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作业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清平乐村居作业

ID:892930

大小:3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练写。重点难点:   1、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介绍“词”及作者1、板书课题请读课题。这是首宋词。“清平乐”是它的——词牌名。2、介绍词与诗的区别。3、“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板书)。你理解“村居”指什么?(乡村人家)写的时候与词牌名空一格或打上一个圆点。4、简介辛弃疾)二、初读,整体感知 1、预习得怎么样,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2、谁乐意来点评一、二?(师:词中有一个词语——剥(bao)莲蓬,(板书:剥)是指用手把莲蓬的皮去掉叫。师:那把香蕉的皮去掉就叫—生:剥(bao)香蕉。师:把花生的皮去掉叫—生:剥(bao)花生。师:把苹果的皮去掉叫--生:剥(bao)苹果。师笑:苹果皮能剥吗?——只能用刀削。(板书:削)师: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读读。出示:剥削。  3、把这首词再齐读一遍,读准字音。4、初读这首词,词人笔下的这种田园农家生活让你感觉如何?三、细读,理解词意(意思、意境),体会情感 1、是啊!老师也深有同感。辛弃疾用他的笔描绘一幅充满魅力的农家生活画面。画面的背景是低低的茅屋,清清的小溪。人物呢?——一对老夫妻、大儿、中儿和小儿。(板书:) 这首词还真如同一幅画呢。细细地品味和欣赏。你会有更深的感触和更多的收获。2、你觉得理解上最困难的是哪些字词?预习时有查字典、词典吗?(生展示——查字典词典写的解释,汇报)预设1“翁媪”:老年夫妻。翁:指老年男子。媪:指老年女子。“相媚好”师:猜一猜意思?生:媚,有讨人喜欢的意思。相媚好,这里指彼此间很亲热。(词语在古、今用法和意思上的差异。)这里面的媚是美好的感觉,你还能组两个词吗?师:你们说得都对!“相媚好”所表现的就是这对老夫妻感情的浓厚与缠绵!预设2:“无赖”生:原指刁钻泼辣,不讲道理。也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声:顽皮!(在词中是顽皮的意思,对小儿的爱称。) 师:(词语在古、今形式、用法和意思上的差异。)预设3:“吴音”师:“吴音”懂不懂?生:吴的地方话!吴地(今江、浙)一带的方言。(语调平软,婉转)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上饶,这一带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预设4:“醉里”师:用“醉”组词!师:“醉里”的“醉”取哪种意思?可能是谁喝醉了酒?师:对!不过,“醉”在词中还有更深的意思,这要等我们把课文学好后才能体会到。(在“醉”的旁边打了个问号)3、师:好,同学们,我对你们自己完成这首词的理解很有信心。请再读读这首词。读懂了哪句请你说说哪句。4、能把对词的上阕和下阕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吗?注意语言的优美和韵味。  ⑴上阕:“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低低的茅屋,清请的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白发夫妻在酒后的微醉里,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是谁家的老夫妻呀?)(2)下阕:“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可爱的是顽皮的小儿子,伏在池边剥莲蓬取莲子呢。)(3)你们理解得非常好。想看看老师是怎样理解的吗?读一读(灯片)村居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淙淙,岸上长满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的公公、姥姥。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真巧。小儿子,卧在溪边剥莲蓬,真是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你喜欢吗?为什么?是的,宋词本来就是很美很有韵味的,我们诠释它的时候也要学点它的优美精练和韵味。5、同学们推想和理解词的意思非常到位。但是学习诗词,光懂得字面的意思还远远不够。有位作家说过,读书的时候,即使书中的字都认识了,话全懂了,还未必能知道作者的心思呢。如果仅仅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着字面意思不放,那就成死读书、读死书了,读死书的人就是真正的书呆子。所以读懂其字面之外的“弦外音,味外味。”才算是真正的会读书。你能从这首词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其情感和意境,得其“弦外音,味外味。”吗?比如:“醉里吴音相媚好”。从这句你能联想到、想象到些什么呢?(师:老两口生活很幸福。很亲密。他们常常会闲聊些……?   那你想象一番: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起来,老爷爷笑着对老奶奶说“                                                            。”对!就这样展开你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最有情趣,最能感染你、让你陶醉场面描绘出来?(视频)请选取其中的一个为标题,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你仿佛看到的,听到的……在《练写本》上描绘三五句。(1)幽静的村居(2)翁媪闲谈(3)大儿锄豆(勤劳肯干……(4)中儿织笼(心灵手巧……  (5)小儿剥莲蓬(天真烂漫……6、展示交流练笔(联想和想象所得所感)。7、同学们:你们对词的意境和情感已经有了深刻的领会和感悟。现在回过头来:你对辛弃疾笔下村居生活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生上台板书:宁静、美好、闲适、和乐……(师生)作者仅仅用46个字就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平静、和美、幸福的农家生活画卷。是啊,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最令人羡慕的是这户人家的天伦之乐,你看——“醉里吴音相媚好,谁家白发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此情此景。难怪诗人向往和羡慕,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带着这种情感,再请同学来朗读课文。看读得如何、有没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和个性?师:读得非常好,我们再给它配一点音乐好吗?你们觉得配点什么样的音乐合适?舒缓的?生:配开心的、有农村气息的、悠闲自在的、悠扬的、优美的。8、师范读:请轻轻闭上眼睛,听老师有吟诵。  9、想来试试吗?举手的或女生配乐朗读。读得太好了。你们的朗读展示了一副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画面。10、请全班同学们站起来以饱满的情感吟诵——《清平乐 村居》。(配乐)恭喜你们!你们已经真正地走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领会到了词的意境。读懂了藏在字面后面的“弦外音、味外味”。太棒了!11、学习到这儿,你还有什么问题或发现吗?请大胆地讲。四、迁移拓展1、同学们:宋词不愧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一首宋词都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辛弃疾一生给我们留下了600多首诗词,其中以爱国词和田园词最为突出,今天老师再带给大家一首辛弃疾的词,来感受一下他的另一种爱国情怀。(视频)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dōumóu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哪里可以望得见神州中原?北固楼上满眼都是好风光,可是中原却望不见。从古到今多少国家兴亡事?可惜年代太长记不清了。只有滚滚长江水,永远也流不尽。   当年孙权统帅千军万马,独霸东南,坚持抗战,不向敌人低头和屈服。天下英雄谁还能是孙权的敌手呢?也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了。难怪都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浓浓的爱国情怀,浓浓的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无奈!)请高声诵读。   2、把你预习时搜集到的你最喜欢的辛弃疾的词展示给大家。(搜集者先读,全体再读。)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爱上《村居》,爱上宋词!五、布置作业:(任选其一)1、把课外搜集的辛弃疾或其他宋词抄下来背诵一、两首。并自己了解一下词和诗的特点。(词的上、下片每行的字数不等;上下片的韵脚是变化的……)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清平乐》扩写成300字的短文。          茅檐 小溪          翁  媪大儿、中儿、小儿(平静、和美、幸福……)  附板书: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视频:清平乐 村居南宋辛弃疾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准备资料:《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的美丽画面,配上儿童放学归来迎着东风放飞风筝的快乐生活,非常富有情趣。)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