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枣核教学案例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复件枣核教学案例

ID:874707

大小:34.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枣核》课堂教学案例咸阳市泾阳县口镇中学苟云利[教学目的]1、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交流朗读感受。2、理解枣核在文中的线索作用。3、学习本文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4、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5、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乡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本文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难点:理解作者通过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达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的写作手法。一、导入当几颗普普通通的枣核被现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萧乾先生千里迢迢从北京带到美国,交到一位同窗好友手里时,那几颗普普通通的生枣核承载着一份什么样的情感呢?(设疑导入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篇设疑,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探究课文的积极性二、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交流朗读感受。2、理解枣核在文中的线索作用。3、学习本文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4、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5、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乡的思想感情三、自学积累:1、文学常识2、字形字音3、好词佳句四、朗读课文1、听配乐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交流感受)2、出示生字词,要求学生注音、解释。3、教师提问: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对文本的理解,肯定个性化的发现。)4、学生轻声朗读,熟悉课文内容5、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提示:可从不同角度谈,力求语言流畅)生1本文写的是一位美籍华侨托朋友从北京带几颗生枣核的故事,表现她的思乡情。生2这位美籍华侨身在美国,家庭美满、事业成功,一切都如意,但她却深深地思念家乡的枣树。“心里总像缺点什么”,表现了她浓烈的思乡之情。生3本文结构上也很有特色,开篇设置悬念,然后一步步解开悬念,最后点题。 (学生的回答,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是阅读本文最真实的感受。)安排这一环节的意图是让学生读通文字,初步感受文本。本文构思巧妙,情感深沉,轻声朗读可能比大声朗读或默读更容易使学生获得感受。学生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获得原始感觉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种“真实的阅读”,也是“发现”、“探究”的起点。提出交流的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重个体体验,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更好地把握下一步的教学,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五、自学提示:1、作者为什么以“枣核”为题?(研读标题关照全篇)教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引导思考:1)试为本文换一个标题,比较优劣2)划出有关枣核的语句,明确枣核是贯穿全文线索学生回答生1以“枣核”为题包含了两层含义,一层是指那几颗普普通通的生枣核,另一层就是指那枣核里寄托了那位美籍华侨深深的思乡之情。生2本文以“枣核”为线索贯穿全文,所以以“枣核”为题。通过一个思考题,力求牵一发而动全身,统摄全篇,加大思考的力度,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结构、情感,追求学生理解和表达上思维的周密性。2、如何用“枣核”设置悬念请生围绕枣核这一线索来概括全文的结构:()枣核-( )枣核—()枣核—()枣核。思考线索的作用。3、找出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体会本文,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写作手法。生3本文用“枣核”设置悬念,解开悬念,所以以“枣核”为题。(要求在刚才同学回答的基础上,从内容、结构、情感、写作手法等方面全面思考并用流畅的语言表述)生4用“枣核”为题含蓄而深刻,因为“枣核”是贯穿全文线索,“枣核”是设置悬念的关键,“枣核”虽小,却表达出一个深刻的主题——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体现出本文,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写作手法。本文理解起来程度不大,初读全文,学生容易产生“好理解”、“全懂了”之类的错觉。教学中努力做到浅文深教,适时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提出富于启发性、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问题展开讨论。六、深入探究“枣核”一词在文中的作用之后,再读课文,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再探寻、品析课文中能够传递出浓浓的思乡、爱国情感的段落。在这些语段中探究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明确:再三:表达出索取生枣核心情急切,表现出思乡之心切。让语文课真正成为语文课,研究语言、品味语言是关键。语文教学应该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移到指导并帮助 七、布置作业结合课后练习二,讨论“就”字在这四句话中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殷切:表达心情的急切与真诚托:似乎是在感受枣核的分量,表达对枣核的珍惜程度不好意思:说明她并不追求、迷恋海外优越的物质生活,海外高度的物质文明冲淡不了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劈头:表明她早就有思想准备,目的是让我大吃一惊,从而受到她思乡之情的感染。学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语言上来,这是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八、请几位同学谈谈本节课的收获。生1通过分析以“枣核”为题的好处,体会本文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写作手法;领悟本文巧设悬念的独特构思;理解海外华侨对祖国的依恋之情。生2我还认识到思考问题要全面,回答问题语言要流畅。生3学会要品析语言文字的深层次内涵,从而体会语言的美,领悟主题的美。九、教师总结(加深对情感的体会和理解)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炎黄子孙历来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又往往集中表现为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山川、草木、人物,故乡的一切,总是始终萦绕在心头。《枣核》一文,写的就是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作者的“旧时同窗”,尽管“家庭和事业都如意”,但越到晚年,思乡越切,总是想起故乡院里的那棵枣树,当作者来美时,“再三托付”为她带几颗生枣核来,以在花园里试种一下。全文洋溢着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十、课外拓展渲染情感1、出示余光中的《乡愁》彭邦桢的《月之故乡》2、播放《月之故乡》的音乐学生反复朗诵,明确这两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体会这两首诗与本文的异曲同工之妙。本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应引导学生深入体味本文中那位美籍华侨的游子心境,体味炎黄子孙的爱国主义精神。结束全文收获与反思1.我认为“以生为本”的教学着力点,应该归于学生能力发展的至高点。就语文教学而言,人们常说应该把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主要目标,而这种能力背后有一个潜在的思维能力,这是我们的最主要目标。“发展思维” 是培养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加强思维训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应该从中学阶段的起始年级开始,培养思维意识,进行思维训练,并将其渗透到听、说、读、写的教学过程中。必然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思维永远从问题开始。为此,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留下大块的思维时空,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让语文课真正成为语文课,研究语言、品味语言是关键。语文教学应该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指导并帮助学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语言上来,这是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4.语言不是训练出来的,思维不是训练出来的。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更重视学生这些“独特体验”得以形成和深化的过程非常重要,堪称教与学的要义和精髓。5.再老的课文,只要花心思,总能找到新角度,上出新意来。关键在于教学上有没有更高的追求。6.浅文深教,深文浅教,教无定法,妙在得法。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