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教学设计5
加入VIP免费下载

《采薇》教学设计5

ID:869213

大小:115.34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采薇》教案科目语文年级高一备课时间年月日课题釆薇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重章叠唱的章法并体味其产生的的艺术效果。2、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悟主人公的思想感情。3、深刻体会诗歌的深层意蕴,增强战争对人性的理解。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把握主人公的复杂情感。教学难点: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教学方法:“七三四”语感教学法。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语(1分钟)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采薇》,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皋皋在眼前重现。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二、认读1、录音范读,疏通词句。2、学生朗读,纠正字词。岁亦莫(mu)it:3佥彳允(xi^nyun):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载(涮)饥载渴:乂饥乂渴。王事靡(gu):没有止尽。彼路(山)斯何:“路”,通“辂”O四牡M(kui):马强壮的样子。小人所腓(f&):隐蔽,掩护。象弭(mi)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我行不来(向):慰问。雨(yd)雪霏霏:下雪。3、学生背诵全诗。三、品读(品味语言、体悟情感)从结构上看,全诗可分为三部分。1、第一部分前三章(1)前三章用什么手法写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参考:重章證句的于•法,句式结构相近,意思相近。(2)哪两个句子是反复咏唱,一成不变的?参考:“采薇采薇”“FI归FI归”说回家啊道内心充满忧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一边采摘薇菜,一边想家。“归”即回家,“FT即说,冋家,念着冋家,想着冋家,这种思乡的情绪流荡始终。(3)想家想到什么程度?哪些句子是写想家的心情的?参考:“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忧”,即忧伤,思念家乡,伤。“烈烈”,火烧火燎,心急如焚,因思乡而焦虑烦闷。“孔疚”,很痛苦,归乡无期,痛苦绝望。从忧伤到焦虑到痛苦绝望,重句卷词,循序渐进,抒思乡盼归Z情。(4)为什么这样想家呢?参考: ①“靡室靡家”“靡使归聘”“我行不來”。有家难归,有家等于没有家;不但回不了家,而且不通咅讯,问候难致;最后绝望悲叹,戌役天期,我回不了家了。②“我戌未定”“王事靡鹽”“我戌未定”,“戌”,动词活用为幺词,“戌守的地方”。“定”又是什么意思呢?是“安定”还是“固定”呢?“固定”更准确一些,戌地不固定,居无定所,流动作战。“王事靡鹽”,“王事”即“王室差事”,行军打仗,就是为王室当差,战事频频,戌役天期。“不遑启居”“不遑启处”“遑”,遐。启是小跪。居、处,是安坐。古人坐和跪都是两膝著席,坐时臀部和脚跟接触,跪时将腰伸直。征战不休,无暇休整,不能安居。⑸这种思乡之情流露了战士(征人)对战争怎样的情感?参考:浓厚的厌战情绪,浓烈的悲苦情绪。跋涉辗转,军旅劳顿,身心俱疲;边地苦寒,饥渴难耐,归乡无望。思乡之情由忧虑焦灼转而为无尽无休的痛苦和悲伤,戌卒对戌边生活充满了烦感厌恶。(6)是谁让戌卒有家不能归?怨恨的是谁?参考:怨的是捡猊恨的是捡猊,是捡猊的入侵使自己抛家舍业,疲于奔命。没有指斥将帅,也没有怨恨帝王。为“王事”而奔走,理所当然。戌役是责,义不容辞。思家恋亲的个人情与为国赴难的责任感,同样真实同样朴素。一边是小家个人的幸福,一边是大家国难的急迫。家难以舍弃,国也要保卫,战士的心理就这么矛盾。家当然要,但国也要,两者都耍,这样的辛苦和苦痛就落在了戍卒的心上,分不清孰轻孰重。2、第二部分第四章第五章(1)这两节诗都写了什么内容?直接描写战争场面了吗?参考: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写的是兵车、战马、兵器,即军事装备,更确切地说是军容。屮国古代商周时期的战争主要是军战,将士们身穿铠甲,手执兵器,屈原《国務》里就有“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的描写。(2)写战车语言是哪儿句?参考:“彼尔维何,维常Z华,被路斯何,君子Z车”这一句是什么手法呢? 参考:“什么花开得繁华?那都是棠棣的花。什么车高高大大,那都是将军的车。”兴的手法,用花的繁盛之貌引出将帅高大气派的车子,写出军容之盛、军容之壮。写战马的语言是哪几句?参考:“四牡业业”“四牡翼翼”“四牡骥躱”“业业”高大貌。“躱躱”强壮貌。写战马喂养得好,膘肥体壮,实际上也是在写军容的威武雄壮。“翼翼”,“齐整貌”“水盛貌”。战马不仅强壮而且还训练有素,行动整齐动作熟练。写战马实际上也是在写战车写军容,这“翼翼”二字写出了军容的豪迈气势。“象弭鱼服”这一句又写什么的?参考:写将帅的服饰,装备精良,神气活现。(1)这两章对军容的描写又表达了战士怎样的情感?参考:a这两章写军容之盛,戒备之严。看我们的将帅多神气,多威武,看我们的车骑多气派多雄壮,字里行间,透出自豪之情,昂扬之气。枕戈待旦,毫不松懈;同仇敌代,抵御外侮。看来这位戌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不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有一种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既爱国又恋家,忧国之情与家园之恩,复杂交融,难分轻重。b威武雄壮、振奋昂扬的背后,隐藏着些许怨恨和不满,这就是身为戌卒的酸涩和悲哀。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导入二、第三部分第六章(1)这段写什么内容的?参考:战士(戌卒)返乡(2)戌卒有归乡的喜悦吗?看动作心理描写参考:①动作:“行道迟迟”风雨凄迷,道路泥泞。戌卒一个人踽踽独行,面带苍凉和忧伤,步履沉重而又缓慢。日思枚想的故乡就在前方,那条熟悉而又陌生的乡路就在前方延展,戌卒内心却充满感伤和愁苦。②心理:“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参考:雨雪霏霏,旷野迷茫,戌卒孤独而无助地发生一声悲叹,“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伤悲为何呢?哀痛又为何呢? 八、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增加了他的忧伤。B、一别经年,生死存亡,两不可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來人”的忧惧又袭上心头。C、战争结束了,战争所造成的痛苦依旧在心底绵延。曾经的种种,已化为不可弥合的心灵创伤,隐隐作痛。戌卒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走向故乡,前路迷茫,物是人非。(1)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刘熙载《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家口头禅。这一句景与情的关系怎样呢?谈谈你的理解。①“依依”是什么意思呢?“苦我往矣”时的心情怎样?参考:杨柳飘拂貌。杨柳迎风招展,轻盈婀娜,秀色可人。美好的时节却“往”矣,能不感伤吗?戍边抗敌,义务所在;但分别在即,却难言豪壮,只有离别之痛。一路行來,“依依”的杨柳牵扯起的是依依的惜别之情,离愁别绪溢满心头。“杨柳依依”,以乐景写哀情,极言其哀。②“雨雪霏霏”之景与“今我来思”之情之I'可的关系又怎样?参考:“霏霏”状凄迷纷乱之景。自然之雨雪,也是诗人心中之雨雪。此时,征人心中也是一片迷茫,一片阴冷,一片纷乱。“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生命虚耗,徒留伤悲,战争对于征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一句以哀景写哀情,极言其哀。三、美读综合领受参考:前三章整体要用低沉感伤的语调读,同吋语速要缓慢,似在叹息,似在吟哦。“采薇采薇”“曰归曰归”,回环往复,反复咏叹,一种忧伤的情调流荡其间。战事频繁,连年奔波,戍期未定,乡音阻隔。战士一边采薇,一边望着迷茫的远方,发出深深的叹息,要把这种忧伤叹息之情读出来。“靡室靡家,捡猊之故C不遑启居,验猊Z故”,“捡猊之故”要从忧伤中读 出一种怨恨,对敌人的一种怨恨。“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我行不来”要读岀一种无奈和绝望的情绪。第四章第五章整体要用高亢响亮的语调读,同时还要适当提升语速。上一章的忧伤低沉一扫而光,转而为振奋昂扬之情。周家军队军威盛大,纪律严正,卒伍精强,口口加强戒备。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戎车既驾,四牡业业"“驾彼四牡,四牡躱躱。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要读出威武雄壮之气。“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岂不日戒,猊孔棘”,要读出军旅生活的紧张感、严肃感。第六章整体要用哀伤低沉的语调读。从追忆屮回到现实,随Z陷入更深的悲伤Z'po追昔抚今,痛定思痛。个体生命在时间屮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四、联读拓展延伸1、将《采薇》与同类战争题材诗歌对比唐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唐王维《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学牛读背这两首诗,理解疏通之意(2)思考:《采薇》这首诗被称为《诗经》中的名篇,似乎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在思想情感的表达上与后世边塞诗有何开同?①思乡怀归,似乎是战争题材诗歌的永恒主题。《采薇》这首诗,把这种思乡之愁、思乡Z苦反复铺陈,朴素而乂真实。但作为一个普通的 戌卒(战士),他同样也有着一种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一旦进入战备状态,他看到自己的将帅那么威武,自己军队那么雄壮,由衷地感到自豪。内心虽有悲苦酸涩,但他深感自己有一份保家卫国的责任,这是不可推卸的。这种朴素的爱国之情似乎是人之常情,合乎人性。《采薇》是写实的,是现实主义的杰作。《塞上听吹笛》这首诗是诗意的,是浪漫主义的杰作。冰雪消融的季节,战士们牧马归來,在威楼吹起美笛,那悠扬的笛声幻化为漫天飞舞的雪花,一夜之间缭绕弥漫天山。那不是笛声,也不是梅花,那是丝丝缕缕的乡情,挥之不去,荡之不尽,萦绕在戌卒的心头。片片梅花,装点出美丽的诗境,营造出一片和平宇谧的氛围。想家想得这么优雅这么别致,显露了大唐诗人的豪情逸兴,这是大唐盛世的独特气象。《从军行》饱含爱国激情,豪放雄壮,同样也是浪漫主义的作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种激昂的爱国情感,已超越一切,展示了建功立业、忠君报国的英雄本色。这不是一个普通戌卒的心声;而是一个英雄的誓言,是人性的超越和升华。②《采薇》这首诗的深刻之处,还在于,它对战争进行了一种深刻的反思。战争带给人的是永久的心灵创伤。苦难过后,不是幸福的冋归;而是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三千多年前的一个戌卒,蹴蹈在归乡之路上,他的一声无助的悲叹“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道尽了人类对战争的无奈和痛诉。后世同类题材的诗歌,对这个高度是难以企及的,也是难以跨越的。五、结语一场战争,就是人类的一场浩劫。《诗经》带我们走进了三千年前的一个戍卒的心灵深处,让我们和他一起叹息、一起感伤。缓缓的低吟,穿越历史的长河,回荡在岁月的长空。教学反思《采薇》这首诗所叙写的是卫国战士离乡出征的艰苦生活和内心的苦痛,这样的军旅生活离学生们的现实比较远,诗篇中战士英勇爱国但又思亲恋家的复杂心理让现在的学生去理解有些困难。所以,如何设置情境,如何引领学生去体会,去理解就成为本课教学中的难点。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