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6.《忆读书》(共38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6.《忆读书》(共38张PPT)

ID:930402

大小:725.5 KB

页数:38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忆读书冰心 作家简介:冰心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五四”运动时开始自己的文学创作。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以散文成就最大、影响最深,如《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橘灯》等。诗歌方面,诗集《繁星》《春水》是其代表作。另外,冰心还翻译过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冰心的语言艺术风格独特,凝练明快清新婉丽 作家简介冰心(1900——1999)原名福建长乐人。代表作有小说集《超人》等;诗集散文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谢婉莹,《繁星》《春水》《小橘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一.读准下列字的读音。悬()念笸()箩气愤填()胸烦琐()堆砌()不能自已()天罡()地煞()二.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1、津津有味:2、一知半解:3、酷爱:xuánpǒsuǒqì形容有滋味,有趣味。gāngtiányǐ非常喜爱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shà 1、作者对青少年儿童读书提出了怎样的殷切希望?这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作者是根据什么提出这样的观点的?2、读书有哪些好处呢?3、冰心读过哪些书?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到这些书的?4、围绕中心,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5、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6.文中哪一句话集中抒发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7、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列出文章结构图 8、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给文章主体部分分层,概括层意。9、概括文章中心思想10、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分析) 1、作者对青少年儿童读书提出了怎样的殷切希望?这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作者是根据什么提出这样的观点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有益通过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提出这样的观点要博览群书要有选择地读书,挑好书读 读书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获得多种美的享受增长知识有助写作提高人的品德修养返回 冰心读过的书《三国演义》(罗贯中)《聊斋志异》(蒲松龄)《水浒传》(施耐庵)《荡寇志》(俞万春)《精忠说岳》(钱彩)《满江红》(岳飞)《声声慢》(李清照)《茶花女遗事》(小仲马)《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封神榜》(许仲琳)多读书时间顺序 读好书作者认为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好书。这样的书,首先必须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具体地说就是古代小说要精彩而不烦琐,引人入胜而非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不是“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而是“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 4.文中哪一句话集中抒发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5.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6、围绕中心,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2-5)回忆自己由一知半解到越来越能读懂越来越爱看《三国演义》这件事,将《三国演义》与国文教科书在引人入胜方面做了比较(6)回忆幼时读文言文《聊斋志异》及对自己作文有帮助的事(7)回忆幼时读《水浒》的过程,将《水浒》和《荡寇志》做了比较(8)回忆少时能背《满江红》酷爱古典诗词的往事,提及《精忠说岳》没能给我留下太深印象(9)回忆自己11岁时接触到的《茶花女遗事》,对外国文学产生兴趣的事(10)回忆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的不同感受欣喜回忆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的情况,并分别从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两方面给读者传授挑选、比较书籍的经验 忆读书第一部分(总说)第二部分—多读书、读书好(以时间为序)第三部分—读好书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第四部分—概括全文 一、(第1段)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体会的强烈。二、(第2~11段)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第1层(2~10)回忆幼时、少时自己是如何“多读书”的往事,说明“读书好”。第2层(11)总结一辈子“多读书”的情况以及“读书好”的感受,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三、(第12~13段)侧重谈“读好书”,以作者80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四、(第14~15段)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文章中心: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写作特色:1、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2、语言明白晓畅,凝炼简洁。3、以自己的成长为叙事脉络,结构条理清楚。 xuánqiǎnjīnkāngāngpǒluokù煞suǒ烦qīqì聊斋cuītiāotiǎojǐ自己yǐ已经hǔ水浒xǔ许可 3.修改下列病句。(8分)(1)通过看《茶花女遗事》,使我对翻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下去,果然越看越懂。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删掉“通过”或“使”。将“果然”改为“居然”。 4.语文实践活动。(4分)2014年3月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全民阅读”首次被列入国家层面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高度。下边两幅漫画的题目都叫“读书”,请仔细欣赏,任选其中一幅,分析漫画告诉我们的道理。我选____幅,它告诉我们:读书能使我们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帮助我们看到外面更加精彩的世界。或: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还要关注窗外事。甲 课内精读阅读3~10自然段,完成5~7题。(18分)5.“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中的三位豪杰是_____、_____、______。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1)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催促”“含泪”,足见作者当时对书中的故事情节有强烈的期待,渴望知道后面的内容。作者对书籍的兴趣由此而生。刘备关羽张飞 “一知半解”准确地道出了作者最初读书时的状况。“越看越懂”表明作者在读书的过程中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而“咬了牙”则表现了作者决定战胜读书过程中的一切困难的决心。7.作者认为《水浒传》比《荡寇志》强多了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水浒传》中的人物描写极其生动,其中的主要人物个性鲜明,具有典型性。而《荡寇志》则没有什么人物个性。 8.依照例句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5分)例句:书是一叶扁舟,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一架马车,带你畅游博大的历史。示例:书是一双翅膀,带你领略万千的世界。 C【解析】“煞shà”。 10.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5分)A.悬念  烦琐  津津有味  无病呻吟B.堆砌  朦胧  索然无味  兴亡盛衰C.遗事  无聊  栩栩如生  若有所失D.催促  祟拜  人情世故  凄凄惨惨【解析】“崇拜”。D 《汉字书法之美》自序(2015·江西)蒋 勋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以我自己为例,童年时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除了游玩嬉戏,竟然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围坐在同一张桌子写毛笔字。写毛笔字从几岁开始?回想起来不十分清楚了。好像从懂事之初,三、四岁开始,就正襟危坐,开始练字了。“上”、“大”、“人”,一些简单的汉字,用双钩红线描摹在九宫格的练习簿上。我小小的手,笔还拿不稳。父亲端来一把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我记忆很深,父亲很大的手掌包覆着我小小的手。毛笔笔锋,事实上是在父亲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动。我看着毛笔的黑墨,一点一滴,一笔一划,慢慢渗透填满红色双钩围成的轮廓。父亲的手非常有力气,非常稳定。 我偷偷感觉着父亲手掌心的温度,感觉着父亲在我脑后均匀平稳的呼吸。好像我最初书法课最深的记忆,并不只是写字,而是与父亲如此亲近的身体接触。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围成的字的轮廓。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使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大概只有汉字的书写学习里,包含了一生做人处事漫长的“规矩”的学习吧!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包容。东方亚洲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在汉字的书写中。 最早的汉字书写学习,通常都包含着自己的名字。很慎重地,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划,写自己的名字。仿佛在写自己一生的命运,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一笔写坏了,歪了、抖了,就要懊恼不已。不知道为什么“蒋”这个字上面有“艹”?父亲说“蒋”是茭白,是植物,是草本,所以上面有“艹”。“勲”的笔划繁杂(简体字为“勋”),我很羡慕别人姓名字划少、字划简单。当时有个广播名人叫“丁一”,我羡慕了很久。羡慕别人名字的笔划少,自己写“勳”的时候就特别不耐烦,上面写成了“動①”,下面四点就忘了写。老师发卷子,常常笑着指我“蒋动”。老师说:那四点是“火”,没有那四点,怎么“动”起来。我记得了,那四点是“火”,以后没有再忘了写,但是“勋”写得特别大。在格子里写的时候,常常觉得写不下去,笔划要满出来了,那四点就点到格子外去了。 长大以后写晋人的“爨宝子②”,原来西南地方还有姓“爨”的,真是庆幸自己只是忘了四点“火”。如果姓“爨”,肯定连“火”带“大”带“林”一起忘了写。写“爨宝子碑”写久了,很佩服书写的人,“爨”笔划这么多,不觉得大,不觉得烦杂;“子”笔划这么少,这么简单,也不觉得空疏。两个笔划差这么多的字,并放在一起,都占一个方格,都饱满,都有一种存在的自信。长大以后写书法,最不敢写的字是“上”、“大”、“人”。因为笔划简单,不能有一点苟且,要从头慎重端正到底。现在知道书法最难的字可能是“一”。弘一③的“一”,简单、安静、素朴,极简到回来安份做“一”,是汉字书法美学最深的领悟吧! 大部分的人可能都忘了儿童时书写名字的慎重端正,一丝不苟。随着年龄增长,随着签写自己的名字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线条熟极而流滑。别人看到赞美说:你的签名好漂亮。但是自己忽然醒悟,原来距离儿童最初书写的谨慎、谦虚、端正,已经太远了。父亲一直不鼓励我写“行”写“草”,强调应该先打好“唐楷”基础。我觉得他太迂腐保守。但是他自己一生写端正的柳公权“玄秘塔”,我看到还是肃然起敬。也许父亲坚持的“端正”,就是童年那最初书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吧![注释]①動:“动”的繁体字。②爨宝子:人名。后文的“爨宝子碑”是东晋碑刻。③弘一:人名。 11.文章回忆童年汉字书法练习,主要写了哪两方面内容?“我”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分别概括。(8分)内容:父亲教“我”写毛笔字;“我”写自己名字的经历。道理:做人处事要“规矩”;做人处事要谨慎端正、一丝不苟。1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示例:画线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手法,通过“一笔一画”、“凝神屏息”等细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我”书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和一丝不苟。 13.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5分)示例:①文章通过记叙父亲教“我”写毛笔字这件事,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关爱孩子、懂得教育的人。②文章通过记叙父亲终生写端正的毛笔字这件事,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具有正直、慎重、执着等优秀品质的人。14.阅读文章后,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情感:①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或“对汉字书法之美的赞叹”);②对父亲的敬爱(或“怀念”)。 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①象耳山下。世传②李太白读书山中,未③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④,曰:“欲⑤作针。”太白感其意,还⑥卒业⑦。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释】①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②世传:世世代代相传。③未:没有。④之:代词。此指老妇人。⑤欲:想要。⑥还:回去。⑦卒业:完成学业。离开碰上;正在回去;完成现在 16.翻译下列句子。(6分)(1)逢老媪方磨铁杵。遇到老太太正在磨铁棍。(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李白听后很有感触,于是马上返身回到学院继续完成学业。17.我国古代关于勤奋好学的典故还有很多,请写两个有关的成语。(4分)闻鸡起舞;凿壁偷光。 一 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二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三小弟弟呵!我灵魂中三颗光明喜乐的星 温柔的 无可言说的 灵魂深处的孩子呵!四 人类呵!相爱罢 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 甸着同一的归宿 思考题1、读书有哪些好处呢?2、冰心读过哪些书?3、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