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登高》《琵琶行》同步训练A•江渚(zhu)■潦倒(lido)■B.霜鬓(bin)■萧飒(sha)■C.夔州(kul)■荆州(jin)■D.呼啸(xiao)■匕首(bi)■2.卜•列词语解释有课的一项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Mj:咼远B.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C.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象声词,D.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痛苦遗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3.杜甫的《登高》一诗,登高)刹那(cha)■悲怆(chuang)■狭隘(di)■逮捕(dai)■惘然(wang)■讣告(bu)■舷窗(xidn)■横亘(geng)■风吹落叶的声音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请选出对具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A.首句“风”“犬”“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來富有节奏感。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彖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述有相互呼应的作用。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別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4.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犬、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牛动具体细致的刻Mo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百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一一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阳下了广阔的想彖空间。C.颈联诗人点名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长江,联想到口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很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5.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全诗通过登写高所见景色,倾诉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B.诗人在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卜•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來的江水的同时,无形中传达出紹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C.诗中的“万里”“百年”与颔联屮的“无边”“不尽”相呼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感就像落叶与江水-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景交融。
A.此诗首联着重刻画眼前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江气氛,颈联表达感情,从纵横两方面着笔,由多病缠身写到杲乡飘泊,尾联又从白发FI多,多病停杯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4.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诗人以“风急”二字带动全联,然后随着视线的移动依次引出“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片鸟飞冋”,这一联对仗工整,读来富有节奏感,共卜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休现了杜甫非凡的艺术功力。B.颔联集屮表现了夔州秋大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树叶和奔流不息、滚滚而來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也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沉郁悲凉的诗句显示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C.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至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悲秋”二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町悲,只是诗人H睹苍凉悲壮的秋景不由想到口己沦落杲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而生出无限的悲愁Z绪。D.颈联中的“万里”“百年”和上联中的“无边”“不尽”遥相呼应,使读者想到诗人的愁苦孤独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诗至此已给客居思乡的一般含义添上了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惜思,融入离乡万里、人到暮年的感慨,诗意显得更加深沉。5.选岀对上一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起首“风急”二字就以猎猎秋风把读者带入苍凉肃杀的秋景当屮,紧接着乂以五种典型的深秋景物渲染出一幅秋肃临天下的生动画卷,融合着诗人复朵而深沉的感情,惨淡的画面、悲凉的气氛映照出诗人心小的凄凉——“猿啸哀”“鸟飞回”简直就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B.颔联继续描绘秋景,展现出一幅辽阔深远的图景,形、声结合使人觉得气彖万千,其用语Z精当,其状物Z工巧,其气势Z恢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这种形象的描写述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当时澎湃的心潮,起伏的思绪,情景交融,令人深思。C.全诗通篇对仗,熔自然呆象、国家灾难和个人情思于一炉,句句写景,景景寓情,语壮境阔,深沉地抒发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壮志未酬的悲怆之情,最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的诗风。D.诗屮诗人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有对国运衰微、百姓苦难的忧虑,有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无奈,有华年逝去、壮志耒酬的伤感,显而易见,他是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而抱病登台的,但结果却是倍添伤感。阅读《登高》,回答8-9题。风急犬高猿啸哀,渚清沙口鸟飞凹。无边落木萧萧卜,不尽长江滚滚來。力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洒杯。4.“无边落木萧萧卜不尽长江滚滚來”中的“无边”“不尽”二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最后一联屮的“艰难”“潦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琵琶行(并序)1.下面加黑字的注音有視的一组是()A-洱阳(xdn)■枫叶(feng)■壬壬壬壬/、、必必\se)■迁谪(zhe)■B.慢捻(nian)■霓裳(")■六幺(yao)■嘈嘈(cdo)■C.幽咽(ye)■暂歇(zhan)■乍破(zha)■转徙(XI)■D.收拨(bo)裂帛(bo)钿头(dian)银萬(bi)2.诗的结尾作者自伤身世,自觉与琵琶女颇多相似,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长安来到偏远的江州。B.一个善写诗,另一个能读懂;一个会弹奏,另一个能欣赏,有他乡遇知音相见恨晚之感。C.一个是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D.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人,一个因直言进谏而遭贬,都有荣衰变迁,“幽愁暗恨”。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岀來,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乂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乂好像“泉流冰卜•”,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4.填空①《琵琶行》选白《》,作者,朝诗人。诗中富有押理性的名句有。《琵琶行》的“行”意思是o②醉不成欢惨将别,。忽闻水上桂琶声,o③千呼万唤始出来,o,未成曲调先有情。④大弦嘈嘈如急雨,「嘈嘈切切错杂谈,。⑤别有幽愁暗恨生,o⑥,老大嫁作商人妇。⑦我闻琵琶已叹息,o同是犬涯沦落人,o⑧其间旦暮闻何物,o,往往取酒还独倾。5.说明下列各句屮加黑词语的古义和今义的区别。
①明年秋,送客渝浦口。古义:今义:②因为长句,歌以赠Z。古义:今义:③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今义:④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今义:5.白居易在《琵琶行》一首诗中,最擅长用景物画而反衬人物心境和音乐效果,请你写出三处这样的景色描写句了:①②③6.读下面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喑花明乂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刀,拄杖无时夜叩门。①诗题“游山西村”屮有一“游”字,诗人在游之中看到了一些什么景象?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现在用来比喻什么?《登高》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A(B项“飒”,读为“sd”;“逮”读为“ddi”。C项“荆”读为“jing”;“讣”读为“罚”。D项“匕”读为“bi”;“亘”读为伽”。)2.D(苦恨,极恨,非常悔恨)3.D,分别从横(空间)、纵(时间)两个方面着笔。4.C(“怨天尤人”与“孤独者”错。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贯的,他并不孤独。)5.A(倾诉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6.B(“仰望”错误)7.C(“句句写景”错误,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8.不能。因为这两个词语扩大了诗歌的意境,有了它们,后面的“萧萧”“滚滚”才有了附看点,才能更显出秋之悲凉空旷。9.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和备尝艰难潦倒之苦的无限悲凉的心情。《琵琶行(并序)》参考答案:1.C2.B3.B(捉示:比喻)
1.①《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唐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艮琶半遮面;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
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歌行体诗②一⑧略1.①古:第二年;今:限指“今年”的下一年。②古:“因”,连词,因而;“为”:动,用。今,一个词,连词。③古:“突”,副词,突然;“出”,动词,出现。今,一个词,动词或形容词。④古:一个词,名词,从前;今:两词,向:表方位介词,JJiJ:名词,表方位。2.①洱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②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③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3.①见到农家的丰收景象,如酒、鸡、猪等;见到山间水景,见到花见到柳;见到箫鼓追随的热闹场面;见到古风犹存,衣着简朴的村民。②表现诗人的喜悦之情和对前途所抱的希望。此句现在比喻人们的绝路逢牛或形容战胜困难险阻后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