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枫桥夜泊教案

ID:927009

大小:83.1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学设计授课人:保世权课题25、枫桥夜泊第2节总节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重点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方法三疑三探1/10 .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师:同学们,你们都到哪里旅游过?云烟——陈小奇《涛声依旧师:谁来读读?(生读)。谁知道“无眠”的意思?生:睡不着,失眠师:是的,睡不着。无眠拆开是无法入眠。无法入眠就是不能入眠,不能入眠合在一起两个字就是——生:不眠。师:是什么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生:钟声师:这是哪里的钟声?。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和老师一起板书诗题,注意”泊”的读音,泊怎样组词,什么意思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师简介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最著名的一首。(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3分钟)看到这个诗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请提出来。预设:1、张继为什么要夜泊枫桥?2、作者夜泊枫桥发生了什么事?作者看到了什么?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5分钟)自探提示:1、读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注意带音生字、读通读顺。2、借助课后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3、作者夜泊枫桥,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用一个词说说。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解疑合探(15分钟)2/10 .(一)、师生品读:1指名读诗,集体订评师:一起来读读,你们读前四字,老师读后三字(师生合作读)。师:再反过来读(师生再合作读)。师:老师读题目,你们读诗句(生齐读)。师:就是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你读后的情绪是怎样的,用一个词说说。生:愁绪满怀、失落、孤独、忧愁、凄苦??师:对比着想想,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会孤独吗?读杜甫的《绝句》会忧愁吗?为什么读《枫桥夜泊》读出的是凄苦、悲伤呢?静静默读,一边读一边看看插图、注释,更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是诗中那些词给你这样的感受,向你传递这样的情绪?师:老师提一个问题考考各位。张继枫桥夜泊是睡觉时,这个夜晚他睡着没有?生:没有。师:诗中哪个词告诉了我们?生:愁眠。师:“愁眠”是什么意思?找一个近义词。生:失眠、无眠、难眠、不眠。师:齐读“愁眠”这个词(生齐读);想想愁眠的滋味,再读(生齐读);轻一点(生再齐读)。(二)感受诗中的景物,体会诗传递的感情1、师:在“愁眠”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按照诗的顺序说说。这些景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钟声2、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3、朗读训练。4、学习第二句:师:月亮落下去后,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在幽暗朦胧中诗人在江边看到3/10 .了什么?生:江枫。师:江枫在你眼里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生:火红的枫叶在江风中瑟瑟摇曳。师:因为愁眠在江中看到了什么?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生:忽暗忽明的、隐隐约约的。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他听到了什么?生:钟声。师:在哪?(生:姑苏城外寒山寺)什么时候(生:半夜)(钟声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还听到了什么?生:乌啼。师:那是什么样的乌啼?(生:孤独、凄惨)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诗人还感到了什么?生:霜满天师:所以,不是满天的霜,而是满天的——生:是寒满天,冷满天。师:看诗句。月落是景,乌啼是景,江枫是景,渔火是景,霜天是景,钟声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生:愁眠),都伴随着(生:愁眠),都笼罩着(生:愁眠)。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生:对愁眠。)师: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听老师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感受,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背井离乡的张继,浪迹天涯的张继,无法入眠的张继,最希望谁来陪他?(师范读)生:最希望朋友来陪他。生:母亲、家人、妻子??师:但是,漫漫长夜,没有亲朋好友的相陪作伴,有的只是——(生读诗);在这4/10 .里,没有妻子的嘘寒问暖,有的只是——(生读诗);这里没有亲朋好友相伴,没有父母兄弟的相伴,没有妻儿的相伴,这里没有伴,只有——(生:对),只有——(生:对)。师:这一“对”,对出的是张继心中的无限——(生:愁、悲伤、忧愁、寂寞、孤独)。于是情动于衷而辞发于外,《枫桥夜泊》就这样诞生了。(配乐,范读)、(生齐读)。师: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秋天;江枫瑟瑟渔火点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划破了寂静的秋夜。此情此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张继情不自禁在心中轻轻念道——(生读诗)师:姑苏城外寒山寺——(生接读:夜半钟声到客船)(反复三次,声音一次比一次轻)师:月亮落下去了,还看得见吗?(生:看不见)(师擦去板书:月落);乌啼划破长空,转为沉寂,还有吗?(师擦去板书);这满天的霜气看得见吗?(师擦去板书);江枫还看得清吗?(师擦去板书);这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还看得见吗?(师擦去板书);这点点渔火忽明忽暗,忽有忽无(师擦去板书)。天地间还有什么可以相对的呢?没有了,没有了。突然,听——(视频、课件——钟声)三、拓展延伸,总结全诗师:你听,钟声传来了,一声又是一声,这声声钟声一下又是一下,敲打着张继的无眠,那钟声好像在说些什么?拿起笔,展开想象,请用“张继啊,张继——”开头写写,那钟声好像在对张继说什么。(生写)师:在这个霜气满天的秋天,张继夜泊枫桥,辗转反侧,愁眠之情萦绕在他的心上,这时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悠悠传来,这钟声好像在对张继说——生1:张继啊张继,如果你无法入睡,如果你很孤单,让我来陪伴你。师:多么知冷知暖的钟声。生2:张继啊张继,人的一生有悲欢离合,不可能是事事如意的,当你烦恼忧愁的时候,要学会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师:这是多善解人意的钟声啊。生3:张继啊张继,为什么不睡,为什么为么忧愁,这一切是为什么?师:这是充满好奇的钟声。师:这钟声有抚慰,这钟声有劝解。这钟声让张继的愁眠之情也渐渐化去了(师擦去黑板上仅有的“愁眠”)。其实愁眠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心情,我相信你们也会有愁眠的时候。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愁眠啊,所以,古今中外,写愁眠的诗歌数不胜数,我们不妨来看一组中国古代诗人写愁眠的诗歌。5/10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师:大家一定发现了,所有诗所有愁眠都跟一种景物有关,那就是——(生:明月)。明月照愁眠,愁眠望明月。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那是在明月当空的晚上,诗人可以把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愁绪寄托给明月。但是,要是没有明月呢,怎么办?张继把自己的愁眠寄托给了寒山寺的——(生:钟声)。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张继,走进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师:这就叫经典,这就叫文化。(板书:经典文化)。我们学了这首诗,在你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如果你去苏州,你一定会去看一看一座桥——(生:枫桥);在枫桥上,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生:张继);想起一个人,你一定会在心中念起一首诗——(生背诵《枫桥夜泊》,再齐背诵。)师:从此,你对张继不再陌生,尽管你们相隔千年;从此,你对枫桥夜泊、寒山寺、钟声不再陌生,尽管你们相隔百里千里,甚至万里。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四、质疑再探:(3分钟)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五、运用拓展(12分钟)(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二)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听到的有()和().抒发了诗人()的感情。6/10 .(三)全课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板书设计:25、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愁绪。7/10 .课后反思:检查意见和建议:检查人:年月日8/10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枫桥夜泊》是我准备的教学公开课,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至课上临时出现的问题,让我感受颇深,深觉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自己的经验太少,需要长时间的磨练。下面,我就将自己课后的教学反思总结一下:相信很多的教师都和我一样,想让自己的课堂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因此在课下我经常收集好的音乐素材以备所需之用。在这一节课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重视发展学生思维和创造性,师生互动,环环相扣,既有音乐课的特色,又与其他方面的教育相结合,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古诗吟唱教学中,我通过种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索其趣味,以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艺术审美素养。通过音乐课的古诗词吟唱,加强了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古文化的熏陶。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能力不足的地方,真的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首先,我觉得如何让学生更有兴趣的掌握乐理知识和节奏练习应该还有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方法让我去学习。在难点节奏掌握过程中有一部分同学掌握得不够扎实,现在回想一下,其实是因为老师在教的时候,学生学唱,只是简单的模仿,由于很多学得比较好的同学的带动,所以有一些学得不好的学生老师没有发现,却以为整体学的已经很好!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个别教学,想办法让每一个同学确实学会掌握,不能随大流。确实提高课堂达标率。9/10 .二、我的评价语言。一直羡慕有些老师的文化底蕴,感觉他们的语言为什么这么丰富,运用地如此自如?想来一定是平时书看得多,所以能有如此功力。每每听课,除了教学环节,我最注意的就是教师语言的运用了。我觉得对每个孩子的回答老师都应该有一个精彩的评价,我想假如我是那个孩子,我也会深受鼓舞,更积极地开动大脑,举手发言的。所以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之一!三、自身的文化功底。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要想将此课上的更为精彩,必然得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功底,这就是为什么在课上有时会感到心里有余而力不足的地方!千年钟声,千年文化,在中华这个泱泱大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这些都是我要钻研学习的地方!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课后认识,感觉收获很多,希望领导给予更多的指导与讲评,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10/10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