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雷雨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4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 2.雷雨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4

ID:801153

大小:66.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备课资料浅谈《雷雨》人物语言戏剧语言有两种,一是舞台说明,二是人物语言。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我想,戏剧的定义,把文学与美术等诸类艺术并列一起却又放在首位,其实并非从广义的思维语言的角度解释戏剧,而是单单抽其以完成塑造人物形象、构建矛盾冲突之任务为主体的剧本创作而言;在搬上舞台或银幕之前,戏剧可以说是绝对优势的文学艺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此,戏剧特别是以对话为主要特质的话剧语言,就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了。在此谈谈《雷雨》人物语言的三个特点:第一、高度个性化。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受到了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鲁侍萍 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周朴园 (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无情又无义,再也伪装不下去了,便化为语言,绝!摆架子,树威信,即使在不是自家人面前,也无法自持。既封建,又是资本家;钱是可以解决一切的,他本能地以为。在这里,语言是灵魂的直裸。人物语言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非他莫属,这就是高度个性化。鲁大海的语言是他倔强、鲁莽、幼稚的个性的写照:鲁大海 可是你完全错了。……鲁大海 (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鲁大海 (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个性化语言的好处是:作家通过它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读者通过它直观(实际上是“直听”)人物的性格,生动可感,真实可信。第二、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意思。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荷花淀》中的水生嫂这样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是个经典的潜台词。自豪,埋怨,理解,嗔怒……妙就妙在不言中;若“言”,那就白了。潜台词的作用是使语言简练而有味。简练而无味,不是潜台词。有味不简练?那几乎不可能。简练到晦涩,那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而已。下面的人物语言有潜台词,情形是当事人不便说:尽在不言中。如果说出来,那就不是艺术了。潜台词的特点是语言简练而有味。有味不简练也不是潜台词。下面的潜台词使语言简练,情形是当事人不便说: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也是同样的道理。再看“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又如:下面的潜台词,鲁侍萍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一实一虚,一口一心,很有意味: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鲁侍萍 亲戚?②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周朴园 怎么?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另一个角色的意思就是: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④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我想,潜台词之所以与戏剧特别有缘,是由戏剧的特点所决定的。欧洲古典戏剧的“三一律”可以为之注脚:时间一律,地点(场景)一律,情节一律。如此集中的戏剧在语言上岂能拖沓冗长,岂能不以一当十?若:把什么都交代清楚,岂不要演三天三夜?若什么都说得明明白白,那还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以下鲁侍萍的两句话反映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潜台词: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周 萍 你是谁?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愤恨,痛苦,失望,悲哀……什么都有,真是百感交集。第三、富于动作性。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第二幕的结尾,繁漪与周萍的对话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繁 漪 (冷笑)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女人逼得太狠心了,她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①周 萍 我已经准备好了。②繁 漪 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暗示着恶兆地)风暴就要来了!③①暗示了情节的发展(后来她确实把什么都抖出来了),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周萍对繁漪的背叛使矛盾激化),③暗示了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一语双关。我国古代小说深得动作语言的精髓,写书写到无法再写的时候,往往就会“无巧不成书”的“节外生枝”。刀架到好人的脖子上了,会有侠客从天而降。不过这种动作语言不全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更多的是作者的叙述语言(环境描写也在其中)。这种语言,有时是不经意、不露痕迹的,有时却是经意的;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情节发展下去。《雷雨》中人物的动作语言有时也带有作者很强的主观动机,让读者很明显地感觉到“人为”的痕迹,请看下面鲁侍萍的语言:1.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2.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推动情节发展)3.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强烈的暗示;不问也行)4.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5.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推动;几乎是提醒周朴园)6.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推动;几乎要明说了)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固然很想见到她的儿子,因此带着幻想对周朴园不断地提醒,暗示,这些当然合情合理。但她这些每每在情节快要中断时候的语言,却不单是她的心思的合情合理所能解释得了的,最重要的,是恰好的起到了暗示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最典型的例子要数下面两个: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暗示)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直接推动;节外生枝?)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周朴园,泪要涌出。)(暗示)周朴园 你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衫也捡出来。(直接推动;多么重要的衬衫!)可以想见,如果没有接下去的鲁侍萍开窗户的动作,如果没有她精确地说出衬衫的件数和绣有“梅”字的衬衫,试问情节如何发展下去?周朴园的语言,就是典型的动作语言。它的作用,从某种角度看,仅仅在于推动情节而已。而这一点,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是一个剧作者必备的基本功。戏剧人物语言的特点,这三点是主要的,当然还有其他特点,比如语言的口语化,便于观众当场接受等,这里就不涉及。通过学习《雷雨》,了解戏剧人物语言的三个主要特点,对于剧本的阅读和创作,应该是大有裨益的。《雷雨》(节选)教学探微一、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剧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本文主要是通过周朴园、鲁侍萍和鲁大海等几个人物的对话来交代情节、展开矛盾冲突、刻画人物、表现中心的。因此,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剧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很重要。譬如,周朴园在向鲁侍萍打听三十年前的往事时,称侍萍是“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声言“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这些话无疑是为了表现他是一个重感情的仁人君子。可是当鲁侍萍说“她没有死”“她又被人救活了”时,周朴园则惊愕地说:“哦,救活了?”语气中没有丝毫的欣喜之情。接着便是冷酷严厉的问话:“你是谁?”“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这些冰冷的语言和前面那些对梅小姐的死表示惋惜怀念的对话,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三言两语就充分暴露了周朴园在特殊背景之下矛盾的心态及其冷酷的性格。像这样富有个性化的揭示人物心灵的对话,在《雷雨》中是随处可见的。在讲授本文的时候,如果能抓住这些能揭示人物个性特点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认真分析领悟,这对于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整体把握该文的思想,显然能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二、引导学生了解和把握本文表现的主要矛盾冲突,是讲授的又一重点内容。课文出场的四个人物之间有多重矛盾,从而构成了激烈复杂的戏剧冲突。其中根本的矛盾冲突,就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行文中可以看出,侍萍为什么会遭到遗弃以至于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而投河?谁之罪?可以说是周朴园,但更是封建的门第观念,是两个阶级的冲突。周朴园是资本家,而侍萍只不过是一位可以被任意驱使欺辱的下人。周朴园后来的婚姻不如意,为此还始终“怀念”曾经爱过并为之生了两个孩子的“梅小姐”;且记着她的生日,保留着她“生前”顶喜欢的家具以及当时的生活习惯。而当发觉站在他面前的四凤的妈就是梅小姐时,资产阶级的本性使他一下子从往日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利害冲突关系中来。“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潜台词中表现的意思是显而易见的。这除了周朴园本身虚伪、冷酷的性格之外,还有一层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觉得在工人罢工、社会处于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尖锐对立的关键时刻,鲁侍萍的出现不仅会危及他的家庭,也危及到他的声誉和社会地位家庭矛盾已转化为社会矛盾,表现了一种无情而残酷的阶级冲突。特别是周朴园已很清楚地知道站在他面前的工人代表鲁大海就是他的亲生儿子的时候,也毫无亲情可言:“你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这是阶级斗争的需要,亲情必须服从于阶级的利益。全剧表现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悲剧,而实际上也是两个阶级尖锐对立的悲剧。 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问题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在鉴赏本文时,往往会把周朴园起初对梅侍萍的感情理解为是虚假的、冷酷的。其实这是不客观、不现实的看法。应该引导学生确立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对她的怀念也是“真诚”的认识。作者曹禺先生就曾毫不犹豫地断言:“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要讲清楚这一难点,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借助于对有关剧情介绍,讲清楚周朴园“始爱终弃”的原因,主要不是基于感情,而是基于封建的门第观念。2.讲清周朴园现实的家庭状况。主要是与繁漪之间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家庭温暖。3.借助于课文讲明鲁侍萍突然出现在周公馆时,周朴园当时的社会地位以及他当时所处社会环境。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些,不仅能够正确理解周朴园与侍萍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对周朴园残忍、自私、冷酷、虚伪的性格的认知,加深对本文中心思想的理解。《雷雨》教学中的“四三两一”对《雷雨》一课的教学,传统的教法是以“串讲”为主,大多以分析戏剧冲突为侧重点。我在教学本文时,根据戏剧文学的特点和戏剧教学的目的,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用“四三两一”四个数字为导线,指导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点拨,从不同角度进行主体分列式综合讲读,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一、剧情发展分四个阶段课文节选部分共有两场戏,前一场的“重逢”(周朴园和鲁侍萍)和后一场“斗争”(周朴园和鲁大海)共分四个阶段:认出侍萍→撕下面纱→大海闯馆→侍萍离馆。前场两个阶段细腻地刻画了周朴园由疑惑初起、惊疑、惶恐不安到气急败坏、露出狰狞面目的心理状态,深刻地揭露了他的虚伪、自私、残忍的本性。这一部分是从私生活方面揭露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后场两个阶段中周朴园一系列的心计、手段,充分显示出他那阴险、狠毒、老奸巨猾的性格特征。这一部分是从社会阶级斗争的角度揭露周朴园反动阶级的本性。二、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周朴园——他既是尊崇旧道德的资本家,又是在外国留过学的知识分子,是带有浓厚封建气息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先前,他认为鲁侍萍投河死了,便极力装出忏悔和钟情的样子;当他发现眼前的老女人就是“死去”的侍萍时,便厉声斥责:“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而当发觉侍萍只是偶然来到的时候,他又假惺惺地说什么:“你不要认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妄图以“怀旧”的感情笼络侍萍。最后则凶相毕露:“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寥寥数语,就把周朴园的一副狡诈、凶险、残忍、自私的丑恶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他用卑劣的手段收买工贼,破坏罢工,他恶狠狠地宣布开除大海,这些进一步显示出他阴险、狠毒、老奸巨猾的性格特征。鲁侍萍——处于社会底层的被凌辱的妇女形象。她纯朴、善良,容易受骗上当;她相信命运,内心矛盾痛苦。但她对有钱人怀着仇恨和警惕,对周朴园的威胁利诱,她表现出来的是轻蔑、厌恶的感情和不卑不亢、刚毅的性格特征。她的经历,深刻地说明了在那个社会里这些平凡善良的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激起的是人们深深的同情。鲁大海——觉醒了的工人形象。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际、不畏强暴。他对资本家有着透彻、清醒的认识。鲁大海这个人物虽然刻画得还不够丰满,但作者对他赋予了很大的热情,这是体现作者社会理想的形象。鲁大海的出现给悲剧的阴郁气氛带来了明朗与希望。三、两种最本质的矛盾冲突 课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因而在夫妻、父子、母子、兄弟之间构成了激烈复杂的戏剧冲突。在这些矛盾冲突中,最本质的是两个,即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和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前一种矛盾冲突表现得较“平静”,后一种矛盾冲突表现得紧张激烈;前一种矛盾是主线,后一种矛盾是辅线,两条线索互相交织,矛盾冲突环环紧扣,步步激化,逐渐把剧情推向高潮。四、全部内容浓缩在一个舞台背景之中课文节选部分的人物、事件高度集中,全部剧情都是在一个舞台背景中展开的:集中在周家一间客厅,不到半天的时间里,把资本家周朴园30年来凌辱女性的罪恶、伪善的面目、压榨杀害工人的血债、骄横的作风,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出来,交织成资本主义王国里阴森森、血淋淋的典型的生活画面。通过这样四个方面的讨论、点拨、归纳,从不同角度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学生不仅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同时也领悟到了戏剧文学的特点。从“四”到“一”,一改常见的按行文结构顺延讲读的教法,学生觉得新颖有趣,他们的精神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兴奋状态,学得主动积极,效果十分理想。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