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教案-19-大象的耳朵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二年级语文下教案-19-大象的耳朵

ID:844883

大小:87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着“改变”这一主题,安排了《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4篇课文,故事生动有趣,语言幽默。《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围绕“改变”讲了妙趣横生的故事。《青蛙卖泥塘》一文则讲述了因为不断改变,而使烂泥塘渐渐地变成了一个好地方的故事。《小毛虫》展示了因为不断努力,笨手笨脚的小毛虫变成了美丽的蝴蝶的经历。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目标大象的耳朵21.认识51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3个字,正确读写35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问句,分角色表演《青蛙卖泥塘》。3.能画出大象的话,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能借助提示讲《蜘蛛开店》《小毛虫》的故事;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4.能结合生活,说出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理解;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蜘蛛开店2青蛙卖泥塘2小毛虫2语文园地七21.认识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认读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2.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学习含有“好像”“像……似的”“像……一样”的比喻句。3.写清楚自己想养小动物的理由。 4.发现“又、土”等字作偏旁时的笔画变化,发现“车、牛”等字作偏旁时的笔画及笔顺变化,写好“劝、转”等字。5.背诵《二十四节气歌》。6.自主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发挥想象,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 19大象的耳朵▶教学目标1.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扇”,会写“扇、慢”等8个字,正确读写“耳朵、扇子”等10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问句。3.能根据文中的语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并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教学重难点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并结合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利用组词区分多音字“似”“扇”;图片对比识字“耷”“竖”,体会“耷”“竖”的意思;字理识字“竿”;利用偏旁识字“咦”;结合动作识记“痛”。(2)写字:本课有8个合体字,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结构、比例和关键笔画。利用归类指导写字,如“兔、安、最”都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慢、根”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扇、痛、遇”都是半包围结构,包围部分撇或捺要写舒展。2.朗读教学本课的对话、问句比较多,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抓住“?”,读出疑问的语气。可以分角色进行朗读,表演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感情,读好对话。3.阅读理解本课可以按照“大象为什么要改变想法——怎么改变——改变后导致怎样的后果——大象最后如何改变”的教学思路展开。首先,引导学生借助图片了解大象耳朵的特点,为后文与其他动物耳朵的对比做铺垫。然后,体会大象为什么要改变想法,读好小动物和大象的对话,最后可引导学生了解大象是怎么改变的。▶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扇”,会写“扇、慢”等8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问句。板块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大家知道大象都有哪些特征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象的耳朵)2.走进故事,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大象的耳朵是耷拉下来的,许多小动物说自己的耳朵是竖着的,于是大象想办法让耳朵竖起来。后来,他认识到耳朵耷拉下来的作用,明白了“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道理。(2)指名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多音字“似、扇”。课件出示: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3)其他小动物的耳朵是怎样的?认识“竖”字。(4)分别有哪些小动物指出大象的耳朵跟大家不一样?【设计意图】通过谜语的导入,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并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了解了大象耳朵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大象的耳朵和其他动物的耳朵不一样。板块二理清脉络,聚焦对话1.学生结合句式汇报交流。课件出示:小兔子、小羊、,还有,见到了大象,都要说他的耳朵跟大家不一样。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小鹿、小马、小老鼠。2.他们分别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 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指导朗读,抓住“咦”“了”“呢”3个语气词,读出疑问的语气。3.语言练习:小鹿、小马、小老鼠等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出毛病了,他们会怎么说?预设:小鹿说:“呀,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小马说:“哇,大象啊,你的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的呢?”小老鼠说:“大象啊,你的耳朵为啥是耷拉着呢?”4.大象听了小伙伴的话后,有什么反应呢?课件出示: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1)指导朗读。(提示:这是个长句子,里面还有问句,注意读出怀疑的语气)课件出示: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2)教师范读,注意长句子的停顿。(3)学生练习自由读。(4)指名读,评价。(5)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练习读好对话,如分组读、同桌互读、男女生读,注意读好问句。【设计意图】文中出现的人物较多,但是跟大象说的话相似,因此在梳理情节时,可设置问题:他们都跟大象说了什么?让学生较快找到相关语句及关键信息,通过指导朗读,读悟结合,理清文体结构,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悟中,有目的地进行语言练习,将训练落到实处。板块三观察生字,指导书写1.汇报交流,识记生字。(1)观察金文和小篆体的“安”。(课件出示金文和小篆体的“安”字)“宝盖”指新房,“女”表示新娘,古人称娶亲成家、专心度日为“安”,称内心愉快为“安”。(2)字理识字:“竿”,竹竿是竹子做成的,所以上面是竹字头。 (3)动作识记:“痛”是病字旁,结合动作做扶住额头、捂住心口状,指导认读词语“头痛”。(4)认读词语“跳舞”“心烦”。2.观察生字,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会写字“扇、慢、遇、兔、安、根、痛、最”。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2)发现疑难,交流书写要领。3.教师范写,提示要点。(1)“扇、痛”是半包围结构,“扇”字上面的“户”撇要写舒展,里面的“羽”注意大小不一样,写紧凑。“痛”字里面的“用”字改“撇”为“竖”。(2)“慢、根”左窄右宽,其中“根”字的偏旁“木”改捺为点。(3)“安、最”中间横画伸长,托住上部。4.书写生字,评价指导。(1)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2)个别点评,展示优秀书写示例。出示问题书写示例,并纠正。5.抄写词语。耳朵扇子遇到兔子后来不安毛病头痛最后人家练字除写字外,“读帖”是必不可少的。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注意重要笔画所在的位置、结构的比例,这些观察和指导对学生的书写至关重要。书写后及时评价反馈,指出优缺点,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根据文中的语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并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教学过程板块一词语复习,语言运用1.复习词语,检查认读。课件出示:似的耷拉竖起来竹竿跳舞心烦 扇子遇见头痛不安慢慢地扇风(1)读一读,想一想,哪些词语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2)重点强调:“耷拉”“扇子”“慢慢地”注意第二个字读轻声。多音字“似”,在这里读“shì”。“扇子”的“扇”读“shàn”,“扇风”的“扇”读“shān”。2.理解感悟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1)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大、耷拉着)请读出大象耳朵的特点。(2)“耷拉”是什么意思?(下垂)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耷拉”下来的?课件出示:()耷拉下来()耷拉下来()耷拉下来(3)你能用“耷拉”说一句话吗?(4)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5)请你也仿说一句。课件出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通过词语复习,巩固所学生字,并通过对多音字组成的词语进行认读,掌握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通过学习、仿说,学以致用,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写话、作文奠定基础。板块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1.角色朗读,探究原因。(1)大象在外边慢慢地散步,遇到了很多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分别是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大家都说他的耳朵有毛病。现在,分小组选择你最喜欢的动物演一演,看看为什么小动物们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第2~7自然段,感悟小动物们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的原因。(3)学生分组进行练习。(4)分组展示。小组上台表演。(课前准备好动物头饰)生1(蹦蹦跳跳)小兔子:“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生2(咩咩叫)小羊:“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生3(双手放在头顶当鹿角)小鹿:“大象呀,我的耳朵是竖起来的,多有精神,而你的怎么老是耷拉下来呢?”生4(嘚嘚嘚地跑过来)小马:“大象啊,你真的和我们都不一样,你的耳朵为什么老是耷拉下来呢?”生5(吱吱叫)小老鼠:“大象大哥,你都快急死我了,你的耳朵耷拉着,是不是哪里不舒服?”……生齐说:“你看,我们的耳朵都是竖着的,只有你的耳朵耷拉着,一定是出毛病了。”2.感悟过程,感受变化。(1)那么大象接受小动物们的意见没有?指名读第8~12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课件出示:大象的耳朵大象的做法结果大象的感受撑起来放下来(2)大象是怎么让耳朵竖起来的?课件出示: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3)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做舒服吗?你是从哪句话知道大象的感受的?课件出示: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认识“痛”和“烦”,理解“头痛”和“心烦”的意思,这里指大象因小虫子飞到耳朵里、吵得不能睡觉而焦躁不安。(4)读到这里,你觉得大象应不应该把耳朵竖起来?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预设:原来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是有原因的,因为耳朵大,容易进蚊虫,所以耳朵才耷拉下来。(5)大象把耳朵耷拉下来后,结果怎样?课件出示: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6)现在,我们明白了什么?预设:大象的耳朵根本没有毛病呀,耷拉下来是有道理的。让学生利用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加具有主动性。板块三抓住“变化”,深化理解1.再读课文,寻找改变。(1)大象一开始并没有觉得自己的耳朵有什么不一样。他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请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大象的话。(2)交流汇报。课件出示:l大象说:“我生来就是这样啊。”l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l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2.链接生活,引导探究。(1)当大象明白了自己的耳朵没有毛病后,又是如何做的?课件出示:“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2)“人家”指谁?“我”为什么不用和“人家”一样?(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4)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你听说过或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吗?(5)当你发现自己跟别人有不一样的地方时,你是如何做到“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6)小结:每个人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正确判断,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盲目地改变自己。只要是对的,我们就应该坚持。3.总结提高,拓展延伸。(1)通过大象撑起耳朵又放下来这件事,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为什么?(2)阅读《与众不同的麻雀》,思考:这个故事中的小麻雀跟其他麻雀有什么不一样?你读完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与众不同的麻雀》)(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真正的学习是相互的,不是一味地由老师教,而是让学生有机会说、多说、想说,学会表达、爱表达,才能真正落实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的学习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参与。只有把思考与行动结合起来,将课文与生活结合起来,拓展延伸,才能真正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教学反思本篇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将“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在故事中进行了渗透,深入浅出,易于接受。在本课教学时,我在“扎实”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1.词句训练扎实有效。在词句教学时,我先通过解读文本,再结合生活实际对词句进行理解,如,“你还见过什么事物是‘耷拉’着的吗?”“用‘耷拉’说一句话”,等等。既进行词、句训练,又为后文大象想法的改变做好铺垫。再如,学习比喻句时,进行巩固练习,学练结合,效果显著。2.朗读训练,读出内心情感。在本文中,有几句人物的对话,并且有问句的出现。在教学时,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好人物对话,如分角色读、表演读、自读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读,读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丰富自身的情感,同时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具有主动性。3.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资料袋语文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在教学中,让学生讲述对关键句子的理解,让学生会表达,能表达,敢表达,爱表达。将课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从而真正渗透语文学科素养。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