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_长沙》_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沁园春_长沙》_说课稿

ID:858466

大小:28.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综观现在职高学生对诗歌鉴赏能力不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弱,对诗的感受薄弱。鉴于此,学习《沁园春长沙》特制定以下教学安排:一.教材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中,《沁园春·长沙》是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现代诗歌,此单元中四篇课文均是现代诗歌。把《沁园春·长沙》《炉中煤》《致橡树》《再别康桥》几篇现代诗歌放在一起,充分体现了编者的指导思想,让学生阅读和欣赏的同时,结合作品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理解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的寓意,反复吟诵,体会作品的情思和韵味。本文安排在本单元第一课,足见其重要性。(要想上好一堂课,制定教学目标尤其重要)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编排的意图及本文特点,设置了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确立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确立依据:培养语感要靠多读,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会主旨要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分析)四.教法,说学法诗歌鉴赏单元共同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欣赏、鉴别能力,进而能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沁园春长沙》一课教学也不例外。教学本课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使用依据: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展示。多媒体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本课用一至两课时教读。然而此诗篇内容虽是现代的,但形式却是有严格格律的传统的词,这一特点在教学时不应忽略。所以必须做到:1、做好预习。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如舸gě、怅chàng、寥廓liáokuò、遏è),把字面的意思读懂,在课堂欣赏时应该不再有文字障碍。2、诗歌教学应突出形象性。借助图像、音乐,造成浓浓的欣赏氛围。3、 结合解题,可介绍沁园春词牌和写作背景。介绍关于词的知识以简略为宜。背景的重点是:国共合作创造了大好的革命形势,而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了解这一背景才有可能深刻地理解这首词的主旨。1、要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句法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有很大的区别。例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用散文的语言来表达应是:寒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流水。语序的变动和省略虽然破坏了一般的语法规律,却增强了能够说得出的美的韵律和难以说出的美的情趣。2、对重点词语教师可作赏析性点拨。五.教学过程教育学认为:“教与学是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根据这一原则,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质疑,使教学有指向性,引导阅读方向,把一课一得落到实处。学生则在教师指导下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在双方协调一致下圆满完成教学任务。1、导语: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式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师讲:著名诗人藏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2、(1)学生齐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另外一首《沁园春·长沙》补充复习词的知识:词调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本词是长调,分为上下阕,也叫双调。词调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于是作者另标题目“长沙”。(导入设计依据:《沁》是以古典诗词格律写成的一首现代诗歌,所以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了解有关词的背景知识,而学生在初中初步学过毛泽东的另一首《沁园春雪》,由背诵《沁园春雪》导入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2)借助多媒体,出示毛泽东诗词创作特点和本词写作背景。让学生自读阅读提示第二自然段加以了解,教师明确:当时中国摆脱漫长的封建帝王统治仅十五年,各种政治势力角逐激烈,农民运动迅速发展,革命斗争形成高潮,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革命运动加以镇压。毛泽东为躲避追捕南下路经长沙,面对滔滔江水,念及革命斗争,国家前途,回忆学生时代豪情壮志,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词,抒发自己心志。(设计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3、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重点部分)(1)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播放朗诵录音,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设计依据:用标准的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2)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 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请两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老师最后描绘: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的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勃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设计依据: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讲到此,我们不得不提一提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与古人笔下的秋有什么不同?请学生自己分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最后要明确:古人“多悲秋、怨秋”例如:“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毛泽东: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充满活力,正象征了如火如荼的工农革命活动。这在当时,毛泽东在躲避军阀追捕的情况下,秋景如此的美丽,与他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是离不开的。正是毛泽东与众不同之处,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杰出的政治家,有经天伟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仟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设计依据: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4)再读,归纳概括内容,参照思考题讨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的?全诗诗眼是什么?第一问:学生讨论后回答——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彩的秋色图下阙抒情,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第二问:学生回,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阙领字“忆”,领起八句。(复习领字知识)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第四问:学生回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4、教师讲述的内容:诗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试体会下列横线字的好处(1)独立寒秋(2)层林尽染(3)鹰击长空(4)鱼翔浅底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饿气氛(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来的不同的表达效果)5、读,激情体验——联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写为具体可观的形象师讲: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在我们的脑海里展现出来。请学生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在脑海里绘出秋色图,老师展示图画,让学生欣赏。(设计依据: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比较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不同,领路语言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6、 小结:本词通过对大好山河的描绘,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虑,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作者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提示学生联系职高学生实际情况,谈谈感想。请同学们说说欣赏了这首词,体会了毛泽东的远大抱负,谈谈对自己未来的打算,把文中思想落实到实处。(教学在此得到升华)从整个流程来看,注重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的培养,并且结合职高学生的特点,加强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学会用心去体会。5、补充:古诗词的鉴赏指导(扩展知识)1、反复朗读、感知语言2、体味意境、感悟挚情3、把握类别、辨析风格4、明辨手法、把握技巧5、明析典故、加深理解(设计依据:贯彻执行“目标教学”的理念,总结教学流程,给学生一个有关鉴赏诗歌的完整的方法的指导)8、作业:朗读背诵,并在课后搜集毛泽东诗词;用以上5点鉴赏方法鉴赏(水调歌头游泳)(设计依据: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六、板书:万山——红层林——染(远)看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鹰——击(高)鱼——翔(低)沁园春·长沙少年意气忆挥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根据本词上下阕,板书分为两个板块,分别由领字引起词中内容,简洁直观,一目了然课文结构和内容,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设计依据:让学生系统直观的领会本诗的内容、结构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本诗。)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