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语文a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望洞庭》(语文a版)

ID:857791

大小:292.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畅言教育《望洞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刘禹锡的《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这首诗让学生感受到了古代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进而让学生感悟到要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所以这首诗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禹、锡”,掌握“禹、锡、潭、螺”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默写古诗。【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畅言教育3、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月色、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意思  感受诗的意境。2、感受奇特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品味名句的艺术魅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导入课题。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祖国的山水之美吧。请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望洞庭,师指导书写“庭”,齐读诗题。)2、了解洞庭湖。师: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呢?(洞庭湖。)有没有同学知道洞庭湖在哪呢?(湖南省。)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洞庭湖的美景吧!(PPT展示洞庭湖图片,介绍洞庭湖。)3、作者简介。师:了解了洞庭湖,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刘禹锡呢?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1.自由读诗,整体感知美。师:洞庭湖的景色如此之美,诗人站在远处遥望洞庭湖,他看到了哪些景物呢?他又由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畅言教育此联想到了什么呢?你想知道吗?(想。)请同学们自由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读诗,教师巡视。2.检查字音,说说识字秘诀。师出示本课生字:禹、锡、潭、螺(1)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名评价。(2)分享识字秘诀,指名评价。(3)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齐读。3.读出节奏,感受音韵美。(1)师:我们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读出诗的节奏,下面请看黑板,请大家自由练读,边读边试着在书上画画小斜线吧。(2)生自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3)同桌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三、细读古诗,理解诗意:1.交流方法。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我们会用哪些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没有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结合注释;联系插图;串联词意;发挥想象;反复读诗。)2.自读自悟。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来自学一下这首诗吧,你理解了哪句诗的意思,可以自言自语的说一说;另外,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问号。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3.交流反馈。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真激烈,肯定有不少收获,那么谁来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请同学们按诗句的顺序,可以先读出诗句,然后说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了什么方法?指名回答,师生评议。4.齐读古诗。师:刚才几位同学描述得可真美,来,我们一起将这美丽的景色吟诵出来。四、精读古诗,感悟诗境: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畅言教育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洞庭湖的美景,但是诗人却只用了精炼的语句,那么刘禹锡在《望洞庭》这首诗到底写了哪些景物,他又由此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读全诗,边读边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1.湖光秋月两相和师:谁来读读第一句。(生读)诗人看到了什么?(生:湖光、秋月)(板书:湖 月)师:那是怎样的湖光?怎样的秋月呢?(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空中,湖面上波光粼粼,洒满了银色的月光。)出示图片:请你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你眼中的美景。(风平浪静,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指生读,师评价)师:一个“和”字表现出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和谐之美。(板书:和)师:来,我们一起读出这宁静和谐之美。(齐读)2.潭面无风镜未磨师:在这湖光秋月宁静和谐的氛围中,诗人静静地凝望着洞庭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么呢?他是怎样写的? (原来诗人看到这湖面想到了未经打磨的铜镜。)师:这里诗人把什么比作什么?(生答)诗人为什么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铜镜呢?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幅图,白天,阳光照在湖面上,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金光闪闪)此时,天上的白云,岸边的树木倒影是不是看得清清楚楚。师:再想想,夜晚,月光没有阳光那么亮,洒在湖面上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呢?(湖面看起来朦朦胧胧、迷迷蒙蒙。)师:这看起来朦朦胧胧的湖面能像一面镜子一样平滑吗?师:那这是一面什么样的铜镜呢?(未经打磨的铜镜)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未经打磨的铜镜是什么样子吧。(出示铜镜图片)没有打磨过的铜镜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模糊,朦胧)师:月光照在湖面上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湖面宽广,虽然风平浪静,但是还是会泛起层层微波,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欣赏图片)夜晚,湖面迷迷蒙蒙,看不清,就像没有打磨过的铜镜一样。诗人刘禹锡对景物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啊,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在生活中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板书:观察)(指生读,师评价)来,我们一起感受感受洞庭湖的朦胧美吧。(齐读)师: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相互映衬,显出一种和谐之美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畅言教育师:秋天的夜晚,湖面上波光粼粼,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湖水与月光相互映衬,显得非常和谐。湖上一点风都没有,湖面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请把这美丽的景色一起读出来吧。(两句诗连起来,全班齐读)3.遥望洞庭山水翠师:在这朦胧的月色中,诗人眺望远处,还看见了什么景色呢?谁能把它读出来?(生读)在这句诗中诗人着重写了什么景物?(生答)(板书:山 水)师:这里的山水有什么特点?你能用诗中的哪个字眼来概括出来?(翠)师:在皎洁的银辉之下,山愈显青翠,水愈显清澈,山水相互映衬,浑然一体,这也是一种和谐之美。谁能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山水之美?(指名读)小组赛读。4.白银盘里一青螺师:作者看到这样的山水又联想到了什么呢?(生答)师:你觉得这句诗妙在哪?(生答:……比作……)师:这是多么精妙绝伦的比喻啊,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诗人看到月光洒在湖面上,湖面波光粼粼,想到了……)(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湖面集中到君山这一点,君山在这湖中就好像…)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是怎样一幅美景吧。(出示图片)师:诗人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像诗人一样放飞想象的翅膀。(板书:想象)师:诗人想象丰富,比喻恰当,写下这句诗,你感受到诗人对洞庭湖怀有一种怎样的感情呢?(喜爱、赞美)师: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一起来读读这一句吧。师:诗人笔下的洞庭山水变成了精妙绝伦的工艺品,给人莫大的艺术享受,诗人可真浪漫啊!(女生读)师:精妙的比喻让人感受到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真不愧被称为“诗豪”。(男生读)师: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十分青翠,山水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让人爱不释手。一起来读读吧!(两句诗齐读)5.小结全诗。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畅言教育师:在诗人刘禹锡眼里,八百里洞庭不过是案上杯盘而已,诗人举重若轻,自然淡泊,把人与景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这也是人与景的和谐之美啊。师: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湖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底。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首山水小诗,感受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吧!(齐读)6.背诵全诗。(指名背,齐背。)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刘禹锡的《望洞庭》,诗人把美丽的洞庭湖景描绘出来,让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其实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都慕名而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2.师:从古至今,洞庭湖都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希望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洞庭湖玩一玩,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3.布置作业:(1)背诵《望洞庭》;(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出来;(3)在你的画纸上画一画《望洞庭》所描绘的美景吧。(选做) 附:板书设计3、望洞庭    湖      月   和        观察          山      水   翠    想象                                  ◆教学反思略。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