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导学案(定)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说木叶导学案(定)

ID:804466

大小:4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说“木叶”知识与能力:一、把握课文观点,明确“木叶”与“树叶”的意蕴有何不同。二、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进而学会分析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过程和方法:一、关于“木叶”和“树叶”的对比鉴赏;关于“木叶”、“落叶”和“黄叶”的比较鉴赏。二、“木”所包含的艺术特征的分析。三、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歌语言的特殊韵味,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习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木”的特征。知识链接作家作品  林庚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此后,林庚陆续出版了《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林庚诗逊》等诗集和诗、论合编的《问路集》及诗性哲理随笔《空间的驰想》。学生们这样回忆自己的老师:80年代初,林庚先生给那时的师兄师姐上了一堂“告别课”。为了这一堂课,林先生整整准备了一两个月。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本来已经不用备课,可是先生说要讲出最高的水准来,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好教案。讲完这节课,先生回家后大病一场。贺知章那首名诗《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正是因为林庚的挖掘,在课堂上传于学生,而后选入小学课本,最终家喻户晓的。 人物评价:  燕园,少了一位良师;天堂,多了一位诗人。――载自北京大学校园网  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袁行霈一、基础知识1.注音: 征戍()        橘颂()        招徕()         落木萧萧()涔阳()        无妨()       陇首()        得鱼忘筌()寒砧()       桅杆()        漂泊()          秋风袅袅()疏朗()        窸窣()   迢远()        灼灼其华()亭皋()        冉冉()        门栓()       翩翩起舞()(2)解释下列成语 得鱼忘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意忘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整体感知1.疏通文意文章标题为“说‘木叶’”,为了说得有序,说得透彻,本文采用了句首标义法,每段开头都用一句话领起下文,容易让读者把握“说”的要领。请默读全文,抓住关键语句,概括各段段意。(1)(2)(3)(4)(5)(6)(7)2.重点阅读4——6段(1)阅读4——5自然段,找出作者所列举的关于“树”与“木”的例子,比较一下,看看二者之间的区别: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别: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______________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第6自然段,分析“木叶”、“落叶”、“黄叶”各有何特点:木叶:落叶:黄叶:结论:“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是______________(3)小结:“木”字所包含的艺术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3.探究: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4.讨论: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三、谈一谈你本节课的收获:四、能力巩固秋 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五、课后作业拓展探究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文化沉淀,“木叶”这个词就往往出现在清秋的氛围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暗示性。这样的现象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是很多的,如菊花、柳条、明月等等。我们熟悉的“岁寒三友”一般意味什么呢?(高洁,耐寒,坚忍)然而,如果所有的诗人都这样写,那就成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高明的诗人往往能打破常规。诗人们把它们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形成不同的暗示性。看以下三首咏梅诗: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卜算字·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注意三首诗词中的不同意象群,比较三首诗词中梅的不同生长环境,试分析梅的三种不同形象,并说说诗人对自己笔下的梅分别赋予了哪些情感。王诗:陆词:毛词:2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