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教学设计

ID:842865

大小:27.4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设计——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5课《古诗二首》学校:那务镇那冰小学授课教师:吴世荣时间:2018年11月教材分析: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朝杜甫的《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的是六月西湖荷花盛开的独有美景,语言浅白,表达了诗人喜爱和赞美西湖美景的情感。2.课文以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有利于激发想象画面说话的兴趣。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4.课后练习“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的学习心理过程才能达成,需要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再表达的全过程。切实做好该目标的任务分析,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是确保目标达成的保障。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2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借助插图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这些都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2.二年级的学生要高质量达成教学目标“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无论从拥有的知能水平还是认知心理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因而评价的目标水平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能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说出符合诗句意思的画面,就应该视作达成教学目标,不宜提出具体形象的要求。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会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过程与方法:(1)生字的讲解上采用组合、拆分、组合释义和课堂练习等方法,帮助学 生加深和巩固会写、会认的生字。(2)自读课文,学生能在课文中用斜线画出市局的停顿。(3)同桌互助形式,学生通过同桌合作的方式能更好地掌握生字。(4)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学生对诗句意思的初步了解。(5)利用多媒体,学生积极参加讨论中能对诗中的景象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学生能体会到朋友间的离别之情。(2)通过课堂的教学,学生能感受到祖国壮美的河山。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本文生字,能大概说出诗句的画面。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教学方法:练习法、引导自学法、同桌互助法、多媒体展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师:播放节选《白蛇传》主题曲《渡情》视频。师:同学们看完视频,老师想问一下大家视频上面的地方是哪里呢?(学会回答,可从歌曲中寻找)师:非常棒,歌曲中正是说了西湖的美景,其中《白蛇传》的拍摄地点也是在西湖。师:西湖是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我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用佳句来赞美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诗人杨万里描写西湖美景的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边介绍西湖,边播放西湖美景的ppt)板书:1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识记生字1.会写、识记生字【师:下面请同学们举起你抓笔的小手,跟着老师边读边写4个生字的笔画。穿插到每一个生字里面进行书空。】 同学们,在我们学习古诗前,我们先一起来学习诗中的生字。(1)“湖”(拆分法:湖=氵+古+月)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个生字,(课件:湖)大家会不会读这个字呢?(生回答,课件出示拼音)师:大家一起来说说“湖”字的结构——左中右结构。同学们我们根据左中右结构进行拆分可以如何拆分呢?——湖=氵+古+月师:下面我们来给生字配上小伙伴吧。(组词:湖面、西湖、江湖)(2)“穷”(组合释义法:穴+力=穷,会意字)师:“穷”字如果用组合法——穴+力=穷(释义:身居洞穴,身体被迫弯屈,不自由,所以窘迫。)组词:贫穷、无穷、穷苦反义词:穷——富(3)“莲”、“荷”(组合法:艹+连/何=莲、荷)师:我们用组合法来对生字进行组合,该如何做呢?——艹+连/何=莲、荷组词:莲心、莲花、莲子;荷花、荷包、荷叶多音字:hé(荷花、荷包、荷叶)荷hè(电荷、负荷、超荷)一起进行解析例:人抬石头【荷包】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中,人们所随身佩戴的一种装零星物品的小包。现代南方方言如粤语、客家话和闽南语中常用荷包代指钱包。2.课堂小练笔师:同学们,我们把书翻到73页,动动手练练笔,在4个生字后面的田字格上用铅笔进行描红。同学们要注意每个生字的框架、架构进行合理分配哦!(老师下去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后进行对写字情况进行汇总、点评)(三)初读古诗师:同学们,除了老师给大家讲解的生字,大家还有哪些字不认识的呢?请同学们边读古诗边用铅笔圈出来。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找的是否和你们一样呢?如果还有其他不认识的字请举手回答。(记录学生不认识的字)【课件出示:晓、慈、毕、竟、映】 1.老师利用田字条在黑板上进行范写(提醒学生要注意书写笔顺、字体框架在田字格里的书写注意事项)2.教师读一遍生字后,同桌互认生字。3.看到大家认真、积极地互认、互读生字老师非常高兴。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个“认读生字小比赛”吧。我们分为三个小组,陆续读黑板老师书写的生字,看哪一组同学读的最正确、最整齐、最响亮的获胜!(所有小组读完进行正音)(四)再读古诗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古诗中的生字词,那我们读的古诗到底正不正确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别人是怎么读的吧,同学们要认真听别人是怎么读的。(音频范读)师:同学们听完这位叔叔这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老师相信大家也很想去读读这首古诗了。那么请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朗读中,尽量去模仿这位叔叔的读法,要带有感情和有节奏的去朗读古诗。(简单点评)师:同学们,我们自己也读了一遍,还听了音频中的叔叔的读法。老师想问一下大家,你们知道这首古诗讲了什么故事吗?译文:早上,从净慈寺出门去送别好朋友林子方【课件中体现,重点对诗题进行讲解,先讲解再归纳为这句话】。六月西湖的风光景色和其他季节真的不一样,那西湖上许许多多的荷花生长开来,仿佛和蓝天连成了一条线,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的照射下,荷花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同学们这首诗表面描写西湖美景,实则是在一首寓景于情的古诗,我们可以从题目的“送林子方”中知道,诗人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感叹来抒发自己与好友林子方离别的不舍之情。(五)有感情朗读古诗1.划停顿师:在前面我们听了那位叔叔的朗读古诗,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他读得这么好呢?其实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办法,那就是给诗句用斜线划停顿(节奏)。请同学们尝试着给这首古诗用斜线划停顿。(老师到下面给学生指导和查看划停顿的情况,鼓励、激励式评价)师:在黑板上给诗句划上正确的停顿——请学生回答。(划好后进行范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男女竞赛读并做点评。3.全班有感情朗诵。(六)课堂小结同学们读得非常好,这堂课我们要会写的4个生字和会认的5个生字,你们都掌握了吗?(学生回答)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齐读一下吧。(齐读后点评,鼓励语言要丰富)那同学们还记得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吗?请同学们举手回答(鼓励学生大胆站起来说出自己的答案——诗人是通过借西湖美景来抒发诗人与好友林子方离别、分别时的伤心、不舍之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5个生字和会写4个生字,我们还知道诗人当时与好友分别的不舍之情,以及了解了西湖的美景。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疆土,祖国的壮丽河山数不胜数,同学们可以在网上、图书室查阅资料,不过最好还是假期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实地去游玩,相信大家会有很大的收获。(七)课后作业(课件29)1.抄写生字(A组每个字三遍一组词;B组每个字三遍两组词)2.到校图书馆找找关于描写荷花、西湖或者描写其他景物的古诗词、好的段落摘抄下来,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分享。(八)板书设计1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教学反思: 优点:板书字迹工整美观,板书时间及时,课堂上带着微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得较好。在范读古诗的时候情感到位,对于古诗的划节奏上处理的也较好。不足:课堂练习较少,作业层次不够分明,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语文的专业技能不够,还有待加强。对于课堂纪律的管理能力不足,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加强。对于学困生的关注度不够,很多的问题都是围绕着成绩较好的学生。改进措施:以后再备课时,多点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尽可能做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作业的布置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出题,同时出题要符合新课标准的要求。在课堂上的练习题要做到讲练结合。对于课堂管理和教师语言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