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导学案8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导学案8

ID:804550

大小:62.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导学案8编号:励志语言: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课题:说木叶时数(第周第3课时)班级:编写人:编写时间:审批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了解文中引用的古代诗句的含意。合作互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学习重点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互动与展示⒊树与木这样的差别,主要原因在什么地方?树:有浓密青翠的叶子一大片的树给人的感觉是饱满浓厚木:落光了叶子一大片的木给人的感觉是空阔萧条,木让人联想到了落叶。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木的这个特征的呢?在文章第五段: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齐读这一段)⒋对于这个现象,我们的诗人早就慧眼独具的发现了。在表示清秋的句中,诗人们用“木叶”取代了“树叶”。接下来我们找找课文中古人用木叶写清秋的诗句。讨论、总结总结:在文学领域,概念相同的两个字,它们在形象、色泽、联想意义上,可能大有区别。进入诗歌,形成不同的意象,造成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学习难点抓出主要信息,搞清层次关系,理解课文内容。自主研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目标与导入“木”与“叶”有何区别呢?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尤其是我们的古典诗词,用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的意境。读后满口余香,却是妙处难与君说。这跟诗歌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就通过《说“木叶”》一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质作一番探幽。(板书课题)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空阔树: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饱满木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疏朗微黄 自学与诊断分析文章,引出诗歌语言特质:⒈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请看窗外,那绿色的,我们称它为什么?(学生兴趣顿起,纷纷回答“树”)同学说那是树,我说那是木,可以吗?用生物学的概念来说,两者没有区别。树木树木,树就是木。⒉既然生物上的树与木无大区别,为何我们的同学却称之为树,鲜有称之为木呢?因为在我们的大脑里,树与木的形象是大不一样的,有同学能说说它们分别是怎样的形象吗?树:枝繁叶茂,青翠葱茏,蓬蓬松松木:木头木板,干枯,孤单,笔直,黄褐色树叶: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繁润绿色总结:不同暗示性的字进入诗歌,往往产生了不同的意境与情感。正是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树与木就有了不同的意味,我们由此也可明白,清秋的落叶,诗人为何用“木叶”取代了“树叶”精讲与点拨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文化沉淀,“木叶”这个词就往往出现在清秋的氛围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暗示性。这样的现象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是很多的,如菊花,柳条,明月等等。我们熟悉的“岁寒三友”一般意味什么呢?(高洁,耐寒,坚忍)然而,如果所有的诗人都这样写,那就成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高明的诗人往往能打破常规。诗人们把它们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形成不同的暗示性。看以下三首咏梅诗:(师生有感情地朗读三诗,力求通过语言声音来表达情感)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检测与评价学生活动教学设计达标检测题检测与纠错卜算字•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字•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注意三首诗词中的不同意象群,比较梅的三种不同形象,并说说诗人对自己笔下的梅分别赋予了些怎样的情感。先比较,后讨论延伸阅读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欣赏诗歌的目的,在于领略诗人抒写的情感,但这并非最后的目的。欣赏诗歌,期望能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性的燃烧。所谓诗的作用和诗教,主要是指此而言。所谓诗的教育,也全在感情的潜移默化中进行。由于诗歌形象的基本规律是以一代十,以少胜多,它极精约,极概括,因而留给欣赏者的联想空间就极宽阔。因为以极简约表现极丰富,读诗难免有时要“猜”。这种猜,在别的文体可能说明意义的含混;而在诗,离开了猜想的空间却可能意味着贫乏。当然,猜想应当与真正的晦涩加以区别。猜想不是因费解引起,而是由于诗本身有太多的郁积,从而需要欣赏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来加以补充和阐发。1.欣赏诗歌的终极目的是什么?2.第一段中“主要是指此而言”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3.“诗教”有什么特点?4.诗歌欣赏中“猜”的内涵是什么?5.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含意? 总结与升华讨论分析:其一:强调了凌寒独开的一枝独秀,高贵圣洁(白雪世界,墙角飘来缕缕清香,让人发现那正怒放着一簇梅花)其二:无奈凄凉,孤傲清高(黄昏风雨之中,驿外断桥边上,香飘万里无人其三:达观坚定,壮美豪放(在风雨飞雪之中看到了春天,在冰天雪地之中绽放着笑脸)——达观豪放以上三首诗虽都是咏梅,但是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情境不同,导致其暗示性也不同.柳的意象: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但是柳树不单单有送别含义,还有一些暗示性的含义.如:…….(插入课件,给学生作练习)总结全文: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学习了诗歌的语言特点,然而这对于优美的古典诗歌来说,不过是冰山一角,古典诗歌那蒙娜丽沙般的神秘的美,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对我们如何领略诗歌的微妙之处有所启发。不仅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而且生活中也有许多暗示性的东西。比如红色暗示热情奔放,兴奋,喜庆。绿色暗示青春,生命。玫瑰暗示爱情......学生举例子。课后反思: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