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2019.8
加入VIP免费下载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2019.8

ID:885436

大小:82.0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上课时间:主备:顾琴教学内容:语文书p16-20教学目标:1.认识“荚、豌、按”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等12个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3.学习提问策略: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养成敢于提问,勇于提问的习惯。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通过具体词句,体会安徒生怀。安徒生由花及人,描写了心灵对于自然的唱和与呼应。教学过程:一、破题导入1.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谁来读课题?读得真好。正音“豆荚”出图,像这样。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不错。全班齐读。2.来看第二行,第二行告诉我们作者和译者,谁来读?3.哪位同学来将两行连起来读一读?评价。4.一位是蜚声国际的儿童文学创作者,一位是译作等身的优秀文学翻译者,他们都值得我们铭记。让我们连起来再读。【题目——作者——译者】5.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童话故事。(板书:童话)二、生字学习1.同学们,现在请借助课后生字表,出声读一遍课文。(要求:要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全班坐正。刚才我们一共用了6分钟,小朋友们自始至终都在专心的读课文,24个小节,1684个字,真了不起!王老师为你们点赞!3.现在你们不看书,你还记得这个故事吗?老师来考考你们!师:一个豆荚变黄了,裂开了,五粒豆子被小男孩……10 (当子弹射了出去)。最后那一粒落在了哪里?(预设:顶楼窗台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一个长满青苔的裂缝里,成了一个囚犯)师顺势出示词语:青苔裂缝囚犯请学生朗读,相机正音:“苔”第二声,“缝”是后鼻音,“囚”的读音。1.师继续叙述:这粒豌豆生根发芽,被小女孩和她的母亲发现了。母亲做了什么事?学生边回忆边回答,师顺势出示词语:棍子支起来窗框盘绕请学生朗读词语,相机正音:“框”后鼻音、第四声;“绕”读第四声。2.师与学生打趣:另4粒豆中,3粒的结局是(被鸽子吃了),还有一粒(掉脏水里了)3.课文的结局是:(小女孩微笑)师出示:洋溢朗读词语。这个词给你什么感受?洋溢都是三点水,它本来的意思是形容水很多,都溢出来了,在课文里指笑容很多,开心的感觉充分流露。齐读词语。4.师小结:你看我们一遍就梳理出文章的脉络了,所以脸上也都洋溢着笑容,看来读得真不错!三、自读课文,我的研究过渡语:那么长的课文读一遍是不是都读懂了呢?(出示单元页P15)师读:宋代的大儒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能提出问题吗?1.出示要求:(1)读一读,积极思考,将自己的问题写在即时贴上;(2)贴一贴,问题提在哪里,就将问题贴在课文相应内容的右边;如果是针对全文的问题,就贴在生字表的后面。拿材料做一个示范,像老师这样横着写,横着贴,清楚了吗?好,大家动起来吧。小结:同学们坐好了。老师看了,同学们用了八分钟时间再次默读课文,并提出了问题,写在了即时贴上。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思考,一边记录,你们真棒!每一个小朋友我都要表扬,能充分地自主学习。老师发现大家最少提1个问题,最多提了4个问题,积极动脑,学贵有疑。2.过渡语:那么多问题,让我们在小组里交流研究一下彼此的问题吧。10 四、交流问题,小组研究1.出示要求:(1)在组长的组织下,依次交流自己的提问;(2)将提出的问题贴在“小组问题清单”中“针对文章一部分内容提问”和“针对文章整体提问”的相应位置,【注意:相同的问题只保留一个】;(3)小组长梳理小组问题清单,简要统计,上台汇报。请一人读要求,关注是否连贯流畅。再请一人给出提醒:在原有的基础上,你觉得哪里还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呢?评价:重要的话要多读几遍。会读要求也是一种学习能力。明确小组长任务。每组小组长站起来让我看看,你的任务,清楚吗?出示“小组问题清单”2.生自由分享,师巡视,随机指导并物色。3.小组上台汇报。要求:同学们,要认真倾听每一小组的汇报哦。和你相同的问题可以在你的问题画“正”字。第一组:不讲。针对部分的问题有几个;针对全文的问题有几个。第二:问题是否完整、表述是否清楚;问题很长来不及写得话可以打省略号。10 第三组:态度很认真,小组长汇报很有序;第四组:你们有什么发现?相机点拨:针对课文一部分(字、词、句、段),针对全文的(主旨、大意、总问题、大问题、不是读一遍就能解决的问题)4.小组长都上台,同学们来看看,对这些小组问题清单,你们有什么发现吗?【随机】5.总结:分类归纳,我们是怎么提问题的?都是在哪里提问题的呢?总结方法——提问路径【找到问题的路径】对重点段落(词句)提问(掉到水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局部问题】对主要人物提问(为什么一粒小小的豌豆能让小女孩读生命产生了愉快的想象?为什么小女孩儿会好起来?)对题目提问(为什么安徒生不写“一粒豌豆和小女孩儿”,却写“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对主要关系提问(为什么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整体问题:联系关键重点】像这样,我们既可以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提问。立足全文,抓住核心来提问是阅读长文的好方法。当我们抓住主要人物、主要关系、关键段落进行提问,我们能更好地抵达安徒生童话核心,破译了隐藏于文字背后的秘密。五、成果分享,收获总结1.同学们,今天,我们花了至少14分钟读了两遍这么长的课文,经历了两次学习,先是个人研究,自主提问,接着小组合作,归纳提问,并进行了小组组问题清单的交流,对于提问【板书】,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体验和收获?2.如一时无人回答,可同桌讨论,发言。【预设:(1)要敢于提问。大胆说出内心的想法,不要怕错。10 (1)拿到文章,要积极提问,主动提问,这样才知道自己的疑问是不是别人也有。(1)要学会智慧地提问。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表述,这时候要选最合适的表达。(2)提问是有方法的。可以针对字、词、句等细节问题提问,可以针对题目、关键词句提问、可以这对童话的结局提问;还可以对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写法提问。不同的提问路径,能看到文章不同的层面。(3)提问也是可以分类的。可以针对文章一部分内容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提问。六、总结全文,引出问题是的,提问是门学问,要学会质疑。现在,大家翻到教材最后,看编者给我们提了怎样的问题——【出示问题】“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提这个问题的同学举手?你们真棒!这是个针对全文的问题,看来这是编著叔叔的疑问,还需要我们反复阅读文章才能找到答案。下节课我们就来深入阅读,共同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设计: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丹麦】安徒生(著)叶君健(译)童话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问勇于提问针对全文作业设计:1.学生抄写生字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教后反思:10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上课时间:主备:顾琴教学内容:语文书p16-20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2.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能有条理地说说豌豆苗的变化,理解小姑娘心理及情感的变化原因,有感情的朗读相应词句。3.通过一粒豌豆给小姑娘带来的改变,初步感受安徒生悲天悯人、关爱弱小、热爱生命的创作情怀。教学重点: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教学难点:通过具体词句,体会安徒生怀。安徒生由花及人,描写了心灵对于自然的唱和与呼应。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出示词语,齐读。青苔盘绕爆裂亲吻僵硬囚犯探出任何玻璃捏着耐心洋溢豆荚窗框裂缝水笕2.通过上节课的阅读,我们清楚童话故事里主要出现了以下人物:五粒豌豆、小男孩、小女孩、妈妈。其中,主要人物是——五粒豌豆中长在青苔裂缝里的第五粒豆和小女孩。文章主要讲了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3.上节课大家自学课文,提出了许多问题,出示“小组问题清单”。10 出示:(1)“为什么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2)“为什么五粒豆的命运不同,而作者仅仅只写了第五颗呢?”可以看到我们的问题集中在了这两点上。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第一个问题。二、自主研究,理解关联1.指生朗读课文第13——24小节,通顺文意。2.出示儿童研究小项目:找出豌豆的样子变化,用横线画出关键词句;找出小孩儿的心情变化,用波浪线画出关键词句。3.同桌交流答案,及时修改。4.大家画了多少处?投影词句,核对。【豌豆】:(1)有个绿东西从窗玻璃旁边探出头来,它是什么呢?(2)原来是一粒小豌豆在这里生了根,还长出小叶子来了,它怎么钻进这个缝隙里去的?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3)这粒豆子长得好极了(4)它的确在向上长——每天可以都可以看到它向上生长。(5)窗子打开了,它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粉红色的豌豆花。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小女孩】:(1)小女孩安静地、耐心地整天在家里躺着,望着最低的那块玻璃(2)“妈妈,我觉得我好一些了,我也会长得好好的;我能爬起来,走到温暖的太阳光中去。”(3)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比以前要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4)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阳光里·······(5)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6)此刻,顶楼窗子旁那个小女孩——她的脸上洋溢着健康的光彩,她的眼睛发着亮光——正注视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着。1.再回到我们之前的提问【“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10 】这个主要问题,全文用了最多的篇幅来写,你们一下子就抓住了全文的核心,你们真是安徒生童话的知音。2.将刚才我们找到的词句对比看一看【PPT,出示对比表格】小组交流,然后把你们的理解写下来,请组长来汇报。过程:请3或4组上台汇报,教师相机评价:有需要补充的吗?你能把这一段读一读吗?预设:(2)豌豆苗凭着自然生长的本性长叶开花,它顽强的生命力给了小姑娘战胜疾病的勇气;(2)从裂缝中发芽、开花,给窗子里的躺着的一个小病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3)再微小的生命都可以给别人带来美好和力量,一粒豌豆与一个病孩子建立了亲切联系,这种联系是如此温暖,如此催人奋发,使我们相信生命的奇迹并不遥远。男女生合作朗读,体会豌豆苗的生长与小女孩变化之间的联系,感受安徒生遣词造句的优美,品悟文章背后的深意。3.总结:关键段落里里有关键句,关键句中有关键词,它既是我们的发问点,也隐藏着解答疑问的钥匙。面对一篇很长的文章,当我们基于整体,着眼联系,讨论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现在这关键关系里隐藏着文章的主旨,隐藏着写作者的意图,而指向文本中心的提问则是深刻的,深度的,是真问题、好问题。小女孩和豌豆之间的联系贯穿整篇课文,在提问中我们就找到了进入安徒生童话的路径,这呀,就是我们本节课掌握的提问策略。【板书:提问策略】三、留下疑问,再读原文,比较深意1.其实,老师在之前也让一些小朋友自读文章提问,和大家想得不同,一个孩子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投影出示】“为什么有远大理想的豌豆最后的下场都不好?”2.他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呢?我们来看看他自己是怎么说的?【播放视频】3.是不是感觉脑洞大开,对这篇文章又有了新的思考?4.老师我读了这篇文章,一口气呀提了12个问题,现在呢,我最想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课题叫做《一个豆荚的里的五粒豆》?安徒生分明只详细写了一粒豆嘛!想知道五粒豆对安徒生而言有怎样不同的意义吗?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叶君健译的原文。可能答案就藏在删减的字里行间哦。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善于发现的眼睛去阅读、去思考、去提问吧。10 5.一粒豌豆能走多远的路程?安徒生的想像力使它走到一个孩子对于生的无限热望中去了,没有别的豌豆能走这么远。掉落到水沟里的“胖得要爆裂开来”的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聪明的你们,不妨继续讨论,把自己的思考写下来。四、总结深化,延伸阅读这个小故事,首先发表在1853年的《丹麦历书》上。关于这个小故事,安徒生在手记中写道:“这个故事来自我儿时的回忆,那时我有一个小木盒,里面盛了一点土,我种了一根葱和一粒豆。这就是我的开满了花的花园。”安徒生去世至今差不多有150年了,百余年来他的作品被陆续翻译成80种语言,流传至今,深受各国儿童的喜爱。为了纪念他,一尊“小美人鱼”铜像,已经成为丹麦的象征。此外,世界上还专门设立了“国际安徒生奖”,它可是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文学奖”,而他个人也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一个伟大的作家,他有着对于心灵的细致关怀。在这篇童话里,一枝长在青苔裂缝里的微不足道的豌豆花在我们眼前绽放,美景如斯,这更是安徒生本人留给后人的对生命的重要启示:哪怕在隐蔽的裂缝中生根发芽,哪怕只是开出小小一朵花来,这朵花亦是生命的盛宴;舒展自己的生命,亦唤起他人对于生命的热情。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板书设计: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五粒豌豆小女孩提问策略一个小花园轻轻地吻关键词句盛开的、粉红色的豌豆花洋溢着健康的光彩生命的意义作业设计:1.找出课文中你觉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2.运用学到的“提问策略”,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试着“针对文章的一部分提问”和“针对全文提问”,整理自己的“问题清单”,与同学交流。教学反思:10 10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