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2)
加入VIP免费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2)

ID:876340

大小:784.5 KB

页数:41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关于孟子的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尽心下》)【译文】百姓地位最重要,其次是国家,国君地位要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国君,得到国君欢心的做大夫。国君危害到国家,就改立国君。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祖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弒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译文】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真的有这些事吗?”孟子答:“在史传中有记载。”宣王问:“臣子犯上杀死君主,行吗?”孟子答:“损害仁的人叫做贼,损害义的人叫做残,毁仁害义的残贼,叫做独夫。只听说把独夫纣处死了,却没有听说是君主被(臣下)杀害了。” 孟子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对他管束甚严,其中“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主要作品:《孟子》。《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子及其弟子一起编成。 孟母一迁 孟母二迁 孟母三迁 孟母断织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1.读准文章字音,了解作者及作品。(重点)2.厘清文章思路,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难点) 学法指导1.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给生字词注音,通过知识链接了解作者及作品。2.快速阅读全文,梳理文章思路,体会孟子“仁政”思想。 自测试题 1.诵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曳(yè)兵   饿莩(piǎo)鸡豚(tún  )狗彘( zhì)之畜(xù)数(cù )罟(gǔ)不入洿  (wū)池 谨庠(xiáng )序之教孝悌(tì)衣帛(yìbó)鱼鳖(biē) 1.诵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第一部分第1段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第2—4段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三部分第5—7段阐述了孟子“仁政”思想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及态度。 3.孟子在文中提出了其“王道”主张的一个方面,具体内容是什么?梁惠王移民移粟的具体措施与孟子的主张有什么区别?(答案写在课本P47课后习题一上)答:(1)“王道”是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是:顺应农时,使民生有保障,并进而对他们实行伦理道德教育。(2)孟子认为梁惠王没有解决人民生老病死的基本生活条件,不能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实质上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没有区别,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这与孟子施仁政、行王道有本质的区别,相差甚远。 当堂检测 1.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答案写在课本P47课后习题一上)答:孟子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批评统治者不顾人民的死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归罪于天灾,就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残害人民的不是荒年而是虐政。 第二学时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哲学思想、社会活动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孟子》简介语录体散文,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善辩,故《孟子》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孟子见梁惠王 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本文第1~4段重点文言知识。(重点)2.体会本文运用比喻增强论辩文说服力的特点。(难点) 学法指导1.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落实本文第1~4段重点文言知识。2.从本文第1~4段中找出比喻句,理解本文论辩的技巧。 自测试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河(黄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邻国之民不加(更)少尽心焉耳矣(句末助词,重叠,加强语势)兵刃既(已经)接弃甲曳兵而走(逃跑)或(有的人)百步而后止直(只是,不过)不百步耳是(代词,这)亦走也无如(没有像)寡人之用心者填(拟声词,模拟鼓声)然(形容词尾,……的样子)鼓(名作动,敲鼓)之 2.翻译重点句子。(指导:注意句式特点和重点字词的落实)(1)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译: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2)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译: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3)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译: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3.阅读本文第1~4段思考:对“五十步笑百步”喻义如何理解?答: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这正好走进“圈套”,所以,孟子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待百姓的政策比邻国都好,但孟子却指出,魏国的政策虽好一些,但与邻国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也就是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作譬,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 当堂检测 背诵第1~4段,并默写第一段。 第三学时 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文中第5~7段古今异义词类现象。(重点)2.体会本文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难点) 学法指导1.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落实本文第5~7段重点实词及古今异义词。2.从本文第5~7段中找出排比句、对偶句,体会文章论辩技巧。 自测试题 1.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可,可以;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然而不王者。(古义:这样却……;今义:转折连词)王无罪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2.翻译重点句子。(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译: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译:认真的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将给百姓听。(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译: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加以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曾想到打开仓廪加以拯救。 3、阅读本文第5~7段思考: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答:(1)认真的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将给百姓听。(2)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的,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情.(3)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加以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曾想到打开仓廪加以拯救。 当堂检测 背诵第5~7段,并默写第5段。 谢谢!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