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ID:876108

大小:952.5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孟子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孟子》简介《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野。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1)弃甲曳()兵(2)涂()有饿莩()(3)鸡豚()狗彘()之畜()(4)数()罟()不入wū()池(5)无()失其时(6)谨庠()序之教(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申之以孝tì()之义yètú,同“途”túnzhìcùgǔwú,通毋xiángBān,同“斑”piǎoxù洿悌 重点字词于:对于凶:荒年,收成不好然:这样河内:黄河以北河东:黄河以东无如:比不上加:更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为什么?移其民移其粟民不加多民不加少尽心无如寡人之用心 重点字词填:形容鼓声鼓:动词既:已经曳(yè):拖着兵:兵器走:逃跑或:有的人直:只是,不过无:通“毋”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投其所好,便于启发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层层推进王如知此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王好战,请以战喻 比喻作答,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 重点字词胜:shēng,尽数:cù,密罟:gǔ,网洿:wū,洼地积水丧:sāng,办丧事不违农时以时入山林不入洿池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 重点字词树:种植衣:yì,动词,穿畜:xù,畜养谨:认真从事庠xiáng序:学校申:反复陈述悌:tì敬爱兄长义:道理颁:同“斑”王:wàng,为王养民教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谨庠序,申孝悌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重点字词食人食:前“食”,动词,吃后“食”,名词,食物检:约束莩:piǎo,饿死的人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罪,动词,归罪狗彘食人食涂有饿莩非我也,岁也王无罪岁错误态度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正确态度正确态度 小结: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的道理,强调: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寡人之于国也惠王对话孟子疑问(移民移粟)设喻民不加多以五十步笑百步不可(走进圈套)无望民之加多于国斯天下之民至焉施仁政的措施 尽心焉移其民移其粟而民不加多提出问题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邻国之君喻分析问题行仁政之果之始之成则斯天下之民至焉解决问题走未施仁政数量不同实质相同 一、形象贴切的比喻。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二、层次分明的结构。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三、气势夺人的论辩。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写作特色 合作讨论1.对比孟子“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的方案,你从中得到什么借鉴?从“谷于鱼鳖不可胜食”,到“可以衣帛”“可以肉食”,看出孟子认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要先遵循客观规律,再主观改善,这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民养生丧死无憾”“谨庠序之教”说明物质改善了,人们就有精神道德的需求了,这一切都做到了,也就构筑出一个理想的社会了。 总结:遵循规律主观改善“斧斤以时入山林”是砍树,“树之以桑”是种树,“鸡豚狗彘之畜”是畜养牲畜,说明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要从完全依赖自然到发挥主观能动性,力求自我积极改善。 2.本文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这在今天还有什么积极意义吗?本文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今天,我们的政府能够真正的关注民生,切实可行的推动民生新政(比如大力发展教育,两免一补)这是兴国之本。总结:关注民生以人为本 梁惠王移民移粟的做法,动用了大量劳力物力没有从全局长远规划,百姓的基本养生丧死都没有解决,终究也不能过稳定安宁的生活。今天我们面对灾荒和贫困,从一味的捐款捐物,到理性的扶住,帮助他们重建家园,靠自己的努力走出贫困。所以,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凡事像梁惠王那样的“尽心”, 就能做好了吗?总结:统筹兼顾标本兼治 4.“不违农时”的观点,是否适用于今天社会?孟子认为只有不违背自然规律,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才能最大限度的,源源不断的获取生存资源,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美国因为过度垦荒,我们因为过度放牧,破坏植被造成沙尘暴。所以,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现在,环境不断恶化,以威胁到我们的生存,为了自己,为了子孙后代,我们更应该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总结:遵循规律持续发展 5.从“非我也,岁也”,你看出了什么?不能推卸责任,这是为人行事的根本。总结:责任意识 遵循规律主观改善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标本兼治遵循规律持续发展责任意识结论 学以致用用比喻句展示师生阅读体会。(1)读孟子的文章就像品一杯好茶,只有慢慢品味,才能尝到它的芬芳。(2)孟子的思想犹如一把钥匙,若你只拿着它,什么都得不到,只有用它开启知识的大门,才能进入另一个世界。 学以致用——课后思考请对你的生活(家庭、学习、社会生活中皆可)选一不良现象进行深入观察,想想你能改变什么?或者你想参与什么?请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尝试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结束语——体会感悟“仁者乐山”,《孟子》就像大山一样永恒、神秘、博大、厚重。远望,巍峨耸立,壁立千仞,那推行仁政,时时刻刻关注民生的思想确是“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百姓开太平”让人震撼,让人敬仰,千百年后有孟子我们依然可见一个顶天立地的形象耸立在那里。走近,再走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角度品读《寡人之于国也》感受不同,就同一个人,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美景。 谢谢指导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