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2诗两首再别康桥》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2诗两首再别康桥》

ID:849115

大小:1.85 MB

页数:42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再别康桥徐志摩 导入新课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也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关于这个风流才子的别离之情! 作者介绍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并于同年与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与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的新诗可称千古绝唱。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徐志摩的内心世界。 徐志摩 徐志摩、林徽因和泰戈尔在一起 徐志摩与张幼仪 徐志摩与陆小曼 徐志摩与林徽因 林徽因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其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陆小曼陆小曼,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同年参加了中国女子书画会,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 作品简介《再别康桥》出于他自编的诗集《猛虎集》。这首诗当写于1928年11月6日诗人第三次旅游归国途中,中国海上。“康桥”即今译“剑桥”,诗人关于它的作品较多,1922年,从剑桥进修归国后,创作诗歌《康桥,再会罢》,1926年,二次旅游该国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可看出诗人对康桥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 剑桥大学图片欣赏 剑桥大学拜伦潭 一、全班学生齐读在阅读的同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2.这首诗送别的对象是什么?3.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 二、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在阅读的同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依依惜别之情。诗歌中作者再临康桥后离别的那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2.这首诗送别的对象是什么?对象是康桥,是西天的云彩。3.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借代指康桥美好的一切,用康桥太直接,这样更诗意。 赏析鉴赏同学们在朗读之后,有没有发现这首诗读起来很美,《再别康桥》是首新格律诗,那么我们来具体分析这首诗。 ●诗歌解析(全诗共七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那三个“轻轻”,使我们体会到,康桥是美丽的,而这美的最集中的表现在一个“静”字。三个“轻轻”是诗人对康桥之美的观照,即使“作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于内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表现了诗人对其的惜爱之情,并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第二节至第六节则是作者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一个全过程的典型概括。夕阳中幻成的金柳,是这种宁静之美的具体体现,而这金柳在诗人的心中就像是能使他心情荡漾的安静、娇美的新娘。那新娘美得让诗人不敢正视,他移开自己的目光,低头却见到柔波之下“招摇”自在的“青荇”。一泓闪亮映入诗人的眼角,使他不由自主的转头观望——那是拜伦潭,可在夕阳的映照下,是揉碎的彩虹在沉淀自己的梦!本来就充满梦幻色彩的虹,却也在寻着自己的梦,这自然使诗人想起以往在河上披星流舟放歌寻梦的情形。此时像又在寻梦,但现实使诗人已不能放歌:离别在即,不能;静美于心,不忍。唯有“悄悄”才是诗人所愿。而此时的康桥,也沉默,似乎也不愿离别。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最后一节,与首节呼应,又有深入,“轻轻”变成了“悄悄”,物我两情眷眷溢于诗表。诗人以优美的意象,宁静平和的心态,写了对康桥深深的眷恋之情。 ●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怅惘热烈寂然 结构分析再别康桥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6)第三部分(7)轻轻的我走了轻轻的我来了轻轻的我招手河畔上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悄悄的我走了悄悄的我来了我挥一挥衣袖作别母校生离愁泛舟康桥来寻梦悄悄离去心忧伤离愁别绪依恋母校 课文总结《再别康桥》一诗,我们读到的是离情,但给我们启示的却是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学习这首诗后,让我们仿佛亲身进入到了美丽的剑桥大学,走到了那美丽的拜伦潭旁,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再别康桥》的艺术分析!作业:1.课后第二、三题。2.两首新诗抄一遍。 下课! 再别康桥徐志摩 结构分析再别康桥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6)第三部分(7)轻轻的我走了轻轻的我来了轻轻的我招手河畔上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悄悄的我走了悄悄的我来了我挥一挥衣袖作别母校生离愁泛舟康桥来寻梦悄悄离去心忧伤离愁别绪依恋母校 诗歌特点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指在韵律方面给人的美感。建筑美:指外观整齐,给人建筑的美感。绘画美: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给人以美感。三美 具体分析(一)音乐美1.这首诗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相似,结构上相似,读起来节奏也相同。这种方法我们在《雨巷》中接触过,叫做回环往复,在诗经中就叫“复沓”。这样就可以使得诗歌前后呼应,结构圆合,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 具体分析(一)音乐美2.韵律和谐韵脚: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每一小节2、4句押韵,节节换韵,表现诗歌韵律跳动的美感。 具体分析(一)音乐美3.诗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悦耳动听,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 具体分析(二)建筑美1.节的匀称共有七节,每节四行,显示节的匀称。2.句的整齐每行字数不同,但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显得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每一节两两错落有致,突显句的整齐。 具体分析(三)绘画美上节课总体找出了金柳、青荇、清泉三个意象。1.金柳。(1)为何柳树在诗中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被夕阳照射成金色的柳树,宛如最美丽的新娘,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 具体分析(三)绘画美1.金柳。(2)如果不用金柳,二改用苍松翠柏,能不能说成是“新娘”?为什么?不能,因为夕阳下的金柳才有新娘的柔美。(3)为什么不说是朝阳中的新娘?夕阳中的新娘是带着忧愁的,和离别的气氛吻合,朝阳中的新娘太朝气蓬勃,与情调不符。 具体分析(三)绘画美2.青荇。(1)“青荇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拟人,表达了青草的可爱,而招手摇摆像是在欢迎诗人,显得生动形象。这是作者的想象,他认为康桥的一草一木都对他有感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母校的爱。 具体分析(三)绘画美3.清泉。(1)第四节中用了什么手法?把清泉比喻成为虹。(2)为什么把这潭清泉说是彩虹似的梦?在康桥的学习时光是徐志摩一个美好的梦,如同七色彩虹般美丽,而今不在康桥,只能在梦中相见康桥。 具体分析(三)绘画美4.满载一船星辉,诗人想放歌,但为什么不能放歌?作者意识到要与康桥离别,悄悄的离去,心情无奈、依恋,他觉得不能放歌,唯有叹息,生怕打搅仿佛沉睡在梦里的他所心爱的康桥。 具体分析(三)绘画美5.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语?笙箫是一种乐器,把悄悄比作“别离的笙箫”,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由前面的悄悄压抑到在即将离别之时再也无法压抑,心中喷涌而出的留恋之情,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有类似的审美效果。 具体分析(三)绘画美6.“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中,谁在沉默?什么表现手法?康桥与夏虫都不知诗人要离去,不可能为他的离去而沉默,是诗人自己主观上的沉默,无声的侧面烘托离别的愁绪。 课文总结通过学习了《再别康桥》这一首诗的“三美”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我们更能体会到徐志摩对母校的爱与留恋,也希望同学们以后能这样热爱我们的母校。 迁移练习●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比较赏析: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作。诗人捕捉到的是女郎道别时一刹那的姿态,“温柔”、“娇羞”、“蜜甜的忧愁”准确地传达出少女楚楚动人的韵致以及依依惜别的情怀,“不胜凉风”的水莲花的比喻也恰如其分,最终使诗人对日本之行的观感定格在“水莲花”般的少女“一低头”的温柔之中。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