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 (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清平乐村居 (3)

ID:892905

大小:4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清平乐村居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26、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2.初步认识词的形式特点。3.通过诵读、想象、体会,感受词中景美人和的意境以及词人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热爱。4.通过想象,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中所描述的美好情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所描写的美好情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评析“醉”字,体会词人才华难展、志不得伸的心情以及渴望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的伟大情怀。【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PPT课件;2.学生课前收集辛弃疾的资料,初步了解辛弃疾。【教学过程】一、词诗比读,了解词特点。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yuè)村居》。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在写的时候中间要空一格,读的时候稍作停顿。学生齐读课题。2.提到村居,同学们还记得高鼎的诗吗?学生齐读《村居》。3.请同学们将这首词和高鼎的同题诗《村居》比一比,看看词和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生说词和诗题目不一样,则相机教学“词牌名”。在古代,词是和着音乐唱的。用“清平乐” 这一词牌名填的词,曲调是双调,一共有四十六个字,押两个不同的韵。★生说句子有长短,字数不同,则相机介绍词的别名“长短句”。★生说分成两部分,则相机介绍词的“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二、正音识词,初读全词。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这首词,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读课文。2.能读准这些生字词吗?翁wēng媪ǎo锄(chú)豆莲蓬(peng)(péng)学生齐读生字。3.为了合仄押韵,词中的“蓬”要读第二声。学生齐读“莲蓬”。4.学生齐读多音字“剥”。这是一个动作,同学们做做看。5.看着“翁媪”这个词语的部首,你能猜出分别指谁和谁?6.这首词是九百多年前写下的,其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不完全一样。同学们能理解吗?自己再读读看。A引导学生结合词句的语境,为“无赖”选择正确的义项。无赖:①蛮不讲理;②游手好闲的人;③无可奈何;④顽皮可爱,含亲昵意。B吴音:就是吴地的方言。现在的浙江一带、上海、苏州,在古时候都属于吴国,当地的方言就被称为吴音。想听听吗?(播放上海话版朗诵《清平乐村居》)7.生字词读正确了,也理解了。现在,同学们一定能把这首词读得更好。三、诵读全词,品味语言。(一)、读出节奏。1、每个词牌的词都有其固定的节奏,在朗读时,我们要很好地遵循它们的节奏,这样可以把这些词读得更美。《清平乐村居》的节奏是这样的:清平乐(yuè)·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练读情况,教师点评,重点评析朗读的节奏。 (二)、读出韵脚。词和诗一样,都按一定的规律押韵,但词的押韵比诗灵活,它可以换韵。所以在朗读时,就朗朗上口。1、出示新的朗读提示:清平乐(yuè)·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2、思考讨论画线字的特点。3、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读好韵脚。(三)、读好平仄。古人在朗读文章时,除了遵循四声的规律外,还讲究平仄。简单来说,在朗读时,平声音超微拉长一些,仄声音稍微短促一些。1、出示朗读提示:清平乐(yuè)·村居○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2、教师指导学生诵读。四、赏读全词,想象意境。过渡:古人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词,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情景?(一)、景——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1、词中景:茅屋、小溪、青草。2、脑中景:除了词中的这些景物外,你觉得还可能会有哪些景物?3、谈谈学生对这些景物的印象。(二)、词中人——农村温馨幸福的一家人1、这首词描写了几个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2、读了这首词,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家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重点1:醉里吴音相媚好,关键词:醉里、相媚好重点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重点3:溪头卧剥莲蓬,关键词:卧3、通过这个“卧”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孩子?你想起了哪些学过的诗句?4、指导感情朗读。5、展开想象,口语交际。 读着(诗句),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三)、词外人——作者1、其实,这首词中还有一个人,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2、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醉里吴音相媚好”和“最喜最喜小儿无赖”。3、作者的心情怎样?(四)、感情诵读,读出环境的恬静安宁,读出农家的幸福温馨,读出作者的沉醉喜悦。五、品读词眼,感受情怀。1、默读全词,寻找词眼。2、品读词眼,鉴赏“醉”字。在这首词中,“醉”有哪些意思?A、酒醉。白发翁媪生活美满自得。B、心醉或陶醉、沉醉。被农村优美恬静的环境而陶醉。被农家幸福温馨的生活而陶醉。3、背景介绍。其实词人辛弃疾当时是南宋朝廷的一位官员。900多年前,金国灭掉北宋,对南宋朝廷紧追不舍,企图彻底灭宋。金兵攻占都城,大肆抢劫和屠杀。(播放战乱的配音,学生静听。)辛弃疾看到的是汉人生命、财产都得不到保护,生活无比痛苦。他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然而,他屡遭奸人陷害,被贬官十八年,壮志难酬。4、读了辛弃疾的介绍,你对“醉”字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C、心碎。为沦陷区百姓的痛苦遭遇而心碎。看到眼前的安详农家,他更想起了沦陷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更加激起了对他们的同情。为自己的志向得不到伸展而心碎。作者一生的志向就是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可是他屡遭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而现在国家统一更是遥遥无期。自己虽有抱负才能,却无从施展。这种痛苦的心情只有在酒醉中或梦里才会有些许的慰藉。5、扩展辛弃疾的《破阵子》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烽角连营。”6、感情朗读,体会词人的伟大情怀。7、这样的画面,这样的词句,同样深深地触动着同学们的心。请拿出笔来,在画面上写上你最喜欢的词句。(词句配画)5、欣赏学生的书写作品,评点。六、创意作业,感受词文化。1、展开想象,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记叙文 2、辛弃疾,被称为“南宋爱国词人”。请你收集他的爱国诗词,读一读,背一背。【板书设计】26、清平乐村居辛弃疾酒醉醉心醉心碎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