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教案电子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电子教案

ID:884192

大小:15.7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精品文档咏怀古迹教案教学目标能正确理解诗歌内容,通过联想想象再现诗歌形象2能够认识并掌握诗歌中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及效果3能够在学习中体会诗歌中流露出的作者思想感情4在诵读中把握诗歌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理解诗歌内容,通过联想想象再现诗歌形象2能够认识并掌握诗歌中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及效果教学过程一、导语昭君世人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她的出塞换来边疆几十年的和平,比英雄还英雄;也有人说自古红颜多薄命,她只不过增添了一作证。今天,我们就从这首诗中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的艺术节魅力。(板书课题:咏怀古迹 杜甫)二、诵读1、诗是用来表达感情的,请同学们听朗读,感受一下,这首诗中反映了昭君怎样的情感?→怨恨之情,“分明怨恨曲中论”2、诵读指导: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抑郁又带有悲伤怨恨的,所以诵读时应该舒缓。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读出这种感情,一会儿请同学们给大家示范朗读。3、生读三、分析课文  1、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怨恨,那昭君究竟“怨恨”什么呢?(请从诗中找出)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远嫁异邦,身死异国。(哪一句?请出来!)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一句如何体现了王昭君的怨恨?(远嫁他乡的昭君是什么样的形象?)→孤独、孤寂、孤苦、不幸的。 ④从哪些词体现出来?→独、青冢 ⑤通过什么手法体现出她的孤寂、凄凉?→前一句的“一去”对“独留”将昭君生前的寥落和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在色调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朔漠”对“黄昏”,烘托出一种肃杀渺茫的凄惨气氛。→明确:对比手法(生回答出,引导)    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两句诗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远嫁异邦,身死异国,能不怨恨吗?(板书)师引导,生自己分析得出: 2、昭君还怨恨什么?身死异国,环佩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板书:月魂空归,思乡之怨)虽骨留青冢,魂魄还会在月夜回到她的父母之邦,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家看看,都未能如愿,直至最后身死异国,魂魄只能是空归,徒然的,怎能不伤心,不悲愤呢?或问“空”字用得好在哪儿?为什么时候用“空”字?对画师无耻行为的怨恨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画图省识春风面”(画图省识远离汉宫板书)学生计典故④昭君的悲剧仅仅是毛延寿一人造成的吗?悲剧的根源是什么?→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在这是讥讽统治者的昏庸,这种修辞手法叫?→反讽3、请同学们对比中间两联,正因为元帝“看识春风面”,才有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剧,正因为昭君“空归月夜魂”,才有“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凄凉。总之,这两联揭示了昭君悲剧的根源。4、昭君远离汉宫,远离家园,孤苦无依,悲惨凄凉,怎能不发出怨恨之情,最后一句直接呼出“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慨叹,点明主旨,直抒胸臆。诵法指导:5、请同学们读这三句,读出感情,最后一句用咏叹调读,中间两句用陈述语调,“一去”两句速度要慢点,读出感情。6、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却描绘了一幅画面,作者有何目的?读一诗词遍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时候样的画面?→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急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引导生分析“赴”字、“向”字。修辞:拟人,将画面写活了。写作手法:动静结合。‚开篇不写昭君,却描述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A:即便描写环境,写昭君生长的村子也应是柔美画面,用在写英雄生长的村子,是不是更合适? B: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异域度过一生,需要巨大的勇气、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就是她坚强性格象征,所以,在这运用了什么手法写昭君的?侧面烘托。结合第6:7、下一句写昭君生长的村子还。“尚有村”又有什么作用呢?→“赴、尚”,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手法。“尚有村”,更注重“物在人亡”的惆怅情绪,为全诗确定了悲壮的基调,自然过渡到对昭君命运的咏叹,为点明怨恨铺垫。讨论:8、本诗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提示:结合诗歌背景,作者生平分析。杜甫有伟大的政治抱负,但一直得不到重用,羁留十年,才做了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投奔肃宗任右拾遗,但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肃宗而被告贬为华州司马。ƒ这首诗作于他流寓夔州期间。9、面对自己的遭遇,杜甫有怨吗?他怨恨什么?板书:→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10、写王昭君“怨恨”的目的,实际上在写什么?→写自己,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怨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怨恨。板书:所以前人评价此诗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11、作者借昭君之事来写自己,运用了什么机关报写作手法?→借史咏怀12、学完这首咏史诗,我们来总结一下鉴赏咏史诗的三个步骤?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如:昭君:弄清史实为什么时候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什么态度?(体悟感情)这种态度运用了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13、齐读,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把这首诗背会。师生共同背,或提问背。作业:1、将《咏怀古迹》这首诗改写成一篇400字的写景抒情散文。2、背诵 板书   咏怀古迹景  雄奇  烘托事  去留  对比    生死情  怨恨  怀才不遇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