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

ID:797966

大小:3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一、说教材   《侍坐》是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第二篇,是基本讲读篇目。单元的教学要求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这类文章,没有说教,直接记录或描写实际生活,较多的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本文选自《论语·先进》,是《论语》中篇幅相对较长的一篇。文章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间有简练而传神的人物神态举止的刻画。这次谈话的主题是言志。主要表达了儒家的治国理想。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由“问志”—“述志”—“评志”三部分组成。从文本的思想内涵的阅读理解看,“述志”部分是重点,“评志”部分是难点,即孔为何“哂由”,又为何“与点”,这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从文本的结构形式看,四弟子所述之“志”的内在关联也是个难点。子路的“以勇强国”,冉有的“以粮富国”,公西华的“以礼治国”,曾皙的“教化治国”,这四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孔子的“志向”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在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时候,应该采用互文阅读的原则。另外,本课的字词句的疏通,是深入理解文本的前提。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两个单元的古文,在文言字词句的分类整理方面已经做了较多的积累与训练,因此本课的文句疏通要适当地放,一般不单独地串讲,而用随文点拨的方式,并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要及时对本课的字词句作分类整理,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等方式予以检查反馈。这样在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文本时,不致于支离破碎。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创新。所以,我尝试使用以下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1、情景教学法;2、诵读法;3、导读法;4、学生自主学习法;5、多媒体教学法等等。三、说教学过程(一)展示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了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风格。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培养敏锐的语感,通过积累词语,熟悉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3.情感目标4 :了解孔子教学思想、人格魅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古人的政治理想和行为规范。这对我们今天追求理想,塑造自我,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仍极有启发。(二)教学重点:品味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的性格和志向,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教学难点:课文最后部分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四)具体环节:1、 新课导入由“立志”这一话题引入。师生问答。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都谈到了志向之于人的生存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大家能否说上一两句?在问答谈话中,师生共同明确:“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其直”“古之成大事者,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2、知人论世课前预习的孔子其人与《论语》其书简介。3、标题解析主要讲两点:(1)“侍坐”之意。(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者之间的顺序问题。引朱熹的解释,这里有年龄的大小之序。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指名学生分部分读完全文,然后正音。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本文主要是写孔子与四名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文章结构大致由几个部分组成。师生问答之后,教师采用框架式板书图示。首先是理清课文的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并划分层次,通过讨论法得出以下结构图:{问志侍坐述志评志4 5、局部精读,品读语言。这一过程教师着眼于鉴赏,字句的疏通采用随文点拨的方式。不把段落拆卸成鸡零狗碎的烦琐解释。这一环节是这一课时的重点,要紧锣密鼓地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其次研讨性学习: (1)、 用原文说说四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 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2)、 概括孔子的不同评价并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 子路:直率——哂之           冉有:谦虚——叹之 公西华:更谦虚——惜之       曾皙:洒脱——与之 对求、赤两人的评价及性格的概括,充分结合课文内容,其实并不难。 (3)、 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这是一个很难让学生理解的问题,因为曾点的“志”从字面上看,不过是和人出去游玩而已(教参就这样翻译的),其他三人都是从如何治理国家的角度来回答,而孔子也正希望弟子们回答他们的政治理想,所以“与点”是令人费解的。弄清这个问题,对全文的理解会有一定帮助的。  让我们先来剖析曾点的回答吧。 “莫春”,阴历三月,即阳历四月,从气候上看,北方(鲁国,现山东境内)的天气还是比较冷,怎么能沐浴呢?即便能沐浴,到“舞雩”台上吹风、乘凉恐怕难以解释得通吧?何谓“舞雩”?鲁国的祈雨台!是能随便上去的地方吗?王充在《论衡》中解释曾点的所述是一种祭祀仪式,即舞雩的仪式。《礼记》中也有解释:“舞雩,祭水旱也。” 可以基本得出结论,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水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 下面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 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 针对子路“率尔”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4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针对公西华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国大事,你却只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看来,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这样的弟子,又怎能不博得老师的赞赏呢?    (4)、你赞同谁的说法呢?让学生各抒已见。现代社会恐怕更需要子路对自己的自信,以及他敢创敢拼的勇气。但是谦虚仍然是美德。    (5)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什么?这一个问题不好直接回答,可以引导学生从他对弟子的评志的话当中去体会。尤其是当他听了曾点描绘的那幅恬静、清华、安适的图景之后的一声“喟然长叹”中去感悟。曾点所讲的那个境界,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是大同世界的理想。每个人都能够真正享受了生命。这是完美人生的憧憬。解读这一段,不妨让学生以当代的观念来审视这一古代社会的图景,估计学生会牵引到“和谐社会”等话题,当不可枝节过多。点到为止即可。6.课堂小结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具体生动的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儒家礼乐治国的共同思想。6.练习。当堂练习课后第二,第三题。7.布置作业背诵课文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