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讲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狗包弟》讲课稿

ID:860936

大小:54.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小狗包弟》讲课稿一、介绍作者生平,主要作品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我们以前都学习过散文,谁可以来说下什么是散文,散文的定义…散文(proseessay)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我们接下来要学的是巴金的《小狗包弟》。学习本文之前,我们来了解下作家巴金,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他凭借小说《灭亡》登上文坛,接着他又写下了一系列的小说,巴金曾经说过,人生就像一条激流,有不少险滩和礁石,人们只有战胜这些困难才能赢得生命的一种绚丽。巴金最有名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第一部是《家》,第二部是《春》,第三部是《秋》。尤其是家这部作品,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三兄弟的命运,大哥断送了他的爱情也断送了他的前途;二弟选择了与自己的情人私奔选择了幸福,老三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巴金另一部伟大的作品是爱情三部曲,分别是《雾》,《雨》,《电》,这三部作品讲述了青年人为了追求爱情而去反抗封建统治,巴金早期的作品主要是小说,等到了晚年,经历了十年文革的浩劫之后,巴金开始着注于散文的创作,他的最有名的散文作品是《随想录》,这里面包涵了巴金所有的散文,是一部非常值得研究的散文著作,反映了文革那段动荡的岁月里巴金思想的挣扎,希望同学们都能借来看一看。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小狗包弟》就是选自这部散文作品,《随想录》。二、生字词那么我们看一下这个题目,题目很简单,叫做小狗包弟,这是巴金养的一只小狗,它的名字叫做包弟,那么巴金和包弟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来看看课文。那在学习课文之前呢,同学们一定读了课文,那么我们就先做一个小小的练习,看看同学们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大家能不能看看课件,选择一下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一致的一项是哪一项。我们认不认识这些字?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字怎么念。第一个作揖,编辑,修葺,缉私队,那A项不能选,因为A项呢读音并不完全相同,看B,B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中的词语,形容鸟的叫声,啁啾,纠察,抓阄,揪回来,那么我们发现B中所有的字都读揪。我们看C项,第一个字经常被念错,叱骂,第二个羞耻,奢侈,豆豉酱,我们发现C项也不相同。看D项,欠债,歉意,纤绳,先遣队,也有不相同的。所以这道题呢,标准答案应该是B。B的读音是完全相同的。那么除了这些字同学们需要掌握的以外,对于这篇课文还有一些重要的生字,舔舐,那这个词呢是源自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说小狗对人表示一种喜爱,经常会舔一舔别人是吧,舔舐。第二个租赁,第三个解剖,第四个堕落。那么希望呢,这些生字同学们能够掌握。7 三、文章内容(重点)问题一:那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文章的思路,我们来进入课文,那么文章中都写了什么呢?巴金和小狗的什么故事呢?让我们带着这种好奇心进入课文。问题二:第一次发问,我们发现课文的第一段并不是从小狗包弟开始写的,写的是什么故事呢?写的是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在十年文革中,一位艺术家,别人对他进行批斗,说他里通外国,我们看看这个故事是怎么写的,故事说艺术家住在一个城市里,隔壁人家养了一只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得很好,艺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来款待它,文革中发生了从未有过的武斗,艺术家遭到了迫害,就逃到别处躲了一段时间,后来给人揪了回来,然后对他进行批斗,他不承认就痛打他,拳脚相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我们说艺术家遭到批斗,那在这种情况下,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结果认识他的人掉头走开,第二次发问,那我们想在那种情况下,人为什么走开呢?认识他的人为什么不帮他一把呢?带着这样的悬念我们接着往下看。那么他的小狗从人群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于是我们发现了第一段出现了这样的对比,认识艺术家的人掉头走开显示出了一种人的无情,可是艺术家的小狗呢对艺术家是如此的亲热如此的忠诚,两相对比,我们可以发出一个这样的疑问,在文革这段岁月,为什么人的感情还不如一条狗呢?(文章背景)那这时候我们谴责的对象应该是什么?我们要关注这个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令人的感情完全的丧失变得麻木无情呢?一段怎样的文革的岁月,我们思考文革的问题。那么这条小狗最后被红卫兵打伤了身子走开了,后来这位艺术家经过几年的批斗最后被释放出来,释放出来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着几块肉看望这只小狗,结果邻居告诉他这只小狗那天给打坏以后回到家里几天以后就断送了性命。问题三(重点):我们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悲剧的故事,这只小狗为了主人悲愤而死。那么这个故事为什么放在了开端?本来应该讲小狗包弟的故事,可是为什么巴金在文章第一段要讲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呢?大家能不能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我们觉得第一个作用是这样的,大家跟着这个思路去想,首先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悲剧的气氛,整篇文章应该笼罩在这样的一种悲剧的氛围之中,文革的这个岁月戕害了人的情感,伤害了人们的尊严,这是第一个作用奠定了全文这种悲伤的基调,那么第二个作用,第一段讲了一个艺术家和小狗的故事,那接下来非常自然的就引到了巴金和小狗包弟的故事,那这是开头第一段的第二个作用就是为下文做了铺垫。那希望同学们记住这两个作用:营造出一种悲剧的气氛,第二个作用,为下文写巴金的故事做出了一个有力的铺垫。那这是文章的思路。第一段:艺术家和狗的故事。那接着我们看第二段说了什么,第二段,一位熟人调回北京,给作者送来一只小狗,这只小狗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同学们头脑中能不能想象出这个小狗的画面啊,这应该是一条非常可爱的小狗,那么第二段讲述了这只小狗的来历。问题四:它为什么叫做包弟啊,因为它是一个瑞典旧主人叫它斯包弟,巴金为了简化这个名字,管它叫包弟,就好像我们现在每个人养狗要给小狗起个名字一样,巴金的这只狗名字叫包弟。第二段讲述了小狗包弟的来历。那其实我们看文章的结构,那这么可爱的一只小狗和我们相处得怎么样呢?和我的家人相处了七年,同学们,一个和我们相处了七年的一条小狗7 ,我们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啊?一定是非常深刻的感情吧。我们看看,小狗可爱不可爱?作者是怎么讲述他和小狗之间的故事:这只小狗和人相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我的很多的朋友甚至一位日本的作家都对包弟产生了兴趣,甚至事隔了两年之后还见到我经常问起您家的小狗怎么样了?可见小狗包弟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么再看第四段写了什么,我的爱人萧姗也喜欢包弟,三年困难时期,大家都知道那段岁月,三年困难时期,人都吃不饱饭,但是我的妻子萧姗她总要像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可见我们和包弟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那么在三到五段,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小狗包弟和家人之间亲密的接触,小狗和我们相处了七年产生了一种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用一个这样长的篇幅作为小说的这么一个发展告诉小狗和我们之间这样一个深厚的感情其实也是为下文做一个铺垫。问题五:我们会带着一个好奇心去想,跟我们有着这么深厚感情的一条小狗,它的命运又是什么样呢?我们看看这个过渡段,然而现在别人再问我小狗怎么样了我无言以对了,因为我已经没有小狗了。那作者为什么没有小狗啊,因为作者写道1966年的时候文革开始了,文革有这样一个事件,就是打小狗,要棒打小狗不允许人家养狗,在大街上抄四旧,那么这样小狗包弟变成我们身上的一个大包袱,那作者巴金自己此时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们知道十年文革主要批斗的对象就是这些文学家、艺术家,那么巴金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此时应该处于对他个人而言处于一种靠边站的状态,是什么?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力,巴金此时已经没有工作了,那么巴金害怕什么?包弟的叫声会引来红卫兵对他的一种迫害甚至连累自己的家人所以他每天都活在战战兢兢之中,那这一段要讨论的就是小狗包弟惨遭厄运。那么巴金这个时候准备怎么处理包弟呢?那在这个时节有谁愿意接受包弟呢?巴金又会把小狗送给谁呢?没有办法,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们就想笑但是现在却只能暗暗流泪,因为巴金有一个不好的预感,他觉得他很快就要失去这只小狗了,因为这个文革连一只狗都容忍不了。此时形势越来越紧,发生了一个转折性的事件,巴金的隔壁住了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那么他们家被抄家了,隔壁人家的一动一静,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不然红卫兵就要打到巴金的家里来了。这是巴金60多年来第一次看到人家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这种情形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一位文学家他根本没有经历过这种武斗的情况,他面对着这种叱骂,面对着这种摔打,他自然会非常害怕,同时他也怕连累家人,他怕小狗包弟给他带来了这种抄家之祸,所以巴金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之下只好把小狗包弟送走,可是在文革的时候谁愿意接受这样的一种累赘呢?只好把小狗送到医院里送到解剖台上。那么,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那这是这个故事发展的一个高潮。7 四、情感变化小狗包弟被送走了,被送到了解剖台上,那我们发现小狗被送走之后作者的情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呢?我们看一看巴金一开始的时候回到家里再也听不到小狗的叫声了,他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呢?他的心情首先是一种轻松,他感觉到一种安全,一个大包袱被卸下去,然而他闭上眼睛上床的时候眼前浮现的还是包弟,然而已经不是那个朝他作揖讨糖吃的包弟了,而是字医院的解剖台上的包弟,被解剖了的包弟。大家能够想象出那种惨烈血腥的画面么?应该可以的对么?所以作者的心情由轻松转而变得什么啊?沉重。作者觉得这个包袱又被背上了反而是更沉重的一个包袱,作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为什么不能平静?我们看看巴金他自己是如何说的。他说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巴金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的情感由轻松变得沉重,继而变成是一种羞耻。问题六:巴金为什么会感到羞耻?因为他对自己说,不能保全一只小狗,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牺牲了一只小狗他觉得感到羞耻感觉背上了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看一看,把小狗送走了,牺牲了包弟,巴金有没有保全了自己呢?我们看一看下文是怎么说的,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文革有十年的岁月,作者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证明文革那段经历结束了。那么我们看看结束了之后,他的家庭变成了什么样子: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但是多出的却是几棵不开花的树。我们看一看巴金给我们描绘的是一幅怎么样的景色啊?我们感觉这幅景色是什么特点?非常的萧瑟。巴金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萧瑟的景色,有时候问题会这样问大家:这种萧瑟的景色代表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我们经常读散文的时候,老师会说这样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的景色都是为感情服务的,那此时此刻,景色是什么样的呢?十分萧瑟的,树是不开花的树,周围的葡萄藤都被挖走了,甚至还有化粪池,大家往这儿倒垃圾,那经历的十年浩劫,我们的院子变得萧瑟了,变得荒凉了,那巴金的心情是什么样儿?那这种景色衬托了巴金内心孤独、凄凉、萧瑟的一种情感。接着我们看,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在文革的十年动乱期间巴金的妻子萧姗也因病没有及时的治疗而去世了,那么巴金失去了他最爱的妻子,他也失去了自己非常喜爱的小狗,失去这些如同做了一场大梦一样,他感觉这个梦真是一场噩梦,梦醒之后眼前一片萧瑟,“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那么牺牲了包弟,巴金也未曾保全自己也没有保全自己的家人,因此他的内心非常的痛苦,那么我们看一看全文的最后一段巴金写了什么?“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问题七:那么作者在最后一段对包弟表示了歉意,歉意和忏悔。那么我想问问大家,巴金为什么要向小狗表示歉意表示忏悔呢?为什么用一只小狗的命运来写文革呢?大家能不能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么我们看第一个故事,一个艺术家和狗的故事,这个故事里,小狗对主人十分的忠诚,主人对小狗呢也是非常的怜爱,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在全文的结尾同样巴金也讲了自己和小狗包弟的故事,然而这个故事却是什么样的?却是人对狗的一种背弃,放弃了小狗,牺牲了小狗,为了保全自己,这是巴金内心感到忏悔的第一个原因:于心不忍,那第二个原因,文革是一段什么样的历史呢?7 如何再现这一段历史呢?我们去怎样了解文革这段历史呢?巴金并没有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去描写从一个大的角度去描写,他反而从一个很小的角度来写,写的是小狗包弟的命运,小狗包弟在文革这段时间竟然连它的性命都不能保存,或者我们说一只狗的命运都不能够受到控制、都不能幸免,那更何况文革中的人呢?因此巴金的这个忏悔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针对本文主旨的一个重要作用:以小见大(写作手法)——通过小的方面来反映大的这个文革的历史。那我们看一看,小狗虽小也是一条生命,也应该获得生存的权力,那么通过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了在十年动乱的文革中,如果一条小狗也不能幸免更何况是人呢?体现了文革这段时期动荡的严重,作为人内心的一种忏悔。问题八:那么我们想,在文革这段时期,巴金也是受害者,他自己的工作也没有了,他也遭到了批斗,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了,那么他也是受害者,他为什么要首先站出来忏悔呢?谁应该对文革这段经历负责?这段经历中又应该有多少人应该站出来忏悔呢?这留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那也希望同学们呢,多找这段时期的文章出来看一看体会一下作者当年的感受,我们说巴金被誉为世纪老人,他活了一百零一岁,2005年去世的时候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那同时呢他也被称为“世纪的良心”。那么巴金首先站出来忏悔就说明他想呼唤人们的良知想呼唤人们心中真善美去反思文革这段历史,引起人们的一种思考。五、总结课文那我们现在再重新回忆一下这篇文章的几个重点的地方:第一个问题,就是本文写艺术家和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我们看课件上标准的答案:1.对下文包弟故事起铺垫、引起下文的作用;2第二个,给散文定下一个伤痛的感情基调;3.第三个,与包弟的故事形成对照。那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二个重点需要同学们记住的常识:小狗包弟被送走以后,作家内心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那么这就是作者内心的变化:首先包弟被送走,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然后他深入思考的时候,他发现他并不能忘了包弟,他内心感到特别的沉重;进行深深的反思他发现人为了保全自己甚至连一只狗都不能保全,他感觉到一种羞耻和自责;刚才我们讲到最后一段,巴金表示了一种歉意表示了一种忏悔,那么他为什么要忏悔?我们看看,作家想到解剖台上的小狗的惨像7 进而想到了为了自保将自己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那么,第三个问题,作者写时光流逝写家中庭院景况的变化,目的又是什么?这是我们刚才说的为什么写了刚才那么一副萧瑟的景色?首先是表达了亲人对小狗包弟的怀念之情,表达自己内心对小狗包弟的歉疚之情,这种感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轻,相反看到庭院的萧条冷落的景象,作者内心的歉疚之情越来越重,因而他不吐不快。萧条的景物衬托了作者内心的深深的伤痛。所以我们说,景语都是情语,萧条的景色衬托的是内心的伤痛,那么这是这篇文章重要的主旨。那么,最后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这就是我们说这篇文章的主旨。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想到,以小见大。提醒我们,小狗虽小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第二个就是反映文革这段时期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第三个表现了自己内心的一段心路历程。我们说巴金的内心是非常的善良的,也是非常柔软的,即使是对一条小狗他也是无比的喜爱,所以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对他来说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忏悔,一种歉意,他无法忘记。那最后,巴金为什么要忏悔?我们刚才说过的,他本身就是一位受害者,然而他首先站出来忏悔,这需要莫大的勇气,同时也引起了社会上的反响,那他的忏悔提醒我们要记取历史教训,呼唤我们自我反省、自我解剖,呼唤人们的良知、良心。那么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对于这篇课文,我们希望同学们记住这些常识:第一个,小狗包弟的作者是巴金,这是巴金的文学文化常识,然后关于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内容作者讲述了很多,基本都是关于小狗包弟的来历啊,我们和小狗包弟的亲密接触,小狗包弟最后惨遭厄运以及我内心的忏悔。这是文章的梗概,那么伴随着这个梗概,作者情感逐渐的发生变化。那么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向一条小狗表示忏悔?这是我们刚才总结的一个常识:就是呼唤人们进行自我的反思、自我的解剖,呼唤一种良知、一种良心,希望人们都做一个真善美的人,不要再有文革的遭遇不要再重蹈覆辙,这是巴金最重要的一个目的。讲到这里相信同学们对这篇文章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下面老师来带领大家一起再将文章梳理一遍。六、深入梳理:这篇课文是巴金哪部作品里的?对,是《随想录》中的名篇。它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明确: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就像我们经常教育下一代不应该忘记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建设史、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一样;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读者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读者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下面老师简要概述一下本文的内容要点,并简析思路。  1.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借以带出小狗包弟故事。  2.小狗包弟的来历,不是主要内容,故而略述。  3.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突出它的伶俐可爱。惟其亲密、伶俐可爱,后惨遭厄运才显得太不合情理。此为蓄势,后面形势逆转,落差极大。  4.小狗包弟惨遭厄运,为后面的忏悔埋下伏笔。同时侧面描写“文革”开始后红卫兵们抄家、捉杀小狗的情形。  5.小狗包弟之死留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这部分篇幅最长,显然作者事先想好在此充分地表达思想,前面都是为写这一部分作准备、铺垫的。7   其中第四、五部分占了全文一半的篇幅,而第五部分是全文中篇幅最长的部分,由此可以看出文章的重心所在,或者说作者写作时的着力点所在。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按故事进程来观照课文,可以看出课文的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包弟来历)、发展(在家七年,相处很好;“文革”来临,家人恐慌)和结局(痛别包弟),还有尾声(作者忏悔)。如果觉得应该强化第五部分的作用,则可以把它作为结局,那么原来的结局(痛别包弟)成为故事发展的一部分。  散文固然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但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在本文中,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的情感呈波澜起伏状变化:  悲伤(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因此本文的情与事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情感紧随叙事起伏变化:事件牵动作者的情,作者的情牵动读者的心。本文既是叙事文,又是抒情文。写作手法: 本文写法上的显著特点,是按“自然流”叙事抒情。“自然流”的特点,是使文章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叙事、议论、抒情,过去、现在、将来,一切都自然而然,不见刻意的技巧,又显出深层的技巧。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述:  1.故事进展自然顺畅,其中无生硬的“焊接”或“阻梗”。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下一段的一句“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很自然地过渡到本文拟述之事;中间写包弟的可爱,借用日本女作家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一下就自然地过渡到包弟惨遭厄运的叙述上来了;文章从叙事向抒情转化很自然轻巧,抒情大约是从作者送走包弟、卧榻难眠、思前想后开始的,一直到文章结束,感觉不到其间从事到情、从叙到议的转变的生硬;再有,从过去到现在,是以忏悔的心情连接起来的,也感觉不到其间过渡的唐突。  2.语言朴素自然,全无刀斧雕琢痕迹。读者读了本文受到感动,与本文语言的魅力、震撼力是分不开的。本文的语言既有书面语的特点,又有口语的特点,两种语体很自然地浑融一体。读者只是感觉到事件的自然发生、发展,情感的自然波澜起伏,而感觉不到文章语言形式或语言技巧的存在,可以直击文章的深层和底蕴。  3.自然之中又有潜藏的起伏跌宕,而绝非完全地平直板滞。与“无技巧”相伴的必定是深藏的技巧、高明的技巧,如果真的没有任何技巧,那文章就不足观赏了。如果我们对本文细加品味,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深藏的技巧的。略述一二便可知晓。开篇讲述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是深思熟虑过的,其中必有深意;全篇写哪些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哪儿发议论抒真情,文章的着力点定于何处,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等等,都需要写前斟酌。本文发表之后多得评论家欣赏,一定是它的内容的深刻和形式的巧构吸引了大众关注的目光。7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