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ID:865999

大小:900.87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二、选取记叙的角度1.什么是记叙的角度在这里所说的记叙的角度,指的是视角。即记叙者站在什么位置来看记叙对象。2.记叙的角度:从叙述人称上来看:(1)采用第一人称(2)采用第二人称(3)采用第三人称 (一)第一人称的记叙: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如:《刺秦》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小白点,易水的澎湃涛声还依稀可辨,毫无暖意的寒风吹着车上的旗子,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我看了一眼武阳,他也在望着易水的方向。高渐离的筑声又在心头响起,我的豪气复在胸间奔涌。 运用第一人称,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我”:1.作者2.讲故事的旁观者3.作品里的任何一个人物4.作品的多个人物多元第一人称 表达效果第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我”叙述能给读者以很强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并体现着鲜明的主体性与浓郁的抒情性,记叙方式灵活。“我”作为记叙的主要人物,可以拉进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自己的情感,作为次要人物和局外人物则可以洞观全局,对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描述。不足之处:受“我”的限制,不利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出“我”以外人物的思想、心理、感受,不便于多方位地塑造人物形象。 (二)第二人称的记叙所谓第二人称叙述就是文章中频频出现“你”的称呼,作者采用这种称呼叙述有两种情况:一是把读者称作“你”,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用法。“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这种方式可以消除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感,使读者觉得亲切、自然。 二是对被叙述对象称作“你”。如:《壮哉,荆轲》你是一名剑客。剑道曾经是你毕生的追求,游侠天下曾经是你唯一的夙愿。一袭青衫,三尺长剑,涉过了吴越的水,翻过了齐鲁的山。烈烈长风,你倚剑而行;皑皑白雪,你把酒而歌。剑客的生活是简单的,而剑客的性格是率直的。于是有了“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臣以左手执其袖,右手揕其胸,将军岂有意乎”,干脆不委婉;于是有了“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坦荡不留痕。然而,你凭着一名剑客一往无前的气势,挟一把匕首闯入秦宫,只为守住那份承诺。 表达效果第二人称:站在人物的对立面说话,便于与描写对象进行感情的交流,使得情感和事件更加集中,便于对人物进行赞美或批评。 (三)第三人称的记叙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称的记叙。这种记叙,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如:每当穿行于闹市之中,他常常不会留意到姑娘们爱慕的目光。越过一片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看见的仍然是那片绿色的草地,奔腾的马群和那张亲切可爱的粉红色笑脸;耳边也总是传来那支慑人魂魄的歌声……他有时候就旁若无人地满面泪水在街头行走,而不管有多少惊诧的目光在瞧他……——路遥《平凡的世界》 表达效果第三人称:从被记叙者的角度来讲述故事,第三人称的对象既是事件的表现中心,也是串联事件的线索人物,不受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写作比较自由、灵活,能够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不足之处:没有第一人称那样亲切自然,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三、如何选取记叙的角度事实上,不论那种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本质上都属于作者视角,只不过是呈现的形式不同而已。各种记叙角度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而一篇记叙性文章,很少只使用单一的叙述人称,常常是两种或三种叙述人称的交替使用,各有主次、程度的差异而已。在熟练掌握三种人称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表达需要选择记叙角度。 我的老师魏巍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意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怀念老屋不久前,父亲告诉我,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很大,老屋终究要拆了。由于对老屋的一份特殊的感情,我决定回去看看。推开斑驳陆离的木门,跨过高高的门槛,走进堂屋,眼前的景色不免让人感到悲凉——这就是让我魂牵梦萦的老屋!在我儿时的印象中,老屋幽暗。每逢阴雨天,老屋就有股说不出的味道,那是一种闭塞的、霉烂的气味,吸在鼻子里潮腻腻的,直往衣服里钻。父亲发誓一定要搬出老屋,我也盼望早日住进新房。但爷爷奶奶在老屋里生活了一辈子,说什么也不愿搬出这简陋的老屋。每逢夏季的傍晚,村里的人总会不约而至。窄小的老屋院子里总是坐满了人,有老人,也有小孩。爷爷是衬里的“老学究”,村里人边纳凉,边听爷爷讲天南海北,说文解字,老屋前笑声不断。 就连村里考上大学的年轻人,每逢过年,总不忘回老屋去看看,感谢老屋的主人——启蒙老师。读初一时,老屋要拆了,回想起搬迁时的情景,我的心总是酸酸的。那是一个寒冬的下午,雪漫天地下着,钻进脖子里,冰凉凉的。我异常兴奋,因为今天要搬家了,走出院门,奶奶倚在门槛边,慈祥地望着我,满脸的皱纹里布满了苦涩的微笑。我茫然了,望着眼前白茫茫的一切,心里涌起的竟是依恋。雪地里,留下一串脚印,我蓦然转过身,爷爷、奶奶站在门前,向我依依不舍地挥着手……不久,老屋先是送走了爷爷,接着又送走了和蔼可亲的奶奶。想起老屋,我不禁怅然了。幼时的我经常依偎在奶奶的身旁,倾听着爸爸、妈妈下班时清脆的车铃声;夜幕降临,我又喜欢倚坐在门槛上,数着天上的星星,听奶奶讲那遥远的、美丽的传说。 还记得奶奶为我炒“蛋炒饭”时的情景。儿时的我好像特别馋,奶奶经常为我炒饭吃,此时,我总是静静地坐在煤炉旁,只见奶奶麻利地将蛋打在锅里,接着加饭……看着奶奶一遍遍地翻炒,闻着那淡淡的葱香味,我不住地咽着口水,并一遍又一遍地催着奶奶:“好了,好了,熟了……”可奶奶好像在故意为难我,迟迟不肯起锅。直至饭都被炒得粒粒金黄,奶奶才将饭盛起来,端给我这个“小祖宗”。奶奶在一旁看着我吃,还不时提醒我别噎着。但我从来也不见奶奶尝一口蛋炒饭。想到这些,我的眼睛模糊了。老屋啊,你是否听到我在呼唤你?门前和我同龄的梧桐树啊,我不能再和你一同站岗了。奶奶啊,我好想念您!好想再依偎在您的身旁,再尝尝您做的蛋炒饭。新居代替您的是那一扇沉重的大铁门。刚来几天,我像在老家一样开着门,倚在门框上,可路过的人都淡淡地望着我。不再有左邻右舍问长问短的话语,我平生第一次感到了寒冷与孤独。老屋,我的襁褓之地,我多想回到你的身边,倚坐在门槛上,再听听奶奶讲那遥远的、美丽的传说,再听听妈妈那动听的摇篮曲,再听听邻里之间亲切的问候。老屋,载着我的童年。梦回老屋,我遇见了爷爷、奶奶…… 四、如何在不同的视角下写好园丁赞歌①第一人称从自我的角度来写,选择生活中我与老师的各个画面,写老师对我的影响,写我的心里活动,②第二人称:着重表达自我对老师的情感,作文可重点写出我想对老师说的话,或者把我所见的老师的生活的细节以对话形式与老师交流。③第三人称:可以着重表现老师的生活,以老师的行为为主线,让老师自己来完成记叙。 五、佳作赏析教我采花酿蜜的人夏夜,月光静静地泻在校园里那棵高大的银杏树上。同学们欢聚在老师的身旁,争着给老师留下珍贵的礼物:有相片,有画册……可我该呈上什么呢?我手捧《采花酿蜜集》慢慢地走向季老师。在即将离开母校之际,我思绪的溪水向远方淙淙流去……开学后第一个清凉的早晨,我正翻着油墨芳香的语文课本,门口进来一个人——年近六旬,中等个子,穿一身半新的灰色中山装。他步履稳健地走上了讲台,戴着老花镜,那眼镜似乎爬在鼻梁上显得很吃力。第一堂语文课开始了,他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个颇大的“季”字,说:“我姓季。”接着就讲课,季老师声音洪亮,朗读富有感情,课讲得很细,讲完课就提问。他上课没半句废话,也不开玩笑,有一股“夫子”味。碰上这样的老师,我真有点怕。 倒霉的事来了。第二天,他叫我到办公室,指着我的作业薄上面的“自由体”说,“这样潦草的字,是给谁看的呀?”说完叫我重做。我边做边想:这老“夫子”真厉害。等我做完了,他说:“你的语文基础不够好,一开学就要抓紧。像蜜蜂一样辛勤地采花粉,才能酿得出甘醇的蜜来呀。有问题多来问问,啥时候都行。一次,我从书上读到一句话,有“他们俩个”的说法。我想起电影片名《她俩和他俩》,就去问季老师,季老师正在吃午饭,见了我,已搁下碗,兴致勃勃地讲起来:“‘俩’字,就是两个,后面不用‘个’字或其他量词,所以‘他俩’是对的,‘他们俩个’是错的。还有‘仨’字,也同样。”季老师说我看书细致,善于思考,鼓励我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把这些知识一点点积累起来。”我心里美滋滋的,从此对语文发生了兴趣。 在《童年趣事》的作文中,我写了孩提是要当解放军,缠着妈买军装,盯着爸做手枪,生了病都瞒着大人,怕人家说我生病不能当解放军……季老师说为写得生动,有感情,但又说我错别字太多,要我扎扎实实打好语文基础。他又特地送我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在封面上题了“采花酿蜜集”五个大字,要我博览群书,积累生活,勤摘录,常练笔,还建议我开设“病字医院”呢!。在学习语文经验交流会上,季老师举着我的《采花酿蜜集》,对大家说:“人日积月累辛勤采撷,终于酿出了知识的琼浆。大家都应这样,争做知识的富户啊!”老师有点激动,低低地爬在鼻梁上的眼镜突然滑了下来,正好落在那集子上。大家笑了,季老师也笑了。就这样,我的写作有了进步,好几篇作文登上了班级《学作园地》。从此,我爱上了语文,更深深地爱上了季老师。高中升学考前那个星期天的夜晚,季老师旧病复发,累倒了。半夜,老师们把他送进了公社卫生院。第二天,同学们都悄悄去卫生院看望。 我去的时候,季老师正在挂滴流。可是,下午季老师又出现在讲台上,他脸色憔悴,声音沙哑……我手捧《采花酿蜜集》走近季老师,思绪的溪水从远方流了回来。“季老师”,我把本子捧给老师,深情地叫了声。季老师接过本子,仔细翻阅着,脸上露出了笑容,像是闻到了郁郁芳香的蜜汁似的。“进步不小呀!”季老师说着,又在本子扉页上题了——飞吧,小蜜蜂,采更多的花粉,酿更甜的蜜。我是只遨游知识花海的小蜜蜂,季老师不正是勤勤恳恳“教我采花酿蜜的人”吗? 赏析本文选取了第一人称的记叙角度来赞颂老师,但对老师的赞颂没有堆砌概念化的词汇,而“让事实说话”。季老师教书不苟言笑,颇有些“夫子味”;季老师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积极引导;季老师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循循善诱,育人有方。这些都是通过人物的个性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我”对季老师由“怕”到“深深地爱”这一感情变化过程,写得自然、真实、可信,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肩膀太阳醉了似的沉下去,周边的天与云被太阳熏得泛起了阵阵红晕。在这被红色侵染的世界里,跳动着一颗苍桑而悲凉的老人的心,日光在他棱角分明的肩膀上显得分外刺眼。今天是苗老师的六十大寿,可到现在也只有小张一个人到。小张也停止了一天的叙旧唠嗑,无奈注视着这个不苟言笑的单薄的老人。一阵电话声响起,“苗老师吗?我是纷纷,生日快乐啊!哎呀,今天实在太忙,来不成了,礼物我会派人送到的……”“纷……”沙哑而浑厚的声音还来不及从口中跃出,清冷的断话声就开始悠远的响起,悠远地响入了苗老师的记忆深处……那是活泼的纷纷第一次哭得这么伤心。因为一颗怀揣着明星梦想的少女玻璃般的心,猛地被苗老师无情的摔碎了。苗老师给纷纷的作文打了最低分,纷纷去理论,苗老师冰冷的告诉纷纷,在这样一个只有贫穷的山村里,一个长相平平毫无特长的女孩只能靠发奋读书,才可能走得出这里。 而今,纷纷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就凭着苗老师那句“你不行”,历经千难万苦守护着自己的梦想。她却不知道,那天她淋着雨跑回家,晚上就发高烧昏迷不醒,是苗老师用他瘦弱的肩膀连背带扛奔过十几里山路将她送到了县医院;她也不知道,苗老师那样说正是迎合了她顽固自傲的脾气。苗老师背对着小张,不想让他看见自己早已湿润的浑浊的眼眸。“苗老师,其实……其实小陈也不来了……”“恩,好”“他母亲生病住院了,好像,所以……”苗老师抚摸自己有些疼痛的右肩,装作漫不经心。说又会知道,苗老师如今肩疼的毛病,就是当年小陈的父亲病重,自己一个人凭着从城里来的娇生惯养的双肩在深山老林里拾柴时烙下的。当时小陈还怪苗老师因为考试的事骂他而耿耿于怀,认为他不通情达理,也以为那柴是邻居送的。苗老师凝视着渐渐褪去热烈的天空,许久……“走,我们不等了。吃饭去吧。”苗老师收了收快要溢出的泪水,对小张说。 “好,咱们喝酒去!”在这个两个男人的饭桌上,一股温情的甘甜胜过了酒的浓烈滋味。“苗老师,我永远记得我走的那天,你执意扛着几十斤的红薯来送我,我看着不忍心又不敢说。我永远记得车开动的刹那,我忍不住回头,正遇上了您流着泪的双眼,然后我也坚持不住哭了。原来,您都在我们背后哭啊。”“呵呵,小子”“苗老师,他们都不知道您的好……”“你们现在好就好……”余晖不舍得离开这天空,还在最后的流连,流连这个沧桑的老人,想要赐给这个瘦弱的老人毕生都渴望有力的肩膀…… 作文:1、运用今天所学内容,自选角度,写一篇以“我的老师”为题的文章。2、体裁为记叙文3、不少于800字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