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十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ID:805332

大小:61.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一语文必修(二)yw_2012_02_1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编写人:李德祥审核人:王完凤编写时间:20121108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2.把握重点语句,掌握关键词语,揣摩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3.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激发对马克思崇高人格的敬仰。【学习重难点】1.把握本文的说理方法和其丝丝入扣的论证力量。2.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初步掌握揣摩语言的方法。【学法指导】朗读。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演讲辞的情感力量。【知识链接】1、认识马克思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革命家。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您喜爱的座右铭?”“思考一切。”这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女儿的一次对话。这充分反映了作为思想家、科学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一贯的性格,那就是“独立思考”。这种独立思考精神,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也是我们今天每一位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可贵品质。 2、写作背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在其葬礼上,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不过,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说辞。                                     列宁对他们的评价:6 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3、文体知识(悼词):“悼词”是“演说词”的一种,是用演说的形式说的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按一般的常规,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思想感情应该是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给加点字注音悼词 不可估量纷繁芜杂 豁然开朗 肤浅嫉恨衷心喜悦卓有成效 诽谤诅咒给予答复 诬蔑二、明确观点,理清思路 1.找出全篇行文的总纲,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具体介绍一下有哪些伟大贡献?2.找出本文提醒思路的语言标志。6 3在文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身份有多种不同的说法。A思想家B科学家C革命家。你认为,恩格斯其实最想强调的是马克思的哪一种身份?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三、品味语言,把握情感1.读第一段并思考:当亲如兄弟的战友突然去世,恩格斯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恩格斯的这种情感的?2.第8段歌颂了伟人哪些品格?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处,和大家交流。3为什么文章的最后一句“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要用一个“将”字?“将”字是否多余? 6 四、抒写感悟:思考交流一下,你心目中的马克思是怎样一个人,试用两个比喻句来形容他。五、拓展延伸:阅读甲、乙两文的语段,回答以下问题。甲文,《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八、九段。乙文,《巴尔扎克葬词》(1)各位先生,面对着这样一种损失,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受一下这样的重大打击吧。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这也许是一桩好事,这也许是必要的。上天在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2)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这是最高的教训。当一个崇高的英灵庄严地走进另一世界的时候,当一个人张开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久久飞翔在群众的上空,忽而展开另外的看不见的翅膀,消失在未知之乡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只能充满严肃和诚挚。(3)不,那不是未知之乡!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现在我也永不厌烦地还要再说──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我说的难道不是真话吗,听我说话的诸位先生?这样的坟墓,就是不朽的明证!面对某些鼎鼎大名的与世长辞的人物,人们更清晰地感到这个睿智的人的神圣使命,他经历人世是为了受苦和净化,大家称他为大丈夫,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1.面对逝者,人们感到悲痛,甲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人们对马克思的悼念与敬仰,乙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对巴尔扎克的尊敬与悼念。2.甲文此句用的是________句式,其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__;乙文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我的反思】6 参考答案:一.悼(dào)词 不可估(gū)量纷繁芜(wú)杂 豁(huò)然开朗 肤(fū)浅衷(zhōng)心喜悦卓(zhuō)有成效 嫉(jí)恨诽谤(fěi bàng)诅咒(zǔ zhòu)给(jǐ)予答复 诬(wǖ)蔑二1.从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两方面:历史规律(去伪存真);剩余价值(豁然开朗);其他发现;办报宣传;创立协会(自豪)2.“这个人的逝世”“不仅如此”“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正因为这样”等等。3⑴〝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思想家,是就他的理论贡献而言,他创立革命理论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推动革命实。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意义的伟大不在于它发现一种理论而在于它把这一切付诸实践。⑵〝在他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句话,表明了马克思的革命的科学观。研究科学正是为了探究革命的理论。恩格斯之所以要先说马克思是理论家、后说他是革命家,就是为了突出马克思勇于实践的精神。三1.虽没有哀痛悲伤这些字眼,但是字里行间却弥漫着浓浓的哀伤。⑴两点三刻:对时间交代的具体,可见作者对这个时刻的永志不忘,刻骨铭心,可见悲痛之情。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恩格斯来讲,对于整个世界来讲是多么的非同寻常,在这一时刻恩格斯没有在马克思身旁,终生的挚友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恩格斯抱憾终生。这一时刻更是令世人万分悲痛和无法忘记的。⑵最伟大的思想家:高度评价,可见崇敬,由崇敬自然哀伤。最在这里是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⑶停止思想:不说去世,是不忍。亲人去世,谁忍心说去世呢?可见悲痛之深。讳饰的修辞。也切合马克思的身份,暗含了对战友生命不息,思想不止的崇敬。⑷还不到两分钟:“还”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两分钟,强调时间短暂,可见去世之突然,饱含了作者对战友溘然辞世未能见最后一面的深深遗憾。⑸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限依恋和对于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矛盾与深重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2.⑴正因为这样,…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6 ——对比。和下文千百万革命战友的尊敬、爱戴和悼念,和下文马克思的毫不在意形成鲜明对比。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最忠实的代表和导师,同时也说明他的理论和实践给了各国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是资产者不可调和的敌人,突出了马克思的伟大和无畏。也与开头呼应,深化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中无与伦比的作用和地位。⑵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比喻。对比。充分表现了马克思对政敌的极大蔑视,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他高度的革命坚定性,充分表现了马克思的人格魅力。由此可以领略伟人在政治迫害的疾风骤雨中巍然屹立的伟岸与无畏。⑶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对比。有许多敌人和无一个私敌形成鲜明对比。私敌是以“我”为中心的。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没有私敌,说明没有私念。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可能、未必,语气委婉,是以不肯定的语气表示肯定的含义,表意坚定。3.不多余。这是充满信心的预见和憧憬.当时,共产主义运动刚刚兴起,还只是星星之火。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马克思主义必将广为传播,共产主义运动必将风起云涌。将,是一种预见,更是一种必胜的信念,也是恩格斯和广大革命战友共勉的誓言!四答案示例:他是海上的指向标,指引人类解放的航船的方向。他是天上的启明星,带给我们晨曦与曙光.五①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②乙文选段(2)的第二句。③双重否定。④准确严密。⑤比喻。⑥诚挚富于文采。。6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