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课件

ID:909541

大小:3.85 MB

页数:39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23作者:维克多·雨果 学习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语言,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3.体会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沉静果断的优秀品质。学习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购买船票,掌握生字词登上“诺曼底号”,了解事实真相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泰坦尼克号》沉船过程1912年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豪华、意为永不沉没的客船带着1513名乘客和船员因撞到冰山沉没了,这次海难最后只有500多人侥幸逃生。 海难的恐怖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寒而栗,而在1870年两艘英国轮船相撞,其中的一艘“诺曼底号”除船长以外,其余60人安全获救,这是真的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赶快到“诺曼底号”上去寻找答案吧。“诺曼底号”的“老板”是谴责英、法侵略者抢劫,火烧圆明园的大作家雨果。我们先来拜访他,谁认识他? 走进作者主要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克伦威尔》《欧那尼》等。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创作生涯超过60年,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他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我会写伦腹剖窟窿混卑岗宰秩维嘶措遣践二、购买船票,掌握生字词 秩秩zhì书写指导“禾”竖为垂露竖,“失”主笔为长撇,捺画舒展。 卑卑bēi书写指导第六画是长撇贯穿,不要写断成两笔。 我会认弥mí脉mài剖pōu裸luǒ泣qì汹qiǎn维wéi酣hān械xiè卑bēi岗gǎng宰zǎi遣xiōng 多音字脉哗màihuáhuāmò()()()()脉搏含情脉脉哗啦哗然 理解词语弥漫:形容惊慌害怕到了极点。本课指船上的人们因突发事故非常害怕。惊恐万状:(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本课指大雾布满海面。来势迅猛,不可抵挡。本课指海水涌进船舱,来势迅猛,不可抵挡。势不可挡: 突然到来,出乎意料地发生。本课指两船相撞的变故突然发生。猝然而至:在情况紧急时不慌不乱,沉着镇静。镇定自若: 三、登上“诺曼底号”,了解事实真相(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1870年3月17日凌晨四点钟夜色正浓,薄雾弥漫(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诺曼底号”船的遇难是因为天气恶劣,与船长无关。 (4)船长是谁?在紧急情况下,船长是如何救人的?这场海难的结局是什么?(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震荡的一刹那间,所有人都慌乱地奔到甲板上,海水在不断地往里灌。哈尔威船长。让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当秩序无法维持时拿出手抢恐吓人们。最终船上的60个人全部获救,除了哈尔威船长自己。 四、课堂小结浓雾造成撞船。撞船与船长并没有关系,因“玛丽号”船负重大,船速快,撞船之后使“诺曼底号”受到重创,情况危急。哈尔威船长在紧急情况下沉着冷静、机智、果敢。 第二课时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 读懂课文的金钥匙一读:默读课文,用情节曲线把事件的过程表现出来。二思:危急时刻,文中的船长是怎样做的呢?三探:找出描写雾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多次描写雾。四悟:课文为什么说“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它装货容量六百吨,船体长二百二十英尺,宽二十五英尺。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七岁,是1863年造的。思考:“诺曼底号”轮船是怎样的状况?大,用“六百吨”“二百二十英尺”等数字说明;年轻,用“才七岁”的拟人手法说明;让人放心,是“大轮船”。拟人 雾越来越浓了,轮船驶出……轮船缓慢地行驶着。环境描写伏笔“雾越来越浓了”“梢尖隐约可辨”等说明天气变得越来越恶劣,为“诺曼底号”的遇难埋下伏笔。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隐约可辨。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环境描写概念: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本文多次进行了环境描写,如“薄雾弥漫”“雾越来越浓了”“沉沉夜雾”等,这些环境描写,烘托出了压抑、紧张的气氛。作用:烘托气氛、反映心情等。 体现了他超人的心理素质和才干,体现了他危难时刻这种群众领袖的英雄风范。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思考(重点):哈尔威船长的大声吼喝体现了什么? 探究(重点):分角色朗读船长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探究一下为什么对话这样“简短有力”?船长一共八次对话,前六次是了解情况,估计情势。第七、八次安排人们下到小艇上去,授予大副开枪的权利。对话语句“简短”,语气“有力”,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紧迫,容不得研究商量动员;另一方面是因为船长的坚定果断。这种坚定果断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开枪命令显示了船长的威严。在非常时刻,在紧急关头,敢于采取非常手段,确保所有人的生存。 探究(难点):为什么不用“伟大、高尚”等词语,而要用“悲壮”来形容“舍己救人”呢?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因为在生死关头不“利己”,能够“舍己救人”的人太少了,英雄常常需要独立支撑危难的局面,力挽狂澜;而且他们“救人”常常要付出“舍己”的代价,实在是“悲壮”。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细节描写在这匆忙、紧张、急促、危险的情况下,船长还没忘记一个孩子,人们想不到那孩子,那孩子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船长却特意把他安排好了。这个细节既表现了船长对人的关切,也显示了他超乎常人的心理素质及组织能力。思考(重点):“把克莱芒救出去”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船长的什么品质? 拓展:假如你是水手克莱芒,听到船长的安排会说什么?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船长,您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唯独没有考虑您自己,您是舍己救人的英雄,是我的再生父母。相信你还能说出更多这样的句子,试一试吧!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思考(重点):为什么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因为他该做的都做了,能做的都做了,他已经做好了与“诺曼底号”共存亡的准备,不需要用手势表达什么,也没有要叮咛的话。 同学们,刚才你们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 读懂课文的金钥匙你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核心问题:哈尔威船长是一个具有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坚定意志的人,他是一个冷静、干练、忠于职守、舍己救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人。 串珠问题:1.一读:默读课文,用情节曲线把事件的过程表现出来。灾难遇难组织逃生最后20分钟牺牲 2.二思:危急时刻,文中船长是怎样做的呢?在这危急时刻,船长哈尔威英勇地、当仁不让地担当起挽救乘客和船员生命的责任,并且指挥镇定,果断地“吼喝”出几道关键的命令:第一,“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这是组织工作,并且安抚人心。第二,“把救生艇放下去”指出了逃生的办法和措施。第三,“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安排好逃生秩序,坚守保护弱者的文明观念。第四,“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这是他的决心。在最后的二十分钟,他果断地下令“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从而控制住了局面。最后吩咐“把克莱芒救出去!”没有忘记对最小实习船员的关切。 3.三探:找出描写雾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多次描写雾。(1)描写雾的句子:A.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B.雾越来越浓了。C.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D.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E.阴惨惨的雾气。(2)原因:事件在大雾中发生,船长在薄雾中沉进大海。雾大,而且越来越浓,这是造成海难的直接原因之一。描写雾还有两个作用:一是渲染灾难的气氛。大雾中,灾难的气氛紧张、压抑。人们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丧失了抵抗的能力。另一个是衬托人们的心情。脱离险境的人们满怀崇敬和惋惜的心情,“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连薄雾也显得“阴惨惨”的了。 4.四悟:课文为什么说“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船长的英勇,船长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船长能够担起所有人生命的胆量,加上船长的冷静、果决、干练,显示了“英雄”的品质,所以说“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23“诺曼底号”遇难记板书设计事件背景轮船遇难组织逃生船长牺牲时间、地点、人物环境:薄雾弥漫轮船状况:大、年轻、安全人们:惊恐万状一片混乱“玛丽号”肇事突然发生、难以避免船长:指挥有序冷静、果决、干练黑色的雕像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 课文主旨《“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雨果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写的小说。1870年3月17日,两艘英国轮船(“诺曼底号”和“玛丽号”)相撞,“诺曼底号”船长沉着指挥,使所有乘客与船员获救,自己却以身殉职。赞扬了哈尔威船长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他忠于职守、敢于牺牲的精神。 拓展阅读2008年5月12日,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六点多就起床了。他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天空阴沉沉的。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是为集体着想,是为国家着想……”忽然,课桌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最后的姿势 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学生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砸下来,楼房塌陷了……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震撼了。“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 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谭秋千,一位普通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