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

ID:797973

大小:28.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一、说教材《侍坐》是高一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先秦诸子散文单元的第一篇,是基本讲读篇目。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要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本文选自《论语·先进》,是《论语》中篇幅相对较长的一篇。文章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间有简练而传神的人物神态举止的刻画。这次谈话的主题是言志。主要表达了儒家的治国理想。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由“问志”——“述志”—“评志”三部分组成。从文本的思想内涵的阅读理解看,“述志”部分是重点,“评志”部分是难点,即孔为何“哂由”,又为何“与点”,这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从文本的结构形式看,四弟子所述之“志”的内在关联也是个难点。子路的“以勇强国”,冉有的“以粮富国”,公西华的“以礼治国”,曾皙的“教化治国”,这四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孔子的“志向”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在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时候,应该采用互文阅读的原则,适当引进一些名家对此文的解读、阐释供学生参考,以加深学生对这一文本思想内涵的准确的把握。另外,本课的字词句的疏通,是深入理解文本的前提。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第五单元,即先秦史传散文,在文言字词句的分类整理方面已经做了较多的积累与训练,因此本单元各课的文句疏通要适当地放,一般不单独地串讲,而用随文点拨的方式,并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阶段要及时对本课的字词句作分类整理,主要从易错读字、易写错字、通假字、一词多义(包括实词和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常见语言点自行梳理,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等方式予以检查反馈。这样在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文本时,不致于支离破碎。二、说教学设计本文拟用两课时上完。第一课时的主要环节是:1、新课导入由“立志”这一话题引入。师生问答。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都谈到了志向之于人的生存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大家能否说上一两句?在问答谈话中,师生共同明确:“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其直”“古之成大事者,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2、知人论世孔子其人与《论语》其书简介。教师可引用《史记·仲尼列传》中关于孔子事迹的片段作为故事补充,以激发学生了解孔子、与孔子对话的兴趣。3、标题解析主要讲两点:(1)“侍坐”之意。(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者之间的顺序问题。引朱熹的解释,这里有年龄的大小之序。4、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指名学生分部分读完全文,然后正音。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本文主要是写孔子与四名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文章结构大致由几个部分组成。师生问答之后,教师采用框架式板书图示。5、局部精读,品读语言。 这一过程教师着眼于鉴赏,字句的疏通采用随文点拨的方式。不把段落拆卸成鸡零狗碎的类似大学古汉语课的烦琐解释。这一环节是这一课时的重点,要紧锣密鼓地引导学生反复揣摩。课堂阅读对话的主要思维路径是:(1)四弟所言之志是什么?字面上如何理解?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然后再指名学生翻译四人言志的语句,最后教师再予以小结。(2)从各人的言语的字里行间中你琢磨出他们的怎样的个性心理和气质?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将要点板书出来,以便加深印象。这一环节估计比较难,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如何读好人物对话这一途径,让学生体会到各人的不同的个性:如子路的坦诚、直率、自负,冉有的谦虚谨慎,公西华的谦恭委婉、娴于辞令,曾皙的从容洒脱、逍遥自在,孔子的温文尔雅、含蓄深沉等等。其中关于曾皙所述景象的内涵,可能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作适当的阐释,如王充《论衡明衡篇》有对“雩”的文化内涵作了考证,这是一种祭祀仪式,也与古代的礼乐有关。教师要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的心灵亲密接触,那种只见文字不见人的阅读,是没有深度的,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钝化。由于是选段,所以教师在备课时最好读读《先进》全篇,也可找来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来读一读,这样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不至于断章取义,也便于还原人物的真实的性格形象,如“先进”篇中就有多次提到子路与冉有等人的个性。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由此可见:冉有的个性是习于退缩,不敢急进,孔子教导他,懂了的学问,就要去实践、去力行。而子路则不同,勇敢,“兼人”——生命力非常强,精力、气魄超过了一般人。太勇猛、太冒进,孔子认为应该有所收敛。第二课时的主要环节:1、简要复习(1)关于本课的重要的字词句的随堂小练习。(主要是常用实词“方”“与”“如”,以及常见虚词“之”“乎”等,还有词类活用,宾语前置句式等。)教师可制成ppt格式用于课堂训练。(2)衔接性提问:《侍坐》一文四弟子各自所论述的志向是什么?他们的治国理想或者说他们渴望的理想社会是什么?2、整体感知,难点探究:问题提出:孔子是如何评价弟子的志向的?他为何“哂由”“与点”?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什么?问题解决:(1)疏通文意齐读第13—16段,并指名同学翻译,然后教师予以扼要点评,对其中的关键字词作一点拨。(2)问题探究,分三步走:①    孔子如何评价弟子所言之“志”?首先,孔子对这四个弟子的才干是爱惜有加的,是给予了比较充分的肯定的。他的“ 哂由”,主要在于对其“不让”的不以为然。在孔子看来,“为国以礼”,而子路“其言不让”,发言草率,有欠深思熟虑,这是有悖于“谦谦君子”的“礼仪”的;而且子路的为政主张——“有勇且知方”,更多地倾向于武力征战,这与孔子之礼乐治国相去甚远。冉由又显得太谦卑,公西华更甚。②    孔子为何“哂由”“与点”?这一个问题,学生会有疑难。教师可从释词入手,讲清楚“哂”字的不同义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语境,推断“哂”的内涵。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难点的认识,教师引用古今名家对论语的阅读阐释以供学生参考。主要的参照阐释有:清代学者张履祥关于《侍坐》章的评注,参见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四子侍坐,固各言其志,然于治道亦有次第。祸乱戡定,而后可施政教,初时师旅馑,子路之使有勇知方,所以戡定祸乱也。乱之既定,则宜阜俗,冉有之足民,所以阜俗也。俗之既阜,则宜以教化,子华之宗庙会同,所以化民成俗也。化行成美,民生和乐,熙熙然游于唐虞三代之世矣,曾皙之春风沂水,有其象矣,夫子志夫三代之矣,能不喟然长叹?!”   这一段评注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四子所言之志的内在联系是有很大帮助的。它包含了对前面三个发言学生的思想的认同和赞扬,又有对最后一个发言的曾皙的欣赏和赞叹,同时还有对四个理想和抱负各不相同的学生的实力和才能的坚信和肯定。按张的理解,四子的依次言志构成了一个整体。而曾点所描绘的景象正是原始的共产主义的“大同社会”的景观。③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什么?这一个问题不好直接回答,可以引导学生从他对弟子的评志的话当中去体会。尤其是当他听了曾点描绘的那幅恬静、清华、安适的图景之后的一声“喟然长叹”中去感悟。曾点所讲的那个境界,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是大同世界的理想。每个人都能够真正享受了生命。这是完美人生的憧憬。解读这一段,不妨让学生以当代的观念来审视这一古代社会的图景,估计学生会牵引到“和谐社会”等话题,当不可枝节过多。点到为止即可。3、 延伸阅读  《先进》篇中其他选段阅读: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作业设计:读《侍坐》感言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