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PPT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诺曼底号遇难记》PPT课件

ID:909188

大小:359.84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了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鲁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诺曼底”号遇难记 雨果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也是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等。 “诺曼底”号是一艘大轮船的名字,在英伦海峡可以算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了。它装货容量600吨,船体长220尺,宽25尺。当年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7岁,是1863年造的。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雨果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写的小说。1870年3月17日,两艘英国轮船(“诺曼底”号和“玛丽”号)相撞,“诺曼底”号船长以身殉职。 小说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你能从课文中找出这三要素吗? 说明背景第一段介绍了什么?时间;地点;主要人物;4、当时的天气5、船上的状况。第二段介绍了什么?“诺曼底”号的状况大;年轻;让人放心。 从“夜晚”、“大雾弥漫”、“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和“大轮船”你可以联想到什么?“夜晚”、“大雾弥漫”是灾难发生的客观原因;“大轮船”预示着灾难很大;“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将使事故发生后的局面难以对付。 最后20分钟牺牲(后三段)组织逃生(13-15)灾难发生(10-12)遇难(3-9) 遇难(3-9)哪些原因导致了“诺曼底”号的遇难?从文中找出相关词句。雾越来越浓了、凌晨四点、周围一片漆黑、飞驶、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 灾难(10-12)灾难降临时,人们的反应怎样?为什么要描写海浪“势不可挡”往里灌、轮机火炉嘶嘶喘气的情景?渲染了情势的危急十二段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交代救生设备的缺失,使局面变得更加难以控制、灾难更加难以挽救。 组织逃生(13~15)如何形容船长的命令?他的命令又表现了什么?果断、清楚、有力、有效,不用商量的口吻,不做表白,没有一点多余的话,没有一点犹疑表现了他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坚定的意志,也表现了他的冷静和干练。 最后20分钟1、为什么船长的对话那么简短?时间紧迫,容不得研究商量动员;更是出于船长的坚定果断,这种坚定果断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2、为什么不用“伟大”、“高尚”等词语,而要用“悲壮”来形容“舍己救人”呢?因为,在生死关头不“利己”能够“舍己救人”的人太少了,英雄常常需要独立支撑危难的局面,力挽狂澜;而且他们“救人”常常要付出“舍己”的代价,实在是“悲壮”。 3、“把克莱芒救出去!”对你有什么触动?既表现了船长对人的亲切,也显示了他超乎常人镇定的心理素质及组织能力。 牺牲(后三段)为什么最后一段中他“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该做的做了,该说的说了,他不需要用手势表达什么,也没有什么要叮嘱的话 探讨问题1、课文中多次描写了雾,雾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事件在大雾中发生,船长在薄雾中沉进大海。雾大,而且越来越浓,这是造成海难的直接原因之一。描写雾的两个作用:渲染灾难的气氛衬托人们的心情 2、“伟大的灵魂”是指什么?开枪的命令显示了船长的威严,在非常时刻,在紧急关头,敢于采取非常的手段,确保文明的秩序,确保弱者得到救护,确保所有人的生存。船长的英勇,船长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船长能够担起所有人生命的胆量,加上船长的冷静、果决、干练,显示了“英雄”的品质,所以课文说“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3、船长为什么要大声吼喝?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4、你如何理解“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一句中的“必须”一词?船长一心想着他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主旨这篇课文想告诉我们什么?本文记叙了“诺曼底”号遇难的过程,船长以身殉职。高度的赞扬了哈尔威船长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他忠于职守、敢于牺牲的精神。 课后阅读1、原文结尾被删除的文字(接课文最后一段)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事发生在1870年3月17日。 2、克莱芒怀念船长的日记片段亲爱的哈尔威船长,我的师傅,我的父亲,您昔日的见习水手克莱芒长大了,已经成为一名船长了,走的就是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每次经过这里,我都要鸣笛三声。这笛声是问候,是感激,是力量。如今同行们都说我是这条航线上最出色的船长,我知道,那是因为在我心中永远屹立着一尊黑色的雕像。 学习字词在文中找出表示危急的四字词语或成语死到临头、葬身鱼腹、惊恐万状、势不可挡、你推我搡、猝然而至、不可开交、失魂落魄、惊慌失措描写船长的成语小心翼翼、井然有序、舍己救人、镇定自若 角色扮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