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过秦论》同步练习4 新人教版必修3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过秦论》同步练习4 新人教版必修3

ID:839464

大小:5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过秦论一、学法指津《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给汉文帝提供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学习本课应该注意作者借古讽今的寓意。文章带有赋体文章痕迹,大量运用对比、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笔力雄浑。秦兴秦亡波澜起伏,那力透纸背的说理,那援引史实的分析,那酣畅淋漓的铺张渲染,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重点理解对比手法运用,通过秦国自身前后的对比,九国与陈涉的四方面的对比,有力地论证了“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论点。同时借古讽今,揭示了写作的目的。二、注释导读[例句1]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注释:殽(yáo)函:殽山和函谷关。殽山在今河南洛宁县北,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东至殽山,西至潼津。雍州:古九州之一,其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中部和北部、甘肃全部和青海部分地区。周室:指衰弱的东周王朝。八荒:即八方。古人把东南西北称作四方,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称作四隅,合称八方。此泛指荒远的地方。翻译: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和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评析:运用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耽耽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总之,根据表达的需要,这里的繁笔增加了气势;同义短语的叠用,又使叙述生动形象。[例句2]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威震四海。注释:六合:天、地和四方。敲扑:指刑具。翻译:到始皇的时候,他大大地发展了前六代君主的功业,挥舞着长鞭来驾驭全中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最尊贵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种种刑具来迫害全国人民,威风震慑四海。评析:“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一句,既概括了秦近百年的强国历史,又点明了秦统治者的虐民暴政更加严厉,紧接着的“执敲扑以鞭笞天下”政策和威震四海的结果,是为最后结论张本。[例句3]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宋、卫、中山之君;鉏櫌棘矜,非铣于句戟长铩也;適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注释:鉏:同“锄”。櫌(yōu):古农具,形似榔头,平整土地用。铣(xiān):锋利。句戟:即鉤戟。铩(shā)长矛类兵器。適戍:被谪征发戍守边地。適,同“谪”。翻译: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7用心爱心专心 君更尊贵;锄头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卒并不比九国部队更强;(至于)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略,(陈涉)也比不上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山东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那简直是天渊之别了。评析:陈涉与“九国”的比较,实质上仍是以秦之今与秦之昔的比较。从第2段中我们知道,昔日作为一诸侯国的秦,与九国较量的结果不是失败;而今与陈涉这位不能与九国相敌的甿隶之人较量,竟然失败!这就告诉人们:一个国家疆域广大,实力雄厚,未必就是战胜对手的永远的和最起作用的因素。这就是作者为中心埋下的伏笔。三、整体赏读极化对比,气魄恢宏《过秦论》写秦由兴而盛的“攻势”,将攻和被攻的双方向两极强化,极言被攻对象的力强势盛,极言进攻方面的力弱势孤,结果却易攻轻取,对比之下显得气魄很大,且更能说明问题。秦孝公时,“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一个“窥”字,透出了秦伺机而动的野心,写出了他偏居一隅的地位,也暗示了周天子地广人众、位高权重的形势。双方力量悬殊,而“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西河之外大片土地,只是“拱手”便得,极言取之甚易,如反掌之劳,似吹灰之力。这反而突显了秦的兵力雄厚,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时,“九国之师”“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兵多将广,声威赫,攻势凌厉,结果“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秦不费一刀一箭,就叫山东六国“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始皇时,“却匈奴七百余里”,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所有这些,都是采取将双方“极化”的办法,反衬而说明问题。贾谊写秦攻之易,却先将双方极化,再将攻取极化,则文词便壮采飞扬,足可披瞽骇聋。“壮词可得喻其真”,像“拱手而取”、“无亡矢遗镞之费”,“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反而有助于文义的鲜明显豁。总结全文时,总结了秦占地由小到大,广有天下,势力由弱到强,统制诸侯,统治由暂到久,长及百年。一夫毁七庙,宰割天下者反身死于人手,将秦与陈涉两方面都予以极化。这样,“何也?”的设问就更为强烈。在如此步步进逼的情势下,迸发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便如水到渠成般自然,雷霆震空般有力。四、基础过关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鞭笞(chī) 藩篱(fán) 氓隶(méng) 膏腴(yú)B.谪戍(zhé) 絜(xié)  钩戟(jǐ) 遗镞(zú)C.铦(xiān) 隳(huī)  逡巡(quān) 猗顿(yī)D.牖(yǒu)  锋镝(dí)  枢(qǖ)    锄耰(yǒu)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  因利乘便(因为)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互相)  奋六世之余烈(余威)C.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  揭竿为旗(揭开) D.将数百之众(率领)  金城千里(坚固的城)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务耕织 (    )     亡矢遗镞(    ) ②约从离衡(    )    膏腴之地(   )③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尊贤而重士(   )  ④兼韩、魏……之众(     )  杜赫之属(    )⑤于是六国之士(     )  开关延敌(    )⑥因利乘便(       )陈利兵而谁何(   )4.选出与“争割地而赂秦”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句()7用心爱心专心 A.序八州而朝同列B.而天下诸侯已困矣C.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D.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5.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B.而迁徙之徒也C.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D.于是从散约败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属于以下哪种词类活用⑴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⑵履至尊而制六合⑶西举巴蜀⑷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⑸席卷天下⑹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⑺外连衡而斗诸侯 ⑻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⑼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⑽序八州而朝同列⑾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⑿却匈奴七百余里A属于名词用作动词的有    B属于名词用作状语的有C属于动词用作名词的有    D属于使动用法的有      E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F属于形容词用作动词的有    7.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③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④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⑤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8.翻译下列句子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五、阅读精练(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潘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地,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六合:②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敲扑: ③焚百家之言言: ④销锋镝锋镝: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7用心爱心专心 A.铸以为金人十二B.临不测之渊,以为固C.自以为关中之固D.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履至尊而制六合B.沛公欲王关中C.外连横而斗诸侯D.以愚黔首11.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⑤顺风而呼⑥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⑦固而近于费⑧皆明智而忠信A.①③∕②④⑤/⑥⑦⑧B.①⑤∕②④⑥∕③⑦⑧C.①③⑤∕②④⑦∕⑥⑧D.①⑤∕②③⑦∕④⑥⑧12.下列各句已补出被省略的成分,错误的一项是()A.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B.(百越之君)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C.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D.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二)秦灭周祀,并四海,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贾谊《过秦论》中篇)13.写出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①天下之士斐然乡风。通②是以诸侯力政。通③兵革不休,士民罢弊。通14.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是以诸侯力政力政:以武力相攻伐B.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元元:当初之意C.夫兼并者高诈力高:崇尚,意动用法D.安危者贵顺权贵:使……可贵,使动用法15.“先诈力而后仁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注重欺诈和暴力,轻视施行仁义的政策。B.把欺诈和暴力放在前面,把仁义道德放在次要地位上。C.先有欺诈的力量,后实行仁义政策。D.使欺诈和暴力在国内先推行,然后再考虑仁义。16.选出符合作者观点的选项()A.兼并天下不妨采用诈力,但安定天下一定要施行仁义,顺应民心。B7用心爱心专心 .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仍自以为是,以诈力统治天下,终于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C.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施行暴政,所以秦王朝很快就倾覆了。D.作为帝王想要长治久安,一要善于借鉴历史;二要审时度势,采取正确的政策。E.贾谊以为秦统治者错误地把攻天下,对付敌国的方法来对付人民,因此丧失人心,导致轻危。六、触摸高考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岁数,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强复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命。”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gòu射手)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牲畜,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悉勒习战勒:统率,整饬B.不得田畜田畜:土地和牲畜。C.辄入收保保:通“堡”,营垒边。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微:暗中伺探。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李牧至,如故约——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其后十余岁——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赵使人微捕得李牧——微斯人,吾谁与归D.王翦因急击赵——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19.对下列各句所省略的主语的认定,不合理的一项是()A.辄入收保(赵军)辄入收保B.复请李牧(大臣及李牧旧部)复请李牧C.终以为怯(人们)终以为怯D.佯北不胜(李牧指挥的军队)佯北不胜20.翻译下列语句(1)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译文:(2)①大纵畜牧,人民满野。②以数千人委之。译文:①②2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李牧用兵得法、戍边有道的一组是()①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7用心爱心专心 ②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③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④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⑤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⑤2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李牧驻守赵国边陲,采取以固定防御为主的战略,阻止了匈奴的入侵,维护了赵国的利益。B.李牧为国家利益忍辱负重抗拒干扰,常受命于危难之际击溃强敌,展现出一代名将的风采。C.李牧纵有回天之力也无法挽救昏君治国的局面,最后因谗言被杀;赵王自毁长城令人叹惋。D.李牧用兵有道,不违心媚上,惹赵王不悦,功高盖世招来佞臣妒忌,于是终为秦反间之计所害。7用心爱心专心 《过秦论》参考答案 1.B2.D3.①致力,从事;损失。②使离散;肥沃。③困乏,疲惫;尊重 ④同时并有,集合;类 ⑤在那时;迎接。 ⑥凭借有利的形势;陈列锋利的兵器。4.D5.D6.A⑵⑼⑽B⑶⑸C⑾D⑴⑷⑺⑿E⑻ F⑹(其中⑴⑻也可以看作形容词用作动词)7.①夸张  ②夸张  ③夸张  ④比喻  ⑤借代8①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兵,拿出锋利的武器,盘查过往行人。②假使拿崤山以东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那简直是天渊之别了。8.①天地四方②刑具③著作④兵刃、箭头,或兵器。9.A10.D11.B12.B13.①乡通向(向风:归顺)②政通征③罢通疲14.A(元元:百姓;高:崇尚;贵:意动用法)15.A(先:崇尚、重视;后:轻视)16.ABDE17、B18、D19、B20、(1)戍边的将士每天都得到赏赐,可是无用武之地,都盼着与匈奴交战。(2)大量放牧牲畜,到处都是放牧的人。(3)把几千人丢弃给匈奴。21、C22、D7用心爱心专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