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说课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狗包弟说课

ID:860937

大小:34.5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小狗包弟》说课稿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宣沫一、说教材与学习目标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是其散文集《随想录》中的一篇名作,也是最能体现《随想录》创作精神与创作风格的作品之一。《随想录》是巴金老人的最后一部重要的书,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里程碑;《随想录》也是一部堪称伟大的书,它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如果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思慕,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巴金老人就不会动笔,这是人所共识。从1978年12月1日写下第一篇《谈〈望乡〉》到1986年8月20日写完最后一篇即第一百五十篇《怀念胡风》,巴金“随时随地的感想”,用八年时间,写完了全长四十二万字的散文巨著,对于年届八旬的巴金来说,这不仅意味着工作的艰辛,更是一次老人对自己心灵的无穷拷问,一次伴随着内心巨大冲突而逐渐深入的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17 每当我读起《随想录》里的文章,我常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1978年以后的巴金,我会像他那样吗?1978年,中国正逐渐走向开放,从阶级斗争和政治纷争中走出来的人们都在热心追求着事业成功、财富增长、名利双收、享受生活、心情愉悦,只要能追求的似乎都是合理的,人人都轻松自如。因而我总觉得《随想录》里的巴金注定是当时中国活得最痛苦的老人:因为只有他,还在那样的时代,一字一句地写他的忏悔录,像沉浸在噩梦的恐怖中一样,把自己作为箭垛,一鞭一条血痕地去解剖自己,指责自己,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十多年前的这场民族劫难。这种对世人的爱心、对社会的责任和对自己生命的近乎苛刻的救赎近似宗教,在那样的时代,这显得多么的不合时宜。可恰恰是他,以毫无功利的良心带着我们穿越了心灵的荒芜,从而真真正正地认识到人的生命的意义、人性的意义和人对于社会对于他人的意义。正基于此,让生活在21世纪的高中学生从《小狗包弟》中认识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发生的那场文化浩劫对人性的摧残以及人性在那样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动摇、变化甚至扭曲是多么需要我们去体察,去铭记,去反省,从而真正地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和谐是多么地重要。与此同时,也要让年少轻狂的高中生们借此反省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会不会有意或无意地给他人带来深深地伤害,并要学着像巴金那样用忏悔来摆脱心灵的魔鬼,换得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升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标”17 的一个维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应看作是语文课程固有的重要内容,而不是附加任务。因而,对《小狗包弟》一文的学习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实现是本课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很显然,这一维度的实现不能靠生硬说教、机械灌输去完成,因而,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如何将此要求渗透在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以提高阅读能力和感受领悟能力为标志,让学生在与书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和与自己对话中有深刻地认识和心灵的顿悟,是实现本课学习目标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需要合理的过程、恰当的方法和一定的能力。因而,本课的学习目标,我共设置了三个层面:一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并探究其原因;二品读文本,增强语言文字的审美阅读能力,感悟作者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三走出文本,用作品中的思想关注社会人生、认识自我。二、说教法(一)课前预习要求1、在默读领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文意,把握文章关键词句。2、划分学习小组,以“我所知道的文革”为题,收集材料,并整理成文意连贯的话。(可以向自己的长辈咨询,或利用课外阅读及利用校园网资源去了解认识)这样的课前预习有四个针对性:一是初步疏通文意,做到心中有“本”,也有利于长课短教;二是本文情感充沛,情、事交融,诵读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三是由于学生对“文革”这段历史普遍不甚了解,更缺乏切身感受,这样对于深入理解“包弟”17 经历和作者感情都有影响,阻碍了与书本间的情感交流,因而布置第二项预习作业;四是初步划定学习小组,为课堂中的合作探究创造条件,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任务,享受合作成功而带来的喜悦感,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群体的积极性,促成更快、更好地资料搜集与整合工作。(二)课堂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我的设计为: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他一生力求“把心交给读者”,虽然他走了,但他的精神却仍旧如烛如灯般地照耀着千百万个中国读者心灵;是这位作家,他不是附庸权贵的文人,也不是名不副实的雅士,更不是那种把“人民”放在嘴上而忘于心中的墨客,他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作家”;也是这位作家,他是2003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他曾在20世纪历史的关键时期感动过中国,现在他的生命与作品已经回归了历史,但这种感动却永远留给了后人;还是这位作家,当他于2005年10月17日,带着101岁的人生旅程,带着近1300万字的作品离开我们时,我们可以对他说:感谢您!有你在,灯亮着;你不在,心亮着。(课件显示加点的词)他叫巴金,一位世纪老人,一位文学巨匠,一位精神的拓荒者和领路人,一位受万人崇仰的贤人智士,可恰恰是他,却曾低下头来向一只小狗表示了深深的歉意,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部作品《小狗包弟》,借着它走近巴金,走进他的充满“歉意”的内心世界。17 这样的导入,设计意图有四:一是用排比句式渲染情感,从而使课堂一开始就进入抒情散文以“情”为学习中心的氛围中。语文教学要有激情,一味冷静地条分缕析未必适宜于一切课文,教师不动情,学生就绝不会感动的。罗曼·罗兰说得好:要播洒阳光在别人心中,总是自己心中要有阳光;二是可以把巴金的生平、贡献及评价作一个由点到面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公众普遍认识到的巴金的伟大的一面;三是用这样的对巴金的颂扬与本文中写巴金因做错事而自责、愧疚、忏悔的心情形成反差,既有利于辩证地认识一位作家,又为认识巴金因忏悔而更显伟大作情感与认识上的铺垫;四是有利于切入文章的抒情中心句,即本篇散文的“神”之所在“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2、梳文理脉(1)明确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2)由学生展示课前预习第1项任务的学习结果,围绕“小狗包弟”,梳理课文中叙事的线索:引出包弟→介绍包弟→友爱包弟→送别包弟→想念包弟(3)随着“叙事”,作者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愁之情。继续由学生展示课前预习第1项任务中从关键词句中分析作者情感的流程:伤感→欢乐→忧虑→轻松→沉重→歉意。17 析文理脉部分是对文章宏观的把握,是对文章结构的探知。文章结构如一个人的模样,是任何文本都具有的外在特征,是审美阅读的第一印象。遵循结构阅读,把握主线,梳文理脉,既是条分缕析的前提,也是品情体味的基础,更是缘文而发的根本。因而,梳文理脉,整体感知,既可以让学生做到心中有书本、有课文、有形象,也可以为后面的鉴赏评价作一个很好的铺垫。3、探究评价这里面,我共分为两个部分去探究:一是围绕“歉意”去探求文本中作者产生歉疚之心的原因和作者因“歉意”而产生的内心的痛苦和自责;二是理解并评价作者表达“歉意”的价值。第一个部分的探究:主要是让学生贴近文本,品读语言,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悟旨晓情。新课程标准强调“对话”,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此常常有一种认识误区,认为“对话”即是教师拎出一两个与文本内容“若即若离”的问题,然后“荡开去”,频繁地展开看似活跃的“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而无情地将文本抛在了一边。这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而课堂教学的一切包括对话在内的活动都应基于文本。江苏扬州教育学院的华耀祥教授就曾指出“课堂教学的活力源就在于师生对文本理解的差异上。有学生间认识的差异,也有教师与学生间认识的差异。教师要珍惜这种得来不易的差异,放下“师道尊严”,而以“教学相长”17 的姿态去与学生共同解读。另外,在解读文本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对语言的积累、揣摩、感悟、品味和鉴赏,宁可“细而究之”,不可“大而化之”。众所周知,语言是承载思想的工具,语文的“语”和“文”是辩证地统一。学会品读与鉴赏语言,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可以真正实现“授之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之以鱼”。第二个部分的探究共分为五个步骤:(一)深入解读“歉意”的价值,从“狗性”与“人性”的角度去探究:关于“狗性”,结合文本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狗,在普通动物中最讲情义,其本性是忠诚于主人,护“主”,既不见利忘义,也不明哲保身;人,高级动物,在特定的环境下,过分自我保护的本能,甚至说自私的本性就表现出来。狗与人两相对照,以狗写人,明写狗的重情守义,暗写人性的弱点、人性的缺失;同时,批判不是目的,呼唤才是意旨,由此生发出本文闪光的思想之一——呼唤人性,讴歌人性。(二)是否因巴金自以为曾有的人性缺失而去责备或原谅巴金?可不可以让这样的悲剧不上演?学生对此环节的探究可重点指向文革的罪恶和文革中人性的扭曲,学生在分组探究中可结合课前预习第二个问题的准备材料作交流发言,直至引起争辩。(这也可以让学生的课前预习有结果和评价)(三)巴金的自我认知。教师用课件展示巴金的忏悔式的文字:17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巴金“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必须早日还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写吧,写吧。“好象有一个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叫。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我决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巴金此环节重点指向巴金用勇敢的行动告诉别人,在别人原谅他的同时,他没有原谅自己,而这正是这位文坛巨人、精神巨人的可贵和可敬之处。(四)、紧贴作者的心,自由选读。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再次把目光回归课本,在经历探究、认知、感悟、熏陶后,对文本进行升华式的阅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它不仅仅是一个朗读技巧问题,也是鉴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更是学生释放自我、与作者心情共鸣的一个绝佳途径。出于文本,归于文本,也是课堂教学中“放”与“收”的辩证统一。17 (五)、小结:巴金忏悔的意义:在文革结束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站出来忏悔,这既是忏悔,是反思,是鞭挞,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对反省历史的呼号,对光辉人性的呼唤。总之,第三个教学环节“探究评价”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课堂的主体部分,学生的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等能力的培养是主体;出于文本、归于文本是指导思想;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阅读与感悟是主要途径;求同存异,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是目的。4、关注社会人生——关于忏悔的延伸讨论(1)教师用多媒体显示一组令人深思的图片和材料:①卢沟桥的烽火二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在中国,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民众、军人2000余万,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②漫天的“污云”在过去10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080亿美元,超过此前40年造成的损失总和。最新的气候模型表明,除非人们大大减缓对矿物燃料的使用,否则到2100年,地球温度将比1990年的水平上升6度。这样的温度提高会导致水资源极度缺乏,食品生产减少和诸如非典、禽流感之类的致命疾病广为扩散。③勃兰特的下跪和小泉的拜鬼1970年12月7日正在波兰华沙访问的联邦德国勃兰特来到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献花圈。当勃兰特伫立凝视一幅精致清晰的受难者的浮雕时,突然下跪,并发出祈祷:17 “上帝饶恕我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2001—2005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坚持参拜供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2)、学生结合材料分别就其中一个方面分组展开讨论,然后交流发言甲: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乙:发奋图强,把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丙: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侧重于实际行动,而不是反省忏悔这种意识)(3)教师就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归纳: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体现拓展与实践。学生的回答有可能指向客观评价而忽视主观自省。教师可以作如下启发:同学们被这些数据的震撼了吧,个个摩拳擦掌的了,我似乎看到了祖国的希望,“将来的寰宇,必是赤旗的世界”啊!但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或加剧,仅仅依靠国家的强大是不够的,在此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忏悔:一个人惟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一个民族只有忏悔自己的行为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存互进。惟有忏悔我们的社会才会走向和谐,人类才会走向美好的大同。17 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就文说文,就情说情上。从解读文本中而得出的认知、感悟应迁移到社会生活中去,这才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关注生活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因为学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只有在课堂上适当关注生活,才能让文本与生活接轨,让心灵与社会沟通。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的对真、善、美的追求,只有映射在生活中,才会使语文学习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成为孕育情感、观照社会、生成智慧、享受生命的历程。从对《小狗包弟》的学习中所得来的对人性、对生命、对生活、对错误、对历史的认知与感受,只有迁移到与学生相关的生活中去,才能真正实现思考的深入、情感的升腾和灵魂的净化。5、认识自我——说出我的故事(1)教师引导: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犯下给人带来深深伤害的过错,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诺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2)学生反省:以坦诚的心说出自己的忏悔,对曾经伤害过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等。17 (3)小结: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我们心底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我们将自己大白于众人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内心更和谐、人更真实,其实我们已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从感受他人、感受生活、感受历史、感受世界中回归为感受自己。敢于说出自己的故事来表达忏悔的同学有着如同巴金一样的勇气,这是对文本作最深层面理解的实现并化为实践;将自己的故事作为隐私不愿说出的同学也无可厚非,因为这恰恰验证了巴金的伟大,从而也是对文本最深层面理解的实现。6、课堂总结巴金被中央电视授予“2003年感动中国的人物”光荣称号,结合对《小狗包弟》中巴金的认识,为他写一段颁奖辞。(教师可预先准备中央电视台为他颁奖时准备的颁奖辞)(附: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秒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颁奖辞)三、说研究性学习布置选读巴金《随想录》中的篇章,并作读书笔记。这一环节,对学生的搜集资料能力、分析研究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形成都有重要的提升作用,与此同时,也扩大学生阅读量,有助于学生更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巴金的思想与人格。17 四、说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体会1、关于新课程目标高中语文课程目标有两个特点:一是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分五个方面表述,虽各有侧重,但整体上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两条线索纵横交错,贯穿于整个目标体系之中。纵向线索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这是隐性线索,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最本质的体现。这三个维度是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是整体而不可分割的,是立体而不是平面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髓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横向线索是必修课程目标和选修课程目标,这是显性的线索。两条线索纵横交错,贯穿于整个目标体系之中,使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严谨完整、清晰明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对师生来说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带来的是颠覆和回归,颠覆了教师的权威性,使得教师不得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一种对学生终身发展、全面负责的态度面对教育;同时,这种颠覆带来的是向教育规律的回归,向语文学习自身规律的回归。可以这样说,颠覆,就是为了回归;而回归,必然导致颠覆。因而,教师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在教案编写和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地围绕“三维目标”17 组织教学。2、关于语文新课程课堂的流程的一些思考文本研读→对话→整合→反思→应用提升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基于文本研读。师生对文本的研读中,产生了师生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科书作者和编者间、学生与文本间、教师与文本间等的多重对话,并将对话进行有效整合和积极反思,再以此为根基,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文本向社会、生活延伸,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认知。在整个流程中,对话和反思是文本研读活动的两个主体。对话的过程是深入研读文本的过程,反思的过程则是发掘文本的细节与提升认知能力的过程。对话和反思的中介是整合,也就是以新课程的理念来反思文本、改造文本、创造新文本的应用提升过程。3、关于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学习方式的革命“由被动接受到自主、合作、探究”《标准》适应终身学习时代的要求,积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成为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和一大亮点。自主学习不是沙龙闲谈,不是自由论坛,也不是表面繁华,而是与他主学习、被动学习相对而言,指学生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选择,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17 是相对个体性学习、竞争性学习而言,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完成某项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的互助性学习。它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队成绩为教学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的社会心理品质为根本目标。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因此,倡导探究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以及勇于探究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还要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在探究的过程和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要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观念、感受和体验。4、关于人文、社会、生活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文学是人学。”17 人是精神和情感的主体,文学作品可以唤醒人的心灵,改变社会、人生。因此,回归文学本性,弘扬人文,关注人生,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哲学层面讲,语文是一种生活。强调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融合,就是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感悟。生活中有鲜花和掌声,爱情和幸福,也有荆棘和坎坷,不幸和苦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不仅是培养学生精神的需要,而且是塑造学生性格的需要。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坚持文道统一,分析作品时不回避对社会和人生的关注与思考,就一定会在学生的心中打下崇高道德的深深的烙印,并不断催化出善心、良知和社会责任感来。5、关于语文课堂要实现教与学的个性化富有个性的教学,既是教师个性在教学中的自然流露,又是学生优良个性得以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有个性地教。要教出教材的个性。于漪老师曾强调“课要有新鲜感,不能老是一副旧面孔”,提倡“深挖课文的特点,教出课文的个性”。要体现教法的个性。每个教师的思想认识、气质、性格、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和教学能力不同,在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时,都会有选择的倾向性,都会采用自己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法,这是每个教师教学个性的一种反映。学生要有个性地学。其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给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和权利。要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最佳教育生态环境。17 为了避免语文课堂成为灌输知识的一潭死水,在阅读教学中,我一直有意识地将文本所提示(作者)的思想,教师的思想和学生的思想构成三维的立体空间,巧妙利用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三者不断地相互撞击,把课堂演绎为激扬个性、彰显思想的摇篮。在思想的碰撞中,学生不时闪现出来的智慧火花,照亮了课堂,也点燃了学生的生命之火。学会了独立思想,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地前行,也让我一次又一次地体验到了个性化教学带给语文课堂的灵动与生机。五、我的感言总之,新课程如同一棵刚破土的充满生命力的嫩芽,我们既要倾心培育它呵护它,又要不断的扶植它佐佑它,让它茁壮成长,并开花结果。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要勤于学习与反思,不断总结与完善,从自身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我们相信,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的明天会更加美好!2007、4、1517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