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与《茶馆》课件1
加入VIP免费下载

老舍与《茶馆》课件1

ID:851672

大小:1.04 MB

页数:40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小茶馆大社会 莫谈国事 老舍与《茶馆》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投湖自尽。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他先后写下《残雾》《国家至上》《张自忠》《大地龙蛇》《龙须沟》《茶馆》剧本,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主要著作 代表作;解放前创作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建国后创作的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因《龙须沟》的创作1950年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世界上最穷的人是没有朋友的人。——老舍 《茶馆》资料库1956年12月2日,老舍先生来到北京人艺,在“205”会议室亲自给大家朗读新创作完成的三幕话剧《茶馆》。 1958年3月29日,由焦菊隐、夏淳导演的《茶馆》在北京的首都剧场公演,反响强烈。身为北京人艺院长的戏剧家曹禺在看了戏之后,兴奋地对老舍先生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1963年5月,本剧复排上演。当时由于受来自“左”的干扰,在重压之下,剧中被硬加进了所谓的“红线”。1966年“文革”初,《茶馆》被打成黑样板、大毒草。老舍先生被诬陷为反动文人和黑线人物。先生威武不屈,自尽于太平湖。 1983年,《茶馆》赴日本演出。1986年,《茶馆》赴香港及加拿大演出。同年,《茶馆》赴新加坡演出。1992年7月16日,《茶馆》在北京人艺建院40周年时,老一版《茶馆》在首都剧场演出第374场,成为告别演出。  1999年10月12日,北京人艺以全新演出阵容重排的《茶馆》在首都剧场公演,两个多月里连演60多场。1979年2月,在老舍先生八十诞辰之际,北京人艺以原班人马重排上演《茶馆》。 1980年9月至11月,北京人艺演出的《茶馆》应邀赴德、法和瑞士三国进行了访问演出。全程50天,访5个城市,共演出25场。这是我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 茶馆简介《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通过在茶馆里活动的70多个各色各样的人物,依次反映了三个时代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全剧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第一幕:清末(大清国完了)第二幕:民国初年(军阀统治完了)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也将完了)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那一年,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于此。信洋教的小恶霸,依仗洋人的势力欺人。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请官府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钱粮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闲。朝中的太监总管用高价买妻子。农民和城市贫民卖儿卖女。特务更厉害,随便抓人问罪…… 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无论主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北京被日军占领了8年,老百姓好不容易盼来了胜利,又来了国民党,日子照样不好过,甚至连最善于应付的茶馆老掌柜也上吊了。什么都完了,只盼着八路军来解放……身怀绝技的无法维持生计,民间艺术频于失传。恶势力异常活跃,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国民党官僚互相勾结,横行霸道,地痞、特务如鱼得水。 第二幕(节选部分)军阀混战时期,洋人操纵军阀相互开战,因而富了洋人,苦了百姓。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 走进《茶馆》第二幕剧本中舞台说明的类型、特点和作用分别有哪些?(举例)《茶馆》第二幕中出场的人物有多少位?可以把他们分为哪几类?(列表)戏剧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可以从哪些方面具体看出来?(圈点)俗话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茶馆》第二幕中的戏剧冲突是什么?主题又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说明) 舞台说明所反映的是1916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裕泰”茶馆是北京城内硕果仅存的一家,可见军阀混战时期街市的冷落萧条,茶馆内设置的时装美人广告画和“莫谈国事”的大字,可以联想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和渗透,也看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从茶馆的修理门面,预备开张,足见主人王利发的审时度势,随俗为变,善于经营的特点。 本剧为多幕剧(三幕剧)、话剧、悲剧、现代剧。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作者在《茶馆》中着力刻画了一批“小人物”。剧中人物可怎样归类?①王利发②松二爷③康顺子④崔久峰⑤吴祥子⑥刘麻子⑦宋恩子⑧唐铁嘴⑨常四爷⑩巡警⑾老林⑿老陈⒀秦二爷1、下层劳动人民:2、封建遗老遗少:3、旧民主主义者:4、民族资产阶级:5、反动统治阶级的走狗帮凶:6、社会的渣滓:提示:①③⑨②④⒀⑤⑦⑩⑥⑧⑾⑿ 对难民:口气强硬,没有同情心。对巡警、大兵:奉承、巴结、讨好,委曲求全,明知是敲诈,还陪笑脸,不得罪他们。对唐铁嘴:满心厌恶,轻蔑,还要笑脸相迎,不得罪。对报童:烦恼。对宋恩子、吴祥子:对其敲诈,不敢反抗,曲意奉承。王利发对不同人的不同态度结局:茶馆被霸占,悬梁自尽。悲惨! 王利发的形象特点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他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常四爷形象特点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典型意义: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松二爷形象特点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典型意义: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宋恩子、吴祥子:吴祥子宋恩子●巡警:敲诈勒索,欺压百姓的恶势力。●大兵:蛮横打劫,欺压百姓的兵痞。卑劣奸邪凶狠无耻走狗帮凶1、老牌特务,顺风倒的奸邪小人,封建王朝凶恶走狗,统治阶级的爪牙,告密捕杀革命者,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2、大清时代,把旗人常四逮捕入狱。3、十多年后,他们又遇常四爷,这场戏,更显出他们有奶便是娘,始终依靠有势力的反动统治者的本质。 ●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地痞●唐铁嘴:麻衣相士,算命骗人抽大烟,油嘴滑舌的流氓。●二德子:营里当差,走狗打手●老陈、老林:合伙买妻的逃兵。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社会渣滓典型意义: ●秦二爷的形象:1、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代表2、搞了一辈子实业救国,到头来他的工厂被国民党当作“逆产”没收,拆毁。3、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重压下,最终破产(先被日本“合作”掉,后被国民党当作“逆产”没收、拆毁、“充公”)。典型意义: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破产和旧民主义“实业救国”理想的失败。民族资本家爱国求实结局悲惨秦二爷 ●崔久峰的形象:1、“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2、“中国非亡国不可”,堕入佛门,逃避现实。这是失败的、颓丧的旧民主主义者形象。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悲观绝望逃避现实典型意义: 剧本“剪影式”地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着。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如李三的报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将临。 剧作家意在表现一个重大主题,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小茶馆,大社会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课文的语言特色1、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出场的人物不论台词多少,都写得活灵活现。 2、充满幽默风格的语言唐铁嘴夸耀自己抽白面的对话,看似可笑,却激起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像句玩笑话,表现的却是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既表现出松二爷的怀旧情绪,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寓庄于谐的幽默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长的回味和思考。含泪的幽默 3、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这个特点在课文中表现得很明显。在《茶馆》中恰当地应用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真实。 从戏剧语言看时代特点王淑芬:“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满清覆灭。李三:“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政局动荡。大兵:“屌!谁要钞票?要现大洋!”——通货膨胀。吴祥子:“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半殖民地时代。刘麻子:“现在,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现大洋!”——官僚生活腐化堕落。 《茶馆》与《雷雨》比较阅读1、戏剧结构不同《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卷轴画式结构。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雷雨》采用的是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作者巧妙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方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在一起,剧情发展紧张激烈。 《茶馆》与《雷雨》比较阅读2、戏剧冲突特点不同《茶馆》矛盾冲突——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人物之间没有正面冲突,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小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曹禺的《雷雨》表现为人物之间的正面冲突: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尖锐集中,剧情发展紧张激烈。 指导完成课后练习 1、“裕泰”茶馆是北京城内硕果仅存的一家。“硕果”一般比喻巨大的成绩。把一个微不足道的茶馆的存在说成“硕果”,是大词小用,暗示当时社会有价值的东西已经不多了,透露出黑暗的现实、军阀混战时期街市的冷落萧条。 2、“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帝制虽然改了,但“国事”却如潮水似的无情地涌来:军阀开战、饥民逃难、兵警横行等等。这一切使得王利发的茶馆日益陷入窘境。他把“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越来越大,透露出他对社会的不满,也反映了他不想因茶客谈国事受到牵连、影响茶馆生存的心理。 4、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有了点精神)你看看,看看,(打开罩子)多么体面!一看见它呀,我就舍不得死啦!松二爷是个旗人,他在满清王朝灭亡以后还在留恋着过去,鸟儿成为他唯一的精神寄托。虽然挨饿,但一提到鸟儿就有了精神,一见到鸟儿,就舍不得死,让人听了觉得可笑。但这可笑的背后却使人感到心酸:一个能写会算的人,自己养活不了自己,还要靠鸟儿来维系自己的生命,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3、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通过谐音双关,表明了李三内心的痛苦、凄凉和对王利发的不满。5、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那点意思”——是要钱的委婉说法。“不好意思”——是指钱太少,说不过去;实际上是暗示王利发不要给得太少,否则就会跟他过不去。表现了说话者无耻、无赖的本性。 “大英帝国的香烟,日本的白面,两大强国伺候我一个人,福气不小吧?”既表现了唐铁嘴的无耻,更透露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对中国人民的毒害。“一个这么无耻的人可以说这么无耻的话,在情理中。同时,我叫他说出那时代帝国主义是多么狠毒,既拿走我们的钱、还要我们的命!”——老舍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