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西门豹治邺》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西门豹治邺》

ID:890367

大小:15.0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教学目标】 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读写“荒芜、巫婆、打扮、磕头、求饶、渠道、灌溉”等词语。3、理清课文顺序,知道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荒芜”、“官绅”、“收成”“提心吊胆”等词语。了解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 西门豹破除“为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的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策略】 这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教学中,可以把理解的重点放在事情的起因和经过上。要指导学生弄清西门豹向老大爷提出了那四个问题以及老大爷怎样回答的,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还要着重指导学生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帮助学生弄清西门豹是怎样用事实教育老百姓的,同时体会西门豹过人的才智和谋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帮助学生弄清西门豹是怎样用事实教育老百姓的,同时体会西门豹过人的才智和谋略。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西门豹治邺”。 板书课题:西门豹治邺 2.解题: “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过渡语:那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二、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 三、学习第一段。 思考: 1.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西门豹—到邺地就进行调查?(找老大爷问怎么回事) 2.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儿件事?(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③新娘从哪来?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3.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①河伯娶媳妇是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②巫婆和官绅是首恶分子。③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使家里有女孩子的纷纷逃走。④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干旱。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成为西门豹治邺的可靠事实依据。) 4.出示课件理解句子含义。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上看,河伯确实很灵。因为河伯要娶媳妇后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但实质是,漳河没有发过水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  “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官绅恰恰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还真灵啊”是反话,带有讽刺意味。“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即含蓄地总结了上面的调查结果,又引出了下文。暗示西门豹已想好了惩治首恶分子的好办法。) 过渡语:西门豹会怎样做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二段。 四、自由读第二段 1.前后讨论、读完这段后,你们知道了什么?(知道了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都扔到河里去了……)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指名读有关段落) 2.出示课件、理解句子含义 (1)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要“另外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着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作借口。“麻烦”是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把巫婆投到河里去。)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等了一会儿的样子。“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以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是表面上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投进漳河里去。) 3.那么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掉呢?  (这是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过来。所以西门豹将计就计,也若有其事似的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就这样,西门豹用看河伯娶媳妇的办法使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惩治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从此“漳河也没有发大水”,说明给河伯娶媳妇与漳河发大水没有关系。用事实教育了那些被巫婆、官绅愚弄的老百姓,破除了迷信。) 过渡语:西门豹破除迷信后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五、学习最后一段 1.西门豹又做了些什么?(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2.这一段哪些地方与开头照应?(“每年的收成都很好”照应了开头“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这种照应方法使前后意思相反,进一步说明西门豹治邺有功。) 3.再找一找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开头巫婆、官绅们的态度是“急忙迎接”,后来“提心吊胆,气不敢出……”这是前后对照的句子。) 4.说说这些坏蛋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开头他们以为西门豹真的是来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后来发现西门豹是将计就计,严惩他们,所以态度变化极大。) 六、总结全文 通过全文的理解,你认为西门豹是怎样的人? (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抄写生字词语。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西门豹治邺 调查了解,破除迷信 有勇有谋,惩办恶人 敢作敢为,兴修水利 与民作主,为民除害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理清条理,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3.复述课文。 4.指名复述课文,师生评议。 二、再读课文: 1.按照“调查情况—惩办恶人—兴修水利”的顺序给课文分三段 第1-9自然段为第一段,第10-12自然段为第二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三段。 深化专题,体验情感 2.补充题目:(    )的西门豹 填空并且说明原因 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 找书上的有关语句来加以说明。 3.小结提升: 西门豹惩治了哪些坏蛋?他用什么计策来惩治他们的?这在三十六计中叫什么计?(将计就计)还可以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1)以迷信治迷信破迷信; (2)以巫婆、官绅的河伯娶媳妇办法来惩治他们。 三、总结: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县官——西门豹。 四、拓展延伸 1.从西门豹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2.指名说一说。 【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西门豹治邺 (    )的西门豹 《西门豹治邺》课后反思  《西门豹治邺》这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最大的特点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全文中写的最详的是第一段。四问四答,每一次问答都是两个自然段。第一问,是因为他初到邺地,不了解情况所以问事、“怎么回事”。以了解“田园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第二问是意在找出作恶的坏人。第三问是弄清受害者是谁。第四问是了解河伯娶媳妇的结果。从中得到了可靠的事实根据,也找到了如何对付的巧妙办法。 至于如何定计,文章却写得十分简略,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的兴味。第二段写破除迷信比较详细,而第三段写兴修水利则比较简单,因为“神”害难破,水利易修。除“神”害,不但要打击巫婆和官绅头子,更重要的,要教育广大群众以至巫婆的女徒弟和其他的官绅。显然,比较复杂。而兴修水利,只要群众觉醒了,比较好办一些。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彻底扬弃了情节分析。多余的情节分析已被公认为现代教法所不取,但是如何从语言文字角度去教课文,却颇为棘手。我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纲,自主感悟人物语言为目,正确估计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感受知顺序,用一个发散式的探索提问,涵盖全文,组织起科学的教学程序,轻松地突破了感悟“语中有话”的难点,然后顺势拓展。这样便从课文中跳出来,站在语文的广度、高度上来把握教学策略,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2、综合训练了听、说、读、写。在本课的教学中,读、写能力得到了主动的发展,把“读——说——读”紧密地反复结合在一起训练。感悟西门豹的话中之话,必得读,而读出其语气,演得逼真又得通过说来暴露思维过程。最后的情趣作文又把听、说、读所得综合起来。这样语文素质得到了整体的发展。  3、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设计了一个评价西门豹是怎样一个人的环节,让学生思考一怎样评价,然后动笔写下来。旨在让学生动笔的同时揭示文章的主旨,丰满人物的形象。  4、让学生认真读文。意在感受人物的同时,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和感悟、联想来理解课文。  联想是桥梁,想象是翅膀。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