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导学案-1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屈原列传》导学案-1

ID:838500

大小:49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屈原列传》导学案自主·预习区学习导引本文记述的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它的最大特色是司马迁将自己介入历史人物和事件之中,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来表明自己的见解,是《史记》中少有的人物评传,也可看做是司马迁的另一篇自传。学习本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屈原一生遭遇的五个关键词“任—疏—绌—迁—沉”,把握其命运沉浮及其原因,认识屈原的崇高人格和悲剧性。2.抓住议论性文字,尤其是第三段文字,体会司马迁对屈原的推崇,进而了解司马迁既含着热泪为屈原立传,又抒情寄愤以浇胸中块垒的笔法。3.抓住文中“伐”“见”等实词和被动句,继续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文本卡片一、人物名片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著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二、背景资料屈原,正好生活于七雄并峙、社会亟趋统一的战国时代。当时的七国中,秦、楚、齐三国力量最强,形成三足鼎立,其中秦、楚尤为强盛,合纵、连横的斗争十分激烈。苏秦说:“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战国策·楚策》)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楚国面临的危机,对内主张改革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由于怀王、顷襄王宠幸奸佞之臣(如令尹子兰、南后郑袖等人),对秦执行投降政策。屈原受到排斥打击,两次被放逐到江南一带。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的局面,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极度悲愤绝望,就在这一年5月5日,自沉于湘水附近的汨罗江。从此这一天就被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名曰“端午节”。三、文化常识《楚辞》 在战国后期,中国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那就是以屈原的《离骚》等为代表的著名的诗歌篇章,这类诗歌被后人称为“楚辞”。“楚辞”的出现,标志着继《诗经》以后,中国古典诗歌又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史的源头。“楚辞”有三种含义:①指公元前四世纪,产生在我国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体,又称“骚体”。它的奠基者和代表作家是楚国诗人屈原,代表作是《离骚》。②指战国时期的楚人和汉代人模仿楚辞诗体创作的一批作品。③指书名。西汉的刘向把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一诗体创作的作品整理成的一部诗歌总集。上古时代的姓和氏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人出生了就有,用来“别婚姻”。由于人口繁衍,一个氏族分为若干分支,它们的称号就是氏,用来“明贵贱”。本文中“楚之同姓”的注释中的“屈、景、昭”都是氏,有关资料表明,楚王的祖先姓“芈”(Mǐ),氏是“熊”,屈原的祖先熊瑕封在“屈”,就以封邑“屈”为氏了,屈原担任的“三闾大夫”就是管理“屈、景、昭”这三个氏的官职。除了以封邑为氏外,氏的来源还有官职(如司马、尹、史)、职业(如巫、卜、陶)、居住地(如西门、东郭、百里)、景物(如柳、云、杨)、动物(如马、牛、熊)、国号(如鲁、赵、秦)、祖先的谥号(如文、武、景)、祖先的爵位(如王、侯、公孙)、祖先的字(如孟孙、叔孙、季孙),祖先的号(如轩辕氏、高阳氏)等。积累运用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离同罹(2)然泥而不滓者也泥同涅(3)屈平既绌绌同黜(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同浊(5)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①详同佯     ②质同贽(6)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被同披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记;治理(2)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疲困(3)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礼物(4)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诋毁,说坏话(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3.解释下列多义词。(1)伐(2)疾(3)害(4)间(5)属(6)见(7)明(8)令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1)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骗人的假话,名词 今义:无理狡辩,动词(2)颜色①憔悴,形容②枯槁①古义:脸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②古义:形体和相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3)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古义:清平的国家 今义:治理国家(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被动句(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3)兵挫地削:被动句 (4)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5)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句6.翻译下列句子。(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译文: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平写作《离骚》,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2)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译文: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按自己的意思)做些改变,屈平不同意。(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译文:屈平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不正之人危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朝廷所容,因此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4)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译文:他思念国君、(想要)振兴国家,并希望国君和社会能够返回到正道上,在(《离骚》)一篇作品里再三表达这种意愿。(5)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译文:国君无论愚昧还是聪明,贤能还是不贤能,没有哪个不想寻求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良的人辅佐自己的,但是亡国破家总是一个接着一个,而圣明的君主、稳定的国家好几代都没见到过,这正是他们所谓忠臣不忠,所谓贤人不贤。(6)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译文:(我)读了《服鸟赋》,(作者)认为死与生是一回事,被放逐和被重用都不必看重,我又茫然自失了。7.名句默写。(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学生用书,第55页(3)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5)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8)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表现屈原作《离骚》的原因的句子是:“屈原放逐,著《离骚》。”8.常识识记。(1)“楚辞”又称“楚词”,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一是指诗歌的体裁,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二是指西汉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的诗歌集。文学上以“风、骚”并称。(2)《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一篇浪漫主义的杰作。诗中大量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离骚》是“楚辞”的巅峰之作,也是和风、雅、颂并称的“骚体”诗的奠基之作。文白对译 eq\f(之   曰:“王 使屈平为 令, 众 莫  不  知,,原的坏话,说:“君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的,) eq\f( 获 世 之  滋 垢, 皭 然 泥 而 不 滓 者,染尘世的污垢,(他)是一个不受世间污秽所染,依旧保持高洁) eq\f(不 复  在 位, 使 于齐, 顾反, 谏怀王曰:“何,再担任原来的职务,出使到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 eq\f(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 不知忠臣 之分,故 内 惑于,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资质,所以在内为郑袖所迷惑,) eq\f(日以  削, 数十年 竟为 秦 所灭。,天比一天弱小,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灭掉。)互动·探究区文本研读一、整体感知课文以屈原活动的时间为序,分四部分记叙。“任—疏—绌—迁—沉”五字概括了他的一生遭遇。第一部分(1~3段):写屈原由见“任”而被“疏”。先写屈原的姓氏、官职、才干和地位,再写屈原被“疏”,最后评价屈原的《离骚》,赞颂屈原正直的品格。第二部分(4~10段):写屈原见“绌”被“迁”。先写屈原见“绌”后,楚国政治军事上节节失败,怀王三次被秦欺骗,最终客死于秦。再写顷襄王昏聩腐朽,屈原见“迁”。其中“忠者不忠,贤者不贤”是屈原悲剧的根源。第三部分(第11段):写屈原自沉汨罗江的经过。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突出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第四部分(第12段):写屈原对后世的影响。屈原死后缺少直谏的忠臣,楚国终于被秦灭亡。以其生前、死后对楚国影响的对照,更突出了屈原对于楚国的重要性及其高贵的品格。第五部分(第13段):是司马迁对屈原的赞词。首句写由屈原作品而了解屈原品格,次句写实地了解屈原行事而钦服其人品,第三句借读贾生的《吊屈原赋》而赞美屈原才干,末句借贾生《服鸟赋》说明屈原的为人和宁死不屈并非不可理解。作者夹叙夹议,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屈原才干的推崇,对屈原遭遇的不平,对屈原人品的崇敬,对不公平世道的怅惘。二、问题探究1.试简要分析一下屈原的主要性格特征。 答案 爱国、正直是屈原性格的主要特征。作者在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时:(1)把屈原的个人遭遇同整个楚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说明其遭遇与祖国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2)把屈原的“眷顾楚国”同“系心怀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他的“存君兴国”的思想集中表现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的正直集中在他敢于同邪恶势力抗争而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上。“疾”“怨”“刺”“嫉”便是他刚正不阿的斗争精神的突出表现。2.本文4~9段,历叙了楚国在政治、外交、军事上的一系列失利,这对写屈原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 这一系列事件中,屈原的活动并不多,但作者所写的重点仍是屈原,意在揭示屈原的被贬黜与楚国一系列失利之间的因果关系,说明屈原对楚国政治、外交、军事的不可缺少的作用,从而歌颂了屈原的远见卓识、卓越才华。3.屈原与渔父的两次对话有何作用?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 第一次对话形象地揭示出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清醒者必然遭到厄运。第二次对话形象地突出了屈原的高贵品质:宁愿以死来坚持真理,保持高洁志趣,决不同流合污。这两次对话实际上是一段精辟的人生哲理的议论,既评屈原之志,亦抒太史公之情。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对屈原的同情惋惜。迁移拓展1.屈原为何一定要选择“自沉”这种解脱方式?点拨 楚王的屡次疏远及小人使奸是屈原自沉的客观原因,他实在幽愤难解,所以自沉以求解放。其次,屈原自沉也有他主观上的原因。他太热爱楚国,他爱国胜于爱“志”,所以他不能像孔子那样周游列国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另外,在古人的思想意识里,人死魂去,死亡是对肉体的否定和对灵魂的驱逐,灵魂可以离开肉体开始新的漫游和寻找新的存在方式。因此,死亡的可畏性被灵魂的延续性冲淡了,这属于情感的自慰和精神信仰所带来的诗化的自我欺骗。屈原也是相信神灵的,他的很多作品都通过神游的方式与先圣交流,与仙女对话。在虚幻的梦游之境,他可以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所以死后灵魂的存在是解脱死亡可畏的一剂良药。他留念生命,也留念香草美人,但当生命之中不可能得到香草美人之时,唯有死亡才可以将他拯救。死亡是对无意义生命的强烈否定,是对无聊生存的冷漠与藐视,唯有“自沉”才可以实现对人生价值的肯定,达到对生存意义的高扬,才可以在异域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达到生命的另一种辉煌。2.屈原至死不离楚国,司马迁是同情和肯定的,但此“评议”说屈原完全可以“ 以彼其材,游诸侯”,如此“何国不容”,屈原又何必“而自令若是”。你怎么看待司马迁这种矛盾的说法?点拨 司马迁的这一矛盾反映了写史和评史的不同出发点。写史,他是从人物的客观实际出发。屈原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及他在楚国的地位决定他不可能离开楚国,司马迁肯定这一点,是尊重客观事实。而评史则是从作者所处时代的思想高度出发。司马迁从汉初“大一统”的观点看待战国历史,便觉得屈原事秦事楚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要让贤才发挥作用。积累·拓展区一、文本素材1.怀才不遇的屈原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小人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平,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应用指南 本材料可用于“命运”“责任”“理想”“执著”等话题。屈原不与世俗小人同流合污,时刻清醒地坚持自己的伟大理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可钦、可敬、可赞。2.你还能从课文中提取出哪些素材?请记录下来吧!答:二、时鲜素材蛋糕做的鞋子“她不可能卖得好,我敢打赌,如果超过100万本,我把鞋子吃下去。”这是一个脱口秀主持人针对希拉里写的自传的辛辣评价。哪知道,没过几个星期,希拉里的自传就卖掉了100万本,到了那主持人该品尝鞋子味道的时候了。面对那个讥讽过自己的主持人,希拉里并没有采取报复的形式还击或是等着看他如何吃鞋子,而是采用了宽容的态度与幽默的方式巧妙地化解了这场尴尬。看着略带不安而一脸苦相的主持人,希拉里微笑着捧出一个鞋状物: “喏,这是鞋子,请你吃了它吧!”这鞋子的质地不同寻常,这是希拉里特意为他定做的鞋子形状的蛋糕。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不能有意伤害别人,否则,到头来受伤害的只能是自己。主持人的嘲讽,最后遭到了惩罚。但是,希拉里并没有给他以猛烈的回击,或等着他吃鞋子,而是用幽默宽容的方式,化解了这场矛盾,确实是一种创意之举。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