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清平乐村居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课题清平乐村居

ID:892989

大小:3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题5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第(3)课时课型精读修改意见教学目标1.认识“媪”,“剥”。会写“醉”“媚”“锄”“剥”。能正确读写“鸡笼、莲蓬”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本词,背诵本词并默写。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词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词句的意思。4.借助朗读、析词、想象,体会词人的情感,感悟词中田园生活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材分析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词人的情感,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有感情地朗读。难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词人的情感,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具课件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回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2.学生交流有关宋词的知识,教师适时小结,相机交流其它词牌名:“醉花阴”、“浣溪纱”、“虞美人”“水调歌头”“卜算子”……  3.板书题目,读题。(强调“乐”的读法)  4.介绍辛弃疾生平。  (二)初读感知,体会词语。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读通顺,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2、生自由读词。  3、师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理解字词等方面、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  A、注意读好字音:茅檐、醉相媚好、翁媪、锄豆、卧剥莲蓬。“媚”读去声,“媪”读“ǎ0”,“剥”读“bāo”,特别是“亡”“剥”的读音。对比读一读,并对学生对字音的质疑做出简要的解释:“亡”是古汉语中的读法,同今“无”。比较下列多音字的读音:快乐──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B、相机理解“翁媪”一词的词义。  看图,谁是翁?我们读过“孤舟蓑笠翁”、“家祭无忘告乃翁”,“翁”是什么意思?“翁”就是指年老的男子。  那“媪”有“女”字旁,想一想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指的是年老的妇女。  C、相机理解“吴音”一词。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在江西上饶地区,这里春秋时代属于吴国。现在那里的人还在使用“吴音”。  小结:刚才通过联系旧知、观察画面、分析字理等方法,理解了一些词语的意思。今后,大家在学习古文时,也可采取这样的方法去学习。4、采用各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 5、初步感知全词大意。  交流:能说说这首词的大意吗?你感觉哪个句子意思不好理解?(教师对学生不理解的词句指导)  6、生分组说词意,读诗句。 (三)、再读感知、想象画面,品味诗词情趣。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看到了几幅画面?  交流:  A、看到池塘上泛着的绿意,溪中流水淙淙。硕大的荷叶托着水上芙蓉—荷花,还泛着青春的红晕。引读:这就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B、“溪上”:看到一对老夫妇坐在家门前聊家常。引读:这就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C、看到二儿子心灵手巧,正用薄竹片专心致志地纺织精致的鸡笼。引读:这就是—“中儿正织鸡笼。”  D、“溪东”:看到一亩见方的豆田上,大儿子正辛苦地锄苗。引读:“大儿锄豆溪东。”  E、“溪头”:看到调皮可爱的小儿子正趴在池塘边,剥开莲藕吃莲子,不时咂着小嘴。引读:这就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茅檐、小溪、青草、老翁媪”,这一切巧妙的组合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诵读全词吧!  四、引导发现,品析词眼,提挈全篇,深化情感。  1、过渡: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再通过自己的想象,一定理解了很多。但古诗词创作年代毕竟离我们遥远,所以有些字词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2、你读懂了哪些字的内涵?有什么问题?品读、交流:  A、品味“无赖”。  (1)仔细读读最后两行,想一想。“无赖”在这里应该取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从“喜”字感受到诗人对小儿子不是讨厌,而是喜欢;从“卧”字感受小儿子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烂漫、调皮可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从小儿子的姿态方面来理解。  (3)“最喜”和“卧”字让同学们推敲出了无赖的应取之意感受到小儿子的活泼顽皮,那怎么读呢?指名读,读出小孩子的可爱、淘气、活泼的童趣。  B、品味“醉”。  (一)品翁媪之“醉”(1)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醉可以组什么词?(陶醉、洒醉、沉醉……)   研究:在词中你认为哪种醉更为恰当?   预设:美好的风光、孩子们的勤劳可爱、夫妻的恩爱让老两口陶醉。   除了陶醉,老两口闲暇之余喝喝洒,聊聊天,因此还有些酒杯之意。   ·有感情的朗读,想象老两口心理,他们会说些什么?   ·学生畅谈后再读,读出温馨的情景。   小结:老人为风景的迷人而醉,为夫妻的亲密而醉,为孩子们的懂事而醉。(感情诵读)    (二)品诗人之“醉” 。   (1)多么美好的景色,多么和睦的家庭啊!课文里除了老夫妻之醉,还有谁在醉?(诗人)   (2)想象诗人喝了一点酒来到这里看到和平安宁的情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生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诗人因为什么而醉?仅仅是因为喝酒了吗?(出示: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希望南宋朝廷收复失地,自己能回家乡过上平静安详的生活。晚年遭到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诗人因美丽的田园风光而醉,因安宁的田园生活而醉)  (4)这样的情境怎能不让人陶醉,怎能不让人向往呢?让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四)、吟诵积累,引读明意,拓展延伸。   1、如此醉人的词,能不能像吟诵古诗那样把它吟诵于心呢?把书合上试一试。(自由背诵)   2、师生全体齐背整首词。   3、师生对白。师说词意,生说词句。   4、指名背诵。(五)、比较三首诗的异同(六)作业:   1、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今天我们跟随着辛弃疾来到了宋代的乡村,和他一起感爱恬静的田园风光,一起领略了安乐的田园生活。在古词中还有许多描写田园生活的,同学们可以继续查阅,也可以了解辛弃疾的其他词。“学无止境”,“举一反三”才能带着我们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2、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景美   人美         \        /醉教后反思使用本教案在教学中的感觉:a、好的地方。b、碰到的问题。C、今后再教本节课的设想。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