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长相思》(人教)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学设计】《长相思》(人教)

ID:926171

大小:289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长相思》阜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周鹏◆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教学难点】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借助工具书排除字词等阅读障碍,结合课后注释与练习默读课文并做预习批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第二单元的单元提示告诉我们:“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比如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李白的《静夜思》。今天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就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二、整体把握,初步感知1、课前,你们通过收集资料,都知道些什么呢?(1)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2)“瓜洲”现在扬州的一小镇,位于长江北岸。2、整体把握,初步感知。(1)全班齐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自由朗读,并从诗中找出能集中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还”字)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从“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两句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温馨提示可以“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去体会。指名答,点评。2、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温馨提示可以用读诗句,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指名答,点评。3、将“绿”字与诗人曾想过的“到、过、入、满”作对比,想一想诗人为什么最后选“绿”?假如你来到江边,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对岸,而对岸的不远处就是你离开很久、思念很久的家乡,此时你有何感想?“明月何时照我还”足见诗人此时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4、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体会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四、精读诗句,感悟诗境1、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2、既然诗人已经离家很近了,而且他又这么渴望回到家乡去,那他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3、本诗的写作时代背景: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烈的思乡情深深地震撼了我们。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1、《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2、总结学习方法:刚刚我们通过初读诗句──紧扣题眼──朗读感悟的方法学习了《泊船瓜洲》这首诗。七、学法迁移,学习《秋思》1、初读诗句,了解诗人情况。2、合作学习,了解诗句大意。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4、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带信的人将要出发的时候,我却又打开了封好的信。5、指导朗读,感悟情感。八、咬文嚼字,体会“推敲”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两首诗中都因某个字用得特别妙而成为千古绝句,有谁知道是哪两句诗、哪两个字吗?(绿、见)2、过渡:我们已经体会了“绿”字的妙用,那么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3、师讲解: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4、总结:秋风无形,但处处可“见”;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现在让我们也来当一回王安石,推敲一下以下的句子该用什么字好。5、有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6、小结。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九、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第1、3题。2、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方法预习《长相思》。1.上节课,学习了两首思念家乡的古诗,今天继续学习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长相思》。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课前通过收集资料,你们有哪些收获呢?2、简介作者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是清初满洲贵族人士中,文学造诣很深,艺术成就很高的词人。他的作品大多数反映满洲贵族的生活情调,尽管缺少广泛的社会意义,但情真意切,显现着一种华贵的悲哀,一种优美的感伤。他和朱彝尊、陈维嵩被称之为清代”词家三绝”。这首词作于康熙十二年(1681)。是作者随康熙皇帝东巡到山海关的途中所作。“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二、自查释疑,读懂诗句1、学生试读。思考: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注意书上的注解。)(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走过一段山路,又走过一段水路,我向榆关那边行。夜深了,周围千百座帐篷里亮着灯。)(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风儿刮了一更天,雪又下了一更天,刮得我心儿碎,连回乡的梦都未做成。在我的家乡啊,可没有这样的风雪交加的声音。)3、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4、观察课文插图:想象作者深夜站在军帐外,他在望何处?心里又在思念谁呢?三、讨论探索,感受诗境1、根据插图,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词人在夜深时无法入睡,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2、讨论探究,感受诗境。(从词的内容看,写的是从军出征的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无法入睡就是因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四、反复诵读,体会诗情1、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这种思乡之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触景生情)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情。五、布置作业1、课后作业第2题和选做题。八、板书设计5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思家切不能还思乡秋思唐张籍见秋风意万重作家书说不尽又开封————思乡情(叙事抒情)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身向榆关(难)心在故园(苦)◆教学反思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