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ID:853025

大小:1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蟋、蟀、嚼、贮、咽、蹭”理解相关词语。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蟀、嚼”两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把握“觉”、“藏”、“嚼”、“骨”等多音字的读音。3、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的同时,获得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4、通过读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5、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教学难点】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指名说) 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广。今天吴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29课。二、揭题。1、齐读课题。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结合图片指名让学生写写“蟋蟀” ,并说说识记方法。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三、学习课文(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20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过渡语: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2、学习多音字“藏”。课件出示多音字“藏”,指导学生从动、名词上区分其读音。(名词读zàng动词读cáng)3、探究原因。同桌进行口语练习(用课件出示“因为,所以” 的句式,让学生说说红头到牛肚子旅行的原因。)过渡语:对于红头来说,这次旅行纯属意外。红头是怎样进行这次意外的旅行的?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课文的8——20小节。(三)再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1、提出合作读书的要求:(1)女同学读红头说的话,男同学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旁白。(2)边读边思考: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2、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1)课件出示多音字,学习多音字,相机指导书写“嚼”,指导理解相关词语。(2)指名说说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A、指名说。B、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相关内容:(3)口语练习:由于得到青头的帮助,红头顺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红头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请与同桌合作完成下列练习。 红头从走到,又从来到了。最后,在牛的时候,随着。(过渡语:牛到底有几个胃?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4)指名结合画面内容完成以下口语练习。牛共有胃,前,只有。四、归纳小结1、初步了解科普童话小品的文学体裁。 师:课文用童话的形式,通过红头在牛肚子旅行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这样的体裁就是科普童话小品。2、概括分析,明晓事理。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得到青头的帮助,它也不可能顺利地从牛肚子里出来。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悟?(预设学生的回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遇事冷静不慌张)是啊。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事,都不能紧张,一定要发挥聪明才智,冷静处理好事情。更重要的是学会互相帮忙,共同解决困难。请记住:团结就是力量。板书:29、在牛肚子里旅行 原因:捉迷藏——躲在草丛中——被牛吃到肚子里(意外)遇事冷静不慌张(大吼一声)团结互助定成功过程: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里——出来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感觉要比上《南极风光》一课轻松得多。之所以会有这种轻松的感觉,全归功于白老师的精心指导。课前,白老师特意提醒我:要注意处理好教学环节,一定要结合文本进行口语训练,预设前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点·····可以说,白老师的一席话让我明确了这节课的教学方向与思路,因此才会有如此些许的进步。但仍有诸多不足:如各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教师说得太多,学生说得太少,对学生进行的语言训练活动量不足,忽略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直接对话等。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