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古筝曲《枫桥夜泊》的意境诠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王建民古筝曲《枫桥夜泊》的意境诠释

ID:927246

大小:1.16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校代码:10209研究生学号:2012115分类号:J632.32密级:无硕士学位论文MASTERDEGREETHESIS王建民古筝曲《枫桥夜泊》的意境诠释作者:张钟升指导教师:王晓红教授徐科锐副教授学科专业:音乐研究方向:古筝演奏吉林艺术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2015年3月 泌创性声明J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本人声明:论文中除了特别加W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和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者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前人及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启发巧贡献己在论文中作出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签字日期>学位论文作者签名:U的;年r月>日1[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吉林艺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吉林艺术学院有权保留并向有关部口或机构送交论文或者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吉林艺术学院可将本人学位论文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签字曰期作者签名i養身中:>皆年广月认曰 分类号:J632.32吉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王建民古筝曲《枫桥夜泊》的意境诠释张钟升指导教师姓名:王晓红教授徐科锐副教授申请学位级别: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古筝演奏论文提交日期:2015年3月论文答辩日期:2015年5月 摘要《枫桥夜泊》原本是诗人张继脍炙人口的唐诗,将落月、霜天等自然景观与渔火、钟声的人文特色融会贯通。筝曲《枫桥夜泊》以移诗入乐的创作手法,将诗歌中的意境转化为乐音的同时也诠释了古筝乐曲的艺术表现。关键词枫桥夜泊诗境音乐本体美学 ABSTRACT"Midnightbells"wasoriginallyapoetZhangJiwinuniversalpraisepoetry,masteryofhumancharacteristicswillfallmonths,innaturallandscapeandthefishingboatlights,bells.Zhengsong"Fengqiaoyebo"toshiftpoemsintomusiccreationtechnique,artisticexpressionofpoetryinartisticconceptionintomusicalsoexplainedtheguzhengmusic.KEYWORDSMidnightbellspoetrymusicaesthetic 目录引言..............................................................................................1第一章《枫桥夜泊》的创作概述.................................................2第一节《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及诗境阐述..................................2第二节古筝曲《枫桥夜泊》的创作音乐思维................................2第二章古筝曲《枫桥夜泊》的音乐本体分析..............................3第一节引子、主题的形式构建及艺术表现....................................3第二节古筝曲《枫桥夜泊》的内容意境.......................................5第三章古筝曲《枫桥夜泊》的美学价值......................................6第一节古筝曲《枫桥夜泊》的文化内涵........................................6第二节通过这部作品的自我感悟.....................................................7结语................................................................................................9参考文献.......................................................................................10致谢..............................................................................................11 引言古筝是我国独特而不可或缺的民族乐器之一。早在战国时代,它就在当时的秦国一带广泛流传。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甚为丰富,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因而自古至今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伴随着改革开放,这件古老的乐器也迎来了它百花争艳的春天。新世纪我国乐坛更是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作曲家,使得古筝艺术达到了一个新浪潮。在现代派筝曲中,越来越多创新的古筝曲目与古典诗文联系在了一起,如:何占豪先生的《临安遗恨》、《霸王别姬》、周煜国先生的《乡韵》、王建民先生的《长相思》、《枫桥夜泊》等都是运用音乐的形式来诠释诗文的内涵,这增加了古筝曲的意境,更深层次地要求演奏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枫桥夜泊》原本是诗人张继的一首唐诗,在2001年由王建民先生融入了昆曲、苏州民歌、丝竹等曲式和音调特色并使古筝弹奏与钢琴伴奏相结合呈现出精致宜人的水墨风情。作品一经推出后,就受到了演奏者和观众的普遍认可,是一部难得的当代筝曲佳作,享誉中外。那么这首曲子在创作上具体有哪些特点?他的意境又是什么?与诗文在意境上有哪些共同点和异同之处?本文就针对作品的理解展开讲述,同时也有助于演奏水平的提升。1 第一章《枫桥夜泊》的创作概述第一节《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及诗境阐述《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当时正值唐代的安史之乱后,张继乘船途径苏州城外的寒山寺时,辗转反侧难以入寐时,望着船外写下了这首羁旅诗。诗中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借助江南深秋之景色,抒发出了一种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愁闷情绪,是中国唐诗写愁诗中的代表之作。首先作者借助月落、乌啼、秋霜展开描写,此时正当深秋季节,霜气弥漫的夜晚下传来几声哀怨的乌啼,使得本就寂静的深夜多添了几分幽寂与萧瑟;江、枫二桥与零星斑点的渔光倒映在水面的景象,虚虚实实,一明一暗,一静一动,与愁绪错综缠绕;此刻从远处的寒山寺中传来阵阵钟声,看似打破了这凄清、孤寂的夜景,但清晰地钟声却又更加突出地衬托出夜的寂静,塑造了意蕴浓郁的愁眠意境,回味绵长。第二节古筝曲《枫桥夜泊》的创作音乐思维作曲家王建民先生根据此诗创作的古筝曲,则以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为基础,融合昆曲、苏州民歌、丝竹等曲式和音调特色,根据诗中意境,紧紧围绕着“愁”字展开创作;在作品的慢板中,缓慢的节奏旋律句句体现“伤感”,紧扣诗文感伤的情境;在接下来的小快板中隐隐展示了人物对过往的憧憬与缅怀(这也是与诗文的异样之处),这样的写作手法使快板与再现部的慢板形成鲜明对比,在乐曲结束的旋律中更加能突出现实的孤寂与惆怅,表现力度更为鲜明。作曲家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法带给我们更为丰富的遐想空间,同时也将文学与音乐相融合,既有古朴典雅的意境,又有现代音乐作品的时尚,体现出了当代人对诗歌这一传统艺术的尊重、理解和创新。2 第二章古筝曲《枫桥夜泊》音乐本体分析第一节引子、主题的形式构建及艺术表现结构图及织体分析:结构图:引子A连接段B连接段A’小节:1-23-3536-3738-8283-9394-128调式:C商C商-C羽C羽C羽-F羽-C羽C羽-F商G商-C商古筝曲《枫桥夜泊》是再现单三部的曲式结构,两小节引子将音乐带入主题,经过第一个连接段的华彩部分进入展开部达到黄金分割点到达音乐高潮,再由第二个连接段回到再现部和尾声。1、引子部分:图一3 在引子部分中,为了获得与中国古代乐曲相一致的风格,作者特意选用了散板,建立在传统的宫调式上,使得更加符合国人听觉,运用民族乐器演奏,更能演绎精致。本段主要是为了营造出一种深夜静谧的氛围,体现出月落、若隐若现的声音,所以力度变化不大,基本上都在“P”的范围内,加上运用泛音、点指、遥指、琶音的手法,演奏效果极佳。前后两个乐句中,第一个乐句是纯四度,其余三个音程的主音则是雅乐调式中的“变徵”,然后出现了从全音符到二分音符到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变化,直到演变为自由节奏为止。而第二乐句则是对第一乐句的模仿。整段引子终止于c羽雅乐调式之“羽”(见图一)。2、主题:图二该部分由AB两个主题组成。A主题中,因为七声雅乐音阶的运用,使乐曲的音乐表现力大为增强。而且为了突出一种苦闷和孤独,作者特意使用了六四拍和四四拍,通过节拍的变化,形象描绘出了江枫、渔火等意象的形态,也使传统筝曲的节拍得到了扩展和丰富。B主题中,节奏以较为规整的形态行进,而且在这种行进中,4 对古筝低音区的音响色彩予以突出,并与之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主人公那种情绪上的变化描绘的淋漓尽致,并为第三部分高潮的到来打好了基础(见图二)。3、展开部:图三该部分是忧伤的行板,呈现A+B+C+B结构形态,A部分是规整的四句八小节,遵照了起、承、转、合的顺序,突出了一种音乐流动感,并与钢琴形成了良好的呼应。B部分特意使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的“鱼咬尾”技法,使音乐更加流畅和连贯,其所表现出来的明亮和欢快的色彩,也为全曲凭添了几分亮色。C部分运用了古筝上下八度跨越点指,为旋律增加了激情和紧张度,特别是最后四个小节的模进,更是逐步把整个作品的情绪推向了高潮。而高潮部分中,虽然是一种再现,但是在音乐情绪和氛围上已经和之前有了本质的不同,充满了一种高亢、激情,并在这种抗争中有所思考(见图三)。由于古筝音域的局限性,该部分需要有转调准备。从演奏角度来说,在转调上也较为新颖,在第一华彩部分调动第5筝码进行转调。4、再现部5 图四该部分是全曲的主题再现和尾声,力度为“PP”,意在对整首曲子情感的回归和中指利用古筝来模仿寒山寺所传来的钟声和木鱼声,并在钢琴和古筝的泛音中逐渐结束,让人们沉浸在这种古朴悠远的意境中久久不能自拔(见图四)。由于该部是再现部,在第二个华彩部分演奏前移动筝码转回原调。第二节古筝曲《枫桥夜泊》的内容意境弱起朦胧的乐音开始了,远处传来的乌啼声仿佛打破了夜的寂静,那是静的就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得一清二楚的夜晚,加上一连串渐起渐落的点指,若隐若现,犹如水面上星星点点的火光。由弱到强的遥指将旋律连成一条优美的线条并以琶音收场,仿佛水面上的灯火越发清晰之际又迅速模糊,继而又清晰可见随即再消失至天籁,就如同那脆弱的生命在几番挣扎后终以结束收场。接下来的一段钢琴旋律让我们顿时回过神来渐渐过度进入慢板旋律。首先是上、下行旋律,前后对比,与钢琴旋律呼应,秋霜时节,江、枫二桥孤独地竖立在深夜里,就犹如作者此刻孤寂的心境,望着江边的夜景,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渐强减弱循序渐进的遥指旋律和左手的揉、颤在刮奏衬托下道出此时伤感、6 愁闷缠绕心头,不知如何拂去。接下来的旋律发生了一些变化,双八度的重低音效果越发明显,主人公的情绪依稀也发生了些许变化,为接下来的感情变化做好铺垫。视角被拉大视线变得越发的模糊,不知是否是刚才凄清、孤寂的景象让主人由伤触情,忆起过往激情生活来,这与诗文描述有所不同。随着钢琴快节奏响起,古筝旋律也在指尖荡漾……激情、紧张的旋律将主人翁的心情带向高潮。曾经的喜悦历历在目,一件接着一件在脑海里像影碟机般不断“翻涌”,那感觉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清晰和深刻,这顷刻间甚至已忘却了刚刚江边寂寞的情感。几阵微风拂向船头,刹那间主人公清醒了此刻的意识,刮奏一遍遍地重复着,提醒着主人公时光已流逝,过往生活留下的仅有回忆和当时并不觉得有那么美好的感觉,可如今看来却依稀难得可贵了,内心满满是缅怀之意,却又不得不继续面对如今残酷的现实。无奈、惆怅又一次涌上心头。面对寂静的夜空,苦苦叹息、冷笑着,面对人生逆旅中的种种遭际,激情似乎已将耗尽,麻木、一缕淡淡的忧愁占据了整个心灵。船渐渐远去,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朦胧模糊……留下的只不过是那皎白的月光、横跨枫江的枫桥和寒山寺里敲响的淡淡钟声……第三章古筝曲《枫桥夜泊》的美学价值第一节古筝曲《枫桥夜泊》的文化内涵1、山水情怀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的中国文人们,常喜欢寄情于山水,特别是在现实中遇到了困境之后,往往喜欢在山水之间寻找寄托和慰藉。作为张继来说,当时的唐朝刚刚经历过安史之乱,自己也在科考中名落孙山,夜晚来到苏州7 城外,看到这眼前的景象,不禁联想到了自己,可谓是借景消愁愁更愁。而古筝曲《枫桥夜泊》,也紧紧围绕这一个“愁”字,通过多种技巧和方法,深刻表现出了原诗种那种郁郁不得志和为国家命运担心的苦闷,如果说张继将这种苦闷寄托在了诗中一个个意象中,而王建民先生则将这种愁苦寄托在了一个个音符上,充分表现出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山水情怀。2、人文精神中国艺术创作中历来将天人合一作为最高的境界,即将自己视为是自然界的一份子,张继在描绘一个个意象的时候,其实已经表明了站在江边的自己也是这景色一部分。桥、水、树、人等,共同组成了一幅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构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出了中国艺术中所特有的美学精神。而在古筝曲中,这种和谐也是无处不在的。如乐器方面的和谐: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而钢琴则是西方乐器,两者在律制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在本曲中,钢琴却总是能够给古筝以最适时的呼应,从而让景色描绘和情感抒发更加充分而深入。又如在乐器发展方面,整首曲子起承转合环环相扣,既各有特色,又统一为一个整体,也是一种和谐的表现。所以说,作者对诗歌的了解是十分深刻和准确的,巧妙利用了音乐长于抒情的特性,并利用扎实和娴熟的音乐技法,创作出了这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佳作。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王建民先生的创作是十分成功的,其采用了传统的五声调式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法,注重每一个段落之间的作用和对比,既使古筝特有的音色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获得了和原诗歌相一致的艺术意境。而且作品的成功并不仅局限于创作形式方面,对内涵的挖掘和展示也是创作的重要目的之一,充分表现出了中国艺术创作中所特有的山水情怀和人文追求,彰显出了中国音乐作品与众不同的特色和魅力。所以说,这部作品是中国当代古筝创作中一部名副其实的精品力作。8 第二节通过这部作品的自我感悟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的历史文明,祖先留给我们的不光有历史经验、传统美德,还留下了智慧的结晶,他需要后人的继承与发扬。古筝是我国传统乐器之一,有“东方钢琴”的美誉,在国内乃至世界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她需要拥有技艺的人去演绎,更需要有优秀的作品来让其发挥效果。这是一个伟大而神圣的使命,包含了中华文明的传承,需要一条正确的道路指引她向前迈进,代代流传,生生不息……《枫桥夜泊》由古诗转化成音乐,由字词表达情感转化为由乐符表达情感,效果看似一样却非相同。文字是实物,而音乐却是抽象的事物,这需要在拥有她的一瞬间用心灵去体会她的美好。时代在进步,音乐也在发展,演奏者更需要提升自我的文学造诣与音乐修养,只有这样,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内心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更准确地展示作品,感染群众,感受音乐带来的迷人魅力。9 结论古筝动人的魅力是音色,古筝的灵魂是韵律,古筝的意境是人的情感心声,它们是相互关连、相互渗透的一个整体。想要把作品真正地表现到最理想的效果,我们应该在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弹拨速度,掌握不同效果的吟揉、按、滑等技巧的基础上提升对曲子内涵真正的理解,如此我们才能在演奏技巧提高的同时,增强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提升自身修养的同时,加入古筝精华的内涵,对美的探索和追求中提高演奏技艺,努力塑造出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使古筝的精神进一步升华,从而真正掌握古筝艺术的真谛。10 参考文献[1]陈晓梅.浅析古筝曲《枫桥夜泊》的创作特点[J].黄河之声.2011.[2]林英苹.建国以来筝乐作品创作历程[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1(02).[3]张珊.当代古筝名作教学与演奏详解[M].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2010.[4]黄锐.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漫谈古典诗词中的古筝艺术[J].大众文艺.2011(24).[5]刘学锴.《唐诗选注评鉴》[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09).[6]卓菲娅·丽莎于润洋译.《音乐美学译著新编》[M].中央音月出版社.2003(12).[7]李萌.中国现代筝曲集萃(一)[G].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8]陈满欣.论古筝演奏的继承与创新——谈现代古筝艺术的发展[J].新世纪剧坛.2011(01)[9]宋瑾.月落…愁眠……——探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J].2014(05).11 致谢本文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敬爱的老师倾力支持,首先对你们的无私奉献致以衷心的感谢。正是有了你们的鼓励和帮助,我在学艺的路上才能更上一层。另外,我还要感谢学校和学校外的众多亲朋好友的关爱,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丰富多彩研究生生活!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没有你们赐予我生命和给予我的养育,就不会有今天即将带上硕士帽的我!12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