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__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出塞__教学设计

ID:887054

大小:123.08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出塞》课堂实录(黄山市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授课:洪艳艳(屯溪区黎阳小学) 评析:胡莉莉(休宁县海阳一小)  一、释“塞”解题,营造意境师:我想先问一下,今天来的是六几班的同学?生:六(3)班。师:那就是一群不一般的孩子,是吧?相信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词,是不是?生:是。师: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快乐的古诗问答,在洪老师的古诗词中,请你找一找,有哪些景物,好吗?生:好!师:我想起了唐代诗人吕岩的一首《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一生小声跟读,师将话筒递给学生,生接读):笛弄晚风三四声。”在这一首诗歌里,你找到了哪些景物? 生:草地生:长笛生:晚风师:接下来,我们换一种形式。在我描绘的词语当中,你能不能想到是谁描写的什么诗句?可以吗?生:可以。师:西塞山、鳜鱼,想到了吗?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师: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来自张志和的《渔歌子》,是不是?接下来,看洪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板书:塞)你知道这个字有几种读音吗?生:3种。师:谁来说说?生:sāi  sài  sè师:它读sài时作何解释?有什么意思?生:塞外生:边塞,也就是边疆师:对,“塞”指的就是边疆,边关。虽然地处一个国家最边缘的地方,但是它却关系到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命运。总之,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那么,出塞呢?(板书:出,将诗歌的题目补充完整)“出塞”指的是什么?生:走出边疆生:出征边疆师:对,指的就是出关,唐代的诗人经常以“出塞”为题,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我们今天即将学习的这首《出塞》出自王昌龄之手。(板书作者)(点评:快乐的古诗问答自然地引领学生走进古诗学习的课堂,由“塞”字的三个读音入手,巧妙地导入新课。)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师: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这首古诗。(大屏幕出示古诗)谁来读一读吧?(学生无人举手)师:送给你们一句话:课堂上最美的声音,就是读书的声音、回答问题的声音。(一生举手,朗读全诗)师:这是教室里最勇敢的孩子,我来教你读一个字,最后一行的第二个字,跟洪老师念:“不教(jiāo)胡马度阴山。”(生跟读)师: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不语)难住你了吧?不着急,让老师来告诉你。这个字读jiāo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唐朝诗人写诗都要遵循平仄的韵律,这儿该读第一声;其次在古代汉语字典里,这个字是这样解释的,当这个字作“使、让”时读jiāo。听我这样一说,你该知道在这句诗里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了吧!生:不让胡马度阴山师:是的,字词障碍扫除了,谁再来读一遍这首古诗?(一生朗读)师:好!既正确又流利!我想再问问你,刚才你是在哪儿停顿的? (生再读)师:看来你是以词语为单位停顿的,这是一种方法。我们还可以根据七言绝句的特点来停顿,前4个字为一个单位。(大屏幕出示古诗停顿)师:好,我们来总结一下初读古诗的方法。首先我们要读流利、读正确,这就是我们说的字正腔圆;第二要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掌握要领后,全班同学齐读一遍,好吗?(生齐读全文,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点评:教给学生初读古诗的方法,授人以渔。教师在疑难处解疑,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一)学习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师:我们古代的文人墨客都有据诗作画,或在画旁作诗的喜好。当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哪些景物呢?生:明月、阴山师一边板画明月、阴山,一边讲解:阴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自古以来就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阴山的这一边是可爱的家乡,阴山的那一边则是骑着胡马的侵略者。再来看看明月,明月在古诗词中常被诗人吟咏。我们来回顾一下,你都学过哪些描写明月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句呢?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师:苏轼的——生:《水调歌头》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王安石的,是吧?看一看,明月在古诗词中反复被诗人吟咏,那都是为了表达同一个主题,那就是——生:思念家乡师:明月在古诗词中反复被诗人吟咏,都是为了表达思乡、思亲之情。好,我们来看一看,诗人一开篇就抓住了边关、明月来描写,我有一个疑问,“秦时明月汉时关”,为什么不同朝代的景物会出现在同一幅画中呢?生: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师:喔,你是这样理解的,有没有别的理解呢?生: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师:说得很好!洪老师带来一段资料,相信看过后,你们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出示边塞战乱简史,师解说)师:请你根据这组数据,简单地估算一下,边关遭受外敌入侵长达多少年?生:九百多年师:九百多年,近千年啊!此时,你想说什么?有什么感受?生: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保卫边疆。师:你想到的是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刚才简单的数据中,我们计算出边疆遭受入侵近千年哪!明月变了吗? 生:没有师:边关呢?生:没有师:变的是戍守边关的士兵们啊!因为战争近千年一直没有停止!所以王昌龄在“秦时明月汉时关”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岁月依旧,战争从未停止过,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边关。善于倾听的同学发现了,老师在明月前加了个“汉”字,在“边关”前加了个“秦”字,像这样前文隐含了后文,后文隐含了前文的修辞手法,叫做“互文”。(板书“互文”)它还有一种说法,叫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你们觉得有困难,不要紧,作为即将升入中学的同学,可以在诗歌边上做上简单的批注。(生做批注)师:了解了诗意后,我再来问问同学们,“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七个字让你体会到什么?生:我体会到诗人的悲愤之情。师:喔,言外之意,很好!我们不仅了解到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边关,还体会到一种时间的久远和悠长,谁能通过朗读来体现?(一生读后齐读)(二)学习感悟“万里长征人未还”师:你们看,诗歌的美就在于把最平常的语言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从而展现出一种神奇的美。王昌龄就是在明月、边关这么平凡的字眼中向我们传递了这么多信息。在人才济济的唐代诗人中,他不留恋京城的繁华,把目光投向荒凉的大漠和戍边的战士。让我们来看一看,他关心的边关又是怎样的边关呢?(播放边关景色,师讲解:黄云千里、白日昏暗、北风吹雪、飞沙走石,戍边战士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行军打战的,这些咽喉重地一次又一次地抵御着外敌的入侵。看完这段资料,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生:环境恶劣,生活艰苦。师:是呀,除了这些,还有他们所处的边关离自己的家乡还很——(生)遥远师:你能用诗句告诉我吗?生:万里长征人未还。师:哪些重点字、词可以看出?生:万里、长征师:万里是离家万里,长征是长途跋涉。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一生读)师:其实,这也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通过品悟重点字词来体会诗句的意思。同学们试着朗读一遍。(生齐读)师:还有一位唐代诗人王翰,(出示《凉州词》与《出塞》)他在《凉州词》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人特别擅长作诗与友人唱和,今天我来当一回王翰,你们当一回王昌龄,和诗一回,如何?师:一想到这延续了千年的战争,我无限惆怅地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师:一想到这次与双亲分别,很可能就是永别,我无奈又失望地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师:几人回生:人未还师:看,一个“人未还”包含着多少辛酸与无奈呀!据《史书《资治通鉴》记载,唐玄宗时曾将士兵戍边的时间从1年延至3年,后又从3年延至6年,最后竟从6年延至9年。你说,戍边的战士还有可能回到家乡吗?生:不可能师:是啊,根本不可能,所以夜色中,一轮明月高挂天空,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的士兵,面对这样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生:他们可能在想着家乡白发苍苍的双亲。师:是的,思念亲人是人之常情。生:他们可能在想:家乡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师:身在边关,心在家乡。那么戍边战士的双亲,他们望着一轮明月,又在想什么,做什么呢?(出示练习:白发苍苍的双亲,拄着拐杖,————————————————)生:他们会想:我的儿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和我们团聚呢?师:是的,儿行千里母担忧。我想追问一下:老人家,为何如此伤感呢?能用诗中的语句来回答吗?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师:我们可以改一改,“万里长征谁未还?生:万里长征儿未还。师:请坐,那征人家中那善良、勤劳的妻子,面对同一轮明月,她又会想什么?做什么呢?生:妻子抱着年幼的孩子,望着明月,在想:我的丈夫什么时候才能回家与我团聚呢?师:我想再追问一句,你为什么如此伤感呢?能用诗中的语句来回答吗?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师:好,谁来改一改?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夫未还。师:触类旁通,一点就通,聪明!那征人家中那年幼、孤苦的孩子又在想什么呢?生:总是问妈妈:爸爸到哪儿去了?师:谁能告诉他?生:父亲在边关保卫国家,和侵略者打战。师:他还可能在想什么,做什么呢?生:他可能会看着父亲临走前留下的文章,思念着父亲。师:这叫睹物思人。儿子孝道不能尽,天伦之乐不能享,明明有家不能回。现在你的心中还仅仅是悲哀吗?还有什么?生:悲愤师:对什么的悲愤?生:战争师:是对无休止战争的悲愤,来,将你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读一、二两句。(生齐读)  (三)学习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师:刚才我们不仅读出了对战争的悲愤,还读出了亲人对征人的思念。(板书:思念)面对着不断重复的人间悲剧,诗人王昌龄多希望时光能够倒流,回到汉朝那段相对安宁的日子,因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你读懂了吗?生:只要卢龙城的飞将军在,就不会让侵略者入侵。师:我从你的理解中知道,只要有飞将军在,就不让胡马度过阴山。诗句中哪个词的意思是“只要”呢?生:但、使师:只要有飞将军在,就不让胡马度过阴山。仅仅就是不让胡马度阴山吗?生:骑着胡马的侵略者。师:是不让骑着胡马的侵略者入侵。胡马原指产自西北的一种马,在这里不仅仅指胡马,还指骑着胡马的侵略者,这叫做“借代”,是古诗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板书:借代)师:飞将军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出示资料,教师解说:飞将军一生都在边关,骁勇善战,与匈奴交战70多次,每次均能获胜。匈奴称他为“飞将军”,对他闻风丧胆。他爱兵如子,每得赏赐均与士兵们共享。士卒不得饮,他不近水边;士卒不吃饱,他绝不先食。)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将军,你有什么要说的吗?生:我很敬佩,因为在古代将军得到赏赐都会独吞,而他却与士卒分享。师:所以,你会无限敬佩地说——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师:除了敬佩,你还会说怎样地说呢?生:我会骄傲地说。师:请你骄傲地说。(生读诗句)师:读得不错,但洪老师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在王昌龄写下这首诗的时候,飞将军早已不在人世了。现在的将军又是怎样的呢?(出示高适的《燕歌行》)他们是“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们是“战士生前半死生。”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生:愤怒师:这样的将领完全不顾士兵的生死,所以士兵们只能无奈地呼唤——生:“战士生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师:有了这样的对比,你们对李广将军更加——生:敬佩生:崇拜生:思念(点评:资料的出示,音乐的渲染,重点字词的点拨,课内外诗词的对比,丰富的想象,一咏三叹,目的都在于引导学生读出诗情、悟出诗意) 四、整体诵读,感悟诗韵师:是的,只要有李广将军在,胡人的军队就不敢入侵;只要有李广将军在,边关就会——(生:平静);只要有李广将军在,士兵们就能—— (生:回家与亲人团聚);只要有李广将军在,国家就会——(生:安宁)是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仅仅只是士兵们的愿望吗?生:是全民族的愿望。师:这是战乱中的人们千年的期盼和呼唤,让我们齐诵全诗,把这样的心愿向大家传达。(生起立,齐诵全诗)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两首诗相比,高适的《燕歌行》写得很直白,王昌龄的《出塞》就显得怎样了?生:委婉生:含蓄师:这是因为什么呢?王昌龄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写法呢?请大家看看注释中“丁丁和东东的对话”,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源,请好好使用。发现了吗?生:借代师:除了借代,还有什么?生:典故师:对了,用了典故。善于观察的同学会发现,古代诗人在写诗时经常使用典故,不仅能丰富内容,还能委婉地表达情感。(点评:课程资源的合理运用,教给学生常见的修辞手法,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拓展延伸,提升品位师:洪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不同风格的边塞诗。(出示诗句,师生齐读)生:“天山积雪连天高,直从平地卷银涛。”师:这就是边塞雄奇壮丽的景色。生:“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师:戍边的战士们就是这样行军大战的。生:“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师:边塞的天气就是这样的多变。生:“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师:这是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师:异彩纷呈的边塞诗有的雄奇壮丽,有的清新,有的让人热血沸腾。课下,请同学们多搜集、多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回到金戈铁马、北风呼啸的岁月,追思古人的情怀,聆听千年谱就的一曲曲雄浑跌宕的边塞曲。(点评:拓展延伸,拓宽知识面,由一首诗的学习拓展为六首,课堂容量大大增加) 总评 在整节课中,教师始终情满胸腔,这情完全源于诗的意境,不虚假,不做作。教师以创新的课堂理念,精妙的教学设计,高超的教学智慧,将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带入诗的世界。引领感悟工作做得特别好,抓住“万里”、“长征”等重点字词引导学生体会戍边士兵艰苦,设计想象环节:戍边士兵面对明月、关山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家乡的亲人面对明月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一咏三叹,抓住情感的共鸣点,边读边悟,水到渠成。本课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教师准确地把握了自身的角色,在有疑处解疑,如:“教”字的读音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教师不但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始终不忘记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从诗歌节奏的停顿、初读古诗方法的总结、课后注释的使用,授之以渔。课堂容量大,由一首诗延伸至十首之多,学生受益匪浅。总之,这节课实为古诗词教学的上乘之作。 (责任编辑:焦斌)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