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优秀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咏柳》优秀教学设计

ID:833785

大小:20.7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咏柳》优秀教学设计备课教师:上课班级:二年级授课科目:语文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古诗两首《咏柳》第2课时教材解读:《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这首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学情分析:这是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古诗,初春二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柳树刻画得栩栩如生。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2.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3.自能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教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1.朗诵古诗。2.说出自己学过的诗句。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谁能背给大家听?同学们,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咏柳》。朗诵《咏柳》,说说自己学过的诗句。激发兴趣,感悟诗情。二、自主学习,个性指导。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自主学习生字1、小组内运用多种方法自学生字。如遇到困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2、汇报:⑴读诗题,学习生字“咏”“柳”。“咏”理解字义学习。“柳”注意笔顺。⑵同偏旁识字“绿”“绦”。⑶区别字识字,有关“妆”的一组区别字。定位联想,识记生字三、合作释疑、互助研讨。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1、作者从远处看柳树,思索起初看到了什么?2、借助刚才词语的理解,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3、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注意读准字音。4、边读、边看、边想,说出诗句的大致意思。1.师范读全诗。2.学生试读,读熟,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地方。3.师生共议。4.析句。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装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5.请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背诵古诗,赏境诵读。四、精心点拨、启发引导。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1.读诗句,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来。2.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早春二月,春风拂面,柳树展现她迷人的风姿。一行行婀娜多姿的柳树倒映水中,柳树翠绿翠绿的,长长的柳条随风飘舞。(课件出示垂柳图)你们看柳树像什么?(亭亭玉立的少女)刚刚我们知道碧玉是指绿色的玉,但还有另一层意思,想知道吗?老师告诉你们:在古代碧玉是指年轻美貌的女子。这里用年轻美貌的女子来形容什么?如果说柳树像美女,那倒垂下来的柳条又像什么呢?(少女的头发)看到这样的柳树,你心里有什么感受?那我们就美美得读吧?情境引入,导入主体五、巩固训练、整理提高。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1. 1、根据你对古诗的理解,画一幅画。2、展示同学们为古诗配的画。3、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么画?是根据诗句中的哪些内容的?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2.指名说。3.和同桌说。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引导创新、应用实践板书设计: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课后反思:小学生好动,喜爱游戏,难以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思维形象具体化,对他们来说,学习古诗是有困难的,而且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力求做到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灵活的形式,通过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同时展示学生的个性。尊重、相信学生,创设出民主的课堂。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