中跳出一个石猴,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②石猴喜不自胜,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围住问道:“里面怎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③石猴却瞑目蹲身,往里一跳,众猴也随后都进去了。  ……  ④好,同学们,我建议大家再读读这三段话中石猴的语言,你还能发现什么?来,看着大屏幕,出声读读。  屏幕出示: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石猴喜不自胜,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石猴却瞑目蹲身,往里一跳,众猴也随后都进去了。  师:石猴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都很短,重复,末尾是叹号。  ⑤同学们,挺有意思的。来,再读读石猴的语言,现在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石猴?说说吧。(生说,师板书:勇敢无畏)  生读——体会——再读  ⑥同学们,我们来看最后一句,这里有石猴的语言吗?(没有)其实原著中是有的,想看吗?想不想知道石猴此时说的是什么?(想)谁能读一下?(大屏幕出示,指名读)  屏幕出示: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  ⑦同学们,从这句石猴的语言,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石猴?  生:他有领导风范,有献身精神。  ⑧当他第一个往里跳的时候,他知道那里边是一个洞吗?(不知道)如果水后面就是石壁,他跳进去会怎样?(有危险)所以当他第一次进去的时候,他说的是什么?(我进去!我进去!)我想用一个词来说,这是“有难独当”。而后面他知道里边是个安身的好去处的时候,他又说什么了?(都随我进来!进来!)你读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来说,有福同享。好一个有难独当,有福共享的石猴,大家再也不用受老天之气了。同学们,能读出这样的石猴吗?谁来试试?你能带着动作读读吗?(指名读、齐读)   师:我们来看看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石猴是怎么说的?(放视频)谁能扮演猴王,读读石猴的语言,最好能加上动作和表情。(生读)  师:我们都来当猴王,一起读读他说的话,好吗?(好)我来引读,你们只读石猴的语言。(师生共读)  ⑨在这短促、重复的语言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无畏、自信豪爽、心想他人的石猴。这样的石猴你们喜欢吗?(喜欢)老师刚才把原著中石猴的语言补充进来了,包括前面的与狼虫为伴,虎豹为亲,那你们对比一下说说,原著与课文写的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受?说说,你更细化哪一版本?(生说:喜欢原著)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了,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语言的魅力。好,同学们,我们继续看课文,接着往下读。我找一名同学和我一起读,你读石猴的语言。(师生合作读)五、拓展延伸1、吴承恩先生为什么要称他为美猴王呢?(生回答)  2、好,同学们,这美猴王他真是当之无愧。读了课文,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他不仅仅是一个猴子,顽皮可爱;他更像一个人,勇敢无畏;同时,我们还感受到了他的神异出众。(板书:猴、人、神)如果你走进《西游记》,你会更强烈地感受到他是神通广大。那同学们,课后想不想找来《西游记》读一读?(想)  老师建议同学们,要读,我们就读那原汁原味的原著,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读出滋味,读出精彩,读出魅力,读出你心目中的那个石猴。好吗?(好)这篇课文,语言的珍珠是四处可见,可下可以找出来,继续读一读,背一背,好不好?教学反思:《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教学时,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读读议议。接着再读课文,读中感受形象。最后组织学生讲讲猴王出世的故事,并适度拓展,开展语文活动。孙悟空,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帮助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课文中有些词句,学生能知其大意即可。如,“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一句,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教师大可不必逐个细讲,只要在有些影响阅读的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出现时,可让学生通过查字(词)典解决,有的老师可直接告诉学生。避免占用课堂大量时间。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我没有点拨学生说一说:石猴——美猴王。没让学生感受这称呼中微妙区别,并说说美猴王“美”在哪,学生也没深入体会到:勇敢无畏,也是一种美。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放不开;板书也不够完美;时间把握不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改进、努力提高自己!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