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__村居》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清平乐__村居》说课稿

ID:893007

大小:15 KB

页数:2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清平乐村居》说课稿一、说教材: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也是本册的最后一篇课文。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向往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五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种文体。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也是学生能够达到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词语,句子和全文。  3、借助朗读想象、感受诗中田园生活中的美景,并生动地描述“村居”的景象。  4、体会“村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并能说出来,写下来。  三、说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地诵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领悟作者的情怀。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能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法。  学法: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五、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学校不再仅仅是传递和储存知识的地方,而是学生实现终身发展的一个平台。教师依托策划、引领策划,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策划,找到发展的方向,提升发展的技能,学会完善自己,打下终身发展的基础。立足以上核心理念,我们在思考:语文学科为学生打下什么基础?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的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语文课标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首要理念,我们认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就是学思结合的阅读能力。语文学科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六个环节进行。  1、注重情景的创设,培植审美心境。  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培植审美心境的第一步。我在开课时,提出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话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农村,农村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印象,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2、读通全词,整体感知。  学生边听课文范读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词,运用自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   3.多边互动,质疑探索。  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借助插图内容或查工具书,弄清下列字及词语的意思:“茅檐”、“锄豆”、“卧剥”、“醉里”、“吴音”、“相媚好”、“翁媪”,再运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词中的景象——“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通过这些动画结合词的内容来帮助理解本词,感受田园的意境。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教师相机点拨,从而实现能力和情感目标,真正做到读懂课文。  4、把握整体意境,体会诗词的情境美对古诗词的学习不能停留在对词句的理解上,还应该引导学生在懂得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把握诗词的整体意境,进而总体品味其中蕴含的感情,揭示的道理,从而得到熏陶,获得教益。  5、融入真情,感受诗人形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我在把学生带人意境之后,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通过充满激情的朗读,感受到了古诗词中浓郁的美,也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  6、体会诗词感情,内化学生行为。  一堂课接近尾声,教师的结束语尤为重要,但是,这绝不是唱独角戏。要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学习收获,畅所欲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储备,把学生带入了生活场景之中去想象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所以在学习这首词时,学生始终处于乡村生活的情景之中,又把这它融入了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这一历史大背景下,勾起了他们对词中生活的无限向往,表达出的情感也真切而朴实。  七、说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总是有遗憾的,今天的课存在着很多问题,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努力进行着这样的尝试、探索,期待着大家的帮助与指导。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