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蜀相杜甫
加入VIP免费下载

登岳阳楼蜀相杜甫

ID:826544

大小:1.9 MB

页数:42页

时间:2022-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夏邑高中高二语文组 《蜀相》杜甫 杜甫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人,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曾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草堂杜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李白被奉为诗仙,和杜甫一并被称为大李杜 杜甫草堂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写作背景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写作背景 杜甫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森森——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不称“蜀相”,亲切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记叙兼描述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映照着台阶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特写镜头,由远而近,从祠堂的外部到内部,内景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杜诗解》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朱自清《荷塘月色》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赏析:自.空二字 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英雄长逝、遗迹荒落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练字技巧1.解释字的意思。2.回归诗句,阐释句意。3.运用技巧,再现情景画面。4.体现情感主旨 答题步骤1自:独自,空:徒有,2.青草自绿,无人欣赏;黄鹂好音,无人倾听;再现了武侯祠凄清荒凉之景。3.青草映阶,春色无限,黄鹂隔音,春光明媚,赏心悦目,作者着一“自”字“空”字,以乐写哀,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倍感凄清至极。4.通过写祠庙寂寥冷清武侯被人遗忘,体现了对武侯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慨。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频烦——多次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每逢国家动荡之秋或偏安之时,总有一些诗人们将诸葛亮形诸笔墨,通过热切地呼唤英灵来寄寓自己希望当代英豪站出来平定天下的理想。 登岳阳楼杜甫 登岳阳楼全景 岳阳楼夜景 杜甫草堂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洞庭湖如此广阔,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似乎被割成两国。日月星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音信全无,而今年迈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直船伴随我。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凭轩远眺,默思着国难家愁,忍不住涕泪交流。 诗歌小结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水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你是否同意?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许许多多的感触,才写出这两句:过去只是耳朵里听到有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迟暮之年真个就上了这岳阳楼?本来是沉郁之感,不该是喜悦之情;若是喜悦之情,就和结句的“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起了。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里的“今”、“昔”两个字有深深的含意。 1.“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2.“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诗人笔下的洞庭几乎包容了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再现了壮阔图景。3.衬托了自己孤独漂泊的悲惨处境,抒发了忧国忧民的赶上情怀。赏析“坼”“浮”二字。 迁移拓展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赋诗,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 1、颔联的两句诗中,诗眼分别是哪两个字?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2、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突出了岳阳楼的什么特点?试作简要赏析。思考 1、颔联的两句诗中,诗眼分别是哪两个字?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引”和“衔”。1.引,引领,衔,用嘴叼着,2.“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3.“引衔”二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途中的喜悦之情。 夸张地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特点,想象奇特,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2、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突出了岳阳楼的什么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谢谢大家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