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导学纲要
加入VIP免费下载

琵琶行并序.导学纲要

ID:874951

大小:24.7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琵琶行并序》导学纲要教师版【导学目标】1、欣赏诗歌的音乐描写。2、领会作者在诗中表露的思想感情。3、鉴赏诗中的形象,领会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重点难点】理解诗中形象的意蕴,欣赏音乐描写。【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被后人称为“诗君子。”2、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3、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课堂预习1、诵读全诗,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字词。 2、预习检测:1.给划线字注音湓浦口( )贾人()荻花( )霓裳(  )六幺(  )银篦( )裂帛( )幽咽( )浔阳( )慢捻( )荻花( )悯然( )舫船( 虾蟆陵( )呕哑( )嘲哳( )阑干( )琴弦( )红绡( )钿头(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①凡六百一十六言(总共)②年长色衰(姿色)③使快弹数曲(畅快)④曲罢悯然(忧郁的样子)⑤今夜闻君琵琶语(曲)⑥弦弦掩抑声声思(愁思)⑦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⑧秋月春风等闲度(随便地,轻易地)3、填写下列写月的名句:①醉不成欢惨将别,。②东船西舫悄无言,③,往往取酒还独倾。4、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①,犹抱琵琶半遮面②别有幽愁暗恨生,。③同是天涯沦落人,。④座中泣下谁最多,。5、一词多义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命 遂命酒(叫,吩咐,命令,动词)命曰《琵琶行》(取名,动词)为 因为长句(写,作,动词)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短暂,副词)如听音乐耳暂明(顿时,忽然,副词)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6、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时间名词充当状语:在夜里)遂命酒(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用作动词:摆酒席)商人重利轻离别(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用作动词:看重,轻视)7、把序文与诗中对应的诗句找出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照应第(一)段,内容(月夜闻琵琶) “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照应第(二,三)段,内容(邀女弹琵琶倡女诉身世)“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照应第(四)段,内容(自述迁谪意)三、听配乐朗诵,整理诗歌结构。1、诗中讲述了什么故事?小序交代哪些内容?《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2、概括每段内容:1)江头送客闻琵琶2)江上聆听琵琶曲①邀见歌女②演奏名曲③听者陶醉3)歌女倾诉身世苦,4)同病相怜伤迁谪5)重闻琵琶青衫湿四、诵读诗歌,鉴赏诗歌中的音乐描写。思考1、全诗写琵琶女演奏写了几次?三次:第一次:“主人忘归客不发”——惊异(暗写、略写)第二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醉(明写、详写)第三次:“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伤悲(明写、略写)[第一曲:悲凉、伤感]:思考2、写琵琶声的作用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作用:A、引出琵琶女,开启下文;B、激发诗人好奇感,为下文诗人的“邀见”做铺垫,写出了主客由“悲”而“喜”的心情。方法:(以人衬声、以景托声)间接描写、虚写[第二曲:雄浑、激昂、大气]江心聆听琵琶曲,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思考:结合文章第三段内容我们能否发现琵琶女曲调的起伏变化,从而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教师点拨:“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此时琵琶声欢快明朗,清脆悦耳,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春时代。“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年轻的她色艺超群,名噪京华;“间关莺语花底滑”至“此时无声胜有声”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动乱,“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得已“ 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银瓶乍破水浆迸”至“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高涨,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轻别离”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也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的愤怒控诉!拓展:《明湖居听书》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白妞开始(唱)的情景:“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在慨叹琵琶女身世凄凉和抒发自己的不满。《明湖居听书》只不过极力形容唱腔的美妙,无弦外之音。两者相较,我以为《琵琶行》胜过一筹。[第三曲:凄凉、悲伤]思考3:本节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技艺时,用了哪些手法?正面描写:描写其演奏过程。1)运用比喻、通感、博喻A、形容乐声急骤粗重B、形容乐声急切清细C、形容乐声清脆圆滑D、形容乐声宛转流利E、形容乐声低回不畅F、形容乐声低沉停顿G、形容乐声激越雄壮H、形容乐声戛然而止2)描摹声音:“嘈嘈、切切、间关”等。更增加了语言的音乐感。3)叙议结合,妙语点睛,曲中带情。侧面描写: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通过听众的反映、环境气氛来衬托琵琶声强烈的艺术魅力。五、再读诗歌,分析诗人和琵琶女形象。1、本文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2、“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京倡商妇怨2)读P40注释③、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京官谪官恨3、“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二人有何相似之处?明确:音乐(琵琶声)。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别离情。相似之处:①出自京城②才华出众③落泊失意六、赏析: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自身遭遇的含蓄的恨,对琵琶女的同情,是一种凄凉、郁闷的思想感情。诗人与琵琶女虽不是一个阶层的人,但是两人遭遇的感觉相似,同是盛极而哀的“天涯沦落人”,两人虽是偶遇却似知已。诗人在第四段细述浔阳城的环境特点,虽未指斥朝政,却语语不满,字字牢骚,如此来表达郁闷悲愤的心情,这恰好说明了为何诗人能够深悟琵琶女所谈之曲。琵琶女感我“此言良久立”,她在思何?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同情她,她亦怜惜诗人,两人感情相通、相互了解,“更坐弹一曲”,“凄凄不似像前声”,溶进了他的遭遇不平的愤懑之情,而诗人听曲如听诉自身遭遇,在极富感染力的乐曲中,他泪湿青衫,任情奔溢。2、赏析“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意境。这两句诗是写景,叙述的是江东送客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是黯淡的,最终指向是诗歌的意境,渲染了一种萧条悲凉的气氛.。3、谈谈你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理解?用听觉、视觉来描写琵琶曲终了后寂静的氛围、秋水冷月的景象,烘托了琵琶女妙绝入神的奏技.。,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从侧面衬托了乐曲的撼人心魄,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也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4、怎样理解“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此时人物的悲伤心情达到极点,烘托了琵琶女妙绝入神的奏技.和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夯实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湓浦口(pén)憔悴(jiāo)六玄(yāo)B.铮铮然(zhēng)贾人(jiǎ)荻花(dí) C.虾蟆陵(há)嘈杂(cáo)钿头(diàn)D.江浸月(jīn)呕哑(yā)嘲哳(zhā)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曲罢悯然钿头银蓖连篇累牍口诵心唯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5、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6、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7、白居易,字________,晚年号________。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_______诗人。他倡导“________”运动,主张“________,________”。著有《________》。《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和作者自己不幸身世和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 ________;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________”作侧面描写。〖参考答案〗:1.C(A.“憔”应读为“qiáo”。B.“贾”应读为“gǔ”。D.“浸”应读为“jìn”。)2.A(B.“徒”应为“徙”。C.“崖”应为“涯”。D.“翻”应为“反”。)3、A(B.老大:年纪大了。C.去来:去了以后。D.掩泣:掩面哭泣。)4C(A.“衬托……昂扬”说法不当。B.“衬托……成功”说法不当。D“衬托……凄凉”说法不当。)5C(ABD三种说法均与原诗不合。)6、C(“相逢何必曾相识”本身的意思与语境不合)7、乐天 香山居士 现实 新乐府 “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氏长庆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江州司马青衫湿8、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B.白居易是中唐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C.白居易诗歌的双璧是《琵琶行》和《卖炭翁》。D.放在文章开头的叫序,放在结尾的叫跋。9、本文的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拓展提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听颖师弹琴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雨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此诗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琴声,后八句写作者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效果。B.此诗摹写琴声,用比喻或通感,使诉诸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具体鲜明的艺术形象。C.此诗在绘声的同时,还十分注意绘情绘志;或示之以儿女柔情,或拟之以勇士壮志,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或寓有超凡脱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等等。D .此诗五言和七言交错运用,以与琴声的柔和激昂相协调,大大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2.《琵琶行》描写音乐的语句“小弦切切如私语”与本诗哪一句描写的意境、意思相近?“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与本诗哪一句的意境、意思相近?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3.赏析“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两句诗的意境。“浮云”两句写道:天朗气请,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他们漂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以捉摸,却又逗人情思。这两句给人的高远阔大,婉转悠扬之境界。【延伸提高】例(2004年天津,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解析:(1)根据题目便可知本诗的写作内容。“一挥手”正面写蜀僧弹琴的动作,“万壑松”则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音乐那种震撼人心的效果。“一挥手”的洒脱与“万壑松”的气势对比,写出了蜀僧高超的琴艺。(2)作者陶醉在蜀僧的琴声中,不知不觉碧山已笼罩在一片暮色之中,这两句由景物描写暗示出时间的推移,从侧面写出了琴声的魅力。本诗中对演奏者的动作描写,以及对演奏效果的描写,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第二段相近。因此,答好此题并不难。〖参考答案:(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积累:《琵琶行》中出现的成语:1、千呼万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指呼唤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轻易出面。2、切切私语——(现作“窃窃私语”)“在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指在暗中小声说话。3、珠盘玉落——“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动听。4、整衣敛容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现指整理衣服,收起笑容,脸色严肃起来。5、秋月春风——“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比喻良辰佳景、美好岁月。6、暮去朝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比喻时间过得很快。7、门前冷落——“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形容来来往往的人极少。也作“门庭冷落”。8、杜鹃啼血——“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本指杜鹃啼鸣,形容鸟类啼声的悲苦。9、司马青衫——“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司马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形容十分悲伤。10、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怨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本来指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愁怨,后来引申为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感情,或比喻某种高尚行为给予人们的深刻感受。11、同是天涯沦落人——指同是飘泊沉沦在他乡异域的人。12、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逢即成知己,不必要从前认识才算故人。意谓一见如故。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