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语和句式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言词语和句式

ID:904965

大小:1.19 MB

页数:77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言词语和句式(文言知识梳理) 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相差甚远。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例如:御六气之辩“辩”是借字,“变”是本字。一、通假字实词 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主要有四种情况:1、同音通假终老不复取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莫春者,春服既成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举酒属客4、形近通假将军身被坚执锐 形声辨义法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例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代替“溟”,“溟”,水旁,是“海”的意思。又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尊”代替形声字“樽”,“樽”,木旁,是“酒杯”的意思。怎样辩别通假字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是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才” 3、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例如:距关,毋内诸侯“距”代替本字“拒”,“把守”的意思。又如: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的意思。还有“案”通“按”,“厝”通“措”小结文言文中的通假涉及面广,但中学课文所涉及的并不多,充其量就是一百几十个,如果依据通假字的有关规律去规类整理,平时多识记一些常见的通假字,这对文言文阅读大有帮助。 二、一词多义(一)、掌握什么是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是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指用打比方而形成的新的意义。 二、一词多义关于词的引申义词的引申义:词的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 二、一词多义关于词的引申义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下的这些引申义:1、深奥、深刻,深入。如:道理很深2、深厚。如:友谊很深3、时间久。如:夜深人静4、浓,重。如:颜色太深“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二、一词多义关于词的比喻义词的比喻义:词的比喻义也是一种引申义。但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把它独立出来和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形式。它使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如:地下工作——点滴经验——冻结资金——乱扣帽子——“地下”比喻隐藏在敌人的势力范围内“点滴”比喻零星的、微小的“冻结”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帽子”比喻罪名或坏名义 二、一词多义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1、连锁式。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逐步延伸开来。例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大渡桥横铁索寒 二、一词多义(二)、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2、辐射式。即词的引申义环绕一个中心,而从不同的方面展开,例如:盘根错节(植物分枝长叶的地方)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人或动物的骨节)清明时节雨纷纷(时节、季节)单于壮其节(气节、节操)钿头银蓖击节碎(节拍)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二、一词多义(三)、音不同,义不同。此类多为多音多义词。如“属”读shŭ,意思可以有: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归属)在骨髓,司命之所属(隶属,管)不者,若属皆为所虏(等辈)读zhŭ,意思可以有:衡少善属文(连缀)属予我作文以记之(嘱托) 二、一词多义(四)、掌握一词多义演变的联想方法1、类似联想2、接近联想3、对比联想懂得一词多义的演变时不同的联想方法可以从看似孤立的一词多义之间找到一定的联系,以便根据上下文意,选出正确义项。 二、一词多义(五)、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其词性不同,词义也就不同。例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双层)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再、又)以上例子说明,必须根据上下文去选择多义词在句中的正确义项。其次要养成平时多积累的习惯,只有储存的词汇丰富了,才能在运用中熟能生巧。 (三)古今异义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现象。②因词义缩小而形成的古今异义如:丈夫,古代是男子的通称,现在专指“妻”的配偶。①因词义扩大而形成的古今异义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之名,后来扩大到河流的通名。 (三)古今异义④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如:“爪牙”原指勇士、武将,现指“帮凶”“狗腿子”一类的坏人。“乖”古义指偏执、不驯服,今义是听话、安顺的意思。③由词义转移而形成的古今异义如:“涕”古代指眼泪,今义一般作“鼻涕”解。“走”古义为跑、逃跑,今义是“步行”的意思。 (三)古今异义★注意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这类词古今外形相同,但意义不同。1、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词。铁骑突出刀枪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古今异义2、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理解。有些词语虽然是双音词,但只有一个语素,这个语素是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的,如果拆开,就不能表达一个语义如“琵琶”“可汗”“彷徨”等。3、另外要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1)左右欲刃相如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观察这两个句子,能看出什么规律吗?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皆指目陈胜范增数目项王观察这些句子,能看出什么规律吗?受副词“遂、弗、不、皆、已”等修饰的名词用作动词 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3)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鱼网)“所”字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4)一狼洞其中驴不胜怒,蹄之名词用在代词“之、尔、我、汝、其”等前面用作动词。 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5)刑人如恐不胜籍吏民、封府库我师道也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两个名词连用,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则前名词或后一名词用作动词。 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的常用翻译方法:A:名词前面加一个动词,变成动宾关系。陈胜王沛公军霸上B:名词前面加一个介词,后面加一个动词。蹄之而后乃今图南C:换一个相应的动词。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 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二)名词作状语:(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范雎至秦,秦王庭迎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从(在、当)••••••”(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常以身翼蔽沛公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示比喻,可译为“像••••••一样”“像••••••似的” 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二)名词作状语:(3)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吾得兄事之表示对人的态度。(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乃丹书帛曰:陈胜王。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等 四、词类活用(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1)追亡逐北,伏尸百万一屠晚归从动词在句子的位置来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从动词跟别的词结合的语法关系上判断,如用在“其”“之”后,则活用为名词。 四、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一)形容词作名词(1)小学而大遗将军身被坚执锐从形容词在句子的位置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用在“其”“之”或数词后,则活用为名词。 四、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二)形容词作动词亲贤臣,远小人素善留侯张良秋毫不敢有所近形容词后带宾语。 四、词类活用(数词活用)数词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骐骥一跃,不能十步数词在谓语的位置上或在它的前面有能愿动词时,活用为动词。 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主要要动词使动、形容词使动、名词使动。 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之动词使动)1、不及物动词使动。项伯杀人,臣活之却匈奴七百余里 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之动词使动)2、及物动词使动。外连横而斗诸侯序八州而朝同列分析其主语。分辩及物动词是否使动用法,主要还得认真分析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确定,没有其他更简洁得方法。 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之形容词使动)古代汉语里,形容词常作使动。它是使宾语所代表得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春风又绿江南岸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足以荣汝身 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之名词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族秦者秦也 四、词类活用(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主要要形容词意动、名词意动。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经常可以翻译为:“把------当作(看作)------”“以------为------”“认为(觉得)------怎么样” 四、词类活用(意动用法之形容词意动)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渔人甚异之于其身,则耻师焉 四、词类活用(意动用法之名词意动)吾从而师之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四、词类活用(意动用法使动用法之区别)对于意动用法,要把握它所表示的“认为”这个意义特点。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是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就不一定如此了。君子之学以美其身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现考试说明中只保留了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天、与、则、者、之(强调“常见”和“用法”)虚词 文言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强调“不同的”“特别的”。就文言文来说,这些句式却是很正常的。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一、判断句: 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⑵夫战,勇气也。⑶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⑷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⑸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1、用“者”、“也”表判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1)……者……也(3)……者,……。(4)……者也(2)……,……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判断。⑴臣乃市井鼓刀屠者。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⑷梁父即楚将项燕。⑸环滁皆山也。⑹此亡秦之续耳。·····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⑶问今是何世。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⑸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⑴荀卿,赵人。⑵刘备天下枭雄。 5.用“非”“未”“弗”“无”“莫”“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⑴予本非文人画士⑵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二、被动句: 1.“于”表被动⑴而君幸于赵王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用“见”“见…于…”“受…于…”表被动。⑴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⑶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3.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⑸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⑺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⑻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用“被”表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5、意念被动句(无标志)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⑵人马烧溺死者甚众。⑶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三、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1.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⑴甚矣,汝之不惠! 2.宾语前置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⑴古之人不余欺也。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⑶忌不自信。··· B.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宾语前置。⑴大王来何操?⑵沛公安在?⑶执肃手曰:“卿欲何言?”⑷微斯人,吾谁与归!⑸不然,籍何以至此? 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⑵夫晋,何厌之有?⑶唯利是图,唯才是举。····· 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 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廉》)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率领谢庄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的少年马之千里者能日行千里的马 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佩带着长长的长剑,戴着高高的帽子 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铸以为金人十二。用它铸成了十二个金人。 4、介词结构后置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⑴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⑵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⑸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⑹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三)、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文言文中是很多的。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5.省略量词。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谓语的省略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动词宾语的省略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介词宾语的省略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介词的省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主语的省略 文言固定格式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1)表示疑问: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王曰:“何以知之?”B、何所……?(所……的是什么?)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未辞也,为之奈何?D、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如太行王屋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E、孰与……?(与……相比,哪个……?)吾孰与城比徐公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F、何为……?(为什么……?)君何为生我家? (2)表示反问:A、何……哉(也)?(怎么能……呢?)若为佣耕,何富贵也?B、何……为?(……为什么呢?)何辞为?C、何……之有?(有什么……呢?)例如:宋何罪之有? F、安……哉(乎)?(哪里……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G、不亦……乎?(不是……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H、……非……欤?(……不是……吗?)子非三闾大夫欤?I、顾……哉?(难道……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J、独……哉?(难道……吗?)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三、表示感叹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虽有君命,何其速也!②直……耳!(只不过……罢了!)《孟子•梁惠王上》:王日:“不可,直不过百步耳!”③惟…耳!(只……罢了!)《谭嗣同》: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耳! ④一何……(多么……啊!)《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⑤亦……哉!(也真是……啊!)《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⑥……何如哉!  (……该是怎样的呢!)《〈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四、表揣度①无乃……乎(欤)(恐怕……吧?)(兼表反问)《季氏将伐颛臾》:求,无乃尔是过与? 《肴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②得无(微)……乎?(该不是……吧?)(兼表反问)《王忠肃公翱事》若辈得无苦贫乎?《韩非子•内储说下》:堂下得微有疾臣者乎? 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师悦》其可怪也欤?④庶几……欤?(或许……吧?)《孟子二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五、表示选择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梅花岭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③其……耶?其……也?(是……呢?还是……呢?)《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