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阿房宫赋》导学案

ID:826047

大小:122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阿房宫赋》导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重点讲解文言文中的语言及语法知识,以积累为主。2、学生自主探究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的历史观教学重点1、文言词语积累、文言语法知识整理;2、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文言基础知识准确识记、把握。教学设想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突出教学目标。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及关于“赋”、讲解第一、二节。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补充导入新课情境导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课题作者1、关于“赋”“赋”: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从形式上看,它注重铺叙,语言华美,文笔绚丽,讲究韵律和句式,善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内容上看,赋要通过“体物”达到“写志”的目的,结尾的部分则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章法开放流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畅快的气势,称作文赋。2、关于阿房宫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3、关于杜牧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但其“赋”和古文也都堪称大家。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他的古文颇多针砭时事的作品,“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四库全书总目》)。他对“赋”学生自主学习,从文下注释中获得知识,并认真观看多媒体,适当补充笔记。8 课题作者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作品历来被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4、《阿房宫赋》写作缘由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军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而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本文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借古讽今,时23岁。明确目标出示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明确目标诵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正音:缦回màn囷囷焉qūn不霁jì何虹鬟huán焚椒jiāo兰妃嫔媵嫱pínyìngqiáng辘辘lù杳yǎo极妍yán剽掠piāo兀wù鼎铛chēng逦迤lǐyǐ锱铢zīzhū参差cēncī架梁之椽chuán在庾之粟粒yǔsù横槛jiàn呕哑ōuyā檐牙高啄zhuó2、学生自读,齐读课文。学生听读、朗读,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师生互动学习新知赏析第一自然段1、浏览第1段,勾画出不懂的字词句。2、重点字词疏通。(1)重点实词六王毕,四海一毕:完了,结束。北构而西折构:动词,架木做屋,引申为建筑各抱地势抱:适合,随着。盘盘焉焉:……的样子。(2)古今异义直走咸阳:走:趋向。今多指行走。钩心斗角:指宫室建筑结构错综复杂精密。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有面向中心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今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而气候不齐而:然而。气候:天气(风雨晴雪),指情况。齐:相同。(3)词类活用几千万落落:座。今多指下降,衰败。四海一“一”数词→动词统一骊山北构而西折“骊山”名词→状语从骊山“北学生读课文,根据教师提示积极思考,翻译课文,同时做好笔记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做好笔记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做好笔记8 师生互动学习新知”“西”名词→状语向北向西廊腰缦回“缦”名词→状语像缦带一样蜂房水窝名词→状语像蜂房像水窝未云何龙,不霁何虹“云”“龙”“虹”,名词→动词出现云彩出现龙出现虹歌台暖响“响”动词→名词歌声3、内容分析:作者如何描写阿房宫建筑?(1)前四个3字句:写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兴建背景)(2)第2句:从全景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总体规模)(3)第3-4句:写阿房宫依山水而建,突出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布局精巧)(4)第5-11句:由实写楼阁、廊檐到虚写长桥复道。(构造奇美)(5)第12-13句:用夸张、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来陪衬它的宏大宽广。4、小结:作者从阿房宫兴建的时代背景、总体规模,布局精巧、构造奇美复杂情况,从宫中的歌舞之盛等角度来写出了雄伟壮丽阿房宫。这一节,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内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抱地势均力敌”就与前方“骊山冯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叙述中时有贴切生动之比喻,如“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用笔经济,形象生动。叙述中也间有动态描写,像定“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加上大量排比、对偶句式的运用,使文句音节铿锵,并有音韵之美。5、学生齐读或背诵。学生根据教师提问积极思考,同时做好笔记课堂小结课文第一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壮观。结合教师总结做好笔记布置作业1、积累第一段的文言字词,并背诵第一段。2、完成《东方骄子》配套练习。明确作业,按时完成任务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讲解、赏析文章二、三段。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补充检查导入一、导入:概述上节所讲内容。二、检查作业:1、背诵默写一段或摘句连接,如:长桥卧波, ?不知西东。,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2、解词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做好笔记。8 四海一直走咸阳不霁何虹盘盘焉廊腰缦回师生互动学习新知赏析第2-3段。(一)第2自然段:1、学生齐读,勾画出不懂的字词句。2、学生反馈,教师重点字词疏通:(1)辞楼下殿辞:离开。下:走下,名词作动词。(2)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3)朝歌夜弦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晚。弦:名词作动词,弹弦,奏乐。(4)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动词,往,到。3、分析内容:一层(前6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4、小结:这一段作者写了宫人的来历,写宫人的生活情境,以及宫人的悲惨命运来反映秦王的生活奢侈,荒淫。5、学生齐读背诵。(二)第3自然段:1、学生范读第三段,勾画重点字词。2、重点字词疏通:(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2)齐楚之精英精英:出类拔萃的人。(3)金块珠砾块、砾:名词作动词,当土块、当石子。(4)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心:心意,意愿。(5)秦爱纷奢纷:多,繁华。(6)人亦念其家念:顾念。(7)奈何取之尽锱铢奈何:怎么,为什么。(8)多于南亩之农夫于:比。南亩:田间。(9)多于周身之帛缕周:全。帛缕:借代衣物。(10)戍卒叫,函谷举举:被攻占。(11)翻译:“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明确:把宝鼎视为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视同土块,把珍珠看成石子,随地丢弃,秦人看着这些宝物并不怎么爱惜。3、分析内容:一层(“燕赵之收藏”-----“亦不甚惜”)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二层(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统治者只图私利不顾民槽,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三层(“使负栋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根据教师提醒做好笔记。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根据教师提醒做好笔记。8 师生互动学习新知四层(余下各句)简练概括地写出了秦皇无道,导致了农民起义、宫殿被焚的后果,进而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4、小结:指出秦必亡之命运。这一段作者用了大量的排比,比喻,铺写了秦王的骄奢淫靡,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灭秦。“叫、举、炬”三介动词,促促相连,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摧枯拉朽之势,火山爆发之烈,迅猛异常,不可压抑。“可怜焦土’与上面的壮丽描绘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收束有力,概括了秦的迅速灭亡。课堂小结第2段叙写官中美女之众。第3段写珍宝之多,夹叙夹议,点明: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亡秦。(美人珍宝在其中,穷奢极欲付一炬)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根据教师提醒做好笔记。布置作业1、积累二三段的文言字词,并背诵二三段。2、完成《东方骄子》练习及同类练习。明确作业内容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赏析文章第四段。2、全文小结。3、分析艺术特点。4、文言词语归纳总结。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补充检查导入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导入本节课教学。思考明确师生互动学习新知一、赏析第四段1、齐读第四段,勾画重点字词:2、学生反馈,教师重点字词疏通:(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名词作动词,族灭。(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如果。爱:爱护。(3)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传递。为:做。(4)谁得而族灭也得:能够。(5)秦人不暇自哀哀:哀叹。(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3、分析内容(1)作者提出什么论点?怎样证明这个论点?(2)用“后人”这个称谓,用意何在?4、小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根据教师提醒做好笔记。8 师生互动学习新知这一段作者发表议论,指出六国灭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在于本同自己而非秦国和天下人。作者运用了假设论证,说明爱护百姓可以拒敌固国,万世而为君,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存亡。作者讽谏时弊,希望统治者以秦灭亡为借鉴。(前车之鉴慎勿同)二、全文小结细读全文,不难看出作者旨在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第1段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第2段叙写官中美女之众,珍宝之多。第3段夹叙夹议,点明: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亡秦。第4段转入议论,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爱民。篇末4句言简意赅,暗寓讽谏之意,含蓄地告诫后人,如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由此可见,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用以敬诫“后人”是全文主旨。联系杜牧自己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所说的“宝历(唐敬宗的年号——5;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以看出这“后人”指的应是当时最高统治者。阿房宫诗:雄伟壮丽阿房宫,美人珍宝在其中。穷奢极欲付一炬,前车之鉴慎勿同。三、写作特点1、想象、比喻与夸张阿房宫毁于战火,其形制如何,早已无人能够说清,《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也不很详。这给写“阿房宫”造成了困难,也给作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空间。可以说,杜牧在这篇赋中艺术地再造了阿房宫。无论是对楼阁廊檐的工笔细刻,还是对长桥复道的泼墨挥洒,都是出自想象。这些奇特的想象不但不给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带动人沿着他开辟的路径走下去,在头脑中活现当年这座宫殿的盛况。这种效果的取得,和本文运用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有直接关系。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一段出于想象,既是比喻,也是夸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描写、铺排与议论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根据教师提醒做好笔记。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根据教师提醒做好笔记。8 师生互动学习新知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但是,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写中铺排的例子,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段;议论中铺排的例子,如结尾一段的正反述说。这固然是赋体的传统写法,但值得称道的是杜牧没有像编类书一样堆砌相同词语,写得不繁缛冗杂,而是恰到好处。3、骈句散行,错落有致本文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铺排、对偶、押韵等,但也大量使用单句散行,增强表现力。如在用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六个四字句后,接以“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个散行的长句。这样,句子整散结合,长短不拘,节奏鲜明,更富于表现力。四、总结归纳1、总结: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作者通过浓墨重彩地描写阿房宫的宏伟富丽正是为了突出表现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耗尽了民脂民膏,激起了农民起义导致了秦王朝的必然灭亡,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切勿蹈秦与六国的覆辙,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的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2、重点字词(1)一:①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表示最小的整数。)②六王毕,四海一。(动词,统一。)③黄鹤一去不复返。(崔颢《黄鹤楼》)(一旦)一鼓作气。(《曹刿论战》)(初次)⑤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范仲淹《岳阳楼记》)(整个,全)(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喜爱。)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搜括。)②公输盘为云梯,必取宋。(攻取)(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②其诗以养父母,收亲族为意。(王安石《伤仲永》)(有血缘关系的亲属。)(5)焉:①盘盘焉。(杜牧《阿房宫赋》)(助词,相当于“然”。)②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怎么,哪里。)(6)而: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不敢怒而敢言③谁得而族灭也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根据教师提醒做好笔记。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根据教师提醒做好笔记。8 扩展探究讨论:《阿房宫赋》《过秦论》《六国论》在立论上的共同特点和独创性表现在哪里?(一)共同特点是:1、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2、都有肯定了秦朝的强大,都强调秦朝灭亡是毁于自己,都有说明了秦朝灭亡的迅速,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施仁政。3、都受到赋的影响,甚至本身就是赋。(二)独创性——论点不同1、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2、苏洵论六国之亡,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的角度来立论,对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3、《阿房宫赋》,可以说是用赋的形式来写议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其次,作者选择了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这种立论的方式更具有特色。(三)立论不同:1、《过秦论》以先后对比的角度说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阿房宫赋》以“秦爱纷奢”的角度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2、《过》以秦的兴盛反衬它的灭亡;《阿》以对阿房宫寓言式的描写,表明秦朝必然灭亡的结局,3、《过》作为政论文重在说理,《阿》作为一篇赋重在讽喻现实。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根据教师提醒做好笔记。本课小结本文启示:1、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应坚持继承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怀。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根据教师提醒做好笔记。作业练习1、归纳、熟知文中的文言字词;2、背诵课文,完成《学案》《东方骄子》练习题。明确任务教学后记8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