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3 再别康桥 学案(5)鲁人版必修2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1.3 再别康桥 学案(5)鲁人版必修2

ID:859210

大小:8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再别康桥》导学学案一.课前一首诗课外古诗背诵【原文】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赏析】本诗借杏花言志。前两句写花开,一水相护,得天独厚,花事繁盛。后两句写花落。如果说前两句写花之形,则后两句写花之神,宁肯飘零天涯,也不甘受屈辱遭践踏。该诗是作者一生的写照。前两句象征作者早年知遇于神宗,仕途春风得意。后两句则表现了作者自请解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二、检查预习1、生字识记畔(pàn):1.(江、湖、道路等)旁边;附近。如:湖畔。本文取此义。2.田地的边界。荇(xìng):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葫果椭圆形。笙(shēng):管乐器,常见的有大小数种,用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篙(gāo):撑船的竹竿或木杆。2、词语识记漫溯:随意地在水中溯流。斑斓:(书)灿烂多彩。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3、预习效果反馈1.作者为什么要写《再别康桥》?2.康桥是一座桥吗? 3.诗的首尾有何特点?三、课堂跟讲1、背记知识随堂笔记那河畔的,是夕阳中的;波光里的,在我的心头。软泥上的,油油的在水底,在康河的里,我甘心做一条!那榆阴下的,不是,是天上的,揉碎在间,着彩虹似的梦。2、整体把握(一)(二)段落层次1.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的。2.第2~6节:对美丽的康河的以及自己内心的。3.第7节:开头,展露其别时的情绪。(三)写作特点表达方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细腻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如“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中心表达:诗歌用柔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旧情的眷恋和珍视,也表达了寻梦时的怅惘、落寞的情怀,在飘逸洒脱的姿态下蕴藏着深沉的忧郁和难言的苦闷。结构完整:整首诗诗行长短错落、舒缓有致,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开头用“轻轻”,最后用“悄悄”,使得诗歌语言既无重复之感,又严谨完整。写作借鉴:语言优美洗练,生动婉丽,如把“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把晚上划舟倘徉说成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是同学们要学习借鉴的。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如何理解“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该诗句是诗人当时内心的真实流露。在诗人眼里,柳阴下波光潋滟的清泉,沉淀着诗人像彩虹似的绚丽迷人的梦,可是梦能寻吗?不能!对理想生活和感情的追求受到挫折,而又不愿让人知道。诗人悲伤、忧愁、苦闷,只好在沉默中听几声透着淡淡哀愁的笙箫,烘托出一种梦幻般的惆怅气氛。四、当堂练习1.有感情地朗读该诗。2.如果当年徐志摩在康桥意气风发,踌躇满志,那么他的诗作的感情该是怎样的呢?3、读《再别康桥》中的三节,完成1~2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1.选出解说错误的一项(  )A.“夕阳下的新娘”,是说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倒映在水中的金柳,随波光一起荡漾,显得更加美艳,作者对如此美景,永远记在心上。C.“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是说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中招摇,仿佛是在向诗人招手示意。D.“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是说天上被操碎了的彩虹和漂浮在潭水上的水草相杂在一起,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就如同彩虹似的梦一般。2.下面是对有关词语的分析,选出错误的一项(  )A.作者用“新娘”来比喻“金柳”,显得艳丽妩媚,表现了作者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B.“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热忱欢迎的态度。C.诗人为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情愿做一条水草,这里的“甘心”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D.用“彩虹”来修饰“梦”,表明梦境的美好,也表明梦境的短暂虚幻。参考答案:1.B(“永远记在心上”不对,应是作者对此感到激动陶醉)2.D(“短暂虚幻”从诗中看不出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