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ID:925384

大小:26 KB

页数:2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难点四、设计理念五、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一、说教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者是美国着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我”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评价“精彩极了”,父亲评价“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悟、质疑探究,体会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所包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用心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对爱有更深刻地理解。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感悟、质疑探究,体会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所包含的爱。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对爱有更深刻的理解。四、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恰当定位主题,通过朗读、感悟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重视语文实践活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力求在各项活动中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四、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本节课我着力构建“读中悟、悟中读”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对本课的教学,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让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五、教学流程:良好的教学设想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我安排了以下教学程序:1、、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出示巴德.舒尔伯格的资料,感受作者的伟大。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3、、品读父母对诗的评价,理解感悟先让学生朗读母亲的评价,体会母亲对“我”的赞扬和鼓励,正是母亲的鼓励给了我写作的信心和勇气。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再读母亲的话。得到母亲赞扬的小巴迪,心里洋洋得意,满怀希望地等待父亲的归来,让学生朗读巴迪等待父亲会来的句子,重点体会“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这个句子,让生反复朗读,并用心发现句子特殊的表达方式。我适时变换句子的形式让学生在再次朗读,从而体会小巴迪迫不及待的心情。急于得到父亲赞扬的巴迪等来的却是怎样的评价呢?让学生朗读父亲对诗的评价,看学生从父亲的语言中读出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重点抓住“扔”这个动作进行体会,父亲扔掉的不仅仅是巴德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扔掉了巴德的得意洋洋,父亲对诗给予“糟糕透了”的评价,就是在警告巴迪不能骄傲自满。4、交流品读16、17自然段,内化感情(读、悟、问、议) 课文16、17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15——17自然段,边读边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接着运用“质疑法”理解课文内容。因为“学贵有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积极质疑,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体现教材重难点的问题加以梳理,最后形成两个重点问题:怎样理解“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2、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自由发言以后,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指导朗读这两段,积累语言,铭记道理。 5、联系自己生活,体会不同的教育方式。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因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会怎样面对来自周围的表扬与批评呢?  6、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总结课文,对学生的理解、感悟加以梳理、归纳、提升,提出殷切的期望。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