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1课 荷塘月色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1课 荷塘月色导学案

ID:794962

大小:541.5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课 荷塘月色1.理清全文结构,了解直接抒情语句的内涵及其在文中的作用。2.学习文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比喻新鲜贴切的表达效果和移觉(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体会散文的语言美。3.欣赏文章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早期的散文作品之一。荷塘,是指作者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表明作者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标题“荷塘月色”是一个互相修饰的联合短语,意思即“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这不仅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点出了重要内容的写作顺序,即先写“月色下的荷塘”,后写“荷塘上的月色”,可见作者的艺术匠心。 1.学业早有成。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1916年考入北大。1919年出版处女诗集《睡吧,小小的人》,1920年于北大哲学系毕业。2.散文之大家。朱自清是“五四”运动以来重要的学者兼作家,他的诗并传新旧两体,但家喻户晓,享誉始终不衰的,却是他的散文。近一个世纪以来,《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已经成为中学语文课本的必选之作,朱自清三字,已经成为白话散文的代名词了。王灏先生在其发表的《风格之诞生与生命的承诺》一文中,更述称朱自清的散文“清灵澹远”。朱自清真称得上是新文学的散文大师。3.气节照人寰。1948年6月,为了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北京的著名教授联名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当时朱自清害了严重的胃病,由于物价飞涨,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连全家12口人的生活都维持不了,根本无钱治病。负责联系签名的吴晗见朱自清太贫困了,不忍心让朱自清签名。但朱自清看了一眼签名单,便用颤抖的手在宣言上一丝不苟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严正地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毛泽东曾就这件事高度评价朱自清:“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的时候。在此之前,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他从斗争的“十字街头”消失,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了。他说:“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目。”(《哪里走》)但他毕竟是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现实的黑暗,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写道:“这几天……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幽僻(   )  ②羞涩(   )  ③水藻(   )  ④蓊郁(   )⑤纤腰(   )⑥煤屑(   )⑦鹢首(   )⑧梵婀玲(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3.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1)幽僻·幽静幽僻:指环境幽美偏远,重在强调地方偏僻。幽静:指环境幽雅寂静,重点强调没有声响,非常安静。辨析:①这是一条    的林间小路。 ②树影婆娑,夜色分外    。 (2)渺茫·苍茫渺茫:相隔遥远或久远,模糊不清,可以形容抽象的事物。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往往用于形容具体的事物。辨析:①在辽阔而    的历史天空中,大小事件的堆积沉淀如一团团翻滚的云朵,浓密繁杂,令人目不暇接。 ②受阿里此举的影响,之前在微信生态中做淘宝营销的公司,前景    ,下一步发展还有待观望。 (3)袅袅·袅娜袅袅:有随风摆动的意思。袅娜:不一定指随风摆动着的。“袅袅”使用范围较广,可以形容杨柳、衣带、烟气、声音等;“袅娜”使用范围较窄,只形容草木柔软细长和女子姿态优美。辨析:①她长得    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  ②在现代社区中,“用柴火做饭”已难寻踪迹,可是天通苑三区却有一户人家在院里烧火做饭,一时间楼下炊烟    。 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1)丰姿: (2)一例: (3)脉脉: (4)田田: (5)蓊蓊郁郁: (6)没精打采: 1.阅读下列文中直接抒情的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2)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3)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2.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塘月色的?请结合相关段落进行分析。3.这篇文章的情与景是怎样交融渗透在一起的? 4.月下荷塘的美景令作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蝉声和蛙声又打破了这份宁静,作者的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文章似乎可以收尾了。为什么还要写古人采莲的情景和《西洲曲》里的句子?5.本文多层次地运用了映衬的手法,你能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吗?6.本文的语言表现出一种优美细腻之美,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7.《荷塘月色》的主题历来有多种理解,你认为其主旨应该是什么呢?请谈谈你自己的观点,并简要分析。 写景的顺序与角度写景的文章重在顺序的安排,顺序乱了,写的景就会乱,读者阅读文章就会找不着头绪。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关于月色下的荷塘一段的描写,作者先写荷叶田田,荷花晶莹,再写那荷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接下去顺笔写凝碧的波痕,最后点出被荷叶遮住了的脉脉的“流水”。朱自清先生按照由上而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写出了叶——花——香——波——水。这样让人感到笔下的景致由点及面,清晰而不疏离,和谐而无杂乱。只有把握好写景的顺序,描绘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通常写景的顺序有以下几种。1.按空间顺序来写。如由远到近、由里到外、由高到低、由上到下等。2.按时间顺序来写。如写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写早中晚各个时辰的景物等,只要是景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都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3.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写。如由浅到深,由个别到一般等。4.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来写。按事物的性质把内容分为若干类别,然后按照分类顺序记叙。这种方法常用于带有说明性的文章和状物的文章。当然,以上四种顺序也可以结合起来用,如全篇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但其中某一部分也可以按空间顺序写。另外,景物一般是立体的、有层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作者总是多角度状写景物,有远景、近景,有俯视之景、仰视之景,定点观景、移步换景……这样的写景更加富有变化而不显呆板。如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在作者笔下,小屋是一件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品。她对小屋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有远观近看:远观,小屋点缀了山,让山川美景增添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近看,山上的树又衬托出了小屋的安静、小巧、含蓄。有平视、俯视、仰视,有有限无限与有形无形。对小屋的描写,构成一个立体的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多角度写景可以写出景物的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因此角度越多景物的立体感越强,我们在鉴赏写景状物散文时,细致地分析写作的角度,可以更好地感受写景状物的层次之美,获得更加丰富的心灵感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1.文中画横线的比喻句各侧重本体的什么特点?2.“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中的“酣眠”和“小睡”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3.“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中“画”改为“印”好不好?为什么? 4.文中的“光与影”与“名曲”有怎样的共同之处?5.为下面的对联拟写下联。(1)上联:月色映荷塘诗情一片下联: (2)上联:清清幽幽,荷塘边上斯人独处下联: 6.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参考答案知识记忆与理解自主学习导引1.博喻: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又叫连比。比喻的种类:由于本体、喻体、比喻词的情况不同,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2.“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把一种可感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可感的形象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感觉的转移”,常常与比喻、夸张等辞格连用,作者在文中把荷香比作“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显得真切,新奇。荷香本是嗅觉的可感形象,作者却把它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把嗅觉、听觉交织在一起,启迪读者展开更加深远的想象和联想。3.“文眼”为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确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地破题,点出“荷塘”与“月色”。作者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这个“文眼”安在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4.《荷塘月色》的结构是圆形的,外结构、内结构均如此。从外结构看,这篇作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也呈一个圆形。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路历程的需要。他知道,作为社会的人,是无论如何摆脱不了现实的骚扰的,宁静也好,超脱也好,都只能是短暂的。所以,作者出了门还得回来,获得片刻的静最终还得回到喧闹中去。结构和内容的紧密联系,使《荷塘月色》读来文气酣畅,浑然天成。基础知识梳理1.①pì ②sè ③zǎo ④wěng ⑤xiān ⑥xiè ⑦yì ⑧fàn2.凫水/袅娜/枭雄 倩影/靖乱/靓妆 桂櫂/擢拔/洗濯3.(1)①幽僻 ②幽静 (2)①苍茫 ②渺茫 (3)①袅娜②袅袅 4.(1)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也写作“风姿”。(2)一概,一律。(3)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在文中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4)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古乐府《江南曲》中有“莲叶何田田”之句。(5)树木茂盛的样子。(6)采:精神。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思维探究与创新1.(1)“文由情生”,起笔这样写,直接表达出作者内心苦闷,心绪烦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这也正是夜深人静游荷塘的缘由(欲排遣苦闷之情)。(2)作者虽然置身于热闹的氛围中,内心却依然是孤独的,还夹杂着淡淡的哀愁,这说明了作者试图超脱现实却摆脱不了愁绪,感到无奈的心理。(3)作者触景生情,自然牵出思乡的哀愁,这种乡愁是当时作者苦闷矛盾的心情在作品中的投影,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2.从总体上看,文章先写荷塘,次写月色,再环顾四周,层次分明。分开来看,对荷塘的描写,依次写了荷叶、荷花、荷香和荷波。这荷叶是田田的,像舞女的裙一样动人;这荷花是白色的,呈现出各种情态,像明珠、星星一样迷人;这荷香是缕缕的清香,像渺茫的歌声一样诱人;这荷波是荷叶的颤动所致,似乎使宁静荷塘有了一丝动感和细微的声响;而叶下的流水,也像是脉脉含情的。本文对月色的描写则从正、侧两面来展现。月光本如流水一样明一样亮,但是因为荷塘里浮起薄薄的青雾,便有了几分朦胧。正面描写过后运用侧面描写,以荷叶上灌木丛的参差斑驳的黑影和杨柳弯弯的稀疏的倩影来衬托月色,又增加了荷塘的诗情画意。这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荷叶,星星点点的荷花,缕缕的荷香,脉脉的流水,淡淡的月色,以及那荷塘四周远近高低的树,树梢上隐隐约约的远山,构成了一幅宁谧清幽、似隔绝尘俗的美妙图画。3.作者在开头提及心里“颇不宁静”,但在第3段已说明,“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这其实已为下文抒情定下了基调。暂得片刻自由的作者,心中充满放松感,立刻就沉浸在了荷塘月色中。正是因为心绪宁静,所以作者用心感受着这片脱离了人世的仙界。一是因为独处,一是因为自然,两者结合在一起,就造成了作者眼中心中独一无二的荷塘。作者怀着自由和轻松的心情, 看到荷塘、荷叶、荷花、荷波、流水,它们无一不美,无一不深情款款。荷花有着美人的身姿,在微风中散发着幽幽清香,在微风中颤动,此情此景,如何不让人陶醉。作者对荷塘的描写之细腻,对荷叶、荷花等的体察之深切,尤其是对荷香的感受和描摹,足可见出作者此时的心情之幽静,而且充满了文人笔下的诗情画意,读者自然也为这样的一种画境所感化,如同身在其中了。4.从全文看,这是作者在游完荷塘往回走的路上想起的。作者刚游完荷塘,由荷花想到采莲,这顺理成章。游荷塘没有使作者真正摆脱“不宁静”,于是作者又回忆历史,描绘出了一幅六朝时少男少女采莲的热闹欢快的景象,这不仅反衬出此时的静,更表现了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可是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历史只能回忆而已。《西洲曲》描写一个青年女子为了排遣相思之苦而“出门采红莲”,“莲子”谐音双关为“怜子”,即“爱你”之意。与《采莲赋》《西洲曲》中所写的荷塘相比,朱自清笔下的荷塘少了温柔妩媚的江南少女,少了自由欢快的采莲生活,少了缠绵曲折的爱情故事,显得孤独,沉闷。所以,面对南朝荷塘的自由、闲适,热闹、风流,作者感到“可惜”和遗憾,因而“到底惦着江南了”。这两处文字含蓄地揭示了“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曲折地反映了作者想摆脱这种不宁静而又摆脱不掉的苦闷心情。5.(1)远近映衬。“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远近映衬,将月光下田田的荷叶、含苞待放的荷花写得朦胧而宁静,给人以幽雅之感。(2)正反映衬。文中写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此句写了荷叶、荷花的安谧、恬静,勾勒出迷人的梦一般的幻景,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接着作者又写道:“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是写树影明暗交替,错落有致,反衬出月光的轻盈荡漾。另外,“没精打采”的灯光也映衬出月色的明亮。(3)动静映衬。荷塘四周“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 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此处着力刻画环境的宁静,创造了缥缈朦胧、轻淡幽美的醉人意境,接着写蝉声和蛙声,动静结合,道出了作者摆脱不了的绵绵愁思。(4)人景映衬。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表达了作者内心苦闷之情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而这种“不宁静”的心情同荷塘月色这一“静美”的环境相反相成,从而使缥缈朦胧的景色与作者淡淡的喜悦和哀愁融为一体。6.(1)动词的锤炼美。在动词的选择上,作者绞尽脑汁,颇费了一番心思。“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泻”一“浮”,点活了月光和雾气,充满了动感。“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个“挨”字画活了田田荷叶像一群光彩照人的少女妩媚多姿的形象。“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中的“画”字,仿佛一位丹青妙手在展纸描绘,自然贴切地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美、之真。(2)数量词的点缀美。数量词容易被一般人所忽略,但在朱自清的笔下却能准确地描述事物的特性,为被修饰的成分增添丰富的审美内涵,成为语言中的一个亮点。如写微风过处“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其中的“一丝”“一道”“一带”“一两点”,写出了淡淡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特有的风韵,起到了丰富、润色、强化形象的作用,渲染了一种幽美的意境。(3)叠词的音韵美。作者运用了许多叠字叠词来深化物态情貌的形象感,如第2段中,作者写道,“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森森”“淡淡”营造了一种沉寂的氛围,也衬托出了淡淡的忧愁。又如“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蓊蓊郁郁”不但说明树林之多,而且加强了夜色浓重的气氛。这种例子很多,比比皆是,富有艺术表现力,给人一种音韵和谐的美感。7.观点一:不满现实,向往光明。文章以作者夜游荷塘的行踪为线索,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观点二:《荷塘月色》固然表现了朱自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流露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主要还是表现自己“众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高和超脱的思想感情。时值白色恐怖笼罩全国, 作者能够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固然表现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难道又能少了那种在如此环境下还能超脱的自得之意吗?这种自得之意又有几分能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之情”呢?写作《荷塘月色》时的朱自清虽然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发泄了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反抗,但更主要的是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清高和圣洁。技能应用与拓展1.三个比喻分别侧重本体明亮、晶莹、洁净的特点。2.“酣眠”指满月朗照的状态。“小睡”指月亮被淡淡的云笼罩,若明若暗不能朗照的状态。3.不好。“画”,浓淡相宜,有动感,富有神韵;而“印”则显得死板,呆滞,且“黑影”与“倩影”本来也是在变化的。4.光与影若明若暗,但这并不均匀的和谐与名曲的抑扬顿挫、高低不同却是和谐相通的。5.①含义: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种莲人生活的辛苦与诗意,抒发了对种莲人的赞美。②作用:作为写作线索,贯穿全文。6.梦境是指不切实际的虚幻的境况,在文中指的是“我”对采莲的劳动并不了解,其实种莲人家自有他们的辛苦和欢乐。7.①运用对比手法,指出采莲人用岁月和汗水抒写生活生命之诗,他们的生活不乏情趣,他们创造的美景更有诗意。②卒章显志,升华了主题,抒发作者对种莲人的赞美,并提出了劳动创造的美才是真正的大美。③与标题相呼应,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完整。8.①“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莲花以人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莲花的美丽,同时也为后文写种莲人的辛苦埋下伏笔。②“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莲全身是宝,寄寓了对莲的赞美,也暗含了对采莲人的肯定与讴歌。③“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了采莲人劳动之辛苦,抒发了对采莲人的赞美。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