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简介-司马光简介
加入VIP免费下载

马化腾简介-司马光简介

ID:861714

大小:161.5 KB

页数:127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马化腾简介-司马光简介司马光简介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1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司马池任光州光山县(今河南光山县)县令期间,所以其父给他起名光;6岁时,司马池就教司马光读书,7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件震动京洛的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 马化腾简介-司马光简介司马光简介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1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司马池任光州光山县(今河南光山县)县令期间,所以其父给他起名光;6岁时,司马池就教司马光读书,7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件震动京洛的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 ,司马光随父亲司马池从东京出发,一路经洛阳、潼关、宝鸡,过秦岭,前往四川广元,出任利州转运使,在栈道上遇着巨蟒,他沉着冷静地手持利剑,扎进巨蟒的尾巴上,使巨蟒疼痛得一震,滚下了深不可测的栈道下边。司马光的博学来自多方面,一方面他好学,另一方面他的父亲也着意培养。他既诚实聪明,又十分懂事,深得父亲喜爱。同时,每逢出游或和同僚密友交谈,司马池总好把他带在身边。耳濡目染,使司马光不论在知识方面,还是见识方面,都“凛然如成人”。好多当时的大臣、名士,都很赏识司马光。尚书张存主动提出将女儿许配给司马光。担任过副宰相的庞籍在司马池死后,把司马光当成自己儿子一样培养、教育。司马池辗转河南、陕西、四川各地为官,始终把司马光带在身边。所以,司马光在15岁以前就跟随父亲走过好多地方,在这些地方访古探奇,赋诗题壁,领略风土人情,极大地丰富了司马光的社会知识。步入官场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20岁,他参加了会试,一举高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林,初任华州(今陕西华县)判官。同年,他和张存的女儿结婚。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因父亲调往杭州任职,司马光辞掉华州判,改任苏州判官。正当他在仕途上步步上进时,他的母亲病逝了。按照封建礼教,他必须辞官回家服丧3年。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十二月,司马池病死在晋州,司马光和哥哥司马旦扶着父亲的灵柩回到了故乡夏县。双亲的相继去世,使司马光悲痛万分,他叹息“平生念此心先乱” 。但他在居丧期间,读了大量的书,写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章,如《十哲论》、《四豪论》、《贾生论》,对一些古人古事,根据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在居丧3年的时间里,他了解了许多下层社会生活的情况。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26岁的司马光服丧结束,签书武成军判官,不久又改宣德郎、将作监主簿,权知丰城县事。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取得“政声赫然,民称之”的政绩。在工作之余,他大量阅读典籍,写下不少论文,如《机权论》、《才德论》、《廉颇论》、《应侯罢武安君兵》、《项羽诛韩生》、《汉高祖斩丁公》、《甘罗》、《范睢》、《秦坑赵军》等几十篇。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司马光29岁,贝州农民王则起义,攻占贝州城,号称“东平郡王”,发誓要推翻宋王朝。这时司马光父亲好友庞籍在朝为枢密副使,司马光为尽快平息起义给庞籍献计献策。具体建议“以计破”,威胁利诱并用,进行分化瓦解,只诛“首恶” ,余皆不问。实际上起义军只坚持66天,首领王则惨遭杀害,其余尽皆焚死。仁宗皇枯三年(1051年),司马光33岁,由宰相庞籍推荐任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他在任职期间对《古文孝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撰写了《古文孝经指解》一文。仁宗皇枯五年(1053年),司马光任殿中丞,除史馆检讨,修日历,改集贤校理,专任史官。从此,司马光开始了对历史的研究。正在司马光潜心研究历史时,庞籍被罢宰相职,降为户部侍郎,出任郓州(在今山东郓城境内)知州。庞籍举荐司马光为郓州典学。出任地方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司马光离开志趣相投的王安石、石杨休、包拯等人,去往郓州。不久,提任为通判,负责考察全州官吏。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因庞籍出知并州,为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司马光改任并州通判。重回中央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司马光迁开封府推官,赐五品服;不久,仁宗下诏,迁司马光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从仁宗嘉枯八年(1063年)四月仁宗病死,到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七月,一年多时间里。司马光为消除太后和英宗之间的矛盾,前后共上奏章17封。在五年的谏官生涯中,除了关注社会上层,帮助朝廷解决好皇位继承和皇帝的修身要领、治国政纲等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外,同时也把注意力放到下层人民身上。他发出了关心人民疾苦,减轻人民负担的呼声。而且这个思想几乎贯穿在他所有的奏章里。司马光反对宫中宴饮和赏赐之风。仁宗死后,英宗将仁宗价值百余万的遗物颁赐群臣,司马光也获得近千缗。但这些正确的谏言,因为朝廷腐朽,又触犯一些既得利益者,当然不能被采纳。司马光只好从自己做起,将自己所得赏赐交给谏院为公使钱。 留任谏职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将《通志》(以《史记》为主,编成《周纪》5卷,《秦纪》3卷,共8卷)进呈英宗。这部书的时间是从烈王二十三年,韩、赵、魏三家分封起,到秦二世三年,秦朝灭亡为止。英宗看后大为赞赏,并给司马光二条明确指示,一是接续《通志》往下编修,二是决定设立书局,并由司马光自择官属,作为自己的助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病死,神宗赵顼即位。参知政事欧阳修极力向神宗推荐,说司马光“德性淳正,学术通明”,神宗任司马光为翰林学士,不久,又任司马光为御史中丞。新旧党政神宗赵顼即位以后,朝气蓬勃,虚心下问、多方征求治国方略以后,感到王安石提出的一整套激进、大胆的变革方案很符合自己的思想,于是在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在思想上王安石主张开源,司马光主张节流。司马光和王安石因政见不同,在一些问题上进行激烈.的争辩,有时在皇帝主持的议政会议上也毫不相让,但司马光对王安石的变法也并不一概反对,尤其当变法还未显露明显弊病时,他也并未公开持反对意见。甚至有人要弹劾王安石时,他还进行劝解和说服。直到王安石颁发“青苗法” ,司马光才表示不同意见,他认为县官靠权柄放钱收息,要比平民放贷收息危害更大,因此表现了强烈不满。宗熙宁三年(1070年)二月十二日,擢司马光枢密副使,可是司马光以“不通财务”、“不习军旅”为由,坚决推辞,次年退居洛阳,任西京留守御史台,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司马光官升为资政殿学士。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司马光已66岁,《资治通鉴》全部修完,是年七月十一日全书呈上,十一月,《通鉴》的最后部分《唐纪》和《五代纪》修成以后,司马光连同《通鉴考异》、《通鉴目录》一起奏进给神宗皇帝。神宗皇帝十分重视,将书的每编首尾都盖上了皇帝的睿思殿图章,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为写序。十二月初三日,神宗降诏奖谕司马光,说他“博学多闻,贯穿今古,上自晚周,下迄五代,成一家之书,褒贬去取,有所据依”。并赏与银、绢、衣和马,擢升司马光资政殿学士,迁范祖禹为秘书省正字。司马光虽离开了朝廷,但他的思想并没有变,仍然按照自己的主张行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四月九日,他看到他的好友范镇因直言王安石“进拒谏之计” 而被罢官。司马光愤然上疏为范镇鸣不平,并请求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自己退居洛阳,绝口不论政事,专门著述《通鉴》,时间长达15年。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司马光67岁。三月七日,神宗病死,年仅10岁的赵煦继位,是为哲宗。哲宗年幼,由祖母皇太后当政。皇太后下诏起用司马光知陈州,不久,又下诏除授门下侍郎(相当副宰相)。司马光向皇太后进言,为了实现废除新法的政治主张,把因反对新法而被贬的刘挚、范纯仁、李常、苏轼、苏辙等人招回朝中任职,吕公著、文彦博等老臣也被召回朝廷任职。司马光废除新法,上《请革弊札子》,又在《请更新新法札子》中,把新法比之为毒药,请求立即采取措施,全部“更新”。废除了保甲法,又废除了方田均税法、市易法、保马法,带病得知免役法、青苗法和将官法还未废除,无限感伤,上表请求辞位。但皇太后对他很倚重,不但不准辞位,反下诏除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正式拜为宰相。接着很快就废除了免役法、青苗法。司马光终于完成了自己废除免役法的夙愿,实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暮年岁月司马光在第二次回朝为相期间,辑录《国语》的精要,编成《徽言》一书。又将《历年图》和《百官公卿表》增补、总辑为《稽古录》一书,形成一部“略存体要’’的简明通史,又负责将《资治通鉴》进行了最后的校定。哲宗二年(1087年)因病逝世,死后,宋哲宗将他葬於高陵。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还有诸多名著被众人所流传。2主要成就司马光反对新法。他把变法的责任都推给王安石,攻击“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 。新法大部废除,许多旧法,一一恢复。如差役法,知开封府蔡京依司马光的限令,在五天之内全部恢复,对社会的危害较熙宁以前还要严重。通过变法而积聚起来的钱财,也在反变法派执政的几年当中“非理耗散殆尽”。与此同时,还不遗余力地打击变法派。宣仁太后死后,复辟旧制的反变法派随之垮台,并受到倍加沉重的打击。学术成就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近4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司马光的独乐园,既是他的寓所,也是《资治通鉴》书局所在地。这里环境幽美,格调简素,反映了园主的情趣和追求。其书局在汴京时已奉诏成立,除了司马光之外,当时的著名学者刘恕、刘攽和范祖禹都参与了书局的工作。其中,司马光任主编,刘恕、刘攽、范祖禹为协修,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担任检阅文字的工作。司马光来洛阳后,便把《资治通鉴》书局由汴梁迁到洛阳。在独乐园中常住的不仅有书局的工作人员,当时洛阳的名贤如二程、邵雍、文彦博等也常来此聚会,堪称是一个学术中心。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 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2年,他便积劳而逝。《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资治通鉴》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清代大史学家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十七史商榷》卷1)。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评价《通鉴》时说:“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训俭示康》收入高中语文课本。3历史评价司马光为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又恭敬、节俭、正直,温良谦恭、刚正不阿,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举动都符合礼节。在洛阳时,他每次到夏县去扫墓,一定要经过他的哥哥司马旦的家。司马旦年近八十,司马光侍奉他仍像严父一样,保护他像抚育婴儿一样。从小到大到老,他说话从来没有随便说过一句,他自己说:“我没有什么超过别人的地方,只是我一生的所作所为,从来没有不可告人的。”他的诚心是出自天性,天下的人都敬重他,相信他,陕西、洛阳一带的人们都以他为榜样,与他对照,学习他的好品德。司马光对财物和物质享受看得很淡薄,没有什么爱好,对学问却没有不精通的。他惟独不喜欢佛教、道教,说:“佛道的微言大义不能够超过我的书,其中的荒诞我却不相信。”他一辈子粗茶淡饭、普通衣服,一直到死。但是政治生涯并不突出,其人为中国古代士大夫保守思想典型代表,尽管他认为“王安石等所立新法,果能胜于旧者存之” ,但实际却因不满王安石而不择优劣尽罢新法,又将神宗朝时军兵用生命夺取的土地,无偿送还给西夏。日后新旧党争沦为意气及权位之争、不再着重于国政运转。宋朝在多次战争中败北,国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之境地、司马光仍坚持宗法及伦理纲常治国等,但除尽罢新法外却提不出有效的政策方针。4人物轶事司马光一生诚信,应该也是受父亲的诚实教育的影响,大概在五、六岁时,有一次,他要给胡桃去皮,他不会做,姊姊想帮他,也去不掉,姊姊就先行离开了,後来一位婢女用热汤替他顺利将胡核去皮,等姐姐回来,便问:“谁帮你做的?”他欺骗姊姊是自己做的,父亲便训斥他:“小子怎敢说谎。”司马光从此不敢说谎,年长之后,还把这件事,写到纸上,策励自己,一直到死,没有说过谎言。邵雍的儿子邵伯温还看过这张纸。清人陈宏谋说:“司马光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後人对司马光盖棺论定之语,也是一个“诚”字。破瓮救友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灵,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被人们广泛流传。诚信卖马司马光要卖一匹马,这匹马毛色纯正漂亮,高大有力,性情温顺,只可惜夏季有肺病。司马光对管家说:“这匹马夏季有肺病,这一定要告诉给买主听。”管家笑了笑说:“ 哪有人像你这样的呀?我们卖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说出来!”司马光可不认同管家这种看法,对他说:“一匹马多少钱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我们做人必须得要诚信,要是我们失去了诚信,损失将更大。”管家听后惭愧极了。低调淡泊司马光性情淡泊不喜奢华,他在《训俭示康》中曾提到小时後长辈会给他穿华美的衣服,他总是害羞脸红而把它脱下。宝元年间中举时,曾得到仁宗皇帝的接见。酒席宴会上,每人都在头上插满鲜花,肆无忌惮地嬉戏取乐,唯独司马光正襟危坐,也不戴花。被同行的人提醒后,司马光才不太情愿地戴了一朵小花。司马光有一个老仆,一直称呼他为“君实秀才”。一次,苏轼来到司马光府邸,听到仆人的称呼,不禁好笑,戏谑曰:“你家主人不是秀才,已经是宰相亦,大家都称为‘君实相公’!”老仆大吃一惊,以后见了司马光,都毕恭毕敬地尊称“君实相公”,并高兴地说:“幸得大苏学士教导我……”司马光跌足长叹:“我家这个老仆,活活被子瞻教坏了。”坚不纳妾北宋士大夫生活富裕,有纳妾蓄妓的风尚。司马光是和王安石、岳飞一样,极为罕见的不纳妾、不储妓之人。张夫人终身未育,司马光就收养了哥哥的儿子“司马康” ,作为养子。典地葬妻司马光的妻子去世后,清贫的司马光无以为葬,拿不出给妻子办丧事的钱,只好把仅有的三顷薄田典当出去,置棺理丧,尽了丈夫的责任。司马光任官近40年,而且官高权重,竟然典地葬妻。重读历史,让人深思。5家族成员司马家族累世聚居,和睦相处,祖辈诗礼传家,家考严正。远祖: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原籍属河内,今河南沁阳。到北魏时传至司马阳,曾为征东大将军,死后安葬于夏县涑水乡高堠里(今水头乡小晁村)。隋唐五代以后家族政治地位日渐下降。四世祖:司马林,布衣。曾祖父:司马政,布衣。伯祖父:司马炳,布衣。祖父:司马炫考中进士,官至耀州富平县令。虽然官职不大,但政绩显著,而且以气节著于乡里。父亲:司马池时,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属翰林学士院),官居四品,为人清直仁厚,号称一代名臣。叔父:司马沂、司马浩6族墓司马光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地分为茔地、碑楼、碑亭、余庆禅寺等几个部分。在山西夏县城北15公里鸣冈,坟园占地近3万平方米,东倚太岳余脉,西临同蒲铁路,司马光祖族多人群厝于此。墓侧翁仲分列。宋哲宗御篆“忠清粹德之碑” 额;碑文为苏轼撰并书,曾没于土中,后于杏树下掘出,遂名杏花埤,惜已剥蚀难辨。金代摹刻四石嵌壁,今仍完好。明嘉靖间,特选巨石,依宋碑复制,并建碑亭。东有守坟祠,再东为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敕牒建香火寺余庆禅院,牒文刻石仍在寺后。寺内有大殿五间,殿内现存大佛三尊,西壁罗汉八尊,为宋塑风格。历代碑古二十通,记载坟园沿革。7后世纪念司马光死后,宋哲宗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赐碑“忠清粹德”。灵柩送往夏县时,京城的人们罢市前往凭吊,有的人甚至卖掉衣物去参加祭奠,街巷中的哭泣声超过了车水马龙的声音。等到安葬的时候,哭的人非常真诚,仿佛是在哭自己的亲人。岭南封州的父老们,也都纷纷祭奠司马光,京城及全国各地都画他的像来祭祀他,吃饭前一定要先祭祀他。马祖光简介马祖光:新时期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本报记者 盛若蔚 汪波    你是光,你的名字就是一片光    给予事业,给予艰难,温暖寒窗    你是光,你的生命就是一片光    不会熄灭,不会索取,永远善良    你是光,你的理想就是一片光    追求探索,追求创新,追求梦想    你是光,你的执着就是一片光     报效祖国,报效人民,点燃希望    ——摘自哈工大师生自创纪念马祖光歌曲《你是光》  马祖光走了。  老旧的书架上,一本本光学理论书摆得整整齐齐;旧洗衣机改成的床头柜上,两盒速效救心丸静静地放在一角……  2003年7月15日,倚靠在北京通州医院的长椅上,中科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马祖光突然感到一阵心悸。  他躺下了,想睡会儿。  这一觉睡得好沉好沉。他再也没有醒来。  是的,75岁的马祖光实在太累了。  这位为共和国的激光事业矢志一生、功勋卓著的老人,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          大  义  “他对这个党、对这个国家爱得如此深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根深蒂固地在他的血脉里流淌1928年春,北京一户普通人家降生了一个婴儿。熟读史书的父亲欣喜若狂,为他取名“马祖光”。  兴许是造化的安排,父母的期望竟神奇地预示了他一生的命运:他这一辈子,将注定与祖国、与激光紧紧相连。  大学毕业,风华正茂。本可回北京,但一声“支边” 的号角,让他血脉贲张。1950年9月,偏隅东北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来了一个年轻人。  两年后,马祖光这个名字便荣入校史:他成为哈工大新中国成立后在研究生中发展的第一名共产党员。  23岁那年,没等研究生班毕业,他即被抽调组建物理教研室;30岁那年,国家需要,受命创办核物理专业;42岁时,还是国家需要,领衔创建激光专业……  国家需要,民族利益,抱负所系。  “他对这个党、对这个国家爱得如此深沉。”老伴孙悦贞最了解丈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根深蒂固地在他的血脉里流淌。  1980年,著名的德国汉诺威大学物理研究所迎来了第一位中国访问学者。  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首批公派留学人员,马祖光掂得出肩上责任的分量。他悄悄盯上了“钠双原子分子第一三重态跃迁”。  这是近红外激光发展中的世界难题,这是国际激光研究的一大热点。  美国人做过,失败了;苏联人做过,也失败了。法、德、意等国的科学家在不断的“冲击”中,渐渐失去了信心……  “你们第三世界国家还是不要白费力气了。”  “第三世界怎么了?” 一股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喷涌而出:“外国人搞不出的东西,中国人不一定就搞不出来!”  “请允许我试一试。”马祖光的平静让德国同行吃惊。  然而,“对抗”却遇到了实验室工作条件的限制:9时上班以前,18时下班以后———那正是别人休息的时间。  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三个月过去了;失败,失败,失败。  同行不耐烦了:“必须改题!”这是最后通牒。  “放弃?”马祖光坚决不干:“请再给我10天时间。”  10天,最后的240个小时———马祖光拼了!  深夜,连熬5夜的马祖光眼睛通红,紧盯着缓缓移动的仪表记录纸带。突然,在独态跃迁产生的强峰之前,出现了一个新的“峰”———这不正是各国科学家梦寐以求的na2新的近红外连续谱区吗?  赢了!马祖光像一个打了胜仗的指挥员,开怀大笑。  然而,研究所认为成果用的是他们的实验设备,在马祖光的论文中,竟把他的名字放在第三位。  “这不是我个人的事,这是中国人做出来的,荣誉应该属于中国。”在国内从不争名的马祖光不答应了。最后,所长写下证明:“ 发现新光谱,这完全是中国的马祖光一人独立做出来的。”  论文发表,世界瞩目,很快就被引用了27次。  一天,所长指着自家别墅的大草坪对马祖光说:“马,你留下,我给你同样大的草坪。”  “你要是去中国,我可以给你找一块比这更漂亮的地方。”  没观过一次景,没留下一张照片;节约时间,节省外汇,两年吃掉70多公斤清水挂面———德国两年,马祖光将省下的1万多马克全部上交国家。  终于回国了。在海关取托运件时,海关人员满脸错愕:40公斤的行李除了书就是图纸,手里还不忘提着件小型仪器。  “国外两年,干熬身体,什么西洋景没看着,什么洋货也没带,太亏了!”有人惋惜。  马祖光一笑了之。          治  学  “不能在知识界里做奸商!”他最吝惜的宝贝是时间,最讨厌的字眼叫“大约”,最爱待的地方在实验室《辞海》记载:激光的特点,是方向性好,能量集中,颜色纯正。马祖光身上正有着这样的品质。  激光需先凝聚能量,方散发巨能。不是吗?“文革”期间,初出“牛棚” ,马祖光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省图书馆外文资料室。  当时,这种地方,书生避之不及,偌大房间,空空荡荡。马祖光不管。开门就去,关门才走,雷打不动。  “这是哪个没被打死的反动权威又在为挨打准备材料呢?”管理员纳闷。  日久生熟,同情转为敬佩。中午,他们常常给他偷偷送个馒头、递杯水。  有人说,在学习上,马祖光绝对一个“书痴”。此言不虚。实验室,家里,车上,船上,甚至病床,都是学习的地方。深夜,老伴一觉醒来,书房里灯还亮着。催他睡觉,他总是“哦,哦,马上,马上”,接着又看。  “无论写论文、做实验,你千万别出现‘大约’这样的字眼。”马祖光的助手鞠有伦领教过他的严谨。  “在科学上,没有‘大约’。”  激光大气传输实验,要求23时以后做。年轻人劝他回家等结果。  “那哪行?不亲自做,不亲眼看,那叫什么实验?”马祖光坚持留守,一起观察数据,直至红日初升。  “做学问要经得起别人的考问,经得住时间的考验。”马祖光认定:“不能在知识界里当奸商!”  原电子工业部委托他主编一本激光统编教材。马祖光极端重视:“ 取材一定是当今最新成果,每个定义、概念须准确恰当。”  “每一章、每一节、每一页、每一行,甚至标点符号,他都细细推敲。”马祖光的“开山弟子”王骐教授记忆犹新。  有位外系博士生请教问题,他当下表示:“这个我不行,我帮你找别人。”学生心存感动,逢人便夸:马老师,真学者也。  翻开泛黄的实验室考勤簿,可以发现,大年三十他在加班,大年初一他和助手在研究论文……马祖光的节假日大都这样度过。  实验记录纸,无论对错,马祖光绝对不许人丢。“要搞清楚问题出在哪儿,说不定哪张单子上就有问题症结。”  不准空手,记录不规范、漏记的,有一说一,毫不客气———在实验室里,马祖光绝对威严:“试验结果不能光听,一定要亲自做,亲眼看,我们是在做科研,不是听故事。”  “要做别人不敢想的事。”  “要与世界科技界有同等对话的权利。”  “课题如果在国外立不住脚,在国内就别想站起来。”  ……  志比精金,心如磐石,魄似瀚海。  马祖光的高标准带来了高回报:国际首次发现li2第一— 三重态吸收谱;国内首次实现s2激光;蒸气二聚物激光与介质中非线性过程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艰苦的付出,博得了同行的高度肯定:  学界泰斗、著名科学家王大珩院士表示:“祖光院士是我国从事激光研究从基础理论导出显示激光成果的少数先驱者之一。”  “对国防电子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为促进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做了系统的开创性的贡献。”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也不吝褒奖。          人  梯  “我愿做科学道路上的刘连满。”独木不成林,铁肩担大任———在同事们眼中、心中,他是学科建设的魂“登山队员刘连满攀登珠峰时,自告奋勇,用冰镐刨台阶,用双肩搭人梯,把战友一个个托上去;离顶峰只有百米时,他自愿留下来;缺氧,他关掉氧气瓶,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登上顶峰的荣誉让给别人……”  马祖光给研究生上的第一课,必讲此例。马祖光欣赏刘连满:“我愿意成为科学道路上的刘连满。”做刘连满,不易。  “要把整个学科带上去。”这是做“人”的贡献,是做实验室建设的贡献,是做学科建设的贡献。  他是舵手,把的是航向,伫立船头,眺望远方。在同事们眼中、心中,他是学科建设的魂。   马祖光看重基础。上个世纪70年代,他就要求每位老师必须看透一本书。“那时是我们看书最多的时候。”王骐回忆。  白天,马祖光泡图书馆;晚上,他把外文资料翻译出来,第二天跟大家分享。  一本本册子,一张张卡片。30多年来,他收集、积累的各种实验数据和公式,谁需要他就给谁看。  春蚕吐丝。马祖光不断地把自己的全部知识,转变成学科专业的共同财富。  积小流,成江海。光学平台建起来,飞秒激光装置引进来……实验室条件越来越好。到2003年,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竟不觉间突破了3000万元。  硫双原子分子激光、毛细管放电x光激光……一个个崭新的课题提了出来。  课题,对研究人员而言,梦寐以求。马祖光竭力争取到课题立项后,却统统分给年轻教师,让他们当课题组组长。  “我做场外指导。”马祖光并非想当“甩手掌柜”,他要给年轻人压压担子。  这个场外指导不轻松。从设计方案,到解决关键问题;从中期检查到修改、发表论文,全由他一人把关。  他不光想做个人全能,他更想拿的是“团体金牌”。一流的科研队伍,一流的科研条件,做出了一流的科研成果。   王骐、王雨三、于俊华、胡孝勇、王月珠等老教授早已成独当一面的专家,陈德应、吕志伟、马晶、张中华、掌蕴东等年轻教师正“发育”成学科骨干。  他推荐了一大批人进入“863”领域和有关专业委员会中担任要职。“一个专业能涌现出这么多‘863’专家,不多见。”来参观的国内同行啧啧称奇。  看看吧!马祖光的队伍“战功”赫赫:  ——1996年,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1999年,获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点单位,次年建成“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2000年,建成“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2001年,物理电子学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十五”期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等重大课题,计划总经费高达6000多万元……  大树虽倾,但林木茂盛。  光电子专业师资队伍“兵强马壮”,博士化率已达70%;马祖光回国后开辟的诸多领域,无一项半途而废;每年1至2个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中标率保持稳定……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名  利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做人如水,做事如山马祖光有权。几十年来,已经数不清他担任过多少个“一把手”、学科带头人、各种专业评审委员……他手里掌握的资源不算少。  马祖光没权。  他爱当“名誉领导”。他把财权、人事权、行政权统统分给别人,独独留下个带领团队科研攻关的“权力”。  做人如水,做事如山。“名利”二字,马祖光看得淡。“署名风波”,可以窥斑见豹。  王月珠教授不会忘记,马祖光刚从德国回来时,把在国外做实验的大批数据、照片交给她,让她测试。  “思路是他的,资料是他给的,理当把他排在论文的第一位。何况成稿后,他又改了三四遍。结果他硬要把自己的名字调到最后。”  类似之举,屡屡出现。“他们做得多,我就是改改看看,该的。”马祖光心安理得。结果,马祖光在评选中科院院士时遇到了“麻烦”。  论学术,他的水平业内共知:国际著名光学专家。可一审阅材料,他的实力显然“不够”。  “争取课题、项目,分给大家;出思路、出观点;指导、督促、修正……他干的尽是‘老黄牛’ 的活儿,还要拼命把名往后挪。这样的材料怎么‘硬’得起来?”马祖光的老同事刘国立教授道破天机。  说起评院士,马祖光“三拒院士”的故事颇为传奇。早在1996年,王大珩院士就对马祖光表示:“小马该申报院士了。”这位学界泰斗的话不是轻易出口的,可马祖光没把这放在心上。  从1997年起,学校开始为他申报院士。马祖光不同意,同事整理好的材料被他硬从人事处要了回来。  此为“一拒”。  两年后,学校“汲取”教训,直接将材料寄了出去。马祖光获悉后,竟提笔给中科院写信:“我是一个普通教师,教学平平,工作一般,不够推荐条件,我要求把申报材料退回来。”  此为“二拒”。  2001年,新的评审规则要求必须本人签字。马祖光横竖不签。眼看到了申报的最后一天,经办人急了,不得不请时任校党委书记李生亲自出马。  “磨了两个多小时,都快没信心了。”李生出了一身汗。  “我年纪大了,评院士意义不大,应该让年轻同志评。”马祖光毫不让步。  最后,被“逼”无奈,马祖光勉强签了字。   “马祖光抠门。”有人这么评价,说的是他总把课题经费捏得紧紧的,从不从中分一杯羹,当奖金发。  其实,看到有的课题组发奖金,马祖光也急。他担心人心不稳。1989年,作为“863”第一批领域专家,马祖光第一次拿到4000元津贴,就当作奖金分给大家。直到去世,也鲜有人知道。  可实验室花钱,马祖光向来大方。“全国高校固定资产固化率是20%,而你们老马有点钱就变成固定资产,全校数你们的资产固化率最高。”在校物资处,马祖光同样有名。  他在学术上从不自私,无论对谁。别的学校、研究机构来考察、学习,马祖光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人劝他:“你也太实在了,秘密全泄出去了,总得留一手吧!”  ”楚人失弓,楚人得之,都在中国,不算失。”马祖光坦坦荡荡。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马蒂150年前说过的名言,用在马祖光身上,格外贴切。          生  活  “已经很好很好了。”有床睡,有馒头吃,有几件衣服穿就行  一双三接头皮鞋多年不换,年年修,年年穿。上面的补丁一圈一圈,足足十几个。   一件蓝色中山装洗得发白,上课穿,出差穿。里面的内衬补了又补,越穿越缩水。  “已经很好很好了。”马祖光常挂在嘴边。  “有床睡,有馒头吃,有几件衣服穿就行。”无论时移势易,马祖光的生活标准几十年不变。  一套早已塌陷的沙发,几把破旧的窄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马祖光的家,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个院士的栖身之地。  据说,这还是另一位老先生搬家后腾出来的。相比马家以前,已经大大改善。  学校有房。学校为照顾有贡献的教授,曾要给马祖光调房。当时,他已经给实验室周师傅跑下了两屋一厨,正给另一位女同事争取。  “我再搬是锦上添花,给别人是雪中送炭!”他请求拨给那位女同事。  为别人的事抛头露面,自己的困难默默承受。马祖光习惯如此。  “破房子漏锅,床上有个病老婆”。这么多年来,马祖光的生活一直很拮据。为给爱人治病,他没少欠债,但从不言语,组织上要给他点补助,也说啥不收。  评上院士,学校要给他配车,配秘书,配办公室,他一一谢绝。“已经很好很好了。” 还是那句话。马祖光似乎不缺钱———  从4年省物理研究所兼职所长位置上卸任,所里送来一笔酬金,他退回去。往返几次,这笔钱还是捐给了所图书室。  马祖光其实没钱——  那一年,儿子突然决定考托福。“当时真拿不出30美元报名费,到处借,人家都不信——老马经常出国,连这点美元都没有?”老伴苦笑。  马祖光很会省钱——  一次,马祖光要向航天部汇报,安排在友谊宾馆休息。次日一早,他就跑到招待所去了。“一晚几十块,太贵了!”最后,他调了一个每天5元的房间。  身材魁梧,声如洪钟。马祖光给别人的印象很健康。可谁能体会到,他每天经受着病魔怎样的折磨?  20世纪60年代起,马祖光就患有严重的心脏病。  早晨,只要看他坐着睡着了,书散在被子上,就知道夜里又犯病了。  但第二天照常上班。“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好好喘上口气。”马祖光很无奈。校医院夏院长说,这叫心衰,随时都可能死亡!  “去北京前,他的脚背已浮肿1厘米高,劝他先治治,医院都联系好了。他不听,结果……” 鞠有伦未曾料想,北京之行竟天人永隔。          家  风  “我死了,你怎么办?”对事业,他一生负责;对家庭,他负责一生。  东北风冷。随马祖光到哈工大不久,爱人孙悦贞便被酷寒击倒———患上了严重的风湿,从此种下病根。  到1997年,她的病已严重到无法下地,不得不终日以床为伴。“我死了,你怎么办?一定要让你站起来。”马祖光暗下决心。  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寻医觅药。给老伴量体温、测血压是马祖光每天的必修课。然后,详细记录下变化,以备医用。  无论多忙,马祖光在家看书时不去书房,总爱坐到她床前学习。  妻子戏言,她每天都对着两个背,一个是小孙女送她的小乌龟的背,一个就是老马的背。“我从这两个背上感受到关怀,一个是小孙女对祖母的爱,还有一个是丈夫对妻子的爱。他每天累得要命,还要像太阳一样发光,我满足了。”  若是出差,马祖光就提前对着录音机,清唱几首外文歌曲,灌成磁带,给她解闷。不管到哪儿,他一准儿早一个电话,晚一个电话。如果有事耽误了,老伴就会打电话过来询问。  马祖光对儿女的爱同样深沉。“ 当年,儿子从哈工大毕业,如果老马跟学校提,肯定能留校。老马不去说,结果儿子分到离家很远的单位。”妻子一度埋怨。  “不要借爸爸的光,要自己发光。”在马祖光的眼里,儿女应自立自强。  在儿女眼中,父亲是个严厉的人,直到多年以后。  花白的头低在胸前,颤抖的手正在修理行李上的拉链……第一次回国探亲,返美前夜,儿子马天纵推开房门,眼前的一幕让他泪眼模糊———父亲躬着腰,做得是那样投入,那样专注……  这时的父亲已没有了严厉,有的只是年迈的身体和对儿女的爱。  “年轻时,他常对我唱英文歌,最爱唱那首《youaremysunshine》。”孙悦贞轻声哼唱,“you’llneverknowhowmuchiloveyou(你永远不会知道我爱你有多深)……”  盯着床头,老人喃喃自语。老马走了,她的记忆也跟着走了。马祖光的照片立在床头,凝望着她,笑着。司马懿简介司马懿   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今河南温县招贤镇)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宣帝。    司马懿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周朝,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柏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仰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以为家。自仰八世,至东汉安帝时,生征西将司军钧,字叔平。司军钧生豫章太守司军量,字公度。司军生颍川太守司军俊,字元异。司军俊生京兆尹司军防,字建公。司马防就是司马懿的父亲(上述内容均取自《晋书·宣帝纪》)。晋武帝司马炎在他的一个诏书称:“本诸生家,传礼来久”(《晋书·礼志》)。   司马懿为司马防次子,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晋书·宣帝纪》)。东汉未年,天下大乱,司马懿生在乱世中,“常慨然有忧天下心”(《晋书·宣帝纪》)。   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之;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晋书·宣帝纪》)。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举他为上计椽。时曹操正任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身体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为丞相以后,始用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晋书·宣帝纪》)。司马懿惧之,只得就职。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司马懿在曹操手下任职,小心谨慎,勤勤恳恳,“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随军。他对曹操说:“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曹操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晋书·宣帝纪》)!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建安二十四年(219),当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怂恿曹操自立为帝。曹操说:“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司马懿说:“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晋书·宣帝纪》)。当时曹操手下的门阀官僚拥汉者尚多,为曹操所深忌,而荀彧、崔琰等著名人物都因对曹氏代汉有异议而不得善终。大概司马懿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早就表示支持曹操,因此曹操才对他由猜忌逐渐转为信任。   曹操进封魏王后,升任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时司马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晋书· 宣帝纪》),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所以关系一直很好。司马懿还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   此后,司马懿更是常谋国事,多出奇策。不久,司马懿转为丞相军司马。他指出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骄奢,都不应驻守边防,曹操未予重视。   同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蜀前将军关羽,乘此机会,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魏荆州治新野,今河南新野;襄阳郡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围魏将曹仁,水淹于樊七军,斩庞德。时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辅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满宠所劝止。曹仁决心奋勇抵御。胡、傅二人果然乘机降蜀。此时,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当时都城在许昌,距樊城很近,曹操感到威胁,为避关羽锋芒,一度准备迁都河北。司马懿和曹椽蒋济及时劝阻:“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晋书· 宣帝纪》)。曹操从其计,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江陵,关羽被其俘杀。   此战的胜利,曹操利用孙、刘争夺荆州的矛盾,充分运用外交谋略,坐收渔利,不仅挫败关羽的强大攻势,解除了樊城之围,而且也使诸葛亮原定的一路向宛洛、一路出秦川的两面钳击中原的计划无法实现。更重要的是破坏孙、刘联盟,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掌握了主动权。   徐晃击退关羽后,曹操嫌恶荆州及附近百姓,想把他们都迁走。司马懿认为:“荆楚轻脱,易动难安。关羽新破,诸为恶者藏窜观望。今徙其善者,既伤其意,将令去者不敢复还”(《晋书·宣帝纪》)。曹操从之,没有移民。藏窜逃亡者果然都复出归化。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惧,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内外肃然。   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时孙权率军向西。朝臣认为樊城、襄阳缺乏粮,不能抵御吴军,请召守将曹仁回驻宛城。司马懿则认为不该放弃二城:“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曹丕未依其言,命曹仁放火烧毁二城。后来孙权果然没有入侵。曹丕悔之不及。   同年,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由于司马懿为曹丕“篡汉” 出了大力,所以登基后,曹丕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候。   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三年(222年),和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黄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司马懿辞让,曹丕说:“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晋书·宣帝纪》)。   同年,曹丕又大兴水军攻吴,仍命司马懿留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晋书·宣帝纪》)。临行,下诏书给司马懿说:“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晋书·宣帝纪》)!后曹丕由广陵回师洛阳,又下诏对司马懿说:“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晋书·宣帝纪》)。于是司马懿留镇许昌。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临终时,令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曹丕对太子说:“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晋书·宣帝纪》)。明帝即位,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   孙权得知魏文帝去世后,于八月出兵攻魏。命吴左将军诸葛瑾部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今湖北襄樊),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西南)。孙权一路为魏军所败,遂撤兵而走。而诸葛瑾则被司马懿击败,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当初蜀将孟达降魏时,魏朝待其甚厚,司马懿认为他言行倾巧,不可信任。但皇帝不听,任命孟达领新城太守,封侯,假节。魏文帝死后,孟达失宠,蜀丞相诸葛亮即暗中与之通信,图谋叛魏。诸葛亮恐他言行反覆无常,想促他速叛,知魏兴太守申仪和他有矛盾,便派郭模到申仪处诈降,有意泄露其事。孟达闻此泄露,准备马上起兵。   申仪将此事密告司马懿后,司马懿怕他突然发难,给他去信,详为慰解,信中说:“将军昔弃刘备,托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埸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晋书·宣帝纪》)。   孟达得信大喜,犹豫不决。司马懿则暗中率军进讨,诸将见孟达与吴蜀交接,劝司马懿先观而后动。司马懿说:“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晋书·宣帝纪》)。司马懿亲自率军日夜兼程前去讨伐孟达,八天后抵达新城城下。吴、蜀派出援兵解救孟达,被司马懿部拦阻于西城的安桥、木兰塞等地。此前,诸葛亮曾告诫孟达加紧防范,不要上当,孟达写信给诸葛亮,认为:“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 (《晋书·宣帝纪》)。等到兵临城下,孟达又写信给诸葛亮,惊叹:“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晋书·宣帝纪》)!   上庸城三面环水,孟达在城外树立木栅,加固城防。司马懿挥师渡水,毁其木栅,直逼城下。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马懿兵分八路攻城,攻十六天,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魏军入城,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司马懿回军,仍驻宛城,奖劝农桑,禁止浮费。南方吏民心悦诚服。   前初,申仪久在魏兴郡,专威弄权,擅自借皇帝名义刻制印信,私相授予。孟达被杀之后,申仪自生疑虑。当时各郡郡守见司马懿克敌制胜,纷纷奉礼祝贺。司马懿听之任之,并让人向申仪暗示。申仪只好前来祝贺。司马仪乘机将他收捕,送往京师。   司马懿又将孟达余众七千余家迁往幽州。不久蜀将姚静、郑他等率其部属七千余人来降。   当时边郡新附,户口不实。朝廷想加以核实,请司马懿进京,征询他的意见。司马懿认为:“贼以密网束下,故下弃之。宜弘以大纲,则自然安乐”(《晋书·宣帝纪》)。明帝又部他吴蜀都该讨伐,应该先从何处著手?司马懿回答说:“吴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东关。凡攻敌,必扼其喉而摏其心。夏口、东关,贼之心喉。若为陆军以向皖城,引权东下,为水战军向夏口,乘其虚而击之,此神兵从天而坠,破之必矣”(《晋书· 宣帝纪》)。明帝同意他的看法,命他仍旧驻扎宛城。   太和二年(228年)五月,吴鄱阳太守周鲂派人送亲笔信给曹休,谎称受到吴王责难,打算弃吴降魏,请求派兵接应。曹休未辨真伪,即率步、骑兵10万人,去皖城(今安徽潜山)接应。明帝也(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命司马懿率军向江陵(今湖北江陵),与曹休相策应。八月,曹休为吴军大败,残部幸得贾逵接应,方得生还。   太和三年(227年),蜀丞相诸葛亮第三次出兵攻魏,并占据武都、阴平二郡。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决定兴师伐蜀。升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魏明帝命曹真率主力由长安入子午谷,左将军张郃出斜谷,司马懿自荆州溯汉水出西城(今陕西安康西北),将兵分三路会攻汉中。司马懿从西城开拓道路,水陆并进,沿著沔水逆流而上,直达朐腮,攻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雨班师。   太和五年(231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第四出进攻魏,包围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贾嗣、魏平部,并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明帝对司马懿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晋书·宣帝纪》),派他西驻长安,都督左将军张郃、雍州刺史郭淮等防御蜀军。司马懿留部将费曜、戴陵率4000人守邽(今甘肃天水),自率主力西救祁山。张郃劝司马懿分兵驻扎雍、郿两地,以作大军后镇。司马懿不同意,他说:“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 于是挺进喻麋。   诸葛亮闻魏大军将至,亦分兵一部继攻祁山,自率主力迎击司马懿。郭淮及费曜等部袭击蜀军,被诸葛亮击破。便亲率蜀军乘势抢先收割熟麦,获得军粮。   至此,史书上对今后的作战却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   《晋书·宣帝纪》记载如下:……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今甘肃天水南),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记载如下:……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懿敛军依险,兵不得交,亮引还。懿等寻亮后至于卤城。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不在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懿不从,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懿病之。诸将咸请战。夏,五月,辛已,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著三千,懿还保营。六月,亮以粮尽退军,司马懿遣张郃追之。郃进至木门(今甘肃天水西南),与亮战,蜀人乘高布伏,弓弩乱发,飞矢中郃右膝而卒。   可以看出,前者说司马懿大胜,后者则说司马懿大败。而《三国志》中诸葛亮、张郃、郭淮等人的传记中,对此都一带而过。而且前者对司马懿让张郃去追击蜀之避而不谈。相对而言,还是后者可信度高些。现在的军事工具书也都以后者记载为准。   蜀军退军后,军师杜袭、督军薛悌都估计诸葛亮明年麦熟时还会入侵,建议趁冬天调运粮草,解决陇右粮少问题。司马懿认为:“亮再出祁山,一攻陈仓,挫衄而反。纵其后出,不复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亮每以粮少为恨,归必积谷,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动矣”(《晋书·宣帝纪》)。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四月,诸葛亮至郿县(今陕西眉县北),进驻渭水之南。魏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诸将想在渭北与诸葛亮隔水相持,司马懿说:“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晋书·宣帝纪》)。遂渡渭背水扎营。司马懿分析形势后,对诸将说:“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则诸军无事矣”(《晋书·宣帝纪》)。   诸葛亮果然上五丈原。魏诸将皆喜,唯独雍州刺史郭淮深以为忧,他说:“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诸将多不以为然。郭淮说:“ 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三国志·魏书·郭淮传》)。司马懿这才意识到北原的重要性,命郭淮等率兵移屯北原。堑垒尚未成,蜀军果至,攻而未克,两军遂成对峙状态。   五月,吴军10万三路攻魏,以配合蜀军作战。魏明帝派秦郎率2万人援司马懿,自率主力反攻吴军。七月,吴军撤走。   诸葛亮东进的道路受阻于司马懿,从渭水前进,又有郭淮阻挡,乃移军攻取散关,陇城等地,然后回师进攻司马懿。   八月,司马懿遵照明帝“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指示,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均坚壁不出,欲待蜀军粮尽,相机反攻。诸葛亮便派人给司马懿送来“巾帼妇人之饰”(《晋书·宣帝纪》)羞辱之,欲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为平息部属不满情绪,故意装怒,上表请战。明帝不许,并派骨鲠之臣辛毗杖节来做司马懿的军师,以节制他的行动。后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要带兵出击,辛毗杖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   辛毗到时,蜀将姜维就对诸葛亮说:“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诸葛亮则说:“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晋书·宣帝纪》)!诸葛亮遂分兵屯田,做长久屯驻之准备。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来信问前线军情,司马懿回信说:“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晋书·宣帝纪》)。   不久,诸葛亮遣使求战,司马懿不谈军事,问使者:“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使者说:“三四升。”然后对问政事,使者说:“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经过一番不经意的询问,司马懿对人说:“诸葛孔明其能久乎”(《晋书·宣帝纪》)!果然,诸葛亮于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   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蜀将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第二天,司马懿到诸葛亮营垒巡视,“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晋书·宣帝纪》)。司马懿据此断定诸葛亮已死,并赞诸葛亮“天下奇才也”(《晋书·宣帝纪》)。   辛毗认为诸葛亮死否尚不可知,司马懿说:“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谷,今皆弃之,岂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晋书·宣帝纪》)。于是,率兵急追。关中地多蒺藜,司马懿派三千士兵脚穿软材料做成的平底木屐,在大军前行走,蒺藜都刺在木屐上,然后大军马步并进。一直追到赤岸,这才得到诸葛亮的确切死讯。当时人有谚语说:“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笑著说:“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晋书·宣帝纪》)。    历时七年的诸葛亮攻魏之战至此结束。诸葛亮不顾战略上的失策,以一州之地强攻中原之魏,纵使竭忠尽智,终因实力悬殊而难以实现其战略目的。而魏国则在司马懿等人的人正确指挥下,以优势兵力采取防御战略,最终不战不退蜀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蜀将杨仪、魏延在撤军后争权,杨仪杀死魏延。司马懿想乘机攻蜀,明帝没批准,作罢。   青龙三年(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公孙度据有辽东。这个割据势力对曹魏政权虚与委蛇,时叛时降,保持著半独立的地位。公孙渊继为辽东太守后,对魏更加不逊。景初元年(237年),原魏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置列百官,定都襄平(今辽宁辽阳)。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魏明帝召司马懿回京,命他率兵讨伐。明帝说:“此不足以劳君,事欲必克,故以相烦耳。君度其行何计?”司马懿说:“弃城预走,上计也。据辽水以距大军,次计也。坐守襄平,此成擒耳。”明帝又问:“其计将安出?”司马懿回答:“惟明者能深度彼己,豫有所弃,此非其所及也。今悬军远征,将谓不能持久,必先距辽水而后守,此中下计也。”明帝问:“往还几时?”司马懿说:“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晋书·宣帝纪》)。   当时朝廷大修宫室,加上军用物资,以至百姓饥弊。司马懿出征前,劝阻明帝说:“昔周公营洛邑,萧何造未央,今宫室未备,臣之责也。然自河以北,百姓困穷,外内有役,势不并兴,宜假绝内务,以救时急”(《晋书· 宣帝纪》)。   正月,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从京师出发,经孤竹,越碣石,六月,进至辽水。公孙渊果然急令大将军卑衍、杨祚等人率步骑数万,依辽水围堑20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   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在南线多张旗帜,佯攻围堑,吸引敌军主力,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逼进敌营。接著,不攻敌营,却挥师直取公孙渊根据地襄平(辽东郡治所,今辽宁辽阳)。部将不解其意,说:“不攻贼而作围,非所以示众也。”司马懿解释说:“贼坚营高垒,欲以老吾兵也。攻之,正入其计,此王邑所以耻过昆阳也。古人曰,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贼大众在此,则巢窟虚矣。我直指襄平,则人怀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晋书·宣帝纪》)。遂迫使敌军放弃围堑回军救援襄平。司马懿督军回首山(今辽宁辽阳西南),迎战敌援军,并对诸将说:“所以不攻其营,正欲致此,不可失也”(《晋书·宣帝纪》)。魏军迎击,三战皆捷,遂乘胜进围襄平。   当初公孙渊闻魏军来攻,求救于孙权,孙权也出兵为其声援,并给公孙渊写信:“司马公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之”(《晋书·宣帝纪》)。   适逢连降大雨,辽水暴涨,平地数尺,魏军恐惧,诸将思欲迁营。司马懿下令有敢言迁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令被斩,军心始安。公孙渊军乘雨出城,打柴牧马,安然自若。魏将领请求出击,司马懿不予采纳。司马陈圭曰问司马懿:“ 昔攻上庸,八部并进,昼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坚城,斩孟达。今者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焉。”司马懿说:“帝曰:“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吾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图一年,安可不速?以四击一,正令半解,犹当为之。是以不计死伤,与粮竞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水雨乃尔,功力不设,虽当促之,亦何所为。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恐贼走。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未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晋书·宣帝纪》)。   接著,司马懿还将计就计,故意示弱。朝廷听说雨大敌强,不少人请求召还司马懿。明帝却说:“司马公临危制变,计日擒之矣”(《晋书·宣帝纪》)。   月余,雨停,水渐退去。魏军完成对襄平的包围,起土山、挖地道、造楼车、钩梯等攻城器具,昼夜强攻。城内粮尽,死者甚多,其将杨祚等降。时偶有流星自城西南向东北划过,坠落在梁水附近,城中愈发震恐。公孙渊也很惊惧,八月,派他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求解围,然后面缚(两手反绑于背而面朝前)归降。司马懿斩杀使者,发布檄文严责:“昔楚郑列国,而郑伯犹肉袒牵羊而迎之。孤为王人,位则上公,而建等欲孤解围退舍,岂楚郑之谓邪!二人老耄,必传言失旨,已相为斩之。若意有未已,可更遣年少有明决者来”(《晋书·宣帝纪》)。公孙渊又派侍中卫演来请求定日期送人质。司马懿对卫演说:“ 军事大耍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余二事惟有降与死耳。汝不肯面缚,此为决就死也,不须送任”(《晋书·宣帝纪》)。   公孙渊欲从城南突围,司马懿纵兵击破其军,公孙渊战死在梁水(今太子河)边上星落之地。入城后,司马懿屠戮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筑造京观。京观是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体,封土而成的高冢。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收户四万,口三十余万。   当时司马懿军中有的士兵衣单寒冷,向他乞要襦衣,司马懿不给。有人说:“幸多故襦,可以赐之。”司马懿说:“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晋书·宣帝纪》)。于是上奏朝廷,把一千多名六十岁以上的士兵解除兵役,遣送回乡。然后,在原定一年的期限内,胜利班师。   明帝派使者到蓟去犒劳部队,增司马懿食昆阳县,前后共二县。   本来朝廷让他便道往镇关中。但当到达白屋时,有诏书召他火速回京,三日之间,诏书五至。明帝手书说:“间侧息望到,到便直排阁入,视吾面”(《晋书·宣帝纪》)。   据说,司马懿在襄平时,曾梦见明帝枕在他膝上,说:“视吾面。” 他俯视,见明帝面有异色。如今一见诏书此语,大惊,乘追锋车昼夜兼行,从白屋到京城,四百多里,一夜而至。至则径人嘉福殿内御床旁边,满眼流泪,指问疾病。明帝拉著他的手,目视太子齐王,说:“以后事相托。死乃复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晋书·宣帝纪》,《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为“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当天,明帝去世。时为景初三年(239年)正月。   齐王曹芳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齐王即位,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曹爽欲排挤司马懿,想让尚书奏事先通过自己,以便专权,向天子进言,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朝臣们认为以前大司马,有好多都死在任上,不吉,于是任命司马懿为没有实权的太傅,像汉代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正始二年(241年)四月,吴帝孙权分兵四路攻魏:卫将军全琮率军数万出淮南决芍陂(今安徽寿县南)之水,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今安徽六安东北),前将军朱然攻樊城(今湖北襄樊),大将军诸葛瑾攻祖中(今湖北南漳蛮河流域)。   五月,吴将全琮入侵芍陂,朱然、孙伦围攻樊城,诸葛瑾、步骘侵掠柤中,司马懿自请出兵往讨。朝臣认为,敌兵远来攻坚,当待其自破,司马懿则说:“边城受敌而安坐庙堂,疆场骚动,众心疑惑,是社稷之大忧也”(《晋书·宣帝纪》)。    六月,司马懿统军增援,司马懿知南方暑热低湿,大军不宜持久在此,先派轻骑挑战,朱然不敢动。于是,便休养土卒。检选精锐,招募勇士,发布号令,摆出攻城的架势。吴军惊惧,连夜撤退。在三州口(荆、豫、扬三州之接合处),为魏军追及,吴军被歼万余人,船舰物资损失甚多。而进攻六安、柤中的吴军亦无功而还。   七月,增司马懿食郾、临颍,前后共四县,食邑万户,子弟十一人皆为列侯。   此前,吴国派诸葛恪屯驻宛城,边人深以为苦。司马懿要率兵攻之,议者以为诸葛恪占据坚城,广有粮谷,孤军远攻,救兵必至,那时进退失据,未见其便。司马懿说:“贼之所长者水也,今攻其城,以观其变。若用其所长,弃城奔走,此为庙胜也。若敢固守,湖水冬浅,船不得行,势必弃水相救,由其所短,亦吾利也”(《晋书·宣帝纪》)。于是,司马懿在正始四年(243年)九月,率军出征。军队到达舒城,诸葛恪果然焚烧积聚,弃城而走。   正始五年(244年)春,大将军曹爽欲立威名于天下,不听太傅司马懿劝止,力主伐蜀,魏帝从之。结果为蜀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王平所败,魏军被阻于兴势,后方也军粮供应不上,牛马骡驴大量死亡,蜀涪县及费祎援军亦相继到达。曹爽见不能胜,被迫听从司马懿的劝告,于五月率大军退还。遭蜀军截击,魏军苦战,始得退回,失散、伤亡甚重。   正始六年(245年)秋八月,曹爽废置中垒、中坚营,把两营兵众统交他的弟弟曹羲率领,司马懿援引先帝旧例制止,曹爽不听。    正始七年(246年)春正月,吴兵入侵柤中,有万余家百姓为避吴兵,北渡沔水,司马懿认为沔南离敌太近,倘若百姓奔还,还会引来吴兵,应该让他们暂留北方。曹爽不同意,说:“今不能修守沔南而留百姓,非长策也。”司马懿则说:“不然。凡物致之安地则安。危地则危。故兵书曰‘成败,形也;安危,势也’。形势,御众之耍,不可以不审。设令贼以二万人断沔水,三万人与沔南诸军相持,万人陆梁柤中,将何以救之”(《晋书·宣帝纪》)?曹爽不从,驱令还南。吴兵果然击破粗中,所失百姓,数以万计。   正始八年(247年),曹爽用心腹何晏、邓扬、丁谧之谋,把太后迁到永宁宫,一时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晋书·宣帝纪》),来排挤司马氏的势力。司马懿不能禁止,从此与曹爽矛盾渐深。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政事。时人为之谣曰:“何、邓、丁,乱京城”(《晋书·宣帝纪》)。   随即,曹爽等人加紧了篡权的步伐。正始九年(248年)三月,黄门张当私自把内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送给曹爽,曹爽、何晏乘机与张当勾结,谋危社稷。曹爽及其同党也担心是司马懿装病。同年冬,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司马懿假装病重,让两个侍婢扶持自己,要拿衣服,拿不稳,掉在地上,还指著嘴说渴。侍婢献上粥来,他用口去接,汤流满襟。李胜说:“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 司马懿故意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善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李胜说:“当还忝本州(李胜是荆州人),非并州。”司马懿故意错乱其辞:“君方到并州。”李胜又说:“当忝荆州。”司马懿说:“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盛德壮烈,好建功勋!”李胜回来对曹爽说:“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过几天,他又说:“太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晋书·宣帝纪》)。曹爽等从此便不再防备司马懿。   司马懿表面装病,实际上也在暗中布置,准备消灭曹爽势力。   嘉平元年(249年)春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永宁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司马懿列阵,经过曹爽门前,曹爽部将严世登楼,引弩欲射,孙谦拉著他的胳膊阻止他说:“事未可知”(《晋书·宣帝纪》)。一连阻止三次。大司农桓范用计出城去投曹爽,蒋济对司马懿说:“智囊往矣。”司马懿却说:“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晋书·宣帝纪》)。   司马懿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管领曹爽军营,对他说:“君为周勃矣”(《晋书· 宣帝纪》)。召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统摄曹羲军营。司马懿自己率太尉蒋济等勒兵出迎天子,驻扎在洛水浮桥。派人上奏章给皇帝:“先帝诏陛下、秦王及臣升于御床,握臣臂曰‘深以后事为念’。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群官耍职,皆置所亲;宿卫旧人,并见斥黜。根据盘牙,纵恣日甚。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伺候神器。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便为寄坐,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臣虽朽迈,敢忘前言。昔赵高极意,秦是以亡;吕霍早断,汉祚永延。此乃陛下之殷鉴,臣授命之秋也。公卿群臣皆以爽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奏皇太后,皇太后敕如奏施行。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各以本官侯就第,若稽留车驾,以军法从事。臣辄力疾将兵诣洛水浮桥,伺察非常”(《晋书·宣帝纪》)。   曹爽扣住奏章,不让皇帝知道,把皇帝留在伊水之南,砍伐树木建成鹿角,征发屯兵数千人以自守。桓范劝曹爽挟持皇帝到许昌去,发文书征调天下兵马勤王。曹爽优预寡断,果然疑惑,不从其计。反而夜遣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去见司马懿,探听动静。司马懿乘机数说曹爽的过失,说他该早自归来服罪。接著又派曹爽的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对他说,朝廷只是免他的官职罢了,并以洛水为誓。   曹爽欲信其言,桓范等人援引古今,百般劝谏,从晚上一直劝到第二天黎明。劝到最后,曹爽投刀于地,说:“司马公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晋书·宣帝纪》)。桓范哭著说:“ 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豚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五》)!   曹爽把司马懿的奏章给皇帝看,请皇帝下诏免去自己官职,随皇帝进入京城。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马懿派兵包围。司马懿在曹爽府宅四角修造高楼,让人在楼上密切监视著。一次,曹爽刚拿著弹弓到后园中,楼上人就喊:“故大将军东南行”(《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五》)!曹爽愁闷,不知所措。   不久,司马懿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从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懿的手中,为司马氏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础。   同年二月,皇帝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增繁昌、鄢陵、新汲、父城为其封邑,前后其计八县,食邑二万户,特许奏事不名。司马懿固辞丞相之职不受。十二月,诏命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又固辞九锡。   嘉平二年(250年)春,魏帝命司马懿在洛阳立庙。司马懿久病,不任朝请,每遇大事,天子亲自到他府中去征询意见。兖州刺史令狐愚和太尉王凌(驻在寿春)见皇帝孱弱,强臣专权,谋立楚王曹彪。未发,令狐愚死。   嘉平三年(251年)春正月,王凌借口吴人塞涂水,请求出兵征讨。司马懿知其阴谋,不令兴兵。并于四月亲率中军讨伐王凌。司马懿故计重施,他先下赦书赦免凌罪,又写信安慰他,但不久大军突至。王凌自知势穷,便独自乘船迎接,派属官王或请罪,送上印绶、节钺。    司马懿军到武丘,王凌在水边面缚等侍,说:“凌若有罪,公当折简召凌,何苦自来邪!”司马懿说:“以君非折简之客故耳”(《晋书·宣帝纪》)。说罢,命将领率六百人马想把王凌解送洛阳。王凌向司马懿要棺材上的钉子,想试探一下,看司马懿想不想杀自己,司马懿命手下人找来送给他。后来,王凌途经贾逵庙,曾大呼:“贾梁道!王凌是大魏之忠臣,惟尔有神知之”(《晋书·宣帝纪》)。五月,王凌到项城,绝望,服毒而死。   司马懿进军寿春,参与王凌之谋的人都出来自首。司马懿推知其事,凡牵连在内的一律诛灭三族。他还派人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在附近的市上,剖棺暴尸三天,然后,烧掉他们的印绶、官服,把他们裸埋土中。司马懿把楚王曹彪也杀了。并且把魏之王公全部拘捕,放置邺城,命有司监察,不准他们互相交结往来。   魏帝策命司马懿为相国,封安平郡公,孙及兄子各一人为列侯,前后食邑五万户,封侯者十九人。司马懿固辞相国、郡公之位不受。   除军事方面外,司马懿在经济上也为魏国作出了重大贡献。时曹魏政权为了恢复北方经济,解决军粮问题,曾经推行包括民屯、军屯两类的屯田制度。司马懿在推广军屯事业上有很大的建树。约在建安二十三、四年,司马懿由转为丞相军司马后,向曹操建议:“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晋书· 宣帝纪》)。曹操行之。结果魏国一时“务农积谷,国用丰赡”(《晋书·宣帝纪》)。   曹操采纳这个建议仅一二年就死去了,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要使军屯走向正规,大规模的铺开推行,当然是困难的。管理军屯的主要官吏——度支中郎将、度支校尉、度支都尉等官员,都是在曹丕称帝后的黄初年间(220—226)设置的。这说明军屯走上正规是在曹丕时期。   曹魏军屯推行很广泛,但主要基地是设置在边境驻军地区,特别是在和吴、蜀的军事对立地带。曹魏和吴、蜀对立地带的两大军屯基地的开创,都和司马懿有关系。   曹魏和蜀汉的邻近地区,如长安、槐里、陈仓、上邽等地,都设置有民屯和军屯组织。其中,上邦的军屯最著名。这个军屯基地是在太和四年(230)由司马懿上表倡议建立的,《晋书·食货志》称:“宣帝表徙冀州农夫五千人佃上邽,兴京兆、天水、南安盐池,以益军实。”主持具体事宜的是那时的度支尚书、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晋书·安平献王孚传》称:“关中连遭贼寇,谷帛不足,遣冀州农丁五千屯于上邽,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由是关中军国有余,待贼有备矣。”由此可见,上邦军屯是在司马懿、司马孚兄弟的共同筹划下开创的。   太和五年,诸葛亮进攻天水。这时上邽军屯上的小麦已经生长出来,有人主张“自芟上邽生麦以夺贼食”,魏明帝不从,“前后遣兵增宣王军,又敕使护麦”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多亏以上邽军屯的小麦作军粮,才取得胜利。直至正元二年(255),安西将军邓艾又在上邽“为区种之法,手执耒耜,率先将士”(《晋书·段灼传》),进行屯垦。这都说明上邽军屯的重要。   司马懿在太和五年屯长安,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开始主持对蜀的战争。为了增强实力,他很重视对关中屯田基地的建设。青龙元年(233),司马懿组织兴修水利,“开成国渠,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引汧洛溉舄卤之地三千余顷”(《晋书·宣帝纪》),收到了“国以充实”(《晋书·食货志》)的效果。青龙三年,关东饥馑,司马懿调运五百万斛粟输京师洛阳,以资救济。可见他在关中储积有大量粮食。   曹魏和东吴邻近地带的屯田,主要是在淮河南北。曹操时曾“开募屯田于淮南”(《三国志·魏书·仓慈传》),但仅是民屯。正始二年(241),司马懿主持对吴作战时,始与曾为屯田掌犊人、典农纲纪的尚书郎邓艾筹划在淮南淮北创建军屯。第二年,司马懿“奏穿广漕渠,引河入汴,溉东南诸陂,始大佃于淮北”(《晋书·宣帝纪》)。第三年,司马懿又在这一地区“大兴屯守,广开淮阳、百尺二渠,又修诸陂于颍之南北,万余顷。自是淮北仓庾相望,寿阳至于京师,农官屯兵连属焉”(《晋书·宣帝纪》)。   《晋书·食货志》记载司马懿、邓艾创建的淮南淮北屯田说:   “ 今淮北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分休,且佃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土,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逆北临淮水,自钟离而南、横石以西,尽泚水四百余里,五里置一营,营六十人,且佃且守。兼修广淮阳、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淮颍,大治诸陂于颍南颍北。穿渠三百余里,溉田二万顷,淮南、淮北皆相连接。自寿春到京师,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   司马懿和邓艾所进行的大规模的屯垦,对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对增加曹魏的财力,支持与东吴的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嘉平三年(251年)六月,司马懿病,夜间常梦见贾逵、王凌为崇。八月,司马懿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当年九月,司马懿被葬于河阴,谥文贞,后改为文宣。晋武帝受魏禅,给司马懿上尊号为宣皇帝,称其陵墓为高原,庙号高祖。   司马懿为人“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晋书·宣帝纪》),曹操知其“有雄豪志”(《晋书·宣帝纪》),闻他有狼顾(身不动而回头看)之相,把他召来,先让他朝前走,然后让他回头看。司马懿居然能脸正朝后而身仍不动。又曾梦见三马同食一槽,醒后很不高兴,对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晋书·宣帝纪》)。于是便想予以处置,亏得曹丕跟司马懿关系好,常常保护他,才得以幸免。    晋明帝时,王导侍坐,晋明帝问起晋前世得天下的具体情形,王导不加隐饰地叙述了司马懿创业时的业绩和种种猜忍手段,又说起司马昭在高贵乡公时的所作所为,晋明帝大惭,把脸埋覆在床上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晋书·宣帝纪》)!   唐太宗李世民曾为《晋书·宣帝纪》作史论,指出了司马懿在性格、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的矛盾或曰不平衡。原文如下:    夫天地之大,黎元为本。邦国之贵,元首为先。治乱无常,兴亡有运。是故五帝之上,居万乘以为忧;三王已来,处其忧而为乐。竞智力,争利害,大小相吞,强弱相袭。逮乎魏室,三方鼎峙,干戈不息,氛雾交飞。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文帝之世,辅翼权重,许昌同萧何之委,崇华甚霍光之寄。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及明帝将终,栋梁是属,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干,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以斯为惑。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则当祸人而福己。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况以未成之晋基,逼有余之魏祚?虽复道格区宇,德被苍生,而天未启时,宝位犹阻,非可以智竞,不可以力争,虽则庆流后昆,而身终于北面矣。   这是对于司马懿较为恰当的评价。司马迁简介司马迁与《史记》    西汉王朝到武帝时期臻于鼎盛,文学创作也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在政论散文和辞赋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历史散文也出现了里程碑式的杰作,这就是由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史记》是西汉散文由前期向后期转变时出现的,其风格兼有前期的气势磅礴、感情激切和后期深广宏富、醇厚典雅的特点;其内容既有前期历史反思的余绪,又有后期沟通天地人的尝试。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他那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 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然可以想见其雄风。第一节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家乡景观与童年生活家学渊源与转益多师博览群书与漫游交往从立言不朽到发愤著书    司马迁(前145-?),字子长,生于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那里南临黄河,北面50里是著名的龙门山。长河名山,气势雄浑,同时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相传大禹曾在龙门凿山治水。韩城古称少梁,春秋时先属秦,后属晋,战国属魏,后又入于秦,屡为秦晋、秦魏战地,不少著名的战役都发生在那里。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度过的,他“耕牧河山之阳”(《史记·太史公自序》),与农夫牧童为伴,在饱览故乡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相关的历史传说和故事,乡土文化培育了司马迁的豪迈灵秀之气。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前110),曾任太史令,是一位刻苦勤奋的学者。司马谈多方求教,“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太史公自序》)唐都是天文学家,汉武帝初年曾被诏测定二十八宿的角度和距离,后来又和司马迁等人一道制定太初历。杨何是《易》学家,元光元年(前134)曾被朝廷征聘,官至中大夫。黄子,又称黄生,司马谈向他学习的是道论,亦即当时流行的黄老之学。司马谈知识广博,他身为太史令,但对诸子百家学说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太史公自序》收录了他的《论六家要指》一文,文中 分析了先秦到汉初六个主要学术流派的得失,精辟深刻,切中肯綮。司马谈在学术观点上的兼容并包而又崇尚道家的倾向,对司马迁有直接影响。    司马迁在史官家庭中长大,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自幼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据《太史公自序》的陈述:“年十岁则诵古文”,从10岁开始诵读用籀文写就的文献。汉代通行的是隶书,籀文是先秦古文字,当时已不易读懂,司马迁从小就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基础。他还转益多师,向儒学大师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后来担任太史令,他又利用工作上的方便,翻阅由国家收藏的各种文献资料。从《史记》提供的线索来看,司马迁阅读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上至古老的有关三代的典籍,下至西汉盛世司马相如等人的辞赋,他都有涉猎。至于诸子百家的著作,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的史料,乃至朝廷的公文档案,都是他的阅读对象。司马迁对于上述文献不是浮光掠影式地浏览,而是认真地鉴别真伪,比较同异。比如,对于九州山川的记载,他认为《尚书·禹贡》是可靠的,而《山海经》等书则不可信。司马迁读过鲁恭王坏孔子宅所发现的古文,认为其中关于孔子弟子的记载基本合乎事实。司马迁还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主动和古人沟通,读其书,识其人,做到知人论世。他不止一次地废书而叹,并且产生了为书的作者立传的冲动。     司马迁在20岁时有过漫游的经历,到过东南一带许多地方。在会稽(今浙江绍兴)探访大禹的遗址,在长沙水滨凭吊屈原,在登封瞻仰许由的坟墓,在楚地参观春申君的宫殿。在刘邦发迹的丰沛之地,司马迁参观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等人故居,听故老讲述楚汉相争时这些开国功臣的轶闻逸事。在漫游过程中,司马迁流露出对传统文化极其深厚的感情。“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孔子世家》)“余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泪,想见其为人。”(《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对历史真相探根求源。游览韩信故里时,他听当地人讲,韩信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尽管家境贫寒,仍然把故去的母亲安葬在高敞地。司马迁实地考察了韩信母亲的墓地,那里果然地势开阔,旁可置万家,证实了传说的可信。在战国时魏国的首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他打听到所谓的夷门就是城东门,魏公子信陵君枉驾屈尊所请的侯嬴,曾经当过夷门监,即城东门的守护人。长途漫游使司马迁直接感受到各地民风习俗的差异,加深了对某些历史记载的理解。置身齐地领略到民性阔达,有大国之风。过薛地所见多暴桀子弟,而邹鲁多搢绅之士,两者大相径庭。司马迁入仕之后,曾出使西南,远到昆明。又侍从武帝东达于碣石,见到了大海;西至空峒(今甘肃平凉),搜集黄帝的传说;到过北部边塞,登上了秦时所筑的长城;还参加了武帝带领群臣负薪塞河的活动。司马迁 在广阔的地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大大地拓展了他的视野,为《史记》的写作搜集了许多新鲜的材料,他在游览过程中的真切体验和亲身感受后来也一道写入书中。    司马迁在漫游和在朝廷任职期间,有机会接触到各个阶层的人物,从他们那里得到许多历史知识。周霸向他讲述过项羽的传说,公孙秀功向他讲述过荆轲刺秦王的具体情节,朱建之子和他评议过陆贾其人,至于卫青不肯招贤荐士的情况,则是苏武之父苏建向他介绍的。除此之外,樊哙之孙樊他广向他谈起过汉初几位开国功臣发迹的故事,贾谊之孙贾嘉和司马迁有书信来往,冯唐的儿子冯遂和司马迁是至交。司马迁还亲眼见过名将李广、大侠郭解,并和李广之孙李陵同在朝廷任职。上述交游进一步丰富了《史记》的材料来源,加深了对某些历史人物的印象和理解,从而使入传的人物维妙维肖,富有生活气息。    司马迁的父亲曾任太史令,他把修史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可惜壮志未酬而与世长辞。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司马谈因病滞留洛阳,无法参加。这时,刚刚出使西南返回的司马迁匆匆赶到洛阳,接受了父亲的临终嘱托。司马谈固然对于无缘参加封禅大典而无比遗憾,更使他报恨终生的还是未能完成修订史书一事。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勉励他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他拉著司马迁的手泣不成声,殷切地说道:“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俯首流涕,向父亲表示:“ 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太史公自序》)司马迁在与父亲生死诀别之际接受了修史的嘱托,修史的决心从此下定。三年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前104),他在参与制定太初历以后,就开始了《太史公书》亦即后来称为《史记》的写作。但是,事出意外,天汉三年(前98),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解释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他造成极大的创伤。出狱后,司马迁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继续写作《史记》。至征和二年(前91),他在写给任安的信中称:“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汉书·司马迁传》)《史记》一书的写作至此已经基本完成,从太初元年(前104)正式开始写作算起,前后经历了14年。司马迁大约死于武帝末年,即公元前87年前后。    司马谈在向儿子讲述自己立志修史的动机时说道:“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太史公自序》)司马谈有感于自孔子作《春秋》之后再无系统的历史著作出现,战国至秦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未能写入史书,因此,他要修定一部历史著作,一方面继承古代史学传统,同时也弘扬有汉一代的辉煌。司马迁开始修史时,也是出于同 样的动机和目的。他在和壶遂讨论修史的宗旨时引述父亲的观点,把修史看作是载“明圣盛德”、述“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太史公自序》)。此时的司马迁之所以修史,为的是给西汉及前代历史作总结,颂扬圣君贤臣的德行功绩,是润色鸿业的自觉行动。经历李陵之祸以后,司马迁的形体精神受到摧残,心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的修史动机也有所调整充实。他在列举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著书立说的动因时称:“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太史公自序》)。他认为自己也属于发愤著书的类型,是在经历磨难之后通过著书抒发心中的抑郁和不平。司马迁由于身陷囹圄、遭受宫刑,不再把修史仅仅看作是对以往历史的总结、对西汉盛世的颂赞,而是和自己的身世之叹联系在一起,融入了较重的怨刺成分,许多人物传记都寓含著作者的寄托,磊落而多感慨。司马迁修史过程中前后心态的巨大变化,赋予《史记》这部书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一部通史,又是作者带著心灵肉体创伤所作的倾诉。第二节《史记》的叙事艺术    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制的基础上,创立 了纪传体的通史。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虽然这五种体例各有区别,但它们却是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十二本纪是纲领,统摄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3000年的兴衰沿革。十表、八书作为十二本纪的补充,形成纵横交错的叙事网络。三十世家围绕十二本纪而展开,用司马迁自己的话来说,世家与本纪的关系,犹如“二十八宿环北拱,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太史公自序》)。如果说本纪是北斗,那么,世家就是环绕北斗的二十八宿;如果说本纪是车毂,那么,世家就是汇集于车毂的辐条。至于七十列传,则是历史天宇上北斗、二十八宿以外的群星。《史记》由五种体例相互补充而形成的结构框架,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在设计上颇具匠心,同时也使它的叙事范围广泛,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图。十二本纪按帝王世代顺序记叙各朝兴衰终始,十表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八书是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门论述,世家主要是贵族之家的历史,列传是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史记》这部纪传体通史著作,在体例上冲破了以往历史散文的局限,能够把更多的内容纳入其中,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总体风貌。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侯王,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世家。但情况又不尽然,西汉惠帝虽然当了几年天子,实际上有职无权,没起什么作用,所以本纪中没有他的地位。项羽是秦汉之际主宰天下的人物,吕后是惠帝朝的发号施令者,他们虽然没有天子称号,却被列入本纪。孔子没有侯爵,陈胜是自立为王;二人都列入世家,因为他们的历史地位堪与王侯相比。司马迁的上述安排可谓独具慧眼,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也是合乎逻辑的归纳。    《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著以类相从的原则。如: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伍子胥都是军事家,所以,他们的传记前后相次。苏秦、张仪是战国策士,他们的传记也紧紧相连。再看西汉人物传记:韩长孺、李广、卫青、霍去病都是抗击匈奴的将领,故韩长孺、李广传记后面插入《匈奴列传》,然后是卫青、霍去病的传记。公孙弘、主父偃都以伐匈奴,通西南夷为非,曾上书谏止,他们二人传记列在卫青、霍去病之后,接著是《西南夷列传》。司马相如曾奉命出使西南,所以,他的传记在《西南夷列传》之后,通过叙述西汉中央王朝与周边各民族的交往,使几位相关人物的传记以类相从,前后相次,发展轮廓非常清晰,司马迁对人物传记次序的巧妙编排,造成了《史记》一书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在明灭起伏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合传。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合传都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循吏列传》、《酷吏列传》、《货殖列传》等,都是为专门人物设立的合传。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廉颇蔺相如列传》首叙廉颇事迹,很快又引入蔺相如,然后叙述两人的交欢恩怨,中间又插入赵奢、李牧传记,最后以廉颇事终结。这篇传记叙述的都是赵国将相的事迹,可谓以类相从,是合乎逻辑的归纳;通过叙述这四位将相的事迹,又生动地展现了赵国兴亡的历程,具有高度的历史真实性。《张丞相列传》是以御史大夫一职联缀诸人,其中的传主有张苍、周苛、周昌、赵光、任敖、曹窟,他们都曾任御史大夫,最后又以张苍任御史大夫终结,勾勒出了西汉前期御史大夫任职情况的变迁轨迹,涉及一系列相关的事件。《酷吏列传》叙酷吏十人,错综联络,总成一篇文字,宁成传附郅都事,称宁成治效郅都;张汤传附赵禹事,义纵传附宁成事,杨仆传附王温舒事。各传之间血脉贯通,前后回应,全面地反映了始于景帝而盛于武帝的酷吏群体。通过叙述某一类型人物的所作所为,描绘出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人物合传以这种方式集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 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司马迁非常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具有敏锐的目光和正确的判断力。他批判项羽“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说法,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自矜功伐,奋其私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项羽本纪》)。在分析造成吴起乱箭穿身悲惨结局的原因时,认为这缘于他的“刻暴少恩”(《孙子吴起列传》。以上见解都是很精辟的。当然,司马迁在探寻因果关系的时候,往往也误入宿命论的歧途。司马迁对于事件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始动因,在叙事时反覆加以强调,成为贯穿人物传记的主线。在叙述李广事迹时,突出这位名将的不遇,写他总是遭受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失败。而对于大将军卫青,则以“天幸”二字为叙事主宰。讲述卫子夫如何得到武帝宠爱、立为皇后,以及卫青尚平原公主等事,都突出卫家的幸运。在《留侯世家》一文中,又侧重于所谓的天意。黄石公授张良兵书是天意,张良称刘邦成功是天授,自己有机会为刘邦出谋画策也是天授。司马迁本人也深有感慨地说:“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司马迁对许多历史事件、人物命运因果关系的判断并不完全正确,但是,他对始因的苦苦思索和在行文中的自觉揭示,使得人物传记血脉贯通,各篇都有自己的灵魂,有统摄全篇的主导思想。    《史记》叙事有详略之分,一般情况下,司马迁对于事情发展的起因,往往都详写;而对于这种原因所引发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略写。《李斯列传》开头写了李斯这样一件事:“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各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是一件生活琐事,但却集中反映了李斯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为了摆脱厕鼠的处境而成为仓鼠那样的食利者,于是向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之后前往秦国游说,在和荀子告别时又说道:“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这两句话说得非常坦率,和他把厕鼠、仓鼠进行对比时所发的感慨一脉相承。苦于贫贱而贪恋富贵,是李斯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这种思想是他人生之梦得以实现的动力,也是葬送他身家性命的祸根。《史记》人物传记写了许多生活琐事,司马迁之所以对这些生活琐事详加叙述,就在于它们在人物的活动中带有原始动因的性质,是诸多事象得以生成的根源。《史记》各篇都有贯穿始终的主线,和主线相关的事件都是详写的对象。《商君列传》一文以任法为线索,司马迁认为这是决定商鞅命运的根本原因,他的成功源于变法用法,他的人生悲剧也由此而引发。文中详写商鞅以刑名之学游说君主,在秦国掌权之后又主持变法,太子犯法他绳之以法,最终又因推行变法而被杀。商鞅在被追捕过程中,因为由他制定的秦国刑法异常酷烈,竟然无人敢收留他,商鞅自己也喟然叹息:“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而对于商鞅身亡家灭的结果,司马迁只作简单的交代,没有过多的铺叙。总之,《史记》许多篇章的详写 与略写,往往和对因果律的展示密切相关。    司马迁有很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与韩信将兵一样,是多多益善。无论是头绪众多的历史事件,还是人物错杂的重大场面,他写起来都条理清晰,显得游刃有余。如《陈涉世家》,把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形势、千头万绪的事件非常清晰地勾勒出来。西汉前期的重大事件莫过于诸吕之乱和七国之反,这两个事件分别见于《吕后本纪》、《孝文本纪》、《绛侯周勃世家》、《吴王濞列传》等篇目。在叙述这两个事件的原委及经过时,司马迁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对事态的轻重缓急明于心而应于手,成功地运用了顺叙、倒叙、正叙、侧叙等手法,使人应接不暇而又无不了然。《史记》的场面描写也很精彩。写荆轲刺秦王是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刺客列传》);写鸿门宴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项羽本纪》);写灌夫骂座和东廷辩论则或冷或热,对比鲜明(《魏其武安侯列传》);写长乐宫诸侯君臣始朝仪,则秩序井然,庄严肃穆(《刘敬叔孙通列传》)。不同场面有不同的气氛,司马迁采用白描、铺陈、渲染等笔法,传达出了各种宏大场面的实况及自己的独特感受。《史记》固然时而穿插生活琐事,但司马迁更善于写复杂事件、重大场面,这也是《史记》一书的厚重之处。第三节《史记》的人物刻画    闾巷之人的入传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笔法     《史记》中的“纪”、“传”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散文,通过展示人物的活动而再现多彩的历史画面。本纪、世家、列传中的人物来自不同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细民,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应有尽有,所涉人物四千多个,重要人物数百名。《史记》的人物传记之所以有如此广大的覆盖面,和司马迁进步的历史观及开阔的视野密不可分。司马迁本人“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报任安书》),希望借助于《史记》一书而扬名后世,实现立言不朽的人生追求。出于这种心态,司马迁对那些在历史上虽有卓越表现、终因无人奖掖而难以扬名的布衣平民怀有深切的同情,为他们鸣不平。他在《伯夷列传》中写道:“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司马迁清楚地看到,一个人知名度的高低,乃至他是否能够青史留名,固然和他本身的业绩有关,同时也和是否有人宣扬提携密不可分。他在《游侠列传》中也有类似的论述。在司马迁看来,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或凭借王者亲属的血缘优势,或身居卿相之位,有的是二者兼备,他们显名诸侯,犹如顺风而呼,事半功倍。“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司马迁对儒墨等学派由于 门户之见排斥这些出自平民的侠客而深感不公。司马迁在按照惯例为帝王将相立传的同时,也把许多下层人物写入书中,其中包括刺客、游侠、商人、方士等,使得《史记》所收的人物非常广泛,并且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不但不同类型的人物迥然有别,就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形象也罕有雷同。同是以好士闻名的贵公子,信陵君和其他三公子在人格上高下之别,而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也各有各的风貌。同为战国策士,苏秦主要是一位发奋者的形象,而张仪身上更多的却是狡诈权谋。张良、陈平同是刘邦的重要谋士,但司马迁笔下的张良令人莫测高深,带有几分神异;而陈平这位智囊却富有人情味,没有张良那种仙风道气。《史记》同类人物形象之间尚有如此明显的区别,不同类型人物形象之间更是形成巨大的反差,鲜明的对照,人物的个性在差异、区别中得到充分的显示。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能准确地把握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使许多人物形象的个性非常突出。《万石张叔列传》突出石奋祖孙三代的谨小慎微,唯命是从。《樊郦滕灌列传》写到夏侯婴时,主要叙述他对刘邦一家的精心呵护,他和刘邦家庭的特殊关系,多次提到他的太仆之职。《李将军列传》在描写李广时著意表现他高超的祖传射艺,他射匈奴射雕者、射白马将、射追击者、射猎、射石、射敌方裨将,百发百中,矢能饮羽。《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各具风 采,就在于司马迁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个性特征。    司马迁在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时,能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各方面的因素,给以恰如其分的表现,不但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且对形成人物个性特征的原因也有或明或暗的显示,有时一开始就为人物性格的发展作了铺垫。萧何是刀笔吏出身,故能谨守管钥,因势奉法。陈平年青时贫而好学,所以始终有读书人的气质,见识高远,在皇帝面前对答如流;周勃最初从事杂艺,没有什么学问,执政之后就显露出知识的不足,在文帝面前陷入窘境。樊哙发迹前以屠狗为业,成为将军以后保留那种莽撞豪爽之气,他大块吃肉,大杯饮酒,对刘邦、项羽也敢于直言直语、大声大气。写窦婴是一副老年失势的窘态,写田蚡则是少年得志的猖狂。总之,影响人物个性的许多重要因素,司马迁都充分注意到了,因此,他使《史记》中的人物都按各自的方式说话行事,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份和教养。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的风貌,各有各的性格,同时,他们身上还表现出许多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某些共性。这是《史记》在刻画人物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最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史记》人物形象的共性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知恩图报,以德报德。苏秦之于宗族、朋友,刘邦之于萧何,陈平之于魏无知,韩信之于漂母、亭 长,王陵之于张苍,都是受人之惠而报人之恩。苏秦佩六国相印后,“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苏秦列传》)刘邦为泗水亭长时,前往咸阳行役,一般的小吏都赠钱三百,唯独萧何送给刘邦五百钱。汉初封侯,刘邦为萧何益封二千户,用以报答先前多送二百钱的恩惠。(《萧相国世家》)韩信为布衣时从人寄食,一位漂母曾接济他数十日,韩信封楚王之后,“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淮阴侯列传》)魏无知向刘邦引荐陈平,汉初剖符定封,陈平列举魏无知拔擢之功,魏无知得到刘邦赏赐。(《陈丞相世家》)王陵对张苍有不杀之恩,“及苍贵,常父事王陵。陵死后,苍为丞相,洗沐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后敢归家。”(《张丞相列传》)类似这样知恩图报的人物在《史记》中有一大批,他们百倍、千倍地报偿恩人,以表示自己不忘本、不负人。二是以牙还牙,以怨报怨。这是和知恩图报、以德报德相对应的一种行为,伍子胥之于楚平王,李广之于霸陵尉、主父偃之于昆弟宾客,采取的都是这种做法。伍子胥父兄均被楚平王无辜杀害,伍子胥奔亡吴国,借吴之力攻入楚都,“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伍子胥列传》)李广免官时与俱,至军而斩之。”(《李将军列传》)主父偃为齐相,到达齐地之后,向昆弟宾客散发五百金,从此和他们断绝关系,不许再入家门,用以报复他在贫困时所遭到的冷遇。(《平津侯主父列传》)知恩图报和以怨报 怨是相互联系的两个侧面,往往在一个人的身上同时体现出来。苏秦对于借给自己百钱的人以百金相偿,而对在危困时几次要离开自己的随从则一文不赏。(《苏秦列传》)范雎奉行的人生哲学是“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因此,对迫害过他的魏齐、须贾,或令其死,或令其辱,而对搭救过他的王稽、郑安平,都请求秦王委以重任。(《范雎蔡泽列传》)三是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答知遇之恩而赴汤蹈火,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知恩图报的升华,是它的极端形式。司马迁在《刺客列传》和《报任安书》中两次提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他本人是赞成这一信条的。《刺客列传》中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人都是为知己者死;《孟尝君列传》中的得粟者,《魏公子列传》中的侯嬴,《张耳陈余列传》中的贯高,也都是为知己者而死。《史记》人物形象还普遍存在宝贵还乡的想法,这是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项羽在焚烧秦都咸阳后一心想东归,说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项羽本纪》)项羽的这番话很有代表性,道出了绝大多数人的心理。司马迁也写了许多人衣锦还乡的场面,苏秦、刘邦、司马相如、主父偃等人的传记都有这方面的记载。苏秦富贵还乡,笑视兄弟妻嫂前恭后踞的变化,抒发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苏秦列传》)刘邦当了天子之后回到故乡,慷慨悲壮高唱《大风歌》,坦露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高祖本纪》)     《史记》中的人物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普遍的共性,是共性与个性完美的结合。《史记》中有许多人物所做的事情相近,但是怎样去做,却是各人有各人的选择,各人有各人的方式。同是衣锦还乡,韩信显得雍容大度,不计私仇,主父偃却心胸狭小,报复心极强。同是知恩图报,豫让、贯高先是忍辱负重,顽强地活下去,关键时刻又死得极其壮烈;而侯赢、田光等义士,却是痛快地以自杀相谢。人物的共性寓于鲜明的个性之中,二者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他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项羽是司马迁著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在他身上就可以发现多重人格。他喑恶叱吒,又言语呕呕。他爱人礼士,又妒贤嫉能。他是残暴的,焚烧咸阳,坑杀俘虏;他又是仁爱的,鸿门宴有恻隐之心,不杀刘邦,还时常虑念百姓疾苦。他有时与部下同甘共苦,分衣推食;有时又非常吝啬,已经刻好的官印不肯发给功臣,放在手里反覆把玩。至于和虞姬悲歌唱和的场面,则兼有风云气和儿女情。这些相互对立的因素有机地集于项羽一身,使得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而且非常真实。对于李斯这个人物,司马迁反复刻画他外似刚愎而内实游移的矛盾状态: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形势下,他想知难而退,却又贪恋富贵,下不了决心;在赵高废立之际,开始像是要以身殉国,经赵高劝之以利害,马上退缩妥协;对于秦二世的无道,本想犯颜直谏,一旦二 世责问,立刻苟合求容。李斯的双重人格表现得非常充分,一个内心分裂的可悲形象跃然纸上。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一方面能把握他的基本特征,同时对其性格的次要方面也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多侧面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司马迁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有的是在一篇传记中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有的则采用旁见侧出的方法,通过多篇传记完成对某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著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带有神异色彩的发迹史,以及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对他的许多弱点则没有充分展示。而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却使人看到刘邦形象的另外一些侧面。《项羽本纪》通过范增之口道出刘邦的贪财好色,《萧相国世家》、《留侯列传》表现他猜忌功臣,《魏豹彭越列传》、《郦生陆贾列传》揭露他慢而侮人,詈骂诸侯臣如奴仆。《樊郦滕灌列传》还披露了这样一件事实,楚汉相争时,刘邦战败逃跑,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几次把亲生儿女推到车下,后来的惠帝、鲁元公主有赖于夏侯婴的保护才幸免于难。司马迁对汉高祖刘邦之所以采用旁见侧出的写法,显然是有所忌讳,不得不如此。信陵君是司马迁最欣赏的一位人物,在《魏公子列传》中称公子者凡147次,写了他一系列礼贤下 士的事迹,塑造出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紧接著,在《范雎蔡泽列传》中,有一段和信陵君相关的故事:秦昭王为范雎报仇,追捕魏齐甚急。魏齐走投无路,和赵相虞卿一道向信陵君求援。“信陵君闻之,畏奏,犹豫未肯见。”魏齐听到这个消息自刭身亡,等到信陵君听从侯嬴的劝告决定接纳魏齐时,已经为时过晚。司马迁对信陵君爱之过深,他没有把这个有损于信陵君光辉形象的事情写入本传,而是采用旁见侧出法加以处理。《史记》人物形象具有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要把相关传记联系起来加以观照才能全面地把握。第四节《史记》的风格特征    宏廓画面和深邃意蕴浓郁的悲剧气氛强烈的传奇色彩    《史记》的叙事写人都围绕“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宗旨,司马迁虽然也从琐碎的生活细事写起,但绝大多数的人物传记最终都在宏伟壮阔的画面中展开,有一系列历史上的大事穿插其间,他所选择的题材多是重大的。司马迁不是一般地描述历史进程和人物的生平事迹,而是对历史规律和人物命运进行深刻的思考,透过表象去发掘本质,通过偶然性去把握必然规律。这就使得《史记》的人物传记既有宏伟的画面,又有深邃的意蕴,形成了雄深雅健的风格。    司马迁善于把笔下的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加以表现,在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展示个人命运偶然性中所体现的历史必然性。在《苏秦列传》和《张仪列传》中,司马迁对于战国诸侯间微妙复杂的利害关系反覆和予以 演示,以七国争雄为背景展开了广阔的画面。苏秦、张仪准确地把握了当时形势的特点,抓住了机遇,相继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成为那个时代的倾危之士。陈平年轻时就胸怀大志,足智多谋,适逢秦末动乱和楚汉相争,于是他大显身手,屡献奇计。他设计离间项羽和范增,使楚霸王失去“亚父”这位谋士。荥阳被困,他令二千女子夜出东城门迷惑楚军,刘邦得以出西城门脱险。是他暗示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以稳定形势,又是他建议刘邦的伪游云梦泽而借机擒韩信。刘邦在平城被匈奴围困七日,又是陈平出奇计化险为夷。陈平所献五计,无一不是关系到刘邦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天下的兴衰安危。陈平这位谋士的形象,也就在驾驭历史风云的过程中日益丰满。《史记》中的人物形形色色,或卑琐、或伟岸;有的先荣后辱,有的先辱后荣;有的事业成功,人生幸运,也有的虽然事业成功却命运悲惨。司马迁既把他们写成重大事件的导演、演员,又把他们写成重大事件的产儿,通过描写、叙述他们对时势、潮流的顺应与抗拒、对历史机遇的及时把握与失之交臂,以如椽巨笔勾勒出历史和人生的壮廓画面,点出其中蕴含的哲理。    司马迁的人生遭遇是不幸的,他的命运是悲剧性的,《史记》也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形象,使全书具有浓郁的悲剧气氛。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有多种类型。按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而论,有些 悲剧主人公身上体现的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这类悲剧人物是历史的先行者,他们的行动具有超前性。尽管他们的主张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的条件还不成熟,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推行变法的吴起、商鞅,主张削籓的贾谊、晁错,都是这类悲剧英雄。还有一类悲剧人物尽管死得非常壮烈,但他们的悲剧性不是体现了无法实现的历史必然要求,而是他们相信旧制度的合理。田横是司马迁著力描写的英雄人物,他兵败之后不愿意投降汉朝而自杀,其随从和东海五百义士也相继殉难,涌现出的是一个悲剧群体。从本质上看,田横所要维持的不过是诸侯称雄、列国割据的局面,早已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田横相信已经过时的制度仍然是合理的,并为之而奋斗拼搏,这就决定了他必然成为悲剧人物。《史记》中许多反抗中央朝廷的诸侯王,都属于这类相信旧制度合理性的悲剧人物。《史记》中的悲剧人物按其品格划分,又有完美型和缺失型两类。《赵世家》中为保护赵氏孤儿而付出巨大牺牲的义士公孙杵臼、程婴,《刺客列传》、《游侠列传》中的刺客游侠,都是具有高尚品格和献身精神的英雄,他们的所作所为几乎无可挑剔,是把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完美型的悲剧英雄。还有一些悲剧人物的品格存在明显的弱点,由这些弱点而导致的失误最终毁灭了自身。但由于他们终归是英雄,所以其毁灭也是悲剧性的。这类缺失型悲剧英雄以项羽为代表,他生前战功赫赫, 死得慷慨壮烈,他的弱点也暴露得非常明显,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本身的缺欠。    司马迁的人生遭遇是不幸的,他的命运是悲剧性的,他为众多悲剧人物立传,寄寓自己深切的同情。他赞扬弃小义、雪大耻,名垂后世的伍子胥,塑造出一位烈丈夫形象。他笔下的虞卿、范睢、蔡泽、魏豹、彭越等人,或在穷愁中著书立说,或历经磨难而愈加坚强,或身被刑戮而自负其材,欲有所用。所述这些苦难的经历都带有悲剧性,其中暗含了司马迁自己的人生感慨。    司马迁在探讨人物悲剧的根源时,流露出对天意的怀疑,以及命运不可捉摸、难以把握之感。他在《伯夷列传》中慨叹“天道是邪,非邪!”在《外戚世家》中反覆强调“人能弘道,无如命何”、“岂非命也哉!”对于像萧何、陈平那样的幸运儿,司马迁认为他们的人生偶然性中体现出历史的必然性,自身才能、对历史潮流的顺应使他们扮演英雄的角色,命运对于这些人来说不是难解的谜。而从那些悲剧人物身上,司马迁更多感受到的是历史和人生的不确定、不公平和难以理解。司马迁还通过为悲剧人物立传。揭示了异化造成的人性扭曲。吴起为了当上鲁国将军而杀妻,未为卿相而母死不归,名缰利锁把他变成一个刻暴少恩之人,最终也因此亡身,政治上的巨大功绩与人性的严重异化形成直接冲突。张耳、陈余早年为刎颈之交,后来却反目为仇,也是利欲把他们拆开。     《史记》富有传奇色彩。司马迁喜欢猎奇,把许多传说故事写入人物传记中,造成一种神秘感。写秦始皇晚年行迹,穿插许多怪异反常的事情,以及神灵的出没,用以预示秦王朝末日的到来。写汉高祖发迹,则用刘媪感蛟龙而生子,刘邦醉斩巨蛇等传说以显示他的灵异。除了类似荒诞不经的传说之外,《史记》所写的许多真人真事也带有传奇色彩。鲁仲连为人排患解难而无所取,超然远引,终身不复见,是一位奇士。《留侯世家》中的张良是位传奇人物,文中出现的商山四皓同样来得突兀,恍若神仙。《史记》中的许多故事都疏离常规,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也富有传奇性。《外戚世家》中的薄夫人因遭冷落而大富大贵,窦姬本欲入赵王府而宦官误赐代王,她却阴错阳差成了皇后。这些宫廷故事也是表现人生命运的不可捉摸,但它酿成的不是悲剧,而是喜剧。《田单列传》的传主田单是一位智谋之士,这篇传记写了一系列的奇谋奇计,尤其是用火牛阵大破齐军一节,更是精彩绝妙。传记赞语又附奇士王蠋、奇女君王后的事迹,可谓奇上加奇。《史记》的传奇性还源于司马迁叙事写人的笔法。司马迁为文疏荡多变,忽起忽落,其来无端,其去无迹,起灭转接,令人莫测端倪。《伯夷列传》是为伯夷、叔齐作传,但却以议论开篇,又引许由、卞随、务光等人为伯夷、叔齐作陪衬,几乎使人不辨宾主。叙伯夷、叔齐事迹后,在议论中引出颜渊、盗跖,从正反两方面说开。结尾点题,指出砥行立名者必附青云之士才能流传后世。通篇意到笔 随,纵横变化,烟云缭绕,扑朔迷离。《史记》的章法、句法、用词都有许多独特之处,它别出心裁,不蹈故常,摇曳回荡,跌宕有致,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传奇效果。第五节《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传记文学的开端先秦文学传统的继承融汇人文精神的弘扬后代散文、小说、戏剧与《史记》的渊源关系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中国古代史传文学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初具规模,记言为《尚书》,记事为《春秋》,其后又有编年体的《左传》和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但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著作,却是司马迁的首创。《史记》的出现,标帜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    《史记》是传记文学名著,但它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史记》指次古今,出入风骚,对《诗经》和《楚辞》均有继承,同时,战国散文那种酣畅淋漓的风格也为《史记》所借鉴,充分体现了大一统王朝中各种文学传统的融汇。    《史记》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动力。    司马迁作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在《史记》一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为后代作家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 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勇于牺牲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人格自尊精神。《史记》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从不同侧面集中体现了上述精神,许多人物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给他们以鼓舞和启迪。    《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它的写作技巧、文章风格、语言特点,无不令后代散文家翕然宗之。从唐宋古文八大家,到明代前后七子、清代的桐城派,都对《史记》推崇备至,他们的文章也深受司马迁的影响。《史记》在语言上平易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把许多诘屈聱牙的古书词句译成汉代书面语,还适当地引用口语、谚语,显得生动鲜活。《史记》语言多是单行奇字,不刻意追求对仗工稳,亦不避讳重复用字,形式自由,不拘一格。正因为如此,历史上的古文家在批评骈俪文的形式主义倾向和纠正艰涩古奥文风时,都要标举《史记》,把它视为古文的典范。    《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许多基本手法,在《史记》中都已经开始运用,如:使用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语言,通过具体事件或生活琐事显示人物性格,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加以表现。从唐传奇到明清小说,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场面描写等方面都可以见到《史记》的痕迹。同时,古代作家还从写法上探讨《史记》与小说的关系,得出了许多精辟的结论。     《史记》的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元代出现的列国故事平话,明代出现的《列国志传》,以及流传至今的《东周列国志》,所叙人物和故事有相当一部分取自《史记》。明甄伟的《西汉通俗演义》,也是大量利用《史记》中的材料。《史记》的许多人物故事相继被写入戏剧,搬上舞台,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所载,取材于《史记》的剧目就有180多种。据李长之统计,在现存132种元杂剧中,有16种采自《史记》的故事。后来的京剧也有不少剧目取材于《史记》。总之,《史记》成为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的材料宝库,它作为高品位的艺术矿藏得到反覆地开发利用。司马昭简介寿春之战   三国魏甘露二年至三年(257—258年),魏大将军司马昭在寿春全歼诸葛诞军及吴军近20万人的一次攻城作战。    司马昭继父兄独掌中央朝权,先后诛灭反叛的王凌、毋丘俭,企图代魏自立。亲曹氏的征东将军诸葛诞拥兵淮南,欲与司马氏对抗。司马昭于甘露二年五月,采纳谋士贾充的建议,晋升诸葛诞为司空,召其进京。诸葛诞拒不奉诏,并进攻扬州刺史乐琳,起兵反司马昭。诸葛诞采取连结东吴,以逸待劳,拒守扬州(治寿春,今安徽寿县)的方略。东吴派魏降将文钦及将军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率援兵3万,并另行发兵支援。诸葛诞还调集淮北屯田兵,据守扬州的总兵力达十几万人。六月,司马昭挟魏帝东征,统率26万大军进至丘头(今河南沈丘东南)。遣镇南将军王基及安东将军陈骞围寿春。文钦等乘围城未合,领兵突入城内助守。司马昭部将多欲强攻。司马昭则认为,“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三国志·魏书》),遂采取围而不攻,令自困败的方针。命王基等围城筑垒,守垒困城;又使监军石苞、兖州刺史州泰等率领精锐部队,防备吴军来援。文钦等曾多次出城攻垒,企图打破包围,均被魏军击退。吴将朱异率援军进至阳渊(今安徽霍丘东北),被石苞击败。七月,吴大将军孙琳统兵进驻镬里(今安徽巢县西北),遣朱异率兵5万援寿春。石苞等再败朱异,并出奇兵尽焚吴军粮秣。孙琳斩朱异以卸责,退兵还吴。次年正月,诸葛诞军大造攻具,连续五昼夜攻击南围,企图突围而出。王基军据围坚守,居高临下,以发石车、火箭击烧其攻具,诸葛诞军伤亡惨重,败退入城。城内粮食越来越少,出城投降者达数万人之多。文钦劝诸葛诞让北方人出城以省粮,留下他与吴军一起坚守。诸葛诞不从,加之素有隙,遂杀文钦。文钦子文鸯、文虎逾城降魏,司马昭赦其罪,令其率数百骑兵巡城,守城将士见之,无心再战。司马昭亲自督师四面攻城,守军多不抵抗,遂破寿春城。诸葛诞突围被杀,唐咨、王祚等降魏。守寿春的3万余吴军死、降各半。   点评:此战,司马昭采取围而不攻,令自困败的方针,全歼了忠于曹魏的最后一支力量。马营司法所简介 马营司法所简介马营乡地处梁山县城西部,全乡共辖24个行政村。马营司法所内设法制宣传办、法律援助办、安置帮教办和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承担维护稳定、人民调解、普法宣传、安置帮教和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现有工作人员7名,其中,县司法局委3名专职工作人员,乡党委、政府明确专职人民调解员4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并承担本乡区域内法律服务业务。工作人员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都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和网络基本知识。所址设在乡政府机关院内,各项制度装框上墙,软件资料齐全,工作运行规范,司法所规范化建设逐步得到完善。近年来,马营司法所在县司法局、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基层司法工作职能和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马营、平安的新农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被市司法局评为“先进集体”,2009年被市司法局评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集体”。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以法制教育为突破口,认真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全乡农村、学校、机关单位上法制课38场(次),受教育人数达32000多人(次),培训法律明白人6449人,使全乡成年人普法率达到91.6%以上,青少年普法率达到95%,国家公职人员普法率达到97%;二是多措并举,加强对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管理。坚持“ 思想上疏导、生活上关心”的原则,主动介入、沟通疏导,在帮助树立正确人生方向上夯基础;培训技能、提供信息,在创业致富的路子上建平台,对全乡刑释解教人员妥善安置并积极开展帮教,及时与民政部门衔接。五年来无一人重新犯罪,为辖区的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强化纠纷排查和治理。认真贯彻“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做到防范在前,确保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及时平息。纠纷调处中切实做到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共处理各类矛盾纠纷99件,调解辖区内重难点事件32件,成功率98%以上,特别是在征地拆迁、社区建设等项目建设中,司法所出面制止调处了6次因征地、拆迁、行路等引起的群体事件,避免了纠纷激化升级,筑牢了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维护全乡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促进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表扬和人民群众的称赞。司马迁生平简介司马迁生平简介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中文名司马迁别名:司马子长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龙门出生日期:公元前145年逝世日期:不可考职业:史学家,文学家主要成就编著《史记》,开创纪传体史学代表作品《史记》《报任少卿书》官职:太史令.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西汉景、武年间(时间不详),在黄河龙门的一个小康之家中,司马迁出生了。司马迁的祖父司马喜在汉文帝诏入栗米受爵位以实边卒的政策下,用四千石栗米换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因此全家得以免于徭役。年幼的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习字读书,十岁时已能阅读诵习古文《尚书》、《左传》、《国语》、《系本》等书。汉武帝建元年间,司马谈到京师长安任太史令一职,而司马迁则留在龙门老家,身体力行,持续着耕读放牧的生涯。学游天下 :稍稍年长之后,司马迁离开了龙门故乡,来到京城父亲的身边。此时司马迁已学有小成,司马谈便指示司马迁遍访河山去搜集遗闻古事,网罗放失旧闻。去司马迁在二十岁时开始游历天下,他从京师长安出发东南行,出武关至宛。南下襄樊到江陵。渡江,溯沅水至湘西,然后折向东南到九疑。窥九疑后北上长沙,到旧罗屈原沉渊处凭吊,越洞庭,出长江,顺流东下。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展转到钱塘。上会稽,探禹穴。还吴游观春申君宫室。上姑苏,望五湖。之后,北上渡江,过淮阴,至临淄、曲阜,考察了齐鲁地区文化,观孔子留下的遗风,受困于鄱、薛、彭城,然后沿着秦汉之际风起云涌的历史人物故乡,楚汉相争的战场,经彭城,历沛、丰、砀、睢阳,至梁(今河南开封),回到长安时任太史令的父亲司马谈身边。[15-16]回朝为官:因为父亲司马谈的缘故,司马迁回京后得以仕为郎中.父授遗命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春天,汉武帝东巡渤海返回的路上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作为参与制定封禅礼仪官员的司马谈却因病留滞在周南(今洛阳)未能继续前行,更因此而心中愤懑以致病情加重。奉使西征的司马迁在完成任务后立即赶往泰山参加封禅大典,行到洛阳却见到了命垂旦夕的父亲。弥留之际的司马谈对司马迁说:“ 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舜夏禹时就取得过显赫的功名,主管天文工作。后来衰落了,难道要断送在我这裹吗?你继为太史,就可以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如今天子继承汉朝千年一统的大业,到泰山封禅,而我不得从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啊!我死以后,你一定会做太史;做了太史,你千万不要忘记我要编写的论着啊。况且孝,是从侍奉双亲开始的,中间经过事奉君主,最终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扬名于后世,光耀父母,这是孝中最主要的。天下称颂周公,是说他能够歌颂周文王、武王的功德,宣扬周、召的遣风,使人懂得周太王、王季的思想以及公刘的功业,以使始祖后稷受到尊崇。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落,礼乐损坏,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文献典籍,振兴被废弃了的王道和礼乐。整理《诗》、《书》,著作《春秋》,直到今天,学者们仍以此为法则。从鲁哀公获麟到现在四百多年了,其间由于诸侯兼并混战,史书丢散、记载中断。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贤明的君主,忠义的臣子的事迹,我作为太史而不予评论记载,中断了国家的历史文献,对此我感到十分不安,你可要记在心里啊!”司马迁低下头流着泪说:“小子虽然不聪敏,但是一定把父亲编纂历史的计划全部完成,不敢有丝毫的缺漏。” 私淑古今贤讨论改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朝自建立以来已经102年了。汉室建立之初,诸事草创,大部分都沿袭了秦朝的制作。历法则采用了较为贴近的《颛顼历》。尽管如此,《颛顼历》对朔、晦的计算亦与实际情况相异。[35]于是时任太史令的司马迁和大中大夫公孙卿以及壶遂等人向汉武帝进言说:“《颛顼历》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情况了,因该重新定制历法。”。而御史大夫儿宽恰好懂得经学,汉武帝便命令儿宽去与众博士商议修改历法等事情[36]。并于同年,命令公孙卿、壶遂、司马迁、侍郎尊、大典星射姓等人讨论定制《汉历》。[37]遭受腐刑史记得传 司马迁有一个女儿嫁给杨敞。杨敞在汉昭帝刘弗陵时期,曾官至宰相。杨敞有两个儿子,也就是司马迁的女儿给杨家生的两个儿子,大儿子杨忠,小儿子杨恽。杨恽自幼聪颖好学,他的母亲把自己珍藏着的并且深爱着的《史记》,拿出来给他阅读。杨恽初读此书,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爱不释手,一字字、一篇篇,非常用心地把它读完。杨恽成年之后,还把它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总是热泪盈眶,扼腕叹息。在汉宣帝的时候,杨恽被封为平通侯,这时候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司马迁这部巨著正是重见天日的时候,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从此天下人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46]主要成就编辑文史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47]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思想司马迁借老子之口说出了被他改造过和发展了的至治理想。保留了道法自然的内核,有意识地剔除了反映原始社会“小国寡人”和奴隶社会“使民”如何的思想,体现了深得道家精髓的“与时迁移” 思想。其核心是天道自然,要旨是人民的足欲。天文期的星象家中,首先要提出司马迁。大家都知道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史学家,而不知他也是一位对天文星象精到造诣的专家。其实只要仔细读其《史记》的《天官书》、《律书》、《历书》,就可明白称他为天文星家专家决非虚誉。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遗业,完成“推古天变”之任务,并明确表述为“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其结论表述在《天官书》中,即据春秋242年之间日食三十六、彗星三见等星象,联系点天子衰微、诸候力政、五伯代兴及到战国及秦汉之际的社会变乱动荡,而总结出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一百年一中变,五百年一大变,三大变为一纪,三纪而大备的“大数”,最后才认为“天人之际续备”。这是司马迁天文学之应用的最重要之范例,在整个星学历史上占有最高地位。名言 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纵横强秦。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家族世系编辑历史评价编辑汉代:扬雄在《法言》一书中写道:“太史迁,曰实录”。“子长多爱,爱奇也。”杨雄是赞扬司马迁实录精神的第一人。他提出的实录与爱奇,为历人者所赞同,直到现在。班固是汉代系统评论司马迁的第一人。《汉书》中有《司马迁传》。班固在赞语中说:“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状况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说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可谓一语中的,世称其当,后人皆服。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已成为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司马穰苴简介 司马穰苴简介 司马穰苴,生卒年不详,姓田,名穰苴,春秋时期齐国人,是齐景公时掌管军事的大司马,所以后人称他为司马穰苴。是我国早期的著名军事家、军事理论家。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司马穰苴所在的齐国,是太公吕尚的封国,后来又灭掉了莱国,土地扩至千里,公元前685年至643年齐桓公在位时,国力强盛,曾经第一个成为中原霸主。齐桓公死后,齐国内部矛盾加剧,国力稍减,失去了霸主地位。  齐景公时(公元前547—前490年),晋国于公元前531年派军侵入齐国的阿(今山东省西部东阿县)、甄(今山东省甄城县的济阴)地区,燕国军队也同时乘隙攻入齐国河上(故黄河南岸地区)之地,齐国守军屡屡败退。军事上的失利,使齐景公深为忧虑。为了扭转败局,急需选拔和任用智勇双全的将领。当时担任相国的晏婴,向齐景公推荐了司马穰苴。晏婴说:穰苴系田氏远族子孙,其人很有才能,长于谋划,且熟知兵法,“文能服众,武能威敌”,如以他为将,必能改变目前的形势。齐景公听了晏婴的介绍,立即召见司马穰苴,请他谈了有关治军、用兵的方略和法则。司马穰苴在军事上的杰出见解,赢得了齐景公的赞赏,遂拜他为大将,命他率军抵御晋国和燕国的军队,穰苴说:“我的身份一贯卑贱,你把我从乡里中提拔起来,位在大夫们之上,士卒还不拥护,百姓还不信任,人微权轻。我想请你选派一个亲近的大臣,又在全国享有威信的人做我的监军,这样才好!” 景公允许了,就派自己的亲信大夫庄贾去担任监军。  司马穰苴整军之后,齐军面貌立刻改观,成了纪律严明,军容整肃,令行禁止,悉听约束的能战之师。然后,他立即率师出发,奔赴前线。在军旅中,他对士卒们的休息、宿营、掘井、修灶、饮食、疾病、医药,都亲自过问和安抚,把供给将军的全部费用和粮食,都用以搞赏士卒,自己与士卒吃一样的伙食。对体弱士卒特别亲近。很快就取得了将士们的信任。三天后部署调整军队时,病兵都要求同行,士卒都争着奋勇参战。晋军得知这个消息,就撤兵走了。燕军得知这个消息,也回渡黄河而取消了攻齐计划。司马穰苴率齐军乘势追击,歼灭部分敌军,全部收复了已失去的齐国城邑和土地。然后率兵回来。未到国都就解散军队,废除军令,誓盟之后进入城邑。齐景公和诸大夫都到城郊迎接,举行慰劳部队的仪式后回到住所。随后接见穰苴,提升为掌管全国军事的大司马。田氏家族在齐国也日益受到尊敬。  以后,齐国大夫鲍氏、高子、国子之辈陷害穰苴,在齐景公那里进谗言,景公罢了穰苴的官,穰苴离职后一心撰写兵书战策。不久病发而死。  田乞、田豹等由此怨恨高子、国子等。其后田常杀了简公,尽灭高子、国子的家族。直到田和自立为齐君,他的孙子称为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02年)。  齐威王命大夫们追论古时的《司马兵法》,并将他的遗著附在其中,称《司马穰苴兵法》,后世称之为《司马法》。《汉书· 艺文志第十》记载为150篇,《隋书》和《旧唐书》都注为3卷,而今本只有5篇: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其核心思想是治军以“仁、义、礼、让”为本。书中论述了统率军队和指挥作战的经验,以及指挥员应具备的条件。同时也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某些军事制度和战争观点。它是我国古代战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也是早期兵法理论的继承和总结,历来为兵家所重视。  《司马法》正如司马迁所说说:它博大精深,即使夏、商、周三代的征伐战争,也没有完全达到它所阐明的道理,也没有完全做到它所制订的法则,这也是对该书稍加赞誉吧!象穰苴这样一个小小国家的将领,怎么能做到《司马兵法》的雍容礼让呢?但世人既然都称赞《司马兵法》,也就不必再论这些了。公司简介(光缆)“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 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多年来,东莞市广翼通讯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光网络与光网行业共同发展,在超高速传输系统、超大容量WDM(波分复用技术)系统、光传送联网、新一代光纤的光接入网技术研发方面不断进步,屹然成为世界光网重要的产品供应商之一。东莞市广翼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具有自主研发生产光缆及通信设备能力,公司旗下拥有自主品牌“长承”,并且拥有通信行业最完整的产品线,服务于行政机关单位、武警部队、银行、通信运营商、地产商等重点领域,产品远销欧州、中东、非洲等国家,广翼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平台,辐射国内外,在您的支持与关怀下,必将在未来信息社会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信通过东莞市广翼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员工的不懈努力,“长承”光缆及通信设备也将为光网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做出贡献,东莞市广翼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将继续依照现行的通信技术领域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相信有“长承”的参与,能更好的推动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的发展,广翼人相信,光纤通信技术必会代替一切其他的信息传送方式,而成为未来通信领域的主流技术,带领人类进入全光时代!国内营销分布图 国外营销分布图车田河马蹄粉公司简介平乐宏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开始了绿色健康食品事业。宏源农业始终把“追求绿色健康,创造卓越品质”作为企业目标,秉承“内铸品质、外塑品牌、自主创新”的经营理念,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宏源农业目前是广西首家也是独家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马蹄粉生产企业。公司是桂林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进出口经营自主权,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产品“车田河”牌马蹄粉获广西名牌产品、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的称号,09年“车田河”牌马蹄粉荣获广西著名商标。平乐宏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目前广西首家也是独家集种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生产马蹄粉的专业企业;现公司现拥有马蹄粉加工车间二个,马蹄粉生产线4条,支农服务部2个,马蹄无公害生产基地6个,总面积达10000多亩,年产马蹄15000吨,马蹄粉1200吨,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技术规程” 进行种植生产管理。公司生产的“车田河”牌纯正马蹄粉为广西名牌产品,以广西特产桂林马蹄为原料,经全套先进设备和现代工艺精心制作而成;马蹄粉又名荸荠粉,据《本草纲目》记载,该品具有清心消暑,润肺生津,滋补安神之功效,老少咸宜,四季适用,实乃天然保健佳品。与同类产品相比,车田河牌纯正马蹄粉具有以下特点:1、纯度高,保证100%纯正马蹄粉;2、清香味纯,用本品制作成的各式糕点、芡料等,保持原有很好的清香味;3、溶水率大,如制作马蹄糕,用我公司马蹄粉,可配制7倍的水,而同类厂仅可配5—6倍水;4、安全性高,所用马蹄原料,全部来源于本公司的原料基地,无公害、无污染。所制作的马蹄糕手感柔韧有弹力,观感光亮晶莹,口感爽口软滑。亦可作食品辅料,上汤打芡,制作清凉饮料,以水冲食,亦是宾馆、饭店、茶楼、食品糕点厂、居家制作马蹄糕及精美菜肴的上好原料。多年来,一直畅销于国内及海外市场。 法国高杰马公司简介第20卷第3期(总第117期)阳光保险集团公司简介阳光保险公司简介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七大保险集团之一,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于2005年发起组建,注册资本金65.6亿元人民币。公司股东实力强大,涉及行业广泛,股权结构合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目前拥有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专业子公司。阳光保险充分发挥集团优势,有效整合产、寿险等保险资源,不断研究和开发满足客户各种保障需求的新型保险产品,着力打造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卓越的客户服务能力、杰出的风险管控能力和专业的资产管理能力,不断探索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稳定的服务。截至2011年6月底,集团当年保费收入超过160亿元,行业排名第8位。集团总资产突破600亿元。 阳光财产保险成立于2005年7月28日,是主要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全国性保险公司,注册资本金21.5亿元人民币。截至2011年6月底,保费收入62.8亿元,位列56家产险公司第七位。目前阳光产险已有36家分公司开业运营,三四级分支机构1000余家,服务网络实现全国覆盖。阳光人寿保险成立于2007年12月17日,是主要经营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一切人身险业务的全国性专业寿险公司,注册资本金33.35亿元人民币。截至2011年6月底,阳光人寿保费收入突破100亿元,位列60家寿险公司第八位。目前阳光人寿已有28家二级机构开业运营,三四级分支机构400余家。阳光保险成立六年来,累计承担社会风险超过28.1万亿元,累计支付各类赔款近138.2亿元,创造就业机会11.9万个,上缴税收47.97亿元,累计为3700多万个客户提供保险保障,累计向社会捐款2381万元,捐赠保险51.98亿元。在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4•28”胶济铁路、“5•12”汶川地震、青海玉树“4•14”地震、海南洪涝灾害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发挥了金融保险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践行着共同成长的企业使命。由于经营管理的良好表现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阳光保险先后获得:百佳中华儒商、五十强人民信赖品牌、十强保险行业竞争力品牌、亚洲500最具价值品牌、亚洲十大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最佳商业模式前三甲、中国公益50强、最佳企业文化奖、中国金融企业慈善榜保险业突出贡献奖、理赔最迅速保险公司、中国红十字勋章、金融行业首家“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最佳雇主企业、最佳成长性保险公司、最具社会责任保险公司、2010-2011年度公益品牌大奖、中国企业500强(2011年度第307位)、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2011年度第97位)等多项荣誉,公司品牌形象不断提升。董事长兼总裁张维功先生先后获得:中国金融年度人物、中国保险年度人物、中国十大人民尊敬企业家、中国保险业十大年度人物、中国十大创业领袖、亚洲品牌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中国品牌建设优秀企业家、“新中国60年中国保险60人”、“新中国60年中国金融60人”、全国优秀企业家等荣誉。国光伟业公司简介公司简介济南国光伟业装饰装潢设计有限公司是以优秀的设计和优良的施工结合而成的专业化装饰公司,公司组建模式参照国际优秀行业的操作规范和经验,建立适合国内市场经济环境的操作体系。公司成立至今, 以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标准,以时尚的精品设计,优质的工程质量,一流的售后服务,统一的管理,精心打造着国光伟业装饰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先后完成了山东省应急指挥中心、中国电信电视电话会议中心、人民医院病房楼、山东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美玉大厦七楼办公室、毅石机械制造(济南)有限公司(美国独资)办公楼、济南新三塑业办公楼、山东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办公楼,山东省展览馆办公室等大量装饰装修工程,同时完成了包括中联花园、彩石花园、万盛园、阳光舜城、开元山庄、东园山庄、永大清华园、三箭吉祥苑、三箭如意苑、阳光100等一大批家庭装饰工程.多次荣获:★全国设计大奖赛总决赛三等奖★全国住宅装饰装修示范工程奖★全国住宅装饰装修优秀企业★全国住宅装饰装修优秀企业家★全国住宅装饰装修优秀设计师★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自律诚信宣言500家发起单位★济南市住宅装饰装修优秀企业★济南市莱茵阳光杯第四届设计、施工大奖赛★民族风情版 二等奖★现代生活版二等奖★民族风情版三等奖★济南市住宅装饰装修优秀企业家★济南市住宅装饰装修优秀设计师★济南市住宅装饰装修示范工程奖★齐鲁装饰业优秀企业★绿色产品推广企业★第三届现代生活方式展优秀家装企业★第四届现代生活方式展泉城实力品牌装修企业★被济南装饰网聘为“家装顾问★济南市搜狐杯第五届室内设计大赛一等奖★济南市搜狐杯第五届室内设计大赛二等奖★ 山东省首届室内大奖赛优秀奖★济南市质量检验协会诚信会员单位★二零零六年度“泉城杯”奖★二零零七年度“泉城杯”奖★二零零八年度“泉城杯”奖“合理、创造、超越”是创造设计与技术完美结合的写意空间★★尽显生活色彩品位感觉 国内光伏上市公司简介1.万家乐(000533):聚光产业环节:电池芯片系统集成聚光简介:持股25%的新曜光电,在研CPV电池模块、模组以及聚光光学系统企业介绍:广东万家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10月,1994年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证券代码000533,是广省50家工业龙头企业之一,省83家重点发展大型企业集团之一。公司以市场需求、国家产业政策和高新技术为导向,努力发展以干式变压器为龙头的输配电设备产业和以燃气热水器为龙头的卫厨燃气具家电产业,基本形成了聚集品牌效应、凝合技术优势、集成优质资产的高新技术产业格局。公司拥有燃气具行业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万家乐”以及广东省著名商标“顺特” ,主导产业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作为国内著名的家电企业,公司十分看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重拳打造太阳热水器产业。相比传统的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完全采用太阳的光热来烧水。其中,万家乐目前持股25%的新曜光电是母公司下属专营HCPV太阳能发电模组和发电系统的开发、设计和产业化为主的高科技公司。未来有望整体注入上市公司,实现万家乐从传统家电和电气设备生产到新能源和环保设备的转型。官方网站:http://www.macro.com.cn/main.aspx2.三安光电(600703):聚光产业环节:电池芯片系统集成聚光简介:技术来源于Emcore,CPV系统采用双轴跟踪、500倍聚光方式,2010年业绩目标20-50MW。已停牌商谈投资地面CPV产业企业介绍: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703)是目前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品质最好的全色系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外延及芯片产业化生产基地,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半导体照明工程龙头企业”。承担国家“863”、“973” 计划等多项重大课题,并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三安光电主要从事全色系超高亮度LED外延片、芯片、化合物太阳能电池、高倍聚光光伏产品等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性能指标居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拥有100级到10000级的现代化洁净厂房,数千台(套)国际最先进的外延生长和芯片制造设备,高倍聚光光伏自动化生产线等。三安光电总部坐落于美丽的厦门,产业化基地分布在厦门、天津、芜湖、淮南、泉州等多个地区。三安光电拥有由美国、台湾、日本及国内光电技术顶尖人才组成的高素质专家团队,累计申请及获得近两百项发明专利与专有技术,多项自主研发的专有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严格按照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及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运作,并于2003年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2008年通过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9年通过ISO/TS16949汽车行业生产件与相关服务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三安光电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室内外照明、背光、显示屏、信号灯、电子产品及航天航空、太阳能发电等领域,产品远销海内外,深受客户的一致好评。三安光电以打造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高科技企业为己任,以引领“芯” 潮流、奉献新能源为愿景,以领先的技术水平、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设备为基础,以更高的站位、更快的速度,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力促中国光电业的发展,成为世界有影响力的光电产业化基地。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全色系超高亮度LED芯片生产企业,产品正向需求旺盛的电视背光、路灯照明,汽车产品领域渗透。三安光电主营LED芯片生产,与CPV聚光太阳能技术方面相通,具有业务拓展的优势。其CPV聚光太阳能系统采用双轴跟踪、500倍聚光方式,模块系统转换效率约25%~26%。官方网站:http://www.sanan-e.com/cn/about.asp3.哈高科(600095):聚光产业环节:薄膜芯片系统集成聚光简介:持股40%的普尼公司已建成3MW薄膜生产线20X的聚光产品企业介绍:哈高科(600095)与普尼太阳能公司签订了投资协议,双方合资成立普尼太阳能(中国)有限公司,其中哈高科出资600万美元,占合资公司40%股权,该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建设3兆瓦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中试生产线。普尼太阳能有限公司是一家世界领先的集太阳能产品生产,研发,及服务三位一体的跨国公司,于2007年在美国硅谷成立。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薄膜太阳能技术,其光电转换效率和成本等核心参数均居世界领先水平。 4.新华光(600184):聚光产业环节:光学系统聚光简介:我国第二大光学玻璃生产企业,有望受益企业介绍:公司还将收购西光集团、红塔创投等持有的天达光伏股权。天达光伏目前拥有60MW的光伏产能,未来天达光伏将在秀洲工业园区建设太阳能电池生产及研发基地,还参与装机规模为100MWp的昆明石林并网光伏实验示范电站项目。新华光是全球重要的光学玻璃生产制造中心,具有年产6800吨光学玻璃产品的生产能力。该公司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30%,稳居国内同行业第二位,未来来有望从CPV市场规模的扩张中受益。官方网站:http://www.hbnhg.com/a/index_1.asp 5.水晶光电(002273):聚光产业环节:光学系统聚光简介:公司正与欧美厂商就CPV用镀膜器件的进行接触企业介绍:公司于2000年8月31日在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于2003年10月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本总额10500万。公司是“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五个一百工程企业” 。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及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具备自营进出口权。公司近年来研制开发的高品质光学玻璃、环保光学玻璃获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镧系光学玻璃获湖北省新产品。公司相继通过了日本EPSON、美国3M、德国ZEISS地等公司质量控制、环境保护审核,为EPSON、3M公司、ZEISS、凤凰光学等公司光学材料主要供应商,产品出口到欧洲、美洲、亚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经营范围:光学材料(普通光学材料、镧系及环保光学材料、低熔点光学材料、红外材料、激光材料、微晶玻璃)、光电材料、元器件、饰品玻璃材料、特种材料、太阳能光伏电池等。年产各类光学材料6800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公司产品能满足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广泛应于望远镜、显微镜、枪瞄镜、照相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电影机、投影机、测量仪、分析仪等传统光学产品和光输入输出信息产品、光储存、光电显示器、光通讯等新兴领域。公司的传统产品为光学低通滤波器(OLPF)和红外截止滤光片(IRCF),分别为高端和低端光学模组配套,下游主要为数码相机、拍照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晶圆级镜头模组生产工艺的唯一配套商。公司通过配套手机镜头模组厂商的晶圆级加工技术,使模组厂商的成本降低了近,因而在3G手机的前置摄像头(SubCamera)市场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公司具备三代聚光太阳能CPV相关设备制造能力官方网站:http://www.crystal-optech.com/ 6.东山精密(002384):聚光产业环节:钣金构件聚光简介:全球CPV龙头SolFocus的指定钣金供应商,并承接组装业务企业介绍: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由苏州市东山钣金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设立。本公司作为国内较早进入精密制造服务行业的企业,主要面向包括通讯设备、新能源、精密机床制造等行业的客户提供包括精密钣金件、精密铸件和组配产品及技术服务,其中精密钣金件是公司的主导产品。根据中国锻压协会统计,公司的精密钣金业务2007、2008年连续两年在国内位于同行业第一位,目前为国内最大、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专业从事精密钣金制造服务企业之一。公司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产品结构研发、精密钣金制造、精密铸件制造、表面处理、精密组装、及时配送等在内的完整精密制造服务体系。公司凭借强大的产品工艺研发能力、高效的柔性制造能力和良好的客户协作能力,为全球领先的通讯设备制造商、新能源应用设备制造商、精密机床制造商提供精密钣金产品、精密铸件产品,以及相应的技术服务。公司在管理上坚持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于2003年8月获得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9年3月3日通过ISO14001:2004环境体系认证,2010年9月1日获得了TS16949:2009汽车生产件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认证,已形成从原材料采购、研发设计、模具开发、生产制造到成品配送一整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公司先后与世界知名的通讯设备商如安德鲁、安弗施、波尔威;通讯设备集成商爱立信、华为;新能源应用设备制造商如SolFocus、阿海珐;精密机床制造商如沙迪克、阿奇夏米尔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为其全球制造系统提供可靠的产品和专业服务。公司是全球聚焦式太阳能发电领域领先企业SolFocus全球范围内唯一精密钣金组件供应商和太阳能发电设备精密组装及测试服务提供商。公司主导产品是精密钣金件,下游客户集中在通讯设备、新能源、精密机床制造等行业。公司太阳能业务(CPV)也是制造外包模式,核心优势在于客户:公司是全球最优秀的CPV系统集成商-Solfocus规模量产唯一供应商,增长因素为CPV行业高成长。CPV为第三代太阳能发电系统,年装机不到30MW。官方网站: http://www.sz-dsbj.com/7.利达光电(002189):聚光产业环节:光学系统聚光简介:关联公司河南中光学集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CPV系统,转换率26%企业介绍:利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光学元组件制造企业。主要经营范围:精密光学零件、光学薄膜产品、光学镜头、光学引擎、数码投影产品、光学辅料、光敏电阻、光电仪器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产品应用领域:数码相机、数字投影机、数字高清大屏幕投影电视、DVD、航空航天探测等高精度光学系统。公司主要产品销往日本、美国、德国、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公司长期将光学薄膜技术作为核心技术重点培育和发展,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光学薄膜技术产业链。公司是我国装备水平最高、规模化生产能力最大的光学镀膜产品生产企业之一。公司战略是“ 以光学薄膜技术为核心,打造中国光电第一品牌,把公司建设成特色突出、客户信赖、持续增长、领先一步的国际著名光电企业。”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透镜、棱镜等光学元件。第三代CPV发电方式正逐渐成为太阳能领域的焦点。与前两代电池相比,CPV采用多结的III-V族化合物电池,具有大光谱吸收、高转换效率等优点;而且所需的电池面积不大,以相对廉价的聚光器件替代昂贵的半导体材料,在大规模应用于发电时可有效降低成本、降低生产能耗。而利达光电恰具有此类概念。公司具有光学聚光器的生产能力,未来有望从CPV和CSP市场的高速扩张中获益。官方网站:http://www.lida-oe.com/cn/ 8.乾照光电(股票代码:300102)聚光产业环节:电池芯片聚光简介:高效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外延片项目企业介绍:乾照光电(股票代码:300102)是专业从事红、黄、橙四元系LED外延片、芯片以及高性能砷化镓太阳电池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现旗下2家公司,分设在福建厦门和江苏扬州,其中扬州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红黄光四元系LED外延、芯片生产基地。乾照光电专注创新,依靠拥有丰富光电技术积累及产业化经验的专家团队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延片、芯片,并将其迅速产业化。凭借均匀性、一致性、可靠性等综合性能方面的领先优势,公司生产的四元系外延片、芯片在质量和产销量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广泛应用于数码、点阵、显示屏、交通信号灯等领域;生产的高效砷化镓太阳电池外延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空间飞行器的主电源。乾照光电秉承着“用光改变世界”的信念,始终致力于研发、生产高品质的绿色环保产品,竭诚为广大客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朝着光电领域卓越企业的目标不断前进。官方网站:http://www.changelight.com.cn/cn/index.asp 9.保利协鑫(03800)聚光产业环节:跟踪系统聚光简介:南京中环光伏系统公司自主研发出双轴跟踪器企业介绍: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GCL”)是一家围绕绿能、节能、储能领域为主营业务的世界级环保能源与新能源开发商、运营商、产品与技术供应商。集团自创立以来,始终秉承“把绿色能源带入生活”的理念,持续提供优质的能源和服务,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以人为本,追求卓越,致力成为国际一流的环保与新能源企业。集团业务覆盖环保能源、光伏产业、太阳能发电、光电科技、储能技术、能源物流、绿色人居等多个领域。旗下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3800.HK)(简称“保利协鑫”)于2007年11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官方网站:http://www.gcl-power.com/index.php 10.三花股份(002050)聚光产业环节:CSP系统聚光简介:持股30%以色列HelioFocus,主营碟式CSP的研发,2012年推出产品企业介绍: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浙江省新昌县七星街道下礼泉,成立于1994年9月,注册资金2.97亿元,现拥有员工9766人,其中大专以上员工777人,总资产45亿元,占地面积18.9万㎡,建筑面积17.9万㎡,是一家由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浙江中大集团和日本东方贸易株式会社等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6月三花股份在深交所成功上市,2005年11月通过股权分置改革。2007年9月,成功收购世界同业巨头——英维斯集团旗下兰柯公司的四通换向阀全球业务,整合国际行业资源,实现全球战略跨越。通过定向增发股份与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了三花控股集团制冷相关资产,2009年1月实现了三花控股制冷产业的整体上市。公司在三花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兼董事长张道才确立的“小商品、大市场、高科技、专业化” 的经营战略指导下,专注于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产业,致力于品牌建设,三花品牌在全球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公司先后获得全国质量奖,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100强,AAA级中国质量信用等级企业,自营出口优秀企业,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浙江省绿色企业,浙江省创新型试点企业,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等荣誉和称号。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于一体的专业公司,主要产品有空调用四通换向阀、截止阀、电子膨胀阀、电磁阀、球阀、方体阀、压缩机用(铜、铁)贮液器、排水泵、单向阀、成套管组件、冰箱用电磁阀和干燥过滤器等多种产品系列和上千个规格,其中四通换向阀、电磁阀、电子膨胀阀、截止阀荣获“中国名牌” 产品称号。主导产品四通换向阀、截止阀品种齐全,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全球第一,电磁阀全球市场占主要地位。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33.4亿元,外贸出口10.9亿元,利润总额4.8亿元。公司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服务顾客为宗旨,构建了以青岛、广东、上海、珠海、四川、江苏、韩国釜山、泰国曼谷、日本大阪、美国OHIO、欧洲马德里等国内外事务所/支公司为网点的全球性营销网络,各系列产品远销美洲、日本、韩国、欧洲、东南亚、中东、非洲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松下、大金、三菱、东芝、日立、富士通、LG、三星、开利、特灵、约克、格力、美的、海尔等世界著名的制冷空调主机厂的战略供方和合作伙伴。在国内同行中,公司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QC080000有害物质管理体系、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产品通过了CQC、CE、TUV、UL、VDE等国际国内多种安全认证。公司立足自主创新,拥有国际先进的制冷系统自控元件阀门制造技术、电磁控制技术、冷媒流量控制技术、节能技术以及各类阀门的焊接技术等核心技术,现已拥有21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0项。公司一直重视标准化工作,2007年5月,公司通过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2008年3月,公司经全国冷冻设备标准化委员会确认,成为制冷空调系统控制元器件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组长单位。公司起草或制定、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12项。公司拥有100多条生产流水线,1300多台(套)各类先进的、高精度的生产装备,如瑞士式精密数控车床、进口水车式加工专机、多工位组合机床、圆盘式加工专机、激光焊机等现代化设备。检测中心拥有ICP光谱仪、气相色普质谱联用仪、荧光光谱仪、表面粗糙度轮廓仪等先进测试仪器设备,检测设备原值达3000多万元。公司秉承先进的管理理念,形成了三花特色的“常青树文化” ,确立了“生产专业化、产品品牌化、市场国际化”的经营方针;“对内抓现场、对外抓市场、现场服从市场”的经营理念;“企业是树,人才是根,根有多深,树有多盛”的人才理念,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大力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在全球行业确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地位,真正实现从“成本领先”向“技术领先”的战略跨越。三花人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三花精神,发扬“迅速反应、立即行动”的三花作风,切实贯彻“以人为本,持续创新,达到员工满意、顾客满意、供方满意、股东满意、社会满意”的核心价值观,践行“与世界著名制冷、空调制造商共同研发节能环保的控制元器件,共同创造更舒适的环境”的使命,引领行业发展潮流,全力打造“全球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王国”。官方网站:http://www.zjshc.com/马化腾简介马化腾的qq帝国日渐庞大 自从今年2月刘炽平正式接任总裁职位之后,作为企鹅帝国掌门人的马化腾就越来越少在媒体面前露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回归自己本位,精力集中于制定战略发展方向和产品规划。   3月22日的2005年新财报中,腾讯盈利比去年同期增长10%至人民币4.854亿元(6010万美元),马化腾和他的团队为投资者交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从im(即时通讯)起步,腾讯成功地涉入网游、门户网站、电子商务、搜索等各个互联网领域。随着今年腾讯换标成功,拍拍网正式上线运营,马化腾多元化“在线生活战略”的战略构想正在一步步地走向现实,而企鹅帝国的身躯也日渐变得庞大。名人资料网  访谈  《经济观察报》:当初很多人涉足im产业,您最初也只是做寻呼机业务,但是与这些同期创业的人相比,您认为您在互联网领域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马化腾:很多同期和我创业的人在很多方面和我也差不多,坦白讲,机遇、运气的成分是蛮大的。不是说没有机遇和运气你就没法做下去,但是我想可能没有现在境况这么好吧。  当然,当时的这种机遇对许多人来说也不是没有过,但怎样抓住这种机遇才是关键。对于我们来说,一个良好的团队保证了我们可以把握这个机遇。一个良好的团体,可以弥补个人的缺陷和不足,这样机遇在你面前走过,你抓住的几率就会比个人单枪匹马大很多。  《经济观察报》:您最早涉入互联网这个领域是什么时间?对您现在的事业有什么影响?   马化腾:1994年的时候,我在家里创建当时国内罕见的4线bbs,结识了丁磊、求伯君等人。当时的那个简单的bbs交流圈子给我们很多的灵感,包括做im也是在这个圈子收到消息后做的,主要受当时南京一位网友影响。  《经济观察报》:在您白手起家的这条事业路上最感动的,最有成就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马化腾:有很多吧,每个阶段都有一些,如果要排序的话,我记得首先是1999年早期即时通讯用户激增的时候,当时公司只有不到10个人,资金非常有限。如何解决在有限的服务器上10万人同时在线成了一件追求极致的难题。当时我们都没有工作时间的概念,睡觉的时候满脑子都是技术上的事,非常痛恨节假日。现在想起来,那一段时间就是黎明前的黑暗。但是不断地在技术上突破,进入其他同行没有进入的领域,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经济观察报》:请您谈谈腾讯最近几年的一些战略重点和想法?  马化腾:目前,网游市场的增长空间还非常大,而且腾讯的网游现金流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去完善和挖掘。腾讯门户的流量虽然上来了,但是收入还不行。这都是目前强力执行的重点。电子商务和搜索也是将来的重点,但这些领域是需要一些时间去积累经验,培养团队的。关于拍拍网运营,我们的想法是“要比淘宝更淘宝”,要让买卖双方无障碍地沟通。关于搜索业务,我们发展的重点主要是垂直和社区性的搜索,而并不是网页搜索。我们的搜索技术不是帮你找到答案,而是突出社区化搜索的p2p草根力量,帮你找到知道答案的人。   《经济观察报》:最近传出腾讯将要推出可以实现e-mail登录的功能,很多人认为也许是腾讯对于同其他im互联互通的一种应对,您怎么看?  马化腾: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是有些误解,这个同互联互通没有任何的关系。之前我们做了e-mail同qq的绑定,但是和我的设想不同,执行上有了偏差。我们想要的是和msn一样,用纯e-mail沟通,没有e-mail就加不了我的那种体验,但是很可惜当时的绑定没有体现出来。最近对数据库做过改动之后,很快就应该实现e-mail登录这个功能。  《经济观察报》:您对im的互联互通有些什么看法?短期内有什么打算或应对策略?  马化腾: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要通的话,得考虑三个方面。首先是通了之后的信息安全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大家贸然互通,前一百万个号肯定会成为攻击的对象,im就像邮箱一样成为垃圾邮件和病毒的温床;其次,要公平解决目前资费的问题;第三,用户是否真的对互联互通有需求。这三方面解决了,我们认为互联互通不是问题。今年msn和雅虎通就要互联互通了,我们要看了他们的结果再决定怎么去做。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