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序号:授课时间:2007年月日(第周)课题《齐桓晋文之事》课型复习复习目的1、积累这两课的文言基础知识。2、通过翻译训练提高翻译能力。复习重点积累两课的文言基础知识和准确默写重点句子复习方法复习----检查----点拨教具多媒体复习过程及内容:1、检查背诵《齐桓晋文之事》,以巩固早自习复习情况。2、检查《齐桓晋文之事》,掌握各文言知识点。3、做完课外拓展练习,讲评。《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过程一、默写,;,:天下可运于掌。诗云:“,至于兄弟,。”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
君制民之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______________?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________________;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________________;百亩之田,勿夺其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使……听2、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安抚;抵御4、何由知吾可也?凭,通过5、王曰:“舍之!”放掉6、若无罪而就死地靠近7、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替换8、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吝啬9、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怎么10、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痛惜11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通“肢”12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推测揣想13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心动,有所领悟14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对……感到奇怪15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表现/凭什么来区别16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17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表修饰关系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重/长辈/爱护/孩子19故推恩足以保四海安抚2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用秤称轻重衡量长短21、抑王兴甲兵,危士兵,构怨于诸侯难道22、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还是,选择连词23、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使……朝见,统治24、犹缘木而求鱼也爬25、殆有甚焉恐怕,可能26、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会集27、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28、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发布,做官29、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涂,通“途”;愬,通“诉”,控诉30、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不明白,糊涂;帮助;明确,明白31、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常、长久
32、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放荡,邪僻,不老实33、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畜妻子。规定,奉养,养活34、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往,走向;好事;容易35、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足,哪里3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种植3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认真从事;反复陈述三、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1、明: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名词②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明朗,形容词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明智④火尚足以明也。照明,动词⑤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说明,动词⑥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达,形容词2、若:①、若寡人者,可以保哉?像②.若无罪而就死地这样③.王若因其无罪而就死地如果④.以若所为,求若所欲。这样⑤.若是其甚与像⑥.若入前为寿你⑦.更若役,复若赋你的⑧.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如果
⑨.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连词,或者⑩.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3、以(1)无以,则王乎?同“已”,止(2)将以衅钟。用(3)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认为(4)吾力足以举百钧用来(5)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表修饰(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连词,表顺承(7)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来,表递进(8)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凭(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10)且以一璧之故逆强之欢,不可因,由于,介词(1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介词(12)作《师说》以贻之。来,连词,表目的(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连词(1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连词,表修饰四、翻译下列句子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既然)这样,那么,一根羽不被拿起,是(因为)不愿用力;一车木柴不被看见,是(因为)不愿用视力;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因为)不愿施恩
2、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重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到别人的老人;爱抚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及到别人的孩子4、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想要扩张领土,使秦楚来朝见,统治中原地区,安抚四方边远部族地区。用这样的所作所为,去追求您想得到的东西,好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五、拓展练习(07上海高考)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居中的意思(4分)(1)统过干(2)访以当时之事(3)干雅自多(4)不矜小节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2分)A博涉书记B干善待遇C访以当时之事D可以自娱3.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想通的两项是(2分)A作《师说》以贻之B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C欲以立身扬名耳D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5.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干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3分)17.(1)拜访(2)咨询(3)一向(4)注重18.C(书记:古义,书籍、奏记一类的文字资料。待遇:古义,对待,接待。可以:古义,后省略“之”,译作“可以用它来”。)19.AD20.(1)(仲长统)在青洲、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人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3分。省略部分补全1分,倒装句式1分,“异”1分。)(2)不久,高干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以”1分,“卒”1分,“至于”1分。)21.敢于直言;善于识人;不重名利(答对一点给一分)六、完成《创新设计》及所发讲义本课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