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案初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项脊轩志教案初稿

ID:853727

大小:4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目标:1、疏通字词,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2、通过诵读和分析细节描写,体会本文所寄托的真挚情感,3、分析、掌握作者抒情的技巧,并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教学重点:深切体会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真挚情感。教学难点:分析并把握本文的写作技巧。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都说亲情是世界上永恒的话题,当年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背影》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直至今天“父亲”那“胖胖的蹒跚的背影”在我们的脑海中仍记忆犹新。明代的一位散文家文章风格与此非常类似,他就是被时人称作“今之欧阳修”的归有光,其作品《项脊轩志》一文更是被清代大学者黄宗羲称颂为“明文第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篇奇文的魅力!二、初读疏通字词:检查预习工作,疏通字词。解释句中划横线的字。1、乳二世2、而母立于兹3、执此以朝4、或凭几学书5、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翻译以下句子:1、杂植兰桂竹木于庭2、其制稍异于前三、解题:我们欣赏一篇文章,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文章的标题,那么本文标题《项脊轩志》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志,就是“记”的意思,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现在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项脊轩志》就是记载与项脊轩有关的事物来抒发情感感受的文章了。投影:《项脊轩志》:志,通过记述事物抒发感情、感受的一种文体。项脊轩志,通过记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和事来抒发感情和感受。四、再读体味情感:默读1、作者究竟在本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快速阅读,体味作者在项脊轩中的生活感受。能不能从文中找到一个直接抒情的句子呢?请大家把这句话读出来。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4 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明确:承上启下。那就意味着这句之前的第一段是写“喜”,后面的四段是写“悲”。项脊轩究竟是一间怎样的屋子让作者为之欢喜为之悲呢?2、“喜”缘何起?第一段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居住在项脊轩中的喜悦之情的?我们一起把这段话齐读一遍。齐读第一段1、项脊轩有什么特点?你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项脊轩的主要特点吗?---------陋我没看出什么可喜的呀,一间又小、又破、又暗的老屋而已你们看出来了吗?把你看到的读给大家听听,说说你的理解。明确:“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这几句能看出他在这里读书很快乐,特别是“偃仰”和“啸歌”,课下注解说他“生活悠然自得,豪放自若”“杂植兰桂竹木……,这都是些美好高洁的植物,‘兰桂”从屈原开始就譬喻美德,而竹更是气节的象征!这些从《诗经》和《楚辞》中走出来的植物,可见作者的志趣高远!“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这几句描写夜晚的景色很美,像诗歌,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有喜悦的心情才能写出这么美的景来。明确:“喜”缘何起——环境之雅、读书之乐正如刘禹锡在《爱莲说》中所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悲”从何来?作者又是通过哪些人和事来抒写悲伤之情的?自由朗读2---5段明确:一悲叔伯分家;二悲追忆先母;三悲回想祖母;四悲思念亡妻。同学们读了作者记述的这些事,你们认为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特点?明确:琐碎、平淡。而这样一篇文章却被誉为“明文第一”,那么这琐碎平淡背后会蕴含着怎样深沉的情怀呢?究竟是怎样的人生经历让作者产生如此何深沉的悲伤?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归有光的生平经历。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经历。  归有光生于江苏昆山一个日趋衰败的大族之中。他八岁时,年仅二十五岁的母亲就丢下五个儿女与世长辞,家境急遽败落。这样的一个孩子身上更多的倾注了祖母的慈爱和期望。也许就是这种困境,迫使年幼的归有光过早地懂得了人间艰难,开始发奋读书。归有光自幼聪敏过人,九岁能成文章,十岁时就写出了洋洋千余言的文章,二十岁考了个第一名。正当他信心满怀的时候,却连连落第,五上南京,榜上无名,其间惨淡经营,寒窗十五载,三十五岁时才以第二名中举,直至60岁才中进士,坎坷的仕途给他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相濡以沫的妻子早逝更是给了他沉重的打击。所以,《项脊轩志》一文中有太多的岁月的沉淀。你觉得本文最大的特色是什么?——细节。看来同学们与大学者黄宗羲先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五、精读体会细节合作探究:黄宗羲曾评价道:“予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品读第二至第五段,勾画出最能打动你的细节,并谈谈理由。教师范读2---5段点拨:“迨诸父异爨……”人事变迁,分奔离析,跃然纸上,对于一个世家子弟来说,也许没有比家道中落、团圆难再,更能让他痛心疾首了!年轻的归有光尽管怨恨却也无奈,这更加深了他发奋读书考取功名的念头!4 儿寒乎?欲食乎、叩跨越时空而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令人泪下。归有光的另一篇回忆先母的文章《先妣事略》中记载母亲出身富裕家庭,但十分勤劳节俭。16岁嫁入归家,到26岁身亡,十年期养育了5个孩子。照顾这么多孩子已十分辛苦,母亲经常是牵着大的抱着小的手里还在做针线活,从不停歇。母亲去世的时候,儿女最大的才九岁,看见家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为娘是睡着了。本文中只记叙了慈母的一言一行而已,同学们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母爱。归有光8岁丧母,当听到老婆婆绘声绘形地描绘慈母的音容笑貌时,勾起对慈母的深深怀念,所以老妪话还没说完,“余泣,妪亦泣”。“妪每谓余曰”中“每”老婆婆每次说他每次哭,说明他伤心的程度。同学们,这次第怎一个“泣”字了得啊!细节是用来抒写人的灵魂的,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只有关注这些看似平淡的细微之处,才能慢慢地触摸到作者的灵魂!祖母: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小脚的祖母却跑得如此之快,可见“望孙成龙”心情的急切。祖母的殷切期望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了,这是读书的一个境界。归有光回忆起祖母“长号不自禁”,然而想起母亲的时候却是“余泣,妪亦泣”,难道归有光对祖母的感情超过了对母亲的感情?有没有更重要的原因/?明确:也许他和《陈情表》作者李密一样,母亲早逝由祖母抚养成人所以对祖母的感情更深。归有光的祖母去逝时,他仍未中第,有负祖母的重托,种种伤心涌上头,自然要“长号不自禁”了其实祖母在这一段文字中共说了三句话,大家想一想这三句话的语气和语调一样吗?咱们试着来读一读,用声音将自已的理解表达出来。“他日汝当用之”,这一动作包含了祖母对年幼丧母的孙儿无尽的关怀和希望!而在写本文之前,作者已经经历了两次科考的失利,作为家中长子,此时“瞻顾遗迹”,自然百感交集,何日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何日才能得偿祖母的夙愿?功名未就,愧对祖母,故“长号不自禁”!妻子:“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虽寥寥几笔,透露的是夫妻间琴瑟和谐的温馨场面。其妻魏儒人除了十分贤惠,更因为家学渊源,颇通文字,也十分好学。回娘家时,跟家中姐妹时时谈起的,也不是生活的困窘,而是丈夫读书的“阁子”项脊轩。她自己不以生活的艰辛为苦,还时时勉励归有光:“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请敕命事略》)在封建社会中,婚姻都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的,娶一个三从四德,相敬如宾的妻子并不难,难的却是心灵相通的知已。魏孺人不但德才兼备,更有良好的文学素质,与归有光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他们之间不止举案齐眉,更是琴瑟如鸣。结婚六年,夫唱妇随,神仙眷侣如此美好温馨,妻子又走了,如何不让他伤痛呢?你觉得最能体现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深的句子是哪一个?“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句话中没有一个言“情”的字眼,为什么大家反而觉得它表情最深呢?这个句子有什么特色?——含蓄、淡雅。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生命中不能失去,更何况是一次次的失去。妻子的死,再一次给归有光带来最沉重的打击。这三句话寄情于物,虽然平淡,但表现了作者对妻子深沉的思念,“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树盛,人亡!物是,人非!六、归纳本文被誉为“明文第一”的缘由:1、选取琐事,寄托深情。4 2、细节描写,真实动人。3、语言含蓄,淡雅清新。七、师生齐读最后两段“今已亭亭如盖矣”似一声长叹,穿越古今,至今还时时撞击着我们的心扉!感谢归有光给我们留下这么优美的文章,让我们感受到琐碎平淡背后的深情!八、写作启示:1、“清水芙蓉”胜过“浓妆牡丹”2、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要我们用心贴近生活,我们就能透过琐碎平淡进入美丽的人生境界,我们的生活就处处充满感动!九、延伸阅读:《寒花葬志》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乎!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之食,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回想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