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国》阅读成果汇报课说课稿南志宏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本书上承东汉,下启西晋。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具体概况;分析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通过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对比,掌握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演示法对两次战争进行讲述,培养空间思维能力。通过视频播放和地图展示,培养观察能力,学会从画面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通过填写表格,让学生学会归纳相关历史信息。通过指导学生角色表演、合作探究,学会客观辩证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这一历史过程,了解曹操、诸葛亮等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通过历史情境想像,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从而向往和平,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比法、辩证法、角色扮演法等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在体验历史,感受历史的过程中,学会客观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和历史人物,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归纳得出结论,学会自主学习。从历史事件和人物中获取经验教训,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3、教材重点与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把这两个问题确立为本课的重点。)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这两个问题则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这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是本课的难点。)二、说教法、学法教法(1)讲述法(多媒体辅助):老师运用口头语言表述历史事实、传授历史知识,讲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相关概况,如时间、相关人物等。(2)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创设情景,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胜利和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学会自主学习。(3)图示法:利用地图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具体过程,使其形象生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通过表格对比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以及填写三国具体概况,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学法(1)听课学习法:老师对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时间、相关事实进行讲述,学生认真听取并做好笔记。(2)观察学习法: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并与所学内容联系,从中发现其特点和反映的历史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3)合作探究学习法:学生通过阅读书本以及和同学讨论、分析历史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老师引导得出结论,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三、说学情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历史的时间不长。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也容易呈现出单一性和片面性。但由于三国故事家喻户晓,有关三国的网络游戏也很流行,学生对此兴趣比较浓厚,容易把课外已有的历史知识和教材的新知识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选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四、说教学过程一、观看片断,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的历史就好比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奔向远方,今天老师从中摘取了一个精彩的片断,大家想看吗?边看边想这是什么历史故事?(播放《草船借箭》的片断。)2、学生回答。
自从学了课文《草船借箭》后,咱们班掀起了读三国,说三国,看三国的热潮。男孩子不在话下,连女孩子也不甘示落,看来这“三国热”还真流行呀!今天,借着这股“东风”,这节课外阅读课,就是(出示课件“走进三国”)二、说名著,聊三国1、听说同学们最近都在读《四大名著》,能说说你对四大名著有什么了解吗(课件结合)?[书名,相应作者]2、真不错,再考考你们,我说人名,你们一起说是从哪本书中来的!先来个大家最喜欢的孙悟空?《西游记》。林冲?张飞?贾宝玉?关羽?司马懿?诸葛孔明?3、老师讲了这么多个《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你们都知道,看来对三国了解得挺不错的,老师每次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看着里面的英雄人物演绎着一出出精彩的戏,心情总是特别激动。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愿意和我分享一下你们读书的感受吗?今天我们一起带着后面的老师走进三国(课件出示)4、走进三国(板书主题)三、娓娓道来,知三国不过,在欣赏三国城之前,老师还想先考考大家对三国知识到底了解了多少?(点击多媒体,板书:知)(多媒体出示题目,教师边点击边提问:)(1)“三国”指哪三国?请在三国图的空白处填入三国名称,各国主要领导人物是谁?(2)三国人物歇后语填空:①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②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不幸中的万幸)③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有惊无险)④关羽走麦城(骄兵必败、最后一着)⑤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⑥刘备摔孩子(假仁假义)这些歇后语的你们都知道来自哪个故事吗?不知道的同学课后还要继续阅读《三国演义》,找到他们的出处。好,我们把这些歇后语读一读,记一记。(3)根据画面,说出故事名称:(出示课件)①张飞大闹长坂桥②关云长刮骨疗伤③刘关张桃园结义④诸葛亮空城退敌⑤火烧连营⑥赤壁之战
⑦七擒七纵⑧千里走单骑(4)我们结识这么多的英雄,还得感谢一位了不起的人——罗贯中,对于他,大家了解多少?(学生介绍)四、绘声绘色,说三国1.过渡:看来同学们知道得还真不少。其实啊,这每一幅画面的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精彩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绘声绘色,说三国”,不过光说不炼假把式,自由选题,任选一个说说图片后面的故事。(点击多媒体出示标题:说三国)2、指名学生上台讲故事,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师随机评点)3、你还知道这些画面外的什么故事,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吧!忘了的,可以拿起书本把你摘录的向其它同学读一读,但一定要读得精彩。4、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师随机评点)或请其它同学,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五、品头论足,评三国1.过渡:三国是个战乱的年代,然而乱世出英雄,所以三国又是英雄辈出的年代。多少英雄豪杰为了自已心中的梦想,而四处征战。三国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是个大灾难,而三国对于将士们来说,是个建功立业的好年代,多少人为此而歌三国,颂三国,因为三国是个充满激情的年代!不知你们读了《三国演义》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你能来评一评他吗(一个人物,该生讲了,再征求其它生的意见,怎么看同样的这么一个人)?评点:若学生讲得较简略则提醒可否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印象中的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之后可提醒:可否举出一件具体的事来说说?……(随时间确定说的人数)2.刚才有个同学说到了周瑜,有个叫苏轼的人写了一首词叫《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出示:师朗诵)。3、你读读这几句话,再加上下面的解释,读完了你告诉我,你现在又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周瑜?(师随机点拨)4、齐读《念奴娇·赤壁怀古》5.《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小说是根据一定事实,加上作者的虚构形成的,所以历史上的周瑜,也有他闪光的一面,也有他不为大家所认同的一面。因此,我们看待一个人一定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人物,这是你读整本书以后应要具备的能力。6、写一写:请以“XXX,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与三国人物交个朋友。7、进行交流。
六、总结全课1.这节课,咱们一起畅游了神奇的三国,了解了更多的三国知识、三国故事,学会了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人物。《三国演义》这部宏篇巨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愧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当我们再次听到这气势恢宏的旋律,一个个三国故事、三国人物一定又会在我们眼前——浮现(课件出示)。2、总结:这节课孩子们表现得很出色,让老师再次感受到了你们阅读后精彩,语言表达的精彩,真让我叹为观止!最后老师要送给你们几句话,既是对这节阅读课的总结,更是对你们以后阅读的希望。(点击媒体)板书:知讲让读书成为习惯走进三国评让书香溢满校园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